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站在时代最前沿解读北京
前所未有的高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认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展现北京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突显北京在中国大地上的特殊地位。
●权威的专家视角,高端的科普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担纲顾问,地理专业权威专家组成编委会,展现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解读北京的繁华与厚重。
●15万字精彩内容讲述北京之美
北京的自然地理状况、自然奇观、多姿多彩的中轴线、九坛八庙、皇家园林、宗教圣地、京味文化在这里呈现,优美的文字将它们之中蕴含的自然与历史之美娓娓道来。
●300幅精美图片描绘北京之美
专业摄影师的杰作,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关注,展示北京最迷人的美景和魅力。
|
內容簡介: |
《美丽北京》,近三十年来关于北京最权威、最详实、最通俗的北京地理科普读物。在这本书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发展中的五都之地,山水孕育的古城,变化起伏的中轴线、庄严凝重的皇家宫殿、集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苑囿、多姿多彩的京味文化……这一切,被生动地语言娓娓道来。美丽北京,既为读者提供了北京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北京美丽的城市风光、人文古迹以及北京独有的特色等一一体现。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构成别样的阅读空间。《美丽北京》,一个走进北京、感悟北京、热爱北京的窗口。
|
關於作者: |
朱祖希,笔名“左犀”,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县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研究。中国地理学会资深会员。现任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并应聘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应用文理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兼职教授等。
著有学术专著《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科普图书《古都北京》、《园林北京》(均获第四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最佳读物奖);学术论文《北京水资源——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获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北京城的中轴线及其文化渊源》等。
|
目錄:
|
印象北京
长城内外,千年首都
北京湾
左环沧海,右拥太行
历史名城
触摸北京演进的轨迹
北京城的规划建设
世界都市规划建设史上的创举
世界城市
新北京,新气象
崛起中的国际都会
东方文化名城,世界一流都市
自然奇观
山水毓秀蕴奇珍
永定河
北京的母亲河
东灵山
北京第一高峰
云蒙山
北京的“小黄山”
上方山
房山境内的森林公园
十渡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石花洞
蕴美石花,洞容天下
历史留痕
从远古走来的文明积淀
周口店
北京人发祥地
琉璃河遗址
重现西周燕都的辉煌
卢沟桥
卧虹千尺天下雄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明十三陵
天寿山下的帝王陵寝
北京中轴线
北京城跌宕起伏的华彩乐章
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的起点
天安门广场
首都北京的心脏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紫禁城
中国遗存至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景山
日下山河一望收
钟鼓楼
北京中轴线的终结点
九坛八庙
古都北京的重要标志
天坛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地坛
我国现存唯一的祭地之坛
社稷坛
中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先农坛
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
太庙
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
孔庙
元明清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
国子监
庄严的皇家学府
皇家园林
移天缩地的艺术奇葩
内三海
瀛台琼岛比蓬莱
御花园
高墙红翠映紫禁
圆明园
万园之园今何在
香山静宜园
西山晴雪满香炉
颐和园
北京的“西子湖”
宗教圣地
多种宗教共居共荣的典范
雍和宫
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云居寺
北京的敦煌
戒台寺
天下第一戒坛
法源寺
唐代幽州城的见证
智化寺
明代寺庙建筑的精妙之作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牛街礼拜寺
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南堂
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
京味文化
只属于北京的“味道”
胡同
京城街巷里的似水流年
四合院
北京的民居典范
会馆
了解北京城文化的重要窗口
京剧
魅力无穷的国粹艺术
传统商业街
北京城市生活的历史记忆
老字号
北京的城市文化地标
北京小吃:舌尖上的北京城市符号
美丽北京地理名录
|
內容試閱:
|
三海:瀛台琼岛比蓬莱
三海,一般来说是指位于故宫和景山西侧的北海、中海和南海。现在只有北海作为公园向大众开放,中海、南海即人们常说的中南海则是中国最高政治权力机构的所在地。三海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历史上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比较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
追溯三海的历史
三海的千年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它在辽代时位于辽南京城即今北京北郊的游乐场所,当时称为瑶屿。瑶屿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岛,但因为这里风景秀丽,统治者便在附近疏通水道,仿照蓬莱仙岛的样子,建立了、瑶屿行宫、。其后历经金、元、明、清等历代的修缮建设,最终成为了现在、三海、的规模。
金代统治者在辽代、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又对此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精美的离宫别苑。据《金史?地理志》记载:“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由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金代,这里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建筑规模。而此时,园林布局已经是以琼华岛为中心了。
元代在金代修筑的基础上,以琼华岛为中心建立了大都城,这里便成了皇城中的禁苑。太液池和万寿山的名字也是在元代定下来的。元至正八年1348,赐山为万寿山,水为太液池。元代万寿山和太液池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说:“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右,殿在太液池中圆低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在仪天殿今北海团城的南面,太液池南部水中,有一小屿,名挥天台。整个太液池的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北海和中海范围。
现在的三海规模最终在明代时奠定。明朝初期,只是对广寒殿、清暑殿和琼华岛上的一些建筑稍加修葺。天顺年间,对西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主要工程有:开辟南海,扩充了太液池的范围,完成了北海、中海、南海三海的布局。填平了仪天殿与紫禁城之间的水面,砌筑了团城。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沿岸增添了许多新建筑物。
明代开辟南海以后,就形成了以太液池上的两座石桥为划分的三个水面:金鳌玉虹桥以北为北海,娱蛤桥以南为南海,两桥之间为中海。乾隆皇帝在他的一首《悦心殿漫题》的诗中说:“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几百年来,三海和西苑两个名称一直并用;而中海和南海紧密相依,常常合称为中南海。
清代主要是在乾隆时期对三海做了一些修改和增建。顺治八年,拆除了琼华岛山顶的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和佛寺,并将万寿山改名为白塔山。乾隆时期,对北海琼华岛上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了重修,在北海的东北岸、北岸营建了许多建筑,在南海南台即今天的潦台以及中海东岸地区修建了宫殿楼阁和庭院幽谷。乾隆以后,基本上没有对这些建筑做大的修改。现在的三海经历千年的锤炼,终于以现今我们看到的面目留存了下来。
徜徉在山水之间——北海
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北海建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水面39万平方米,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琼华岛中央为土山,其南有普安殿、正觉殿、善因殿等佛教建筑。其北有酣古堂、环碧楼、一壶天地亭等建筑。东面有倚晴楼、智珠殿和琼岛春荫石幢。西面有分凉阁、阅古楼等建筑。琼华岛上古树参天,假山重叠,其北侧有一环形游廊临水而居,整岛如仙山琼阁,充满了浪漫色彩,体现了神功仙苑的意境。北海琼华岛山顶白塔为整个北海园林中的制高点,山南坡寺院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玉液桥南围城承光殿为对景,白塔高耸天际与远处的景山,故宫互为借景。北海东岸有濠濮间、画舫斋等建筑。濠濮间在石山曲桥间有一泓池水,敞轩、石坊居池南北。画舫斋为一方形水院,周有屋宇四面布置。北岸有静心斋、极乐世界、阐福寺、五龙亭等建筑群组。静心斋为一精美的园中园,曾是请皇太子读书居住的地方。五龙亭的五亭均为方形,错落布置,伸于水中与琼华岛相互呼应映衬。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
北海全园是造园大面积用水的典范之一另外如颐和园及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山水构架处理中,无论水面面积大小,多以其包围陆地,形成岛山。而岛的位置多偏于一侧,将其分割成一大一小两个水面,由小水面衬托出大水面的辽阔,对比呼应,从而形成山水镶嵌、构架精彩的园林格局。
北海公园是一座园林艺术的宝库,提供给相关人员丰富的造园经验和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北海的园林艺术,凝聚着中国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杰作,称得上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件璀璨的瑰宝。
地位特殊的中南海
中海的湖呈狭长形,在湖岸的北侧有时应宫、武成殿、紫光阁等建筑。紫光阁在明代称为平台,是一个高数丈的平台,有驰道可通台顶,皇帝可以在这里检阅骑射。自康熙年间起,每年仲秋在这里召集侍卫大臣演武。乾隆年间,在紫光阁后面修建了武成殿,在殿内悬挂历代功臣像,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办公共机构进驻中南海,紫光阁成为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地方。
在中海东部突出的半岛上,原为明代崇智殿旧址,清康熙年年间在这里修筑了一组佛教建筑,包括千圣殿、万善殿、大悲阁等。除了祈雨之外,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还在这里举行“盂兰盆会”。在半岛的前部,建有水云榭,在这里整个中海尽收眼底,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因此而得名,至今乾隆御题的“太液秋风”石碑还在这里。中海的南端是一个狭长的陆地,这里是中海和南海的分界线。这里的主要建筑是勤政殿,勤政殿面阔五间,坐北朝南,门上有康熙题写的“勤政”匾额,是清代皇帝办公的所在。
南海水域相对比较完整,呈圆形,湖中有岛,建筑意境和北海很接近。岛内建筑群就是著名的“瀛台”。瀛台初建于明代,现存建筑多为清顺治、乾隆年间翻建。有翔鸾阁、涵元殿扆殿、迎薰亭等。涵元殿是瀛台的正殿,原为清代帝王宴饮群臣的地方,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就被软禁在这里,并于1908年在这里驾崩。瀛台南端的迎薰亭和东端的牣鱼亭是南海观景的好去处。这两个地方略呈半岛状,视野开阔,环视皆景。南海南岸与瀛台形成对应的是宝月楼,此楼上下两层各七间,装饰华丽,楼上有乾隆御题、仰视俯察、匾额。此楼位于南海的南端,也是整个三海景区的完美收束。近代以来,宝月楼以“新华门”之名广为世人所知。这里见证了诸多的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新华门和天安门一样,成为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象征之一,地位空前。
三海的园林艺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造园技艺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园中有园、园内外借景等布局手法都有巧妙的应用。园中栽植的花草树木除翠柏青松之外,还有岸柳、池莲、海棠、牡丹、芭蕉、竹、悬葛、垂萝等名花奇果,品类繁多。这些花草树木都和假山池岸、殿阁楼台相互结合成景,体现了中国园林的艺术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