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內容簡介: |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之一,涵盖了丰富的故事内容、文学技巧与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加深对历史的感悟都具有重要意义。《点读古典名著系列:点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2014)》秉承回归古典和经典的理念,精选小说原文的经典篇章,深掘社会文化,与读者一同品读历史,体味人生。
|
目錄:
|
【谁主沉浮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谁主沉浮第二回】张翼德盛怒鞭督邮
【谁主沉浮第三回】谋董贼孟德献刀
【谁主沉浮第四回】讨董卓大战虎牢关
【谁主沉浮第五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谁主沉浮第六回】曹孟德煮酒论英雄
【谁主沉浮第七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谁主沉浮第八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谁主沉浮第九回】曹孟德乌巢定战局
【谁主沉浮第十回】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谁主沉浮第十一回】三顾茅庐终得卧龙
【谁主沉浮第十二回】赵子龙单骑勇救主
【谁主沉浮第十三回】诸葛亮巧舌战群儒
【谁主沉浮第十四回】群英会蒋干反中计
【谁主沉浮第十五回】诸葛亮借箭用奇谋
【谁主沉浮第十六回】三江口纵火烧赤壁
【谁主沉浮第十七回】关云长华容释曹操
【谁主沉浮第十八回】曹孟德割须再弃袍
【谁主沉浮第十九回】张翼德大义释严颜
【谁主沉浮第二十回】关云长独赴单刀会
【谁主沉浮第二十一回】老黄忠计夺定军山
【谁主沉浮第二十二回】关云长襄水淹七军
【谁主沉浮第二十三回】吕子明渡江取荆州
【谁主沉浮第二十四回】关云长兵败殇麦城
【谁主沉浮第二十五回】七百里陆逊烧连营
【谁主沉浮第二十六回】刘玄德托孤白帝城
【谁主沉浮第二十七回】马参军拒谏失街亭
【谁主沉浮第二十八回】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谁主沉浮第二十九回】丞相殒木像退仲达
【谁主沉浮第三十回】安乐公异乡不思蜀
|
內容試閱:
|
人物图像|曹操——奸诈狡猾的“老狐狸”曹操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人。从“温酒斩华雄”一段开始,曹操就表现出对关羽的极度欣赏。关羽投降后,曹操为笼络人心对关羽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但关羽最终仍然辞去,曹操并不深追,而对关羽心念旧主的忠义之情赞叹不已。然而另一方面,小说中的曹操仍是老谋深算的“枭雄”。他其实明知不可能挽回关羽,追上关羽只是为了与张辽演出戏,给关羽借个人情。他对关羽又是送金又是赐袍,但唯独没有给他过关必备的凭证,如关羽受阻而回,则是不留之留,如其在途中为人所害,则是不杀之杀。曹操之狡诈,大略如此。
名著背后|《三国演义》中关羽与曹操的关系发展
在《三国演义》中,如果说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是一条明线,那么关羽与曹操的关系可谓是一条暗线,一明一暗,就将关羽这一“义绝”形象全面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小说中,关羽与曹操正面交锋的次数不能算多,但几乎每一次都强化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伏笔。
首先,关羽与曹操第一次相遇,就造就了“温酒斩华雄”的精彩一幕。当时关羽还只是一个马弓手,袁绍对关羽出言不逊,曹操予以反驳,并给关羽机会,书写了“温酒斩华雄”的佳话。此时,关羽便被曹操所赏识。
其次,关羽与曹操的关系在“关公约三事”时发生了重要转变。曹操派张辽劝降关羽,最终关羽是“降汉不降曹”,甚至对曹操明示如果得到刘备消息就将立即启程寻找刘备,这让惜才爱才的曹操也无可奈何,只能感叹关羽对旧主的尽忠尽义。关羽在曹操帐下时,在“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中,都提及“关公马快”,这其中除了关羽武艺高强外,与曹操送他的赤兔马也是分不开的。而关羽得以千里走单骑去寻旧主刘备,与曹操的成全也密不可分。
再次,将关羽与曹操之间关系发展到另一关键点的就是“华容道释曹操”。曹操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旧主刘备,可谓是关羽欠了曹操的“人情债”,确实,当时关羽辞别曹操时就曾许下诺言“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而“义释曹操”就是报此“余恩”之日。
曹操一次次成就了关羽,已经将关羽的忠勇形象拔到一个高度,而又安排一个更为精彩并出乎意料的“义释曹操”的情节,更是将关羽的“义绝”形象提升到最高点。名著背后I美不美,看长髯
在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胡须被赋予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含义,而逐渐衍生为具有许多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首先,胡须是评价男子外貌的重要标准。不管是在正史记载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当书中写到男子优秀的容貌时,往往会用到“美须髯”“美须眉”,可见胡须是认定男子容貌出众的重要特征,而这种审美旨趣主要是基于胡须是男子英雄气概的象征这一认识。如西汉政治家霍光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而《汉书》对其描述是:“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其次,胡须是君王之像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胡须逐渐与权力相挂钩,被视为是一种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君王应拥有与众不同的外在形貌。而胡须作为男子脸部的重要外貌特征,就成为了君王之像的重要特征。如《史记》中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胡须成了判断是否有“龙颜”的重要特征。
再次,胡须还象征着忠义与才智。《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记载:“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早在春秋战时期,人们就将美须作为贤能之人的特征。同样,《三国演义》中“义绝”关羽就有“美髯公”的雅号。
由此可见,胡须在中国古代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古人的认知不断发展,胡须也逐渐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内涵,甚至形成了独特的“胡须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