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內容簡介: |
胡汉民是国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与理论家,一生著述甚丰。本书是1949年后在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胡汉民的文集,精选了胡汉民在辛亥革命、反对军阀政权、国共合作与南京政府诸时期的重要文章,力图全面反映其一生思想演进过程。文集来源十分广泛,包括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报刊、台湾地区的出版物、藏于美国与苏联的原始档案等,其中他访问苏联期间的文字与1932年后的文章,均为首次刊布。此文集的出版不仅对研究胡汉民的政治思想与生平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中国现代史与国民党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人物简介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国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与理论家。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重要助手,编辑《民报》。辛亥革命后,担任首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参加创办《建设》杂志。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北上时,奉命代行大元帅职权。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建立,任外交部长,之后赴苏联考察。1927年后与蒋介石合作反共清党,担任立法院院长等党政要职。1931年被蒋介石短期囚禁。1932年后长驻香港,以“抗日、倒蒋、剿共”为主张领导西南与南京对抗。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次年5月在广州病故。
编者简介
陈红民,山东泰安人,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与当代台湾史,出版《函电里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蒋介石的后半生》等著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
方勇,男,1973年生,湖南益阳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在站博士后,现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华民国史研究。
|
目錄:
|
导言
论著
民报之六大主义(1906)
斥新民丛报之谬妄(1906)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
——驳《新民丛报》第十四号《社会主义论》
(1907)
中兴日报发刊词(1907)
强有力之政府辩(1914)
中国国民党批评之批评(1924)
就外交部长职演说词(1925)
华侨与革命(1926)
苏俄十月革命八周年纪念的感想(1926)
国民党的真解(1926)
二七纪念(1926)
胡汉民告别苏俄工农(1926)
三民主义之认识
——十六年四月为中央半月刊作(1927)
青年的烦闷与出路
——十六年六月为中央半月刊作(1927)
国民党民众运动的理论
——十六年七月为中央半月刊作(1927)
三民主义的连环性(1928)
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
——十七年八月由欧洲归国作(1928)
党治的政府
——十七年十二月一日对中央军校教授部政治科演讲词
(1928)
三民主义之立法精义与立法方针
——十七年十二月五日为立法院成立作(1928)
整理军队的十大意义
——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中央无线电播音台演讲
(1928)
党外无政政外无党
——十八年二月七日行政院党义研究会演讲词
(1929)
新民法的新精神
——十八年四月十五日立法院总理纪念周演讲词
(1929)
国民政府的经过及其将来
——十八年七月一日国民政府四周年纪念演讲词
(1929)
甚么是监察院的责职
——十八年九月十六日立法院总理纪念周演讲词
(1929)
从党义研究说到知难行易
——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立法院党义研究会成立会训词
(1929)
编纂法典是革命建设的基本工作
——十八年十一月四日立法院总理纪念周演讲词
(1929)
撤废领判权的现状与我们今后的努力(1930)
民族国际与第三国际
——十九年七月二十日讲于南京新亚细亚学会
(1930)
考察新土耳其的经过和感想
——十九年九月二十日讲于南京新亚细亚学会
(1930)
谈所谓“言论自由”(1930)
二年来立法工作之回顾
——十九年十二月五日立法院二周年纪念会演讲辞
(1930)
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1933)
从苏俄建设想到总理的建国方略(1933)
三民主义的历史观
——序叶译贝尔Max Beer所著社会斗争通史
(1933)
党权与军权之消长及今后之补救(1933)
辟谬
——法茜斯蒂与立宪政治之检讨(1933)
革命过程中之几件史实(1933)
论均权制度(1934)
军治党治与同志对中国政治应有的自觉(1935)
大亚细亚主义与抗日(1936)
民族主义与自力更生(1936)
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的民族主义(1936)
|
內容試閱:
|
导言
经过一段辛勤的工作,《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胡汉民卷》终于编成。它是从国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与理论家之一胡汉民众多的论著中选编而成。在此,有必要对胡汉民的生涯事迹与论著出版情况做简要的介绍。
一
胡汉民,初名衍鹳,后名衍鸿,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并以此行世。
胡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延福乡青山村(胡晚年与密友通信时,常自署“延福乡人”,“延”、“福”与“大福佬”等)。祖父宦游至广东,遂定居于此。其父胡文照曾担任“刑名”等小官职,他秉性耿介,恃才自傲,抱持“合则留,不合则去”,常难容于上司,游幕于广东的番禺、博罗、茂名等处。胡文照的个性对胡汉民有较大的影响。其母文氏出生于江西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琴棋书画略有所通,她长年随夫流寓各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生活清贫而无所怨。
1879年12月9日(清光绪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胡汉民出生于广东番禺。在兄弟姐妹七人之中,排行第四。胡汉民的童年是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中度过的,他聪颖好学,在母亲教导下能背诵大量的诗词。但他13岁时,父亲胡文照病逝。15岁时,疼爱他的母亲文氏离开人世。家境中落,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及两个弟弟均因无钱医病而遽然离世。短短几年中,胡汉民接连失去六位亲人,这对他是巨大的打击。由此也养成了他在逆境中不屈求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为求生存,胡汉民自16岁起就与长兄一起充当私塾老师,开始了舌耕养家的“小先生”生涯。教书之余,他仍发愤读书,终于考取了学海堂。学海堂是两广总督阮元于1824年倡办,是广东当时的最高学府,学风别具一格,招生严格,忽视传统空洞的理学,注重引导学子从事“经世致用”之学的研究。胡汉民不仅学业上大有长进,眼界也开阔了,结识了史坚如(后为配合孙中山的反清起义而牺牲)等有为青年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在此听说了孙中山的名字,了解到孙中山的反清事迹。他开始从家庭的不幸中走出来,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命运。接连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事件,对胡汉民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他产生了对清廷的不满与改造社会的理想。20岁那年,胡汉民决心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他去广州的《岭海报》做记者。报社记者在当时是个非常新的职业。
在晚清各种救国的潮流中,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对胡汉民最具吸引力。他了解到日本东京是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乃决心东渡留学,去寻找革命同志与救国道路。1902年春,胡汉民与其好友陈融的妹妹陈淑子结婚,陈淑子后来也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反清武装起义活动。5月,胡汉民即满怀激情地奔赴海外革命党人聚集的东京,开始了由一个爱国、愤恨清廷统治的青年向革命党人的转变。
胡汉民到日本后,选择了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弘文学校师范科学习,当时黄兴也在此校学习,但没有资料显示他们此时有交集。胡汉民初到国外,言语不通,“苦求不得革命之方略”,决定从教育入手,以达到中国之独立富强。然而,这次精心筹备的留学生活,只有两个月就遽然结束。这年8月,留日学生因清朝驻日公使蔡钧迫害学生而发起反对风潮,部分激进留学生更以“退学”向日本当局施压,胡汉民即其中之一。事情到最后,不少人退缩了,耿直固执的胡汉民独自写了“退学书”,愤然归国。这次留学时间很短,但对胡汉民的思想影响颇大。回国后,他即将“教育救国”的初衷付诸实践。
1903年,胡汉民应聘于广西梧州中学,担任总教习兼师范讲习所所长,主讲国文、修身等课程。他制定了校训5条,戒律7条,其中包括“吾人当铭记此身为中国之国民”、“不可无爱国心而甘为他人之奴隶”等等。他在授课时,巧妙地将民族革命贯穿其中,宣传革命思想,学生深受影响。胡的活动,受到当地官僚的忌恨,有人向上级举报胡在学校里提倡革命、诋毁孔孟、蹂践上谕。胡汉民被迫提出辞职。但接受了新思想的学生拥护胡,派出代表到广州抗争,结果胡获留任。胡在梧州中学的任职时间也不长,但他在学生中宣传的进步思想,播下了种子。辛亥革命期间,广西从事革命的青年中许多人是他的学生。
1904年冬,胡汉民作为广东省的官费留学生再次赴日留学。同行者中有汪精卫、朱执信、古应芬、陈融等,这批追求进步的广东青年人,因年龄、观念等方面相近,结成了挚友,日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胡汉民选择了攻读政法,他进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学习,这是一种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主要开设法律、政治、理财、外交方面的课程。胡汉民全面系统地接触与学习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与伦理等方面的理论,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从一个反满爱国的知识分子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者。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时,胡汉民恰巧利用暑假回国接妻子、妹妹到日本留学,未能参加成立大会。他闻讯后,立即与廖仲恺等赶回日本。9月1日晚,他们请孙中山到其寓所。孙向这批景仰他的广东青年讲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三民主义政治主张,胡汉民表示“革命本素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俱丝毫无疑义矣,惟民生主义,犹有未达之点。”孙中山便对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详加细说。大家越谈越投机,不觉间竟至天明。当晚,即由孙中山主盟,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宣誓加入同盟会。
胡汉民的才华为孙中山所赏识,不久即被孙中山指定为本部秘书,协助处理本部日常事务,掌管机要文件,有了大量与孙中山接触、参与重要活动筹划的机会。此后长期的患难与相逢,他们之间形成了“领袖—助手”的亲密关系。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指派胡主持《民报》的编辑工作,《民报》的名称也是依胡汉民建议而确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