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单位制度变革的内容及对工人的影响着手,提出立足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逻辑,即从制度的秩序性出发,讨论制度变革引起工人行动选择的变化和国家、企业、工人关系的调整。从改革过程中正式制度的供给及其实效、非正式制度的冲突缓和功能两方面,讨论了中国改革的秩序性问题,并提出合作型劳动关系模式在国家规范劳资关系的方针由“维稳”转向“促和”后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在制度设计注重保障底层工人的民主权利。本书稿在分析中国制度变革以及利益受损的工人群体的行动选择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苗红娜,1983年生,2010年获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系访学一年。2010年8月至今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系讲师。
|
目錄:
|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关于中国国家-工人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国家与社会的研究视角
(二)抗争政治学的研究视角
(三)制度与法律视角
(四)全球化理论视角
三、研究的理论假设及分析框架
四、研究资料说明
五、研究预期贡献
六、章节布局
第一章 制度分析:比较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国家-企业-工人关系研究
第一节 研究逻辑:比较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国家与市场关系
一、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二、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三、制度分析: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制度分析:国家-企业-工人关系的新视角
一、制度的秩序性
二、制度的稳定与变迁
三、制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中国转型期国家-企业-工人关系的制度分析
一、工人行动选择
二、工人行动选择分析中的制度因素
小结
第二章 变迁与冲突:单位制变革与中国工人的行动选择
第一节 单位制下的国家控制与工人行动选择
一、单位制及其生成
二、政行合一:单位制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三、计划安排:单位制下的用工制度
四、国家一工人的社会契约:单位制下的分配制度
五、单位制下国家、企业与工人的关系特征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工人行动选择的制度背景
一、单位制变革的原因分析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变革
三、劳动关系合同化变革
四、分配制度改革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时期的工人行动选择
一、"保护主义反向运动":单位制变革与工人行动的环境因素
二、经济利益:工人行动的目标诉求
三、工人行动的策略选择
四、工人行动的制度意义
小 结
第三章 正式制度对工人行动选择的调节功能分析
第一节 制度的冲突调控功能
一、社会冲突与国家调控冲突的能力
二、国家的制度供给
三、调解劳动关系的制度类型
第二节 正式制度供给的环境:改革策略分析
一、时序性:中央政府的改革策略选择
二、时序性变革的内容分析
三、"适应性"制度变迁:时序性变革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正式制度供给:法律制度分析
一、劳动法律的颁布
二、权利供给型制度
三、经济补偿型制度
四、矛盾化解型制度
第四节 政治制度与执行主体:制度实效分析
一、政治制度:权利供给型制度的制度环境
二、地方政府:经济补偿型制度的执行主体
小 结
第四章 非正式制度对工人对抗性行动选择的弱化功能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工人市场化观念的形成过程
一、观念变革: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
二、市场观念的形成:变革期工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三、政治社会化策略:以《工人日报》为例
第二节 非正式组织的压力缓解功能
一、家庭的经济和情感支持及可能的挑战
二、社会关系对工人的支持和救助功能
三、作为正式制度补充的非正式组织
第三节 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运作
一、人情-面子-关系:劳动执法及调解中的重要因素
二、案例:x市xxx国有改制企业破产时职工安置维稳工作
小 结
第五章 构建和谐的国家-企业-工人关系的制度之维
第一节 制度互补性:不同劳动关系模式的制度解释
一、制度互补性理论
二、影响劳动关系的制度因素分析
三、不同的劳动关系模式讨论
第二节 平衡型合作:劳资合作型关系的可能性分析
一、冲突双方的合作策略
二、国家在平衡型劳资合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构建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
一、影响中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因素
二、平衡型劳资合作关系的制度基础
三、劳资力量的平衡机制
小 结
结论 制度的秩序性及劳资合作关系中的国家作用
一、制度变革中的政治秩序
二、合作型劳资关系中的国家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