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NT$
602.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婚姻挤压问题随着出生性别比偏高态势的蔓延日益引起各界关注,而城乡人口流动则使得婚姻挤压的后果从农村扩散到城市,因此有必要对农村流动人口中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给予必要关注。本书基于性别、婚姻状况和城乡人口流动三大视角,对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微观心理后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着重于揭示婚姻挤压及外出务工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为促进流动中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推动城乡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靳小怡,女,1973年生,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主要从事婚姻家庭制度、婚育观念与行为、家庭养老、城乡人口迁移等方面的研究。合著有《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合》等。。刘利鸽,男,1981年生。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201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主要从事婚姻观念和行为、城乡人口迁移等方面的研究。。费尔德曼(Marcus W.Feldman),男,1942年生。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人口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研究包括文化和基因双传播与演化及其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和数学分析,对进化理论和人口基因学有重大贡献。因其在进化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1年获得国际丹一大卫奖Dan David Prize。
|
目錄:
|
1 引言/1
1.1 背景/1
1.2 概念界定/9
1.3 研究目标/13
1.4 章节安排/14
第一篇 婚姻挤压、性别失衡与社会风险
2 明清时期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及其治理:历史的启示/19
2.1 大龄单身男性现象/19
2.2 失婚原因/21
2.3 失婚后果/24
2.4 治理/28
2.5 小结/30
2.6 启示/31
3 性别失衡下的社会风险与行为失范:二手资料的发现/32
3.1 研究设计/33
3.2 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36
3.3 性别失衡下的微观失范/43
3.4 讨论和总结/49
4 婚姻挤压下的婚姻市场与社区安全:来自村庄的发现/52
4.1 研究设计/52
4.2 被调查村庄基本信息/54
4.3 男孩偏好和出生性别比/56
4.4 人口性别比和婚姻挤压/57
4.5 婚姻市场/62
4.6 大龄未婚男性和社区安全/65
4.7 小结/70
第二篇 当代中国农村男性的婚姻市场地位和婚姻策略
5 国内外研究发现/75
5.1 婚姻研究的相关理论/76
5.2 经典婚姻理论的应用/83
5.3 结婚机会与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94
5.4 小结/101
6 数据与方法/104
6.1 数据/104
6.2 研究方法/114
6.3 样本的选取/118
7 农村男性婚姻市场地位和婚姻策略分析框架/120
7.1 适用于中国婚姻挤压情境的婚姻理论/120
7.2 婚姻寻找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农村婚姻问题的特殊性/124
7.3 探索性研究/131
7.4 婚姻挤压下中国农村男性婚姻市场理论分析框架/137
7.5 小结/140
8 农村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地位/141
8.1 研究设计/141
8.2 个人在婚姻市场中所处地位/150
8.3 个人在婚姻市场中所处地位的影响因素/155
8.4 小结/165
9 婚姻挤压下农村已婚男性的实际婚姻策略/168
9.1 研究设计/168
9.2 夫妻年龄和教育匹配特征/178
9.3 夫妻年龄和教育匹配特征影响因素分析/183
9.4 小结/190
10 婚姻挤压下农村未婚男性的潜在婚姻策略/192
10.1 研究设计/192
10.2 未婚男性择偶偏好/201
10.3 未婚男性择偶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208
10.4 小结/218
11 结论与展望/221
11.1 研究结论/221
11.2 主要贡献/225
11.3 政策建议/227
11.4 进一步研究/229
参考文献/230
后 记/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