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楚辞--(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書城自編碼: 239067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集部
作 者: 林家骊 译注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07273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0-06-01
版次: 1 印次: 9
頁數/字數: 402/30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04
《 尔雅(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

NT$ 618
《 诗经(上下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

NT$ 207
《 老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

NT$ 399
《 墨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編輯推薦:
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 《楚辞》是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本书以学界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汲古阁刊本《楚辞补注》作为底本,无论正文或注释、译文,均采用简化字,个别沿用已久的异体字在正文中不予改换而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对于楚辞中较多今天不常见的冷僻字,与今天相应的规范字、简化字字义有差别或易引起歧义者,仍保留这些异体字,不做改动,使读者据此能窥见原文风貌。
內容簡介:
楚辞源远流长、深厚博大,引起历代文人的高度重视,以致使《楚辞 》出现了众多的注本和篇目不同的文本,但始终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篇 目为流传最广、以宋代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为最常见之注本,本书即以 学界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汲古阁刊本《楚辞补注》作为底本。
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且能概括全诗 内容及艺术特征的语言勾勒出篇章概要。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难 认的字在字后括注拼音,难理解和多解的字词和文化常识等一并出注。注 释语言力求简明准确,极为重要的地方列举多家不同见解,并择其最善者 而从之,为读者能更广泛地借鉴和选择留下思考的余地。对于较长的篇目 ,采用分段注释,以便于读者能对照注释迅速参透诗文蕴意,帮助理解诗 词的妙处,体会诗篇遣词造句的艺术风格。译文力求直译,不妄加改动、 随意增减,保持诗歌的原生态,或晓畅通达地传达原文喻意,便于读者更 清晰地理解诗作的本意。
目錄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天问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初放
沉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哀时命
九怀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內容試閱
【题解】 关于“离骚”的解释自古以来就歧义迭出,大致分为以下九种: 一、遭受忧患说。汉刘安《离骚传序》称:“离骚者,犹离忧也。” 此说为司马迁采纳,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用刘安《离骚传序 》的内容,并称:“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又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班固《离骚赞序》称:“离,犹 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后世如颜师古、朱熹、钱澄之、段 玉裁、王念孙、朱骏声等均持此说。
二、离别的忧愁说。汉王逸《离骚经序》称:“离,别也。骚,愁也 。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明汪 瑗《楚辞集解》、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亦持此说。
三、散去的忧愁说。宋项安世《项世家说》卷八称:“《楚语》伍举 曰:‘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韦昭注曰:‘骚,愁也; 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 赋之。其后词人仿之,作《畔牢愁》,盖为此矣。畔谓散去,非必叛乱也 。”王应麟《困学纪闻·左氏传》卷六亦同此说。
四、离为卦名,代表火与光明。明周圣楷《楚宝》称:“离,明也; 骚,扰也。何取乎明而扰也?离为火,火在天则明,风则扰矣。” 五、牢骚。清戴震《屈原赋注初稿》称:“离骚,即牢愁也,盖古语 ,扬雄有《畔牢愁》。离、牢,一声之转,今人犹言牢骚。”游国恩同此 说。
六、楚古曲名,即《劳商》曲。游国恩《楚辞概论》称:“《大招》 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 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 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 ’,‘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 。”郭沫若《屈原研究》、何剑熏《楚辞拾沈》赞同此说。
七、远离忧愁说。钱钟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一八则》称:“ ‘离骚’一词,有类人名之‘弃疾’、‘去病’或诗题之‘遣愁’、‘送 穷’;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 ,非因‘别’生‘愁’。” 八、骚为楚地名,即蒲骚说。李嘉言《离骚丛说》一文称:“‘骚 ’应解作地名。‘离骚’就是离开‘骚’那个地方。”其引《左传·桓公 十一年》、《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认为“骚”即汉水之北应城县境的 蒲骚,并由此推断屈原住在汉北时很有可能住在蒲骚,本篇则是离开蒲骚 时所作。
九、离骚即离疏说。徐仁甫《楚辞别解》称:“疏骚双声,有方言读 此二字同音者可证。知骚离即疏离,则离骚即离疏,而此作品之时期可考 。《离骚》作于屈原初被疏远之时,《史记》本传说甚明确。” 虽然“离骚”释义异说纷呈,但为学界广泛认同的并不多。因此,在 新材料发现之前,本书认为汉司马迁的离骚犹离忧说、班固的明己遭忧作 辞说、王逸的离别忧愁说等比较符合实际。
《离骚》可分十二章。依次追述家世、姓名的由来,历数上古圣王、 尧、舜、桀、纣等人的为政得失,申述作者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在政治斗争 中遭受的迫害,对社会政治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幻想中的美政理 想境界进行了热情的讴歌。此篇集中反映了屈原追求自身价值及社会理想 的坎坷过程和最终美政理想破灭却忠于故国、独立不迁的人格,以及志洁 行廉、上下求索的傲岸情怀。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本篇的写作时间应在被楚怀王疏远之后 ;而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在楚顷 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至今尚无定论。
《离骚》以其无与伦比的思想艺术价值得到千百年来文人学者的推崇 ,并在创作中进行模拟,例如扬雄《反离骚》、《广骚》,《畔牢愁》, 班彪《悼离骚》,梁竦《悼骚赋》,应奉《感骚》三十篇,挚虞《愍骚》 ,黄祯《拟骚》,黄道周《謇骚》、《续离骚》、《丛骚》,张灿《拟离 骚》二十篇等,清人嵇永仁甚至还作有杂剧《续离骚》。明人胡应麟《诗 薮·内篇》评价《离骚》对后世的影响说:“屈原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 ,属纵横艰大之远,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上陈王道,下悉 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具网兼罗、文词钜丽,佳制闳深,兴寄超远 ,百代而下,才人学士,追之莫逮,取之不穷。”作为与《诗经》并称的 文坛双璧,《离骚》及其他优秀楚辞作品必当在世界文学殿堂中缤放出永 恒的艺术魅力!
……P1-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