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畅销40载,再版14次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
超过200多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最佳读本
推荐一:
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
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标?
你又是否因为不善沟通备感挫折?
推荐二:
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看入人里之沟通者
如何认识你自己与沟通对象?
如何衡定话题的广度与深度?
作者能够站在五种不同的立场上想问题,你呢?
·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
如何清晰地表达语言信息却不会唤起对方的防卫?
如何借助表情、手势和动作让自己更有说服力?
倾听也是一种表达,如何向对方证明你不仅在听,而且会听呢?
·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
如何定位一段关系的性质和关系所处的阶段?
如何运用多种而不是一种策略改善关系?
如何正视双方的利益需求,实现双赢呢?
|
內容簡介: |
《沟通的艺术》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7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新增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
關於作者: |
著者:
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于有关沟通的研究和写作。他的著作主题涵盖了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组交流、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写作之外,他还在大学授课,以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北肯塔基大学教授。1990年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
译者:
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李恩,自由译者,吉林大学心理学学士,海外工作四年,曾于联合国亚洲总部实习。
|
目錄:
|
译者序
前 言
致 谢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生理需求
认同需求
社交需求
实际目标
1.2 沟通的历程
线性观
交流观
人际沟通与非人际沟通
1.3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沟通的原则
沟通的迷思
1.4 社交媒介与人际沟通
社交媒介的益处
社交媒介的挑战
1.5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能力的定义
沟通高手的特质
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运用社交媒介的能力
小 结
电影与电视
第一部分 看入人里
第二章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2.1 沟通和自我
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根源
自我概念的特征
文化、性别和认同
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2.2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认同管理
公开自我和隐私自我
认同管理的特征
为什么要管理认同?
在现实和虚拟世界里管理认同
认同管理和诚实
2.3 在关系中的自我坦露
自我坦露的模式
自我坦露的好处和风险
自我坦露的原则
2.4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沉 默
说 谎
模棱两可
暗 示
回避的伦理议题
小 结
电影与电视
第三章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1 知觉历程
选择
组织
诠释
协商
3.2 影响知觉的因素
获取信息
生理因素
文化差异
社会角色
3.3 知觉的倾向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
先入为主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內容試閱:
|
或许你在小时候曾经玩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会先选出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实际的或想象中的错误,也许纯粹是为了好玩。不久之后,惩罚就以沉默的形式开始了。没有人要跟他或她说话,也没有人会回应这个倒霉鬼所说的话或做的事。
插图
Ap PhotoJavier Galeano
如果你曾经被如此教训过,你可能会体验到一连串的情绪。刚开始你会觉得(至少会表现出)无所谓,但过了一阵子,这种被当成透明人的压力开始萌生。如果这个游戏持续得够久,你会发现自己要么已经退缩到某种令人沮丧的状态中,要么已经出现敌意。敌意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回应。
在历史上,事实上在每一个社会中,成年人也和孩子们一样,把沉默相待当做一个权力的工具,用来表达他的不愉快,并且为了控制社会。我们都能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与他人的接触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惩罚。
除了带来情感上的痛苦,若一个人被剥夺陪伴甚至会影响到生命本身。腓特烈二世(Fredrick
Ⅱ,亦称弗里德里希二世),公元1196到1250年的德国皇帝,可能是第一个以系统化方法证实这个论点的人。一位中世纪的历史学家描述了他独特的、也许带点残忍的实验:
他命令保姆和护士喂养婴孩,帮他们洗澡,但是不准对他们说话,因为他想要知道,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之前,婴儿开口会先说出哪一种语言。是最古老的希伯来语,还是希腊语或者拉丁语?又或者是他们亲生父母说的语言?最后,他徒劳无功,因为所有的婴儿都死了。缺乏养育者的拥抱、慈爱的脸孔、深情的言语,他们根本无法存活。(Ross
McLaughlin 1949)
幸运的是,现代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相对不具伤害性的研究方法,来证明沟通的重要性。在一份研究“孤独”的报告中,参与者接受付费,独处于一间上锁的房间中,五名参与者里只有一名待了八天,三名待了两天,其中一名抱怨道:“别再有第二次了。”而第五个人仅仅待了两个小时。
现实生活中与人接近和相处的需求就和实验室中一样强烈,那些自己选择或者不得不成为独居者的事例不断地证实着这一点。W·卡尔·杰克逊(W.
Carl Jackson),一位独自航行55天、横越大西洋的探险家,概述了大多数独居者的普遍心情:
我发现在第二个月出现的寂寞感使我感到很痛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自给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终于明白,没有旁人做伴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想要跟别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气息的人说话的需求。(Jackson
1978)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你可能不同意上述的故事,并且认为在令人厌烦的日常生活中,独处是受欢迎的调剂品。的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对于独处的需求程度也远超过我们实际的独处时间。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换句话来说,我们都需要友谊,我们都需要去沟通。
生理需求
沟通非常重要,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有极端的例子显示,沟通甚至可以成为生死攸关之事。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曾经是一名海军的舵手,他在越南北部被俘虏后,被单独监禁了六年。他描述战俘们如何借由轻轻敲击墙壁、费力拼出单词的方式创造出一套秘密代码,以便能传送信息。麦凯恩描写了囚犯之间冒着风险仍保持和其他人沟通的情形:
暗地沟通的处罚是很严重的,有一些战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而遭到严厉的拷打,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虽然每个人都很害怕再次遭受酷刑,但在单人囚室中听见隔墙传来的轻敲墙壁的声响时,他们仍会对典狱人员说谎。极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地不与人沟通。残酷的拷打或刑罚都不如孤独那般令人难以忍受。一旦断绝与其他美国人的联系,退守到沉默中……对我们而言,这等同于死亡。(McCain
1999)
其他囚犯同样也描述了由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带来的惩罚效应。前新闻记者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回顾了他在黎巴嫩七年的人质经历后,断然说道:“我宁愿与最糟糕的人相处,也好过没人陪伴。”
对于囚犯来说,沟通与生理健康之间的联结是毋庸置疑的。医学研究人员列举了一大串因缺乏亲密关系而导致的威胁健康事件,比如说:
● 一份包含了近150项研究、超过30万人参与的综合分析显示,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亲密联系的社会联结者的寿命要比社会孤立者平均长3.7年。(Holt-Lunstad
Layton 2010)
● 贫乏的人际关系会危害冠状动脉的健康,其程度与抽烟、高血压、血脂肪过高、过度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一样严重。(McDermott Eberly 1992;Williams
Mark 1992;Ruberman 1992)
● 相比拥有活跃社交网络的人,社交孤立者罹患感冒的几率要高四倍。(Cohen Gwaltney
1997)
● 离异的、分居的和丧偶的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是有配偶者的五到十倍。而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单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术和癌症上的发生率更低。(Parker-Pope
2010)(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当中,关系的品质[quality]——即关系亲密与否——比婚姻本身重要得多。)
相比之下,在沟通中创造出积极关系的生活更健康。一个人一天仅需短短十分钟的交往就能改善记忆力,增强智力功能。与他人交谈还可以减少孤独感和与之而来的疾病。能经常从爱人那里听到甜言蜜语的人,他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往往更低。
这样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当然,每个人需要与人亲近的次数并不相等,沟通的质与量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关键的是,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人际沟通不可或缺。
认同需求
沟通的重要性绝不仅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第二章将会提到,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源自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
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与人沟通的权利,我们将无从得知自己是谁。一个非常戏剧性的例子就是“阿韦龙的野孩子”——一个在童年时期从未和人类接触过的男孩的真实故事。1800年1月,这个小男孩在法国一个村落的菜园中偷挖蔬菜时被人发现。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人类,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哭叫声。虽然他缺乏社交技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缺乏身为人类的自我认同。正如作家罗格·沙图克(Roger
Shattuck)所写:“这个男孩没有任何身为人类的自觉,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和别人有联结的人。”(Shattuck 1980)直到给予他慈爱的“母爱”之后,小男孩才开始转变,正如我们所料想的,他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人。
就如这个阿韦龙的野孩子,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只有微量的、甚至没有自我认同感,我们是在别人诠释我们的过程中才逐渐明了自己是谁。第二章也将提到,我们在童年时期所接收到的信息最为牢固,他人的影响会贯穿我们一生。
图注:在电影《在云端》(Up
in the Air)里,男主角瑞恩布林厄姆(乔治克鲁尼饰)吃了不少苦头才认识到没有朋友、家庭和爱情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Paramount PicturesThe
Kobal Collection
p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