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2.从被围攻到被怀疑到被关注,当今中国的发展奇迹亮瞎世界
3.最全面、最客观、最理性的“中国制度”的解读
4.中宣部、中组部联合推荐的党员干部读本《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的姊妹篇
|
內容簡介: |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把治国理政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对这一制度体系作了精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本书选取十三个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阐发和解读,并结合四中全会精神谈论了依法治国方略,既是落实全会精神的权威参考,又是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帮手。
|
關於作者: |
马福运,男,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
徐贵相,男,现在中央机关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一系列理论学术文章,出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论纲》等多部专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奇迹的魅力密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002
二、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起了圈 00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体系 01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014
第二章 “第五个现代化”:治国理政新思维
一、何谓“第五个现代化” 022
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026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033
四、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根本 037
第三章 改革在破解难题中聚焦、聚神、聚力
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044
二、在13亿人口的大国深化改革绝非易事 048
----------------------- Page 8-----------------------
制度自信:风景为何这边独好
002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052
四、在艰难行进中敢碰硬骨敢涉险滩 053
五、“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055
六、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058
七、敢出招善应招,“蹄疾而步稳” 064
第四章 民富国强的奥秘
一、根本在于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070
二、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 072
三、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075
四、“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079
五、既不回老路也不走邪路 087
第五章 确保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一、我们“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092
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096
三、马克思统一战线学说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098
四、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102
五、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 106
六、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 110
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12
----------------------- Page 9-----------------------
目录
003
八、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114
第六章 从政治思维、经济思维走向法治思维
一、法治是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和崇高理想 120
二、依法治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 123
三、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125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28
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29
六、让法治成为政府和公民的共同选择 132
第七章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
一、公平正义的三个维度 138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141
三、有违公平正义的几大表征 143
四、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47
五、用法制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155
第八章 文明型国家的历史文化基因探秘
一、思想文化是社会制度的重要根基 162
----------------------- Page 10-----------------------
制度自信:风景为何这边独好
004
二、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遵循 166
三、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172
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74
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178
六、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181
七、党管宣传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则 184
第九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88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 190
三、社会矛盾考验“中国智慧” 192
四、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195
五、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思路与对策 197
六、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201
第十章 中国永续发展的制度保证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拓展 208
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升华 212
|
內容試閱: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走西式道路,还是走俄式道路?这在
上是经历过尖锐斗争和艰难选择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走西式道路,还是走俄式道路?这在 历史上是经历过尖锐斗争和艰难选择的。
实际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是中国先进分子的共同主张。比如,从太平天国提倡学习资本主义 管理制度,到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政治制 度,再到孙中山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进步起过巨大作用,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的 命运。特别是接连不断发生的“先生”侵略“学生”的事情,使得中国人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强 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瓜分中国!事实说明,西 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哪里?
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 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 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 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中国还要沿着这条路再 走一遍吗?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到中国便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1933年《东方杂志》在当年第一号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刊发了142人的梦想, 这些梦想是对《东方杂志》提问“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 回答。问题向社会各界发出了400多份,回复的有名教授、名编辑、名作家,也有记者、官员、艺术家、学生、企业家,142个梦想包含了从1900年之后对中国的所有期待,有富国梦、平等梦、大同梦,也有噩梦或拒绝梦想。而绝大部分应答者对未来中国的梦想都指向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1939年9月24日,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来到陕北,毛泽东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进行长谈。在谈到中国革命问题时,毛泽东形象地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称作“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关系是“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强调,中国“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也决不能还是半封建社会”,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但是新中国所继承的是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能力十分落后。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还有400 灾民等待救助。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然而,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钢轨,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还是在这一年,鞍钢制造出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同时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在这里投产。毛泽东亲自发电报祝贺,称赞鞍钢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即使如此,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还并不完全清楚。1953年6月,毛泽东审时度势,正式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主体、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设想,我国大约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在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由于缺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是照搬了苏联模式。事实上,苏联模式也是有弊端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搞社会主义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对我国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总结,交流了各条战线的经验,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等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但是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顺利完成,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全党全国上下都出现了一股忽视社会发展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趋势。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很快就出现了曲折。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并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也随之发生,使中国又一次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十年间,恰是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科技革命的浪潮,取得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迅速拉大。1978年中国人均GDP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 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联邦德国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名工人,相差80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名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万名工人,相差14.5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分钟起落1架飞机,1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起落2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压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改革,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雨后的彩虹往往更加绚烂夺目,经过曲折考验的中国梦,必然在各族人民的心中更加清晰坚定。邓小平曾说过:“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果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