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NT$
290.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編輯推薦: |
艺术史就是几个天才艺术家的传记——木心
意大利原版引进 直面20位全世界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作品 首批推出10种
专著——聚焦艺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
人物传记——在其生活年代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窥探艺术家的生活
55余件艺术经典杰作全幅再现——直面震憾放大的细节、清晰直接的评论
一部世界文物的艺术批评史和年代史——有深度、多角度地领略世界博物馆中艺术家的旷世佳作
|
內容簡介: |
波纳罗蒂·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本书针米开朗基罗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清楚完整的交待。完整搜罗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及雕塑作品,搭配专业的作品赏析。作品赏析皆附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全图导览,一目了然。评论文选集单元,让读者从多样的角度看见拉斐尔不同的面貌。
|
關於作者: |
斯蒂芬尼·祖菲 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多部著作等、“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马塔.阿尔瓦雷斯.冈萨雷斯 :意大利艺术家,曾任意大利卡拉拉艺术学院老师,对艺术史比较熟悉,曾编著多部艺术类作品。
|
目錄:
|
前言
生平
作品
艺术家与凡人
贴近米开朗基罗
评论文选集
作品收藏
历史年表
参考书目
图片授权
|
內容試閱:
|
在托斯卡纳的群山中,时光静静地流淌。太阳光线反射在大理石上,明亮而刺眼。看着那些在石窟中的大理石,想象着它们粗糙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尚未得到释放的形象,由此去了解石块本身蕴藏的艺术、思想和历史,去感受自然的声音,感受等待解放的力量。
正如他本人诗中说的那样:“雕塑本已存在于石块当中,最优秀的艺术家不过是用双手将多余部分去掉罢了。”这就是米开朗基罗:孤傲、愤世嫉俗、暴躁焦虑,但始终坚信自己的超常能力,坚信自己对物质有非比寻常的掌控力。在文艺复兴从繁荣到没落的整个阶段,从美第奇“自由美术学校”,再到教派革命,米开朗基罗是这段历史文化时期的主角和杰出见证者,他用那永不枯竭的激情赋予了大理石无限的生命力。米开朗基罗一生的悲剧,是纠结在超越常人的审美观和深层的焦虑之中,《奴隶》这几尊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点。每一个形象都像是与石头斗争,要从石块中解放出来,这是人与自然、与灵魂、与枷锁之间的痛苦斗争。这一切不仅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也透露了他的一些秘密与苦涩的情感。
受限于16世纪历史的现实因素,米开朗基罗设想自己遗世而独立,拥有现代人的意识,这一点通过伫立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陵墓前的雕塑,便可以看出端倪:《晨》痛苦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昏》那粗糙的面孔,仿佛是被白日的艰辛折磨着;《昼》中那丰满结实的肌肉上,浮现的是焦虑的脸庞;而《夜》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却仅仅只是因为暂时失去了知觉而得以喘息的无奈。接下来,就是完成西斯廷教堂的《最后的审判》。这片坚实平坦的天花板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狱和天堂、天使和魔鬼、肉体的复活与末日的审判,一共约有四百个人物穿插交错在一起。在愤怒的耶稣周围,缠绕着一群裸体的人,他们向令人失望的旧社会发出警告,也对未来发出希望的呐喊:文艺复兴。《隆达尼尼圣殇》是米开朗基罗最后一尊作品,虽然并未完成,但已经跨越艺术的思维,摆脱了以往的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束缚,呈现出了永不磨灭的艺术典范。直到米开朗基罗去世的前三天,也就是1564年2月18日,他还一直在雕刻耶稣腿的部分。三个星期以后,他的侄子列昂纳多把叔叔的遗体秘密运回佛罗伦萨。在由乔治·瓦萨里建造的圣十字教堂,人们为米开朗基罗举办了一场庄严的葬礼,并进行了隆重的公共纪念活动,树立了大型墓碑。整个佛罗伦萨都围绕在米开朗基罗周围,纪念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伟人,而这个时代也因他的死亡而结束。
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他并不喜欢大张旗鼓的纪念,他只喜欢白色大理石的沉默和孤独,就像但丁在《神曲》中写的那样:“他正是从这洞穴里观察星相和大海,没有什么东西将他的视线遮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