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真正值得细读、精读的小说作品
对学习中的人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文章读本。
陆文夫写出了苏州的民风民俗,为我们民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他谦虚厚道、淡泊名利的人品风格,是中国作家的财富。我知道他可写、能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他的去世是文学界的损失和遗憾。
——作家邓友梅
陆文夫的作品功力扎实,是老一代文人的代表。他关注苏州小巷的平民生活,同时作品中又充满智慧,这是不容易兼得的事。他是属于有境界的作家,这样的作家的一生没白活。
——作家李冯
他的文风是优雅的、闲适的、恬淡的、追求生活情调的。他所写的主题永远都游离在革命传统以外,他注重的是市民社会,讲究的是日常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文革以后,《美食家》刚刚写出来就能引起轰动的原因。人们在陆文夫的文字当中,又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他们很熟悉这个生活的味道,在十年文革的隔膜之后,他们对此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而中国文学,也因此重新走回到‘人学’的大方向上来。
——评论家葛红兵
|
內容簡介: |
一个充满智慧和良好修养的人创作的小说作品。
三篇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中篇小说合集。
我们不能确定“美食家”一词是否是陆文夫最早提出的,但可以肯定,“美食家”一词经由《美食家》这篇小说广布汉语世界。据说,《美食家》是一篇“巴黎的餐馆老板都十分熟悉”的小说。而事实上,这篇小说是通过对 “吃”的讲述,告诉世人一段中国的历史,一段历史当中人的生存状态。
《毕业了》从民族文化心理多种角度考察社会生活。但您千万别以为这是一篇“大架子”的小说,有趣有味是陆文夫创作的一贯的特点。有评论认为这篇小说中,有陆文夫自己的影子。
《井》是陆文夫是被拍成电影的一部小说,讲述一个女人辗转挣扎的命运,可称为当代市井小说的力作,充分显现了陆文夫 “力求把过去的生活用现在的目光打量,把现在的生活用历史的眼光检验”的创作追求。因此,这篇小说既有特殊时代特定的背景氛围,又能使今天的读者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
關於作者: |
陆文夫 (1928—2005)江苏泰兴人。1949年毕业于盐城华中大学。其后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被打成右派,下放至农村、工厂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返回苏州继续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小巷深处》《美食家》《井》等,文学理论著作《小说门外谈》等。有《陆文夫文集》行销于世。
|
內容試閱:
|
《美食家》经典诗句:
……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可惜我不能把苏州和它近郊的美食写得太详细,生怕会因此而为苏州招来更多的会议,小说的副作用往往难以料及。
……真正的美食家必须精通消化术,如果来个食而不化,那非但不能连续工作,而且十分危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这句老话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而且大言不惭地把苏州放在杭州前面。据说此种名次的排列也有考究,因为杭州是在南宋偏安以后才“春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当汴州”的。而苏州在唐代就已经是“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了。到了明代更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十万水东西”。……
……朱自治一贯地不近女色,为什么突然之间和孔碧霞混到一起去呢?很简单,那孔碧霞烧得一手好菜!……孔碧霞数十年的风流生涯,都是在素手做羹汤中渡过的。
……秋天对每个城市来说,都是金色的。苏州也不例外,天高气爽,不冷不热,庭院中不时地送出桂花的香气。小巷子的上空难得有这么蓝湛,难得有白云成堆。星期天来往的人也不多,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忙家务,家务之中吃为先,临巷的窗子里冒出水蒸汽,还听到菜下油锅时的滋啦一声炸溜。
——《美食家》
……那邮递员拿着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套,在巷子里到处敲门:“李曼丽,哪家有个李曼丽?这信封上的门牌号都不对!”
这一敲一喊便惊动了许多人,人人都愿意为邮递员出点儿力气,可也都是瞎积极。……
“好像有个李曼华,名气挺响的。”
“你老糊涂啦,那是周曼华,是个电影明星,四十年前走过红的。”
“对对,四十年前我也走过红,那时候我在上海的汇丰洋行里……”
“二十八号有个李曼翁,是个画画儿的。”
“不对呀,那李曼翁是个白胡子老头,少说也有八十几岁。”
……
——《毕业了》
东胡家巷里有个信息中心,专门提供饮食男女方面的消息。这个中心不是新近创办的,它的存在至少也有二百年;它不设主任和顾问,召集人实际上是一口井,一口古老而有很难干涸的井。
……古老的信息中心没有电子计算机,她们获得数据不准确,结论也是猜测性的,而且夹杂着某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在里面。对朱世一,她们猜的有点七不离八,对徐丽莎,她们就没法用市井的传统观点来加以分析。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到井边来打水了,那井圈上也钉上了两块铁皮。东胡家巷里的信息中心向东转移,那里装起了两个公用水龙头,还有一台公用洗衣机。古老的信息中心有了现代化的装配,更加了得!下一次不知道该谁倒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