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春秋史》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春秋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予以深入浅出的展现。力图多方呈现春秋时期复杂纷纭的历史面像,揭示出这大变化的时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附有大事年表、帝王世系以及历史地图。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之一。全书分10章30节,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春秋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予以深入浅出的展现。力图多方呈现春秋时期复杂纷纭的历史面像,揭示出这大变化的时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附有大事年表、帝王世系以及历史地图。
|
關於作者: |
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国远古文明之谜》、《读<三国演义>》、《中华传统美德》等。另著有历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业·未来》、《立志·修身·读书》、《交友·处世·做人》等。与郭志坤合著《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10册)、与陆满堂、金相成合著《历史教学法概论》等,《爱珠乎?爱身乎?》等历史小品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
目錄:
|
序一
序二
导语
第一章平王东迁
第一节西周王朝的由盛而衰
第二节一个王朝的残阳夕照
第三节无奈的平王东迁
第二章郑庄公“小霸”
第一节春秋时代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郑国的东进方略
第三节郑武公经营中原
第四节郑庄公“小霸”及其影响
第五节郑子产“铸刑鼎”
第三章齐桓公的霸业
第一节齐的建国及其“杂交”文化
第二节齐桓公用管仲为相
第三节齐鲁长勺之战
第四节管仲改革齐政
第五节齐桓公的尊王和称霸
第四章秦晋两大国的崛起
第一节结秦晋之好
第二节宋襄公图霸失败
第三节晋楚“城濮大战”
第四节晋文公的霸业
第五节秦穆公称霸西戎
第五章楚国的北上争霸
第一节楚的先世及楚的建国
第二节楚的北上和东进
第三节楚庄王问鼎中原
第四节楚的称霸天下
第六章“弭兵”之盟
第一节晋楚争霸的势均
第二节华元的“弭兵”
第三节向戎的“弭兵”
第七章吴越的崛起
第一节开放的吴国走向昌盛
第二节“十年归报楚王仇”
第三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第四节越国的北上争霸
第八章大夫专政和三家分晋
第一节大夫专政局面的形成
第二节“三桓”专鲁政
第三节田氏代齐
第四节三家分晋
第九章铁器时代
第一节冶铁手工业的兴盛
第二节从“铁耕”走向牛耕
第三节铁器应用引起的社会变革
第十章中华民族的开始形成
第一节民族大家庭形成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华夷杂处”局面的发展
第三节大国争霸促成华、夷融合
第四节频繁的华、夷联姻活动
第五节“东西南北人”
第十一章学术下移和思想解放
第一节“天下一统”局面的打破
第二节学术下移和私学的兴盛
第三节“士人”崛起和思想解放
第十二章显学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儒墨显学的渊源及其形成
第二节儒墨显学的社会价值
第三节老子和先秦道家的创始
第四节显学以外的文化大家
第十三章至圣先师孔夫子
第一节圣人之后
第二节千秋学人
第三节民族良心
第四节万世师表
附录
附录一春秋大事记
附录二春秋时期周王室及霸国世系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春秋时期中心区域图
结束语
|
內容試閱:
|
序言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次年平王东迁,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这是个动乱的时代,也是变革的时代。
动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春秋时期动乱的基本形态是战争。从公元前770年的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53年前后的三家分晋,凡三百一十八年,其问大小战争千余次,平均每年有三四次之多。“春秋无义战”。战争是力的博弈,智的较量,春秋时期的战争发起者的动因和目标就是兼并和“争霸”,与周代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义”的观念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说是“无义战”,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历史地看,春秋时期的战事频仍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开始参与兼并和争霸的国家为数众多,后来逐步收缩到少数几个霸权国家。我们可以画出这样一条春秋争霸的路线图:最早站上霸主圣坛的是东方的强国齐国,然后继起的是在中西部争雄的晋国,这时的争霸舞台主要还在华夏地区。到楚庄王战胜晋国从而成为春秋第三霸时,争霸的格局改变了,南北争霸成了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而春秋时期的最后百余年则是南方吴、越两国的崛起。在南北双方订立“弭兵”之盟的情况下,吴、越争霸一度成为全国争霸的主战场。
战争最终是要靠经济来支撑的。为了打好争霸战,当时的春秋各国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齐国管仲的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中西部两大国的“永结秦晋之好”,既是观念形态上的重大变革,又是经济文化上的互通有无。楚庄王“一飞冲天”,也完全与其快刀斩乱麻式的改革有关。至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更是改革的千年佳话。正是这种种改革措施,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大发展。历史文献和地下发掘证明,正是在春秋时期,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进入了对农业来说具有关键意义的牛耕时代。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法典的公布,流通领域金属货币的广为使用,说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的确是深刻而全方位的。
战乱,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的流动创造了异乎寻常的条件。孔子在当时就被称为“东西南北入”,那是因为他的文化追寻。其实,像孔子这样的“东西南北人”,还有的是。从夏王朝的建立起,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之问就有所谓的“华夷之争”,但历史告诉我们,更多的是相容和相融。经过大约一千五六百年的交互融合,到春秋时期华夏族大致上已经形成。
春秋时期更大的成就在文化上。周室王权的衰微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沉闷格局,出现了“学术下移”的可喜现象。学术一旦接上地气,突破藩篱,它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显学”的形成正是当时学术繁荣的结晶。
春秋三百余年最可大书特书的是它给中国历史贡献了一个大圣人孔子。这也是春秋史重彩浓墨的所在。孔子是中国历史的良心,他发明了“仁学”,他要人们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生活、学习、交往。孔子是终生学习的首创者。“三十而立”,三十岁那年他开始当老师,是中国私学的开山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留给后人的永远的遗嘱。孔子是一个“集大成者”,他上承黄帝到他那个时代大约两千五百年的文化成就,又下开身后两千五百年的文化新风。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他刚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人物。研究春秋史,甚至可以说研究整部中国史,不可不研究孔夫子。
后记
春秋三百年间,出现了诸多“二律背反”的现象。
在政治军事领域里,春秋时期是权力不断下移的时代,周天子是不行了,先是诸侯的专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成了“侯伯”,代替周王室行使了“天下共主”的职能。后来又是诸侯羽翼下的大夫壮大起来,取而代之,实现了大夫专政。这是权力下移,也可以说是权力的进一步分散。另一方面,通过楚、晋、秦、齐这些大国的不断蚕食、兼并,中小国家大量减少,到春秋末期时,实际上只有区区数十国了。权力的下移和中小国的被兼并,成为一种“背反”态势。
在经济领域内,一方面是战争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生产事业的极大破坏,在史书记载中,常常可以看到好战者滥杀无辜和被围困城中人吃人的现象。但是同时在这动乱的岁月里,经济总体上是在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大型城市的出现和铁器时代的到来,这在世界上是大为领先的。战乱造成的破坏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又成为一种“背反”态势。
在文化领域内,由于周王室的实际文化控制权的丧失,“学在官府”陈规的被打破,文化下移了,也混乱了,反正各种文化状态都有。而恰在春秋中晚期“显学”横空出世。何为“显学”?显赫之学也,主流文化之学也。精神文化生活的混乱和主流文化的横空出世也成为了一种“背反”态势。
历史总是在曲折迂回中前进的。春秋时期的种种“二律背反”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不管历史的进程如何曲折,发展和前进总是主旋律。到得战国时期,孟子就预言:“天下定于一。”如何“定于一”?且听下一部《战国史》细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