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你在高原》的诞生已注定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作家在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谈了《你在高原》的创作起因及二十年在故地奔波劳作的历程。用书中一个人物的话来概括,即“茂长的思想、浩繁的记录、生猛的身心”——上天眷顾作家,让他在人生最正确的时期做了最正确的事。读者可以在作家的引领下从另一个角度去体验这场文学盛宴的种种深味……
本书还收录了作家在这一时期的访谈、演讲集,作家的故地游记、人文印象,尤其谈到作家与一位美国老年汉学家的友谊,读来令人动容……
|
關於作者: |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
目錄:
|
一辑
东部:美城之链.............. 3
济南:泉水与垂杨............ 6
一颗童心画吉祥.............. 8
民间文学:视而不见的海洋.... 10
选择记忆中的大感动......... 13
半岛的灵性................ 16
一个激越不安的灵魂......... 19
智慧的快意................ 21
天府之吟.................. 24
青春的力量和真诚........... 27
谁读齐国老顽耿............. 30
写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 38
散文写作答问............... 48
二辑
茂长的大陆................ 53
书院随谈.................. 57
纵情言说的野心............. 60
独一无二的文化背景......... 63
坚信强大的人道力量......... 82
上路和远行................ 92
与全球化逆行的文学写作..... 102
三十年文学小结............ 107
行走之书................. 110
岱下文化谈................ 113
三辑
圆融·思辨·质朴.......... 119
岁月的一层荧光............ 122
人迹罕至的大路............ 125
纯良的面容span style=
|
內容試閱:
|
东部:美城之链
胶东是山东半岛最东部的凸出,可谓半岛上的半岛,犹如伸进大海中的犄角。三面环海,一派葱茏,空气湿润,物质丰饶。这里在古代属于东夷,即东莱国,是最早的炼铁和丝绸工业基地,占据鱼盐之利。战国时齐国海内称雄,主要就是因为将东莱纳入了版图。
地域之富庶发达,必有自然优势和漫长的传统积累。所以说今天的胶东环渤海城市链的美丽和富饶,只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是具有因果缘由的时代翻新。《史记》记载的秦始皇几次东巡,都是直驱胶莱河东,过黄县、福山,再过烟台,最后站在了威海成山头大发慨叹,以为这里才是“天尽头”。
胶东一带概括和形容地域和环境之美之富,历来有一个说法,即“蓬黄掖”如何如何――就是指今天的蓬莱龙口莱州三市。三市连带盛产黄金的招远以及水果之都栖霞,与烟台威海缀为一道美丽的沿海城市长链。由于临海而居,水气充沛,所以这里与干燥的内地风貌形成了鲜明对比。环境又决定了民俗与性格,这里的人喜爱幻想,既有面对大海的豪气,又具备水的柔性。秦代大方士徐福(巿)受命为秦始皇寻方三仙山,曾率领一个庞大的船队出海,航路直抵朝鲜南部及日本外岛,在时间上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一千七百多年。徐福的启航地一般被划定在胶东境内,专家认为他的老家就是“蓬黄掖”。这一历史大传奇表现了东部沿海居民的开拓勇气,与后来山东移民东北的壮举一脉相承――赴东北的主要是胶东人,从水路出发的主要口岸为古登州的龙口港。
今天的这道城市链上已经有了一长串港口:历史悠久的龙口港、烟台港、威海港,新兴的蓬莱港、荣城港、莱洲港……在东西三四百公里的一线,竟然有若干大吨位远航港口,令人叹为观止。以龙口为例,早在二十年前一位大作家从这里乘船去津,面对繁忙的港湾中停泊的大片中外船只,就发出了阵阵惊叹。由此往东不出二十里就是龙口境内黄水河古港遗址,这是清代沿用了几十年的军港,直到后来被威海卫海上要塞所取代。
谈起威海必想起甲午海战,想起刘公岛。这座犄角上最东端的城市经历了戚继光的率众抗倭,再到近代的大海战,已是名声显赫。它由一个军事要塞、几个渔村,演变为今天的繁华都市,成为联合国确立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人们通常说的齐鲁文化,实际上是把两种区别明显的文化合而为一,并或多或少将鲁文化取代了齐文化。胶东半岛是齐文化的腹地,虽然齐国的都城远在临淄。齐文化的浪漫、亦仙亦幻、重商业物质、开拓和冒险的精神,是于海风吹拂中形成的,它与更加重视精神、强调政治及伦理秩序,念念不忘“君君臣臣”和“克己复礼”的鲁文化有所不同。所以后来道家文化在齐地而不是鲁地兴盛起来,像今天青岛的崂山、牟平的昆嵛山、荣成的铁槎山,终成为海内道教最显赫的几大名山。而栖霞市的滨都里,直接就是道教大师丘处机的故里,他一生宗教文化活动的最重要的痕迹,几乎全部留在了胶东。
由于地处沿海,大海蓝天白云绿树成为城市常伴,几乎每座城市都拥有自己引以为荣的海水浴场。这里的空气是透明的,夜晚可以看到少年时代的星光。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中午走向室外,需要回避强烈的阳光。
像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区域一样,这里也曾经饱受饥饿和战乱的折磨。在最艰难的岁月,密不透风的林木被成片毁掉,金碧辉煌的庙宇竟一夜烧光。经过了最悲惨最愚昧的年代,而后就是漫长的休养生息期。时至今日,半岛上仍有大力毁树的人,但也有倾心爱树的人,他们抓住每一个春天营造田园,敢让陆地与大海比绿。如今这里最应警惕的就是环境污染,因为上天的偏爱并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万事大吉,小心翼翼的守护和疗救即在眼前。
正因为地处美丽的海中犄角,所以那些临海的大烟囱格外惹眼。有一天这些触目之物必将纷纷倒塌,代之而起的将是参天大树,以及树下更加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2008,4
济南:泉水与垂杨
如果从高处俯瞰,会发现这样一座城市:北面是一条大河,南面是起伏的山岭,它们中间是绿色掩映下的一座城郭。河是黄河,中国最有名的一条大河,行至济南愈加开阔,坦荡向东,高堤内外尽是蓬蓬草木。山岭为泰山山脉东端,覆满了密挤的松树,有著名的四门塔、灵岩寺、千佛山、五峰山、龙洞等佛教胜地。
济南将始终和刘鹗的名句连在一起: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八个字给人以无限想像,说的是水和树,是人类得以舒适居住的最重要的象征和条件。如果一个地方有水有树,那肯定就是生活之佳所。
来济南之前,曾想像过这样的春天:一些人无忧无虑地在泉边柳下晒着太阳,或散步或安坐,脸上尽是满足和幸福的神色。煮茶之水来自名泉,烧茶之柴取自南山,明湖有跳鱼,佛山有倒影,市民从容又欣欣。这样的描绘当然包括了预期,当然是外地人用神思对自己真实生活的一种补充。
来到济南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春末夏初时节。尚未安顿下来,即风尘仆仆赶往大明湖。果然是大水涟涟,碧荷无边,杨柳轻拂,游人闲适。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是泥沙质湖岸,自然洁净,水鸟拦路。这令东部人想起了海,让西部人沾上了湿。一座多泉之城,名泉竟达七十二处;其实小泉无限,尽在市民家中院里,从青石缝隙中蹿流不息,习以为常。记得当年从大湖离开,穿小巷抄近路,踏进阴阴的胡同,一脚踩上的就常常是润湿的石块,有人告诉:下面压了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