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編輯推薦: |
《品花宝鉴(上下)》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线索,写京城梨园十个名伶的生活经历。小说最终写了十名伶脱离梨园,将钗钿衣裙一把火焚弃,以此表现作者梨园增辉,为名伶吐气的理想。
|
內容簡介: |
陈森《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
作为清代第一部梨园小说,《品花宝鉴》真实地反映了乾嘉时期京城梨园鼎盛和狎优之风盛行的社会现象,妓院茶楼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实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
目錄:
|
第一回 史南湘制谱选名花 梅子玉闻香惊绝艳
第二回 魏聘才途中夸遇美 王桂保席上乱飞花
第三回 卖烟壶老王索诈 砸菜碗小旦撒娇
第四回 三名士雪窗分咏 一少年粉壁题词
第五回 袁宝珠引进杜琴言 富三爷细述华公子
第六回 颜夫人快订良姻 梅公子初观色界
第七回 颜仲清最工一字对 史南湘独出五言诗
第八回 偷复偷戏园失银两 乐中乐酒馆闹皮杯
第九回 月夕灯宵万花齐放 珠情琴思一面缘悭
第十回 春梦婆娑情长情短 花枝约略疑假疑真
第十一回 三佳人妙语翻新 六婢女戏言受责
第十二回 颜仲清婆心侠气 田春航傲骨痴情
第十三回 两心巧印巨眼深情一味歪缠淫魔色鬼
第十四回 古诵七言琴声复奏字搜四子酒令新翻
第十五回 老学士奉命出差 佳公子闲情访素
第十六回 魏聘才初进华公府 梅子玉再访杜琴言
第十七回 祝芳年琼筵集词客 评花谱国色冠群香
第十八回 狎客楼中教篾片 妖娼门口唱杨枝
第十九回 述淫邪奸谋藏木桶 逞智慧妙语骗金箍
第二十回 夺锦标龙舟竞渡 闷酒令鸳侣传觞
第二十一回 造谣言徒遭冷眼 问衷曲暗泣同心
第二十二回 遇灾星素琴双痛哭 逛运河梅杜再联情
第二十三回 裹草帘阿呆遭毒手 坐粪车劣幕述淫心
第二十四回 说新闻传来新戏 定情品跳出情关
第二十五回 水榭风廊花能解语 清歌妙舞玉自生香
第二十六回 进谗言聘才酬宿怨 重国色华府购名花
第二十七回 奚正绅大闹秋水堂 杜琴言避祸华公府
第二十八回 生离别隐语寄牵牛 昧天良贪心学扁马
第二十九回 缺月重圆真情独笑 群珠紧守离恨谁怜
第三十回 赏灯月开宴品群花试 容装上台呈艳曲
第三十一回 解余酲群花留夜月 萦旧感名士唱秋坟
第三十二回 众名士萧斋等报捷 老司官冷署判呈词
第三十三回 寄家书梅学使训子 馈赆仪华公子辞宾
第三十四回 还宿债李元茂借钱 闹元宵魏聘才被窃
第三十五回 集葩经飞花生并蒂 裁艳曲红豆掷相思
第三十六回 小谈心众口骂珊枝 中奸计奋身碎玉镯
第三十七回 行小令一字化为三 对戏名二言增至四
第三十八回 论真赝注释神禹碑 数灾祥驳翻太乙数
第三十九回 闹新房灵机生雅谑 装假发白首变红颜
第四十回 奚老土淫毒成天阉潘 其观恶报作风臀
第四十一回 惜芳春蝴蝶皆成梦 按艳拍鸳鸯不羡仙
第四十二回 索养赡师娘勒价 打茶围幕友破财
第四十三回 苏蕙芳慧心瞒寡妇 徐子云重价赎琴言
第四十四回 听谣言三家人起衅 见恶札两公子绝交
第四十五回 佳公子踏月访情人 美玉郎扶乩认义父
第四十六回 众英才分题联集锦 老名士制序笔生花
第四十七回 奚十一奇方修肾 潘其观忍辱医臀
第四十八回 木兰艇吟出断肠词 皇华亭痛洒离情泪
第四十九回 爱中慕田状元求婚 意外情许三姐认弟
第五十回 改戏文林春喜正谱娶 妓女魏聘才收场
第五十一回 闹缝穷隔墙听戏 舒积忿同室操戈
第五十二回 群公子花园贺喜 众佳人绣阁陪新
第五十三回 桃花扇题曲定芳情 燕子矶痴魂惊幻梦
第五十四回 才子词科登翰苑 佳人绣阁论唐诗
第五十五回 凤凰山下谒骚坛 翡翠巢边寻旧冢
第五十六回 屈方正成神托梦 侯太史假义恤孤
第五十七回 袁绮香酒令戏群芳 王琼华诗牌作盟主
第五十八回 奚十一主仆遭恶报 潘其观夫妇闹淫魔
第五十九回 梅侍郎独建屈公祠 屈少君重返都门地
第六十回 金吉甫归结品花鉴 袁宝珠领袖祝文星
|
內容試閱:
|
序言
长篇小说《金瓶梅》自明万历年间问世后,不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而且首开明清“人情小说”之先河。正是从《金瓶梅》问世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生了从题材来源于历史和神话,到取材于社会现实的重要转变,从而实现了中国小说与现实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因此,《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人情小说”的定义出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史略”第十九篇开篇就这样论述“明之人情小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广义的“人情小说”内容“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凡是描写社会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小说都包含其中。它既包括以家庭生活和姻缘爱情故事为中心来描摹世态的小说,又包括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作品。狭义的“人情小说”则侧重于前者。
我们把狭义的“人情小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家庭婚姻、伦理道德题材,兼叙悲欢离合和发迹变态等情节,宣扬因果报应,借以规过劝善,我们称之为“世情小说”;除了开山之作《金瓶梅》,代表作还有《醒世姻缘传》《隔帘花影》等。第二种类型是描写才子佳人题材,鲁迅称之为“佳话”。其模式大约是一对或几对郎才女貌的青年,或以诗词为媒介,彼此爱慕,或是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又旁添小人权奸,拨乱其间,历终曲折,最后才子登科,奉旨成婚,终成美满姻缘;“佳话小说”的代表作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等。第三种类型则是以狭邪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以描写妓院生活为重点,展现青楼风月、官商世态和市井风情,这类小说实际是才子佳人小说绪余;当时,《红楼梦》问世已久,续书或模仿者甚多却毫无新意。因而“谈钗黛而生厌,因改求于倡优,知大观园者已久,则别辟情场于北里”(鲁迅语);这类小说上承“佳话小说”之绪,下开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之端,堪称末世畸形病态社会之写真;学界对其称谓不一,我们这里称之为“艳情小说”,其代表作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及《海上花列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此次分几个单元推出的就是狭义的“人情小说”。
为方便读者阅读,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各个类型的“人情小说”。某些作品在内容上难免存在一些糟粕之处,即使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也是瑕瑜互见,望读者注意鉴别。 小说《品花宝鉴》以士绅子弟梅子玉与伶人杜琴言的情缘故事为主,描写京城十位用情守礼的名士与十位洁身自好的优伶之间柏拉图式的爱情,质言之,就是写同性相恋的故事。这部小说是清代狭邪小说的发端。属于“人情小说”中的“艳情”类。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梨园小说,书中人物“大抵实有,就其姓名性行,推之可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作品在描写伶人的人生遭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梨园生活、市井百态的一些实况,作者在书中寓有劝惩之意,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格。
原书未署撰者,但据书前石函氏序可知作者是常州人陈森,字少逸,他屡试不第,后游历名山大川,道光中寓居北京,熟悉梨园生活。鲁迅曾指出小说中的人物“高品”,就是作者“自况”。
文摘
第二回 魏聘才途中夸遇美 王桂保席上乱飞花
话说子玉在车里,一路想那所见的绝色美童。到了家,见门口一车三马,认得王通政的家人,知道通政在此。便进来到书房,见他父亲陪著王文辉在那里说话,上前见了,说道:“方才到舅舅处请安。”文辉笑容可掬的道:“我一早出来,还未到家。”子玉站在一旁,见文辉说:“开春同年团拜,已定了联锦班,在姑苏会馆唱戏。这回只怕人不多,现在放外任与出差的不少,大约不过三四桌人。”梅学士道:“袁海楼巡抚云南,苏列侯奉命山右,其余学差者有二人,司道出京者三人,余下不过此眼前数人,大约还不满四席了。”王文辉又到里头去见了颜夫人,彼此道了些家常闲话,即提起他次女琼华十六岁了,尚未字人,托士燮留心物色。
士燮答应,随又说道:“择女婿也是一件难事,尽有外貌甚好,内里平常;也有小时聪明,大来变坏的。”颜夫人接口说道:“这总是各人的姻缘。非但拣女婿难,就是要替你外甥定一头亲事也是不容易的。”文辉道:“要像外甥这样好的,那里去选呢?”正说著,只见一个仆妇手里拿著两个红帖走进二门,士燮问道:“有谁来了?”仆妇将帖呈上,说道:“门上说是家乡来的,现在二门外等回话。”士燮看时,一个全帖上写著“世愚侄魏聘才”,一个写著“门下晚学生李元茂”。士燮道:“这称呼是小门生,不知那里来的?这魏聘才又是谁呢?”王文辉道:“世愚侄,不要是魏老仁的儿子么?”士燮道:“只怕是的,今年夏间接著老仁的信,说要打发他儿子进京弄一小功名,托我收留照应的话。若论老魏人品,实在下作,惟在你我面上,还算有点真情。”文辉道:“若论老魏,原是个上等聪明人,要发科甲也很可发的,就是阴骘损多了,成了个泼皮秀才。既是他儿子远来投奔,老弟也是义无所辞的。”士燮叫梅进进来问了,果然是他。一个是西席李先生之子。吩咐梅进:“请他们在花厅上坐,说我就出来。”文辉也就起身告辞,士燮送到门口,转身到花厅垂花门首,即叫跟班的到书房去请少爷出来,遂即踱进花厅。 只见上首站的一个少年,身材瘦小,面目伶俐;下首一个身材笨浊,面色微黄,浓眉近视,俱约有二十几岁光景。那上首的抢步上前,满面笑容,口称“老伯”,就跪下叩头。士燮还礼不迭,起来看道:“老世台的尊范,与令尊竟是一模一样。”聘才正要答应,李元茂已高高的作了一个揖,然后徐徐跪下,如拜神的拜了四拜。士燮两手扶起,说道:“你令尊正盼望你来,一路辛苦了。”那李元茂掀唇动齿的咕噜了一句,也听不明白。
士燮让他们坐了。聘才道:“家父深感老伯厚恩,铭刻五内,特叫小侄进京来,给老伯与老伯母请安,还要恳求栽培。”士燮问了他父母好。子玉出来,见过了礼,士燮即叫子玉引元茂去见他父亲,子玉即同了元茂、聘才到书房去了。士燮吩咐家人许顺收拾书房后身另院的两间屋子,给他们暂且住下。又吩咐同了他们的来人去搬取行李,才到上房去了。这边子玉引李、魏二人到了书房,性全已知道他儿子来了,等他叩见过了,然后与魏聘才见礼,问了姓名,性全让他上坐,聘才只是不肯。
子玉想了一想:先生父子乍见,定然有些说话,就引聘才到对面船房内坐下,云儿与俊儿送了茶。聘才笑道:“世兄可还认得小弟么?”子玉道:“面善的很,实在想不起了。”聘才笑道:“从来说贵人多忘事,是不差的。那一年,世兄同著老伯母进京,小弟送到船上。世兄双手拉住了腰带,定要叫小弟同伴进京,老伯母好容易哄骗,方才放手,难道竟不记得了?”子玉笑道:“题起来却也有些记得。那时弟只得五岁,似乎仁兄名字有个‘珍’字。”聘才道:“正是。我原说像吾兄这样天聪天明的人,既蒙见爱,定是忘不了的。”子玉问道:“仁兄同李世兄来,还是水路来的,还是起旱来的?”聘才道:“虽是坐船,还算水陆并行。说也话长,既在这里叨扰,容小弟慢慢的细讲。”正说著,见云儿走来请吃饭,遂一同到书房来。性全忙让聘才首坐,聘才如何肯僭,仍让先生坐了,次聘才,元茂与子玉坐在下面。席间性全问起一路来的光景,又谢聘才照应。聘才谦让未遑,又赞了元茂许多好处。性全也觉喜欢,道是儿子或者长进了些。那李元茂闷著头不敢言语。用完了晚饭,那时行李已取到,房间亦已打扫。喝了一会茶,说了些南边年岁光景,聘才知道元茂不能熬夜,起身告辞。性全也体谅他们路上辛苦,就叫元茂跟了过去,子玉送他们进屋,见已铺设好了,说声:“早些安歇罢!”也就叫俊儿提灯,照进上房去了。
次日,聘才、元茂到上屋去拜见了颜夫人,又将南边带来的土仪与他父亲的书信一并呈上,书中无非恳切求照应的话。另有致王文辉一信,士燮叫他迟日亲自送去。这聘才本是个聪明人,又经乃父陶镕,这一张嘴,真个千伶百俐,善于哄骗,所以在梅宅不到十天,满宅的人都说他好。子玉虽与其两道,然觉此人也无可厌处,尚可借以盘桓,遣此岑寂。
一日晚上,元茂睡了,子玉与聘才闲谈。聘才问道:“京里的戏是甲于天下的。我听得说那些小旦称呼相公,好不扬气,就是王公大人,也与他们并起并坐。至于那中等官宦,倒还有些去巴结他的,像要借他的声气,在些阔老面前吹嘘吹嘘。叫他陪一天酒,要给他几十两银子,那小旦谢也不谢一声,是有的么?”子玉笑道:“或者有之,但我不出门,所以也不大知道外面的事。”聘才道:“戏是总听过的,那些小旦到底生得怎样好呢?”子玉道:“我就没有见过好的。这京里的风气,只要是个小旦,那些人嘴里讲讲都是快活,因此相习成风,不可挽回。”聘才道:“我也是这么说,南京的戏子本来不好,小旦也有三四十岁了,从没有见过叫这些人陪酒。但如今现在出了两个小旦,竟是神仙落劫,与我一路同来,且在一个船里,直到了张家湾起旱。也是同一天到京的。”
子玉笑道:“怎么叫做‘神仙落劫’?”聘才道:“这神仙里头,只怕还要选一选呢。若是下八洞的神仙,恐还变不出这个模样。京里有个什么四大名班,请了一个教师到苏州买了十个孩子,都不过十四五岁,还有十二三岁的,用两个太平船,由水路进京。我从家乡起身时,先搭了个客货船,到了扬州,在一个店里,遇见了这位李世兄,说起来也是到这里来的,就结了伴同走。本来要起旱,因车价过贵,想趁个便船从水路来,遂遇见了这两个戏子船在扬州。那个教师姓叶叫茂林,是苏州人,从前在过秦淮河卞家河房里教过曲子,我认得他。承他好意,就叫我们搭他的船进京。在运河里粮船拥挤,就走了四个多月。见他们天天的学戏,倒也听会了许多。我们这个船上有五个孩子,顶好的有两个:一个小旦叫琪官,年十四岁。他的颜色就像花粉和了胭脂水,匀匀的搓成,一弹就破的;另有一股清气,晕在眉梢眼角里头。唱起戏来,比那画眉、黄鹂的声音还要清脆几分。这已经算个绝色了。更有一个唱闺门旦的叫琴官,十五岁了。他的好处,真教我说不出来。要将世间的颜色比他,也没有这个颜色;要将古时候的美人比他,我又没有见过古时候的美人。世间的活美人,是再没有这样好的。就是画师画的美人,也画不到这样的神情眉目。他姓杜,或者就是杜丽娘还魂,不然就是杜兰香下嫁。除了这两个姓杜的,也就没有第三个了。”
P1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