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著名作家素素的散文作品自选集,共收录作者近期发表的散文作品36篇,编为“辽南”“东北”“中国”“世界”四卷。作者采用还历史记忆以生命形态、还地域文化以心灵的追索的强劲的叙述方式,以充满了思辨意味和细腻感受的自由而炽热的话语表述,展现出对自身生存境遇的反省的愿望和质疑的勇气,而作者与历史碰撞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及碰撞的力度,展现出一位女性作家难得的超越个人情绪的尖锐和思索的深邃。
|
關於作者: |
素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日报》高级编辑,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散文《佛眼》获中国作协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集《独语东北》获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散文集《张望天上那朵玫瑰》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散文集《流光碎影》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个人获辽宁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作家奖、大连市政府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等。现已出版《佛眼》《永远的关外》《流光碎影》《旅顺口往事》等十多部散文集。
|
目錄:
|
辽南
鱼香与米氛的缠绵
老复州的沧桑
深蓝之城
大云书库的拥挤与空荡
老妈烟史
关东
绝唱
痴迷的逃亡
永远的关外
消失的女人
空巢
女人的秋千
中原
佛眼
奔去是为了回返
高原反应
井冈山的标语
海外
欧洲细节
最后一片野性草原
布鲁日的红
韩剧里的客厅
创伤记忆与读城伦理
|
內容試閱:
|
深蓝之城
记得很久以前,一个北京的朋友跟我说,我真受不了你们大连人,见面还没说上几句话,就会单刀直入地问,你到没到过大连?全世界好像就大连这一个地方该去,没到过大连就等于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
我能理解这个朋友的愤怒,在他看来,如果问你到没到过北京,可能是正常又正常的事情,如果问你到没到过大连,就属于无知甚或是无礼。可是大连人不管这些,大连人恰恰就是要这么问,不但要问北京人,还要问上海人,问广州人,问所有没到过大连的人。
其实,在这场普通的对话里,你到没到过大连,只是说出了前半句,后半句故意留给了被问的人,如果被问的人不主动说出来,他们马上就会把溜到嘴边的话说出来,我们大连很美!
我们大连很美——几乎是大连人的口头语。即使他们从未离开过这个城市,即使他们出去游走了很多地方,他们仍然固执地认为,我们大连很美。热爱自己城市的方式有N种,大连人表达热爱的方式就是这种。
因为在大连读书,我已在大连居住了三十多年,至少算半个大连人。这么多年来,大大小小也算走过了不少个城市,不论走到哪一个城市,总要拿大连跟眼前这个陌生的城市相比较。我得承认,在当今这个城市与城市已经渐渐变得无法区分和识别的时代,我的确生活在了一个因为风情独具而始终不能被遮蔽了的城市,自然也就不由自主地生出了普通大连人常有的优越心态。
青泥洼的故事
可以说,不管我以什么方式叙述这个城市,都得从青泥洼开始。
记得,住在这个城市之后,有很长一段时光,只要我从火车站走出来,或坐着公共汽车从青泥洼那一站下来,我就会东张西望。这里是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目光所及,都是城市中心最常见的景象。灯红酒绿。人喧车攘。一切都固定不变,一切又都在快速流转。于是,猛然驻足的我,便像漩涡里的一块石头,既是阻碍,也被围困。
我的站住不动,既是在辨别脚下泥土的颜色,也是在确认那两个水洼的位置。我知道,它们是青泥洼的由来,或者说,它们是青泥洼的原稿。在城市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大连湾南岸这个地方就叫青泥洼。在城市已有了一百多年历史之后,那片青色的泥土,虽早已被时间之轮碾压在柏油马路的下面,那两个清清的水洼,虽早已变成两个公园里的湖和池塘,青泥洼这个名字却依然在叫。我突然明白,正是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三个字,让这个城市永远地保持了一种水分,一种潮湿的诗意。
古书上对辽东半岛最早的记载,开始于末次冰期结束之后。彼时,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同属于潮湿的“胶辽古陆”。古陆上面有一个大湖,湖边曾栖息着冰后期的长毛动物,叫猛玛象和披毛犀。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北溟有鱼。”这个“北溟”,指的就是胶辽古陆上的大湖。后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冰融雪化,大湖慢慢变成了海洋,胶辽古陆最终也沉入了水下。于是,就有了渤海湾,就有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隔海相望。这其实是地球变迁史带来的演化。在公鸡形状的中国版图上,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正好处在雄鸡嘴巴的位置上。在它低头觅食的时候,那尖尖的嘴巴只差一点就要碰着山东半岛。
大连地区最早的生命消息,聚集在瓦房店的古龙山洞里。上个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在这里发掘出至少17000年前的兽骨,其中最多的一种动物,被考古专家命名为大连马。在兽骨堆里,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人工打磨过的石器,于是就有了古龙山洞里的牧马人之称。
在此后一万多年的时光里,因为天寒地偏,人烟稀少,再加上战争和掠夺,一场厮杀过后,只留下一片焦土。文明的种子总是刚刚扎下去,就被那一支支强悍的马队给踩踏得一片狼籍。然而,在小珠山和郭家村遗址,在牧羊城和张店城废墟,在老金州和老复州旧地,那些留有祖先指痕的灶台和陶罐,那些可以想象出来的房屋和城堡,不论它们站立在那里,还是早已坍塌成碎片,或者被岁月封埋在地下,都在以耐人寻味的表情,以及在倒下或消失之前的种种姿态,被来到这里访问乡土的我辨认和抚摸过,我还给那一组文章取了个名字:《从山洞开始》
有关青泥洼的记载,最早始于东汉。公元190年,曾发生了一个震惊中原的大事件:趁魏、蜀、吴三国称雄之时,辽东太守公孙度父子背弃东汉王朝,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这一场对中原的叛离,居然长达半个世纪。在此期间,曾有一个叫邴原的大才子,不知他在山东的北海郡郡惹了什么祸,坐一叶帆船,从山东半岛来到了辽东半岛。当年他停船上岸的地方就是青泥洼。然而,它当时的名字叫“三山”。
书上说,邴原那次并不是一个人来,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两个大才子,一个叫刘政,一个叫管宁,他们被并称为“辽东三贤”。整个事情不止于此,书上还说:“原在辽东,一年中往归原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对于辽东,这可是少有的热闹了。这里原本属于边缘地带,原本就没有士大夫文化,公元之初,由于从中原来了一群狂放不羁的大才子,便给这块苦寒之地带来了一股陌生而清新的书香。
由东汉再往后翻,就到了隋唐之际。在中国历史上,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中原先后是隋唐两大王朝统治的天下,偏远的辽东却属于高句丽割据的时代。这个糟糕的局面自然惹怒了中原皇帝,他们不断地往辽东派兵,以征讨高句丽这个顽固不化分子。据《新唐书.高丽传》载:“诏陕州刺史孙伏伽、苹州刺史李道裕,储粮械于三山浦、乌湖岛……”在这段文字里,三山已不知不觉地改叫“三山浦”。上岸的也已不是文人才子,而是级别不小的将军。当将军们把运来的粮草和兵器卸在了三山浦,就说明它不是个简陋的小码头,而是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它已与那场僵持了几百年的战争息息相关了。
“青泥”两个字,最早见于贾耽的《道里记》:“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三百里,东傍海壖过青泥浦。”彼时,贾耽是大唐中叶贞元年间的宰相,当他乘船由海西向海东而来,大连湾南岸这美丽的一隅便自然而然地映入了他的眼帘,并被这位大唐宰相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叫了几百年的三山浦,此时已改叫“青泥浦”。从此,大连湾南岸不但有了一种不同于别处的颜色,还有了一丝在别处闻不到的气味。
自明代开始,青泥洼第一次出现在官方编制的地图上。大连湾南岸这美丽的一隅,被正式地标记为“青泥”、“青泥岛”或“青泥海口”。总之,颜色没有变,气味也没有变。可以看见的变,就是在这里出海和上岸的船帆非比往常地多了起来,说明村庄也就在离岸不远的地方。
以文字的方式见称“青泥洼”,开始于盛京将军耆英呈给清政府的奏折。那是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的东海岸已先后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的舰船已由南向北开到了渤海湾和大连湾,这里已被列强们争相看好。盛京将军大概在巡查海防的时候,望见了大连湾南岸的小渔村,并感到正有一片不祥的阴云在它的上空盘旋。于是,它被送到清朝皇帝的御案前。
几十年后,在辽东半岛南部,果然就接连发生了两场战争。当战争的硝烟在大连湾南岸散去,这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就被一个名叫大连的城市覆盖了。如今的它,已经像一个寓言,注释着城市的前尘,像一棵老树的根系,盘缠在城市的底部。如果把城市编成一本书,它应该是这个城市的扉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