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編輯推薦: |
1.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2009年我国4万亿投资所引发的种种后遗症又一次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更是将这一问题明确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见过诸多大场面的作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财政部主任通过十多年对这一问题的潜心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解读。
2.本书的结论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决议充分契合,阅读本书能够让我们深刻领会三中全会决议背后的理论依据。
3.作者维托·坦茨长期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超政府机构中,为其分析研究增添了一份国际化视角,这对于中国决策层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种颇具价值的补足。
|
內容簡介: |
本书凝结了维托·坦茨作为学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官员和政策制定者的独特经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作者以现代的视角对政府在当前形势下本书是第一部从历史变迁过程和全球经济视角来考察政府经济职能的文献。它回答了政府应当做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说明了政府在过去和近期的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本书还对政府未来的经济职能进行了构想。最近一个时期,也有其他经济学著作考察了规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著作能够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本书作者通晓几国语言,这使他可以综合借鉴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本书包含了大量统计信息,可以对那些致力于探讨政府最优经济职能的学者提供帮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如何操作,本书给出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维托·坦茨博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于1967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意大利经济财政部副部长,并以财政事务部主任的身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20年。维托坦茨博士曾以“坦茨效应”闻名于世。“坦茨效应”是指,在高通胀时期,由于征税具有滞后性,会造成税收收入实际价值的下降。维托坦茨博士的著作还有《20世纪的公共支出:全球视野》(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和《通货膨胀与个人所得税》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政府职能
第一章 总论和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历史回顾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政府职能
第三章 推动政府职能变化的力量
第四章 20 世纪政府支出与税收增长情况
第五章 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历史里程碑
第六章 全球化与政府支出
第三部分 理论分析
第七章 政府行为理论: 政府类型
第八章 自愿交换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九章 北欧国家财政政策的经济理论
第十章 政策工具和政府职能
第四部分 干预效果
第十一章 政府支出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
第十二章 从定量角度看当代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国家的作用及北欧国家的经济运行
第五部分 未来政府
第十四章 政府未来的经济职能:结论与思考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总论和主要问题一、引言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经济职能?这是经济学最根本的问题。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与以前历次危机一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加强政府干预的呼声再次高涨。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危机和危机后的萧条时期,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提振经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不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经济,还要求政府加强监管,特别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果加强政府干预还意味着增加政府支出和提高税率的话,那么,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政府经济职能以及公共财政状况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些观察家认为,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干预很少。统计资料表明,同一国家的政府职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国家的政府职能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学家,都很难就政府职能达成一致。无论一个国家是贫穷还是富有,政府的最优职能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如通常的做法,经济学家也提出了有关政府职能的规范经济理论。所谓规范经济学主要产生于20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其前提假设是市场经济中会出现"市场失灵",为此,应该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如果市场机制运行完好,那么,政府的经济职能也许就没必要存在。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仍然需要承担政治和社会职能,行使这些职能也需资金支出。1只是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及其所需支出都会受到限制。
规范经济学假定,纠正"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行为本身是善意的,而且政府也有能力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作为代表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是选民们忠实、明智而有能力的代理人,他们具有所罗门的智慧、谷歌所能搜索到的广博知识及圣人般的诚信,因此,可以放心地赋予他们独断权。这些政策制定者无意追逐个人或团体利益,全心全意地为大众谋利益。同时,政策的执行机构都具有韦伯式官僚的干练作风,忠实而高效地执行政策制定者的指示。不管是在政策决策层面还是行政实施层面都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problem)。基于"市场失灵"假设的理论主要与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职能相关。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上,收入分配不均即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失灵",至少也是"政治失灵"。这些理论强调,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自然垄断、外部性和其他因素(最近新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因素)都会导致私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这种失灵经常被视为经济疾患,而政府则被看作是诚信博学的医生,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疾患。因此,这些理论呼吁政府干预经济,以纠正市场失灵。
一些"市场失灵"现象,比如,纯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是自发性的、无法避免的。规范经济学通常假设这类"市场失灵"现象外生于政府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有些"市场失灵"现象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比如,取缔非自然垄断和其他市场滥用行为。在美国,政府就曾经采取过强有力的行动,打击非自然垄断和其他市场滥用行为。近期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情况表明,在一些领域中,政府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政府不履行这些职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履行这些职能,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问题。2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现实就是"政府失灵"而非"市场失灵"的标志,政府原本应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为政府干预增加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逆周期政策,又被称作稳定政策或者微调。逆周期政策的正当性是基于一种特殊的"市场失灵",即市场未能创造出有效的总需求水平,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凯恩斯主义之前的理论认为,价格灵活、利率合理的市场经济总能创造出足够的总需求,否则就是价格不够灵活或者利率未达到均衡水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对此提出质疑,他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归因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政府有责任促进投资和储蓄,使其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但是,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对充分就业的测度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上半期,逆周期政策或者说稳定政策非常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随后的20年中它饱受冷落,在理论经济学界尤其如此。直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逆周期政策或者说稳定政策才再次流行起来。
关于政府在降低收入不平等、克服贫困以及保护公民免遭风险冲击等方面的具体作用,经济学理论的表述较为模糊。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看到,很多国家都将这些作用混淆在一起。但至少在理论上,这些作用各不相同。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者运用其他经济政策工具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而不必让社会公众直接面对风险冲击;政府也可以选择让市场机制决定收入分配,与此同时,通过政府的力量帮助穷人免受风险冲击。
大家所熟知的理论无一与此相关,但是,的确有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主张政府应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近几十年来,很多政府干预行为都是出于改善收入分配或者保护社会公众免受风险冲击的目的而实施的。改善收入分配与保护公众免受风险冲击有时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目的,有时又被归于同一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干预行为往往不是因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而是出于界定模糊的收入再分配目的。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一本颇有影响力的著作中将政府预算的一部分称作"再分配项"。他认为,再分配项、配置项以及稳定项覆盖了政府几乎所有的经济职能,再分配项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认识到,有关再分配的决定不能交由市场来做出,而应当由政府决定,因此,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所担心的那样,这样一来,政府活动就可能偏离公众利益,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导致预想不到的不良后果;这样做还可能对个人产生负面激励,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过去时期的政府活动,或者说当权者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管理活动,经常扭曲市场机制,将收入从社会公众手中再分配到寡头统治集团手中。民主制度建立后,法国自由放任派经济学家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斯夏(ClaudeFrédéricBastiat)曾告诫人们,现代社会的危险在于每个人都想借助国家的名义,以他人的牺牲为代价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他认为,现代社会,多数人在推行以少数人利益为代价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