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1.朱小棣已经写了四部书话随笔集,本本都保持着很高的写作质量。他倡导闲读,写的是闲闲的书话,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闲趣,冲淡平和,很有味道。
2.朱小棣是当今最会写随笔的华人双语作家之一。
|
內容簡介: |
《等闲识得书几卷》是朱小棣第四部书话随笔集 。所读之书涉及文学、历史、传记等题材。作者随性 阅读,随笔摘记,钩沉历史,臧否人物,每每能根据 个人的乐趣和兴奋点,从细微处读出新意。他读得有 味,书也写得有味。书话一体,便在朱小棣笔下面目 一新,成为一篇篇精彩好看的散文。
本书堪称一部趣味性、思考性阅读的典范之作。
|
關於作者: |
朱小棣,美籍华人知名作家1958年生于南京1987年自费留学美国1991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1997年起在哈佛大学住房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高级分析研究员1998年出版英文自传《红屋三十年》,曾获全美“杰出图书”称号2006年出版英文小说《狄仁杰故事集》,目前正由一家法国出版社翻译成法语出版。
|
目錄:
|
自序:涓涓细水任自流
流行与经典
江郎才不尽,妙舌战群儒
上帝的疏忽
微微黄卷,隽永如玉
洗尽铅华才是真
夏日读《寒夜》
子午之夜,混沌经纬
流行的底色
时代落英,穆如清风
大川放歌,小文妙论
散淡未必疏懒,随意独具匠心
流行与经典
事出有因,查有实据
一生三世,影像人生
昔有萍踪寄语,何人不识韬奋
“废”铁成钢,史海永生
沉默的王小波
八月未央,暗香浮动
平凡哲学家
梅开二度
简约文字的生命力
清风亭下,始信有芳
一门精“英”
咀嚼与回昧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将功名,书生意气
越嚼越香
柳亚子论诗议政
炮声隆隆,书意亦浓
开会与发言
三兔同窟
秋后平原不识君
多少风流墨,香浓一壶茶
波城哑客
古董之桥
胜利的书
诗人眼中的幸福
救救大人
庸人不自扰,自扰非庸人
感人的不尽是诗
舞台春风,编剧夕阳
三白有幸,六记浮生
初识日本
我读梁文道
死在哪里都一样
这也叫书”
闲话金陵鸭
历史与镜头
书林独一树,堂堂语中人
名门痞女
因人废言易,因言废人难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行云止水,弛中有张
历史与镜头
明朝事,今朝了
断肠人有难言之苦
价廉的纪实,珍贵的史料
于无声处
激荡风云之胡适
追识高华
初升的太阳
何方人物,走出延安
松柏常青,高山仰止
从石光荣到石钟山
春风化雨,任怨恩来
大国博弈与盛世危言
“未”有牺牲多壮志
上海怀旧,何止于风花雪月
低头思明月,天涯共此时
那一年
|
內容試閱:
|
洗尽铅华才是真诗人徐志摩的诗名让他得以诗人的身份载人史册,尽管传世的诗作很可能只剩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那么简短有力的十几个字。而他作为一个散文家的地位,则有过上下起伏的经历。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已经作为一种散文流派的代表而流芳。陈西滢、周作人、梁实秋、沈从文、储安平等左、右派文人都竞相捧场,确认其地位。可是到了80年代初,卞之琳在为《徐志摩选集》作序时,反而要说,作为一个散文作家,其地位“还有待确认”。这其间不仅有政治因素的影响干扰,还有历史文化的因素值得探究。
文采华丽,无疑是徐志摩散文风格的特点,所以储安平说他的“散文原是诗的扩演”。我今天捧读一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初版、2000年再版的《徐志摩散文选集》,方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的同时代的文人之所以热烈激赏他的华丽文采,其实是和白话文对文言文的革命有关。白话文便于推广的好处自然毋庸置疑,但要文人雅士们接受,最大的障碍,或者说最易遭到攻击贬低之处,就在于其“白”,直白而欠文采。
而徐志摩的散文,恰恰以其华丽,堵住了臧否者的嘴巴。他的一篇《鬼话》,简直就是从文言骈文脱胎换骨而来。因而胡适等一班新文化的倡导者,自然乐意有徐志摩的绮丽文字为自己一方服务。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一切文字自然都要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汰筛选。日晒雨淋、洗尽铅华之后,方才见其原始本色和真实价值。当然,也有在当年就比较看穿这一点的人,鲁迅就曾把徐志摩比做一只不老实的小雀儿。经他老人家这么一点拨,我这次阅读徐志摩的《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一文时,就不免看出文中不老实、讨巧卖弄的一面。
其实,我个人的阅读偏好,从来就是不喜欢华丽,而偏爱诚实。轻形式,重内容。所以,像徐志摩的散文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都不是让我醉心的文字。
何况我这次阅读时还发现,连徐志摩本人也在文章中批评过不适当的浪漫。在《杂记(2)》一文中,徐就批评了某些新诗中出现的比旧诗中更为肉麻的无病呻吟。比如有一首新诗,说到重访数月前的故居,竟然用起“泪浪滔滔”。徐志摩就此批评说,“踹死了一个蚂蚁,也不失为一个伤心的理由。现在我们这位诗人回到他三月前的故寓,这三个月也并不曾经过重大变迁,他就使感情强烈,就使眼泪‘富裕’,也何至于像海浪一样的滔滔而来!”然而,毕竟在徐志摩的散文中,我还是找了能够叩击我心灵的文字。那就是《我的彼得》,写给不在身边、由前妻抚养而夭折的亲子。里面写道:“我既是你的父亲,彼得,比方说,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的生前,日子虽短,给你应得的慈爱,为什么要到这时候,你已经去了不再回来,我才觉着骨肉的关连?并且假如我这番不到欧洲,假如我在万里外接到你的死耗,我怕我只能看作水面上的云影,来时自来,去时自去;正如你生前我不知欣喜,你在时我不知爱惜,你去时也不能过分动我的情感。我自分不是无情,不是寡恩,为什么我对自身的血肉,反是这般不近情的冷漠?彼得,我问为什么,这问的后身便是无限的隐痛;我不能怨,我不能恨,更无从悔,我只是怅惘,我只能问!明知是自苦的揶揄,但我只能忍受。而况揶揄还不止此,我自身的父母,何尝不赤心地爱我;但他们的爱却正是造成我痛苦的原因;我自己也何尝不笃爱我的亲亲,但我不仅不能尽我的责任,不仅不曾给他们想望的快乐,我,他们的独子,也不免加添他们的烦愁,造作他们的痛苦,这又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也是一般的不能恨,不能怨,更无从悔,我只是怅惘——我只能问。昨天我是个孩子,今天已是壮年;昨天腮边还带着圆润的笑涡,今天头上已见星星的白发;光阴带走的往迹,再也不容追赎,留下在我们心头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上述这样的文字,绝不会是不老实的小雀儿在叽叽喳喳,而只能是心血染成。所以,我读徐志摩,所能欣赏的,也只能是“洗尽铅华才是真”的地方。
2013年4月28日P15-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