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NT$
4488.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有200幅左右的图片,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系列中的一个分卷,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封建王朝后段——辽宋金元明清——的墓室壁画状况,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朝代为叙述次第,分区域介绍辽、宋、金(含西夏)、元、明、清墓室壁画的考古发现、地域特征以及研究成果,厘清宋辽以后中国墓室壁画的发展脉络。下编以辽宋金元明清壁画墓中代表性的图像内容为例子,考察并分析这些图像产生的文化学根源及相关民族、风俗、丧葬观念、物质文化之间的关联。同时,全书配有302幅图片,包括墓室壁画图、雕砖摹本、壁画示意图等,图文并茂,为读者了解这一时期墓室壁画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视觉感受。
|
關於作者: |
绘画系列主编简介
罗世平,1955年生于湖北武汉。1977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9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绘画理论研究及创作,是中国壁画理论、考古、鉴赏研究的权威专家,曾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世平先后撰写和主持撰写学术著作十多种,学术论文及当代艺术理论文章近百篇,并多次被国内外同行转引,成果受到海内外美术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分卷作者简介
易晴,女,1973年出生。1994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广东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目錄:
|
绪论:墓室壁画在辽宋金元明清文化史中的地位
上编:辽宋金元明清墓室壁画史略
第一章 辽墓壁画
第二章 宋墓壁画
第三章 金墓壁画(含西夏)
第四章 元墓壁画
第五章 明清墓室壁画
下编:辽宋金元明清墓室壁画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 中西合璧:中国天象图集大成者
第七章 道释合流:升仙思想的延续
第八章 八仙过海:道教世俗化
第九章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孝子图》在墓葬中的作用
第十章 四时捺钵:契丹族的游牧习俗
第十一章 祭祀主体:墓主人像在墓室壁画中的意义
第十二章 开阴闭阳:《妇人启门》图的可能寓意
第十三章 事死如事生:世俗家居生活的再现
第十四章 乐舞百戏:民俗表演与祭祀
第十五章 永恒护卫:清裕陵的密宗图像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07年建立辽国,到清末代皇帝溥仪1911年签署逊位诏书,中国历史经历了包括辽、宋、西夏、金、元、明、清在内的七个不同族属的中央政权,历时1004年。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墓室壁画作为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在经历了辽、宋、金、元四个朝代的相对繁荣以后,明清两代仅为遗绪。这种变化与其说是因为战事频繁、社会经济凋弊、人们无力经营更大更奢华的墓室建筑,不如说是由于丧葬观念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来世的漠视。无论是大费周折将墓室虚拟为一个充满神仙祥瑞保护的世界,还是依据风水地理,寻找吉凶祸福,都在世事动荡、飘渺无定、人生无常的时代大背景下,变得不堪一击。对于生活在世俗中的人们来说,死后营建一个稳固、密封的归宿,比起在墓室内大费周折的雕刻、绘制图案来得更加简便,也更加实在。
回顾这一千年的墓室壁画,图像所涵盖的内容以及题材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是研究宋元明清思想史、文化史、丧葬史本身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显示出来包括建筑、服装、美术、工艺、戏曲、生产劳动等民俗生活真实的面貌。随着地下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图像证史的研究路径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在美术史上,墓葬图像提供了有可靠纪年的绘画作品。目前,在宋以后的美术史中,尤其是辽金美术史中,由于传世的卷轴绘画数量不多,对于文献中所记载的辽金绘画形态、契丹、女真族的艺术面貌缺乏了解,墓室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辽庆东陵中的人物肖像画和山水画展示了辽代皇家画院画家的技艺水平。金代晋南地区砖雕壁画墓的砖雕作品,代表着金代雕造工艺的极高水平。墓室壁画的图像与传世的寺观壁画、卷轴绘画相佐证,极大了丰富了宋以后美术史的内容及研究视域。在戏曲史上,宋辽金元墓葬中流行的杂剧、散乐图像,为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早期形态提供了样式。中唐以后,随着贵族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转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等戏曲的早期形式,为形成中国戏曲史中第一个高峰时期的元杂剧准备了条件。墓葬中的杂剧图像,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期,记录下戏曲早期形态的面貌和变化。在建筑史上,仿木构砖雕墓葬中的建筑样式、彩画制度、建筑工艺为研究辽宋金元明清的建筑形制及变化提供了判断年代的依据,尤其在宋辽金元地上建筑不多的今天,保存和研究地下建筑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总之,宋辽金元明清壁画墓呈现出来多元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宋辽金元明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