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虽然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不用心注意的话,对地球的认识就很可能非常有限。譬如,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吗?新的一天从地球上的哪里开始?地理大发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些地方很冷,有些地方却很热?这些问题涉及天文、水文、地质、地貌、动物、植物、气象等多方面的知识。
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古以来,人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的渊博。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人类就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地理知识就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的益处俯拾即是。譬如2004年12月26日,一个年仅10岁的英国小女孩蒂莉·史密斯,运用刚学到的有关海啸的地理知识,拯救了100多个在海边玩兴正浓的游客。地理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终身受用的知识素养之一。
|
內容簡介: |
本书用最新的资料和最权威的数据,详细介绍大千地理世界。全书分门别类地向读者介绍了地球、海洋、草原、高原、沙漠、山脉、江河湖泊等地理知识,让我们通过清新的文字叙述了解地球在漫长岁月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地球“身上”各个部位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本书力求融学术、知识、趣味和探索于一炉,让广大地理知识爱好者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
關於作者: |
王贵水,党政专题研究员,政经热点畅销书作家、图书策划人。广涉政、史、经各领域。目前对廉政、执政话题极为关注。文笔畅达,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十堂必修课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三十多本署名代表作。
|
目錄:
|
第一章你要知道的地球常识
宇宙起源
银河系
太阳系有哪些成员
神秘的日食和月食
地球的秘密
什么是阳历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
地球上的大陆漂移过吗
什么是经纬度
世界各地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吗
地球上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
世界上的国家与人口
世界各地气候为什么千差万别
地图的知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大陆和岛屿
陆地地貌
地壳运动
地理大发现
内陆国
南亚次大陆
地球的内力作用
地球的外力作用
世界十大山脉
七大洲与四大洋
蓝色的宝库:海洋
世界最大的内陆海:里海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淡的海:波罗的海
世界上最大的岛群:马来群岛
红海的由来
世界著名的海峡
珊瑚岛
世界著名的火山岛
世界著名的半岛
世界的大型三角洲
世界著名的渔场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尼罗河
亚马孙河
流经国家最多的多瑙河
欧洲的第一大河:伏尔加河
航运繁忙的莱茵河
死海不死的奥秘
第三章气象和气候
五个基本气候带
同一个气候带中的气候都一样吗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风向和风力
季风现象
能预报天气的植物
降水类型
云、雨、雪、雾、霜、露等的形成
半夜雷雨成因
六月飞雪
看云识天气
季节划分
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第四章自然资源和灾害防范
自然资源概述
潮汐的开发利用
矿物的形成和用途
岩石的基本知识
石油的形成
煤炭资源
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中国水资源分布
耕地资源
自然保护区
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消费预测
世界石油市场预测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若干毁灭性地震
火山活跃大征兆
火山大爆发
风的威力
沙尘暴肆虐全球
风暴
山洪暴发、滑坡和泥石流
雷击与冰雹
酸雨带来的腐蚀性危害
海啸
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时的自救
气象灾害自救
地震逃生注意事项
火山喷发避难要领
第五章人口分布与人文地理
世界人种划分标准
世界人口分布
四海为家的吉普赛人
矿物标本室:朝鲜半岛
五海三洲之地:西亚
聚宝盆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撒哈拉沙漠
神秘的丝绸之路
冰雪大陆南极洲
|
內容試閱:
|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地球生物的家园,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宇 宙起 源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呢?这是从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天文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了哥白尼、赫歇耳、哈勃的从太阳系、银河系到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学已经不再是幽深玄奥的抽象哲学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观测和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现代科学。
到20世纪,出现了两种比较有影响的“宇宙模型”。一是静态模型,一是大爆炸模型。20世纪20年代后期,爱德温·哈勃发现了红移现象,说明宇宙正在膨胀。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发现给大爆炸理论以有力的支持。
现代宇宙系当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是大爆炸模型,又称大爆炸宇宙学。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15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G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亿~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G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但是该理论现在仍存在许多使人迷惑之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