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NT$
359.0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NT$
255.0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406.0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編輯推薦: |
纳米药物技术使得药物更加准确、高效地作用人体,从而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在总结、归纳这些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纳米药物技术进行了论述。本书注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更强调实际应用。综合全书,读者不仅能获得纳米药物技术研究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更能结合实际对其加以理解和运用。
|
內容簡介: |
纳米药物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药物制剂方面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书全面地对纳米药物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内容系统全面,注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更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本书作者是是活跃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国内一线研究专家,图书内容反映了国际研究动态,更体现了国内创新研究水平。
本书适用于从事药物制剂研究、新药开发的技术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
|
目錄:
|
1绪论1
参考文献32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5
2.1粒径5
2.1.1电子显微镜技术5
2.1.2动态激光散射法5
2.1.3小角X射线散射法6
2.1.4比表面积法6
2.1.5原子力显微镜法6
2.1.6X射线衍射法6
2.1.7拉曼散射法7
2.1.8粒径测定方法的选择7
2.1.9研究实例7
2.2Zeta电位8
2.3外观形态9
2.3.1扫描电子显微镜9
2.3.2透射电子显微镜9
2.3.3原子力显微镜9
2.3.4射线衍射9
2.3.5热分析10
2.3.6核磁共振10
2.3.7应用实例10
2.4药物包封率11
2.4.1透析法11
2.4.2凝胶柱色谱法11
2.4.3高速离心法11
2.4.4离心超滤法11
2.4.5微型柱离心法11
2.4.6鱼精蛋白凝聚法12
2.4.7荧光猝灭法12
2.4.8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12
2.4.9导数分光光谱法12
2.5药物释放的测定13
2.6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评价13
2.6.1药代动力学评价13
2.6.2药效评价16
2.6.3毒理学评价18
2.6.4研究实例20
2.7体内评价和研究20
2.7.1纳米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20
2.7.2纳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体内研究方法23
2.7.3纳米给药系统的毒理学体内研究方法24
2.8纳米给药系统的质量标准25
参考文献263纳米给药系统的生物相容性31
3.1引言31
3.1.1生物相容性评价项目32
3.1.2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方法33
3.2有机材料35
3.2.1天然高分子材料35
3.2.2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42
3.3无机材料50
3.3.1碳基材料50
3.3.2硅胶材料51
3.3.3磷酸化物52
3.4有机无机杂化材料53
3.4.1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纳米磁流体53
3.4.2明胶处理的钙磷多孔陶瓷53
3.5生物微机电系统53
3.5.1微针53
3.5.2硅基微机电系统54
3.6结语54
参考文献544纳米技术用于药物缓控释59
4.1纳米给药系统对药物吸收和释放的影响59
4.1.1纳米给药系统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59
4.1.2纳米给药系统的药物释放机制和模式61
4.2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测定方法62
4.3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64
4.3.1药物在载体中的分布和结合方式64
4.3.2载药量65
4.3.3药物性质65
4.3.4粒径66
4.3.5载体材料67
4.3.6制备方式和条件72
4.3.7释放介质73
4.3.8载体表面修饰74
4.4复合纳米制剂用于药物缓控释77
4.5结语79
参考文献795纳米技术用于药物靶向83
5.1纳米靶向的基本原理83
5.1.1被动靶向84
5.1.2主动靶向85
5.1.3物理化学靶向87
5.2肿瘤靶向90
5.2.1概述90
5.2.2被动靶向纳米制剂91
5.2.3主动靶向纳米制剂93
5.2.4物理化学靶向纳米制剂93
5.3脑靶向94
5.3.1血脑屏障95
5.3.2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95
5.3.3鼻腔给药途径脑靶向97
5.4淋巴靶向97
5.4.1淋巴的生理特点97
5.4.2淋巴靶向纳米给药系统98
5.4.3淋巴靶向展望99
5.5肝靶向99
5.5.1肝的生理特点99
5.5.2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99
5.5.3肝靶向展望101
5.6肺靶向101
5.6.1概述101
5.6.2肺靶向纳米给药系统101
5.6.3肺部给药纳米制剂101
5.7肾靶向102
5.7.1概述102
5.7.2肾的生理特点102
5.7.3肾靶向纳米给药系统102
5.7.4肾靶向展望104
5.8骨靶向104
5.8.1概述104
5.8.2骨的生理特点105
5.8.3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105
5.8.4骨靶向展望106
5.9结肠靶向106
5.9.1概述106
5.9.2结肠的生理特点107
5.9.3结肠靶向纳米给药系统107
5.9.4结肠靶向展望109
5.10眼靶向109
5.10.1眼的生理特点109
5.10.2眼靶向纳米给药系统109
5.11细胞和细胞内靶向112
5.11.1概述112
5.11.2细胞靶向机制和细胞内转运过程113
5.11.3细胞质靶向113
5.11.4细胞核靶向116
5.11.5线粒体靶向116
5.11.6溶酶体靶向117
5.11.7内质网靶向117
5.12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前景117
5.12.1概述117
5.12.2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优势118
5.12.3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产业化118
5.12.4靶向纳米给药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119
5.12.5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展望120
参考文献1206刺激敏感纳米给药系统128
6.1刺激敏感机制128
6.1.1物理化学刺激128
6.1.2生物化学刺激129
6.2刺激敏感纳米给药系统131
6.2.1聚合物胶束131
6.2.2水凝胶132
6.2.3树枝状聚合物133
6.2.4环糊精135
6.2.5纳米球137
6.2.6纳米囊138
6.2.7脂质体138
6.2.8聚合物体140
6.2.9纳米泡145
6.3刺激敏感聚合物148
6.3.1温度敏感聚合物148
6.3.2离子敏感聚合物151
6.3.3pH敏感聚合物152
6.3.4氧化还原敏感聚合物152
6.3.5光敏感聚合物152
6.4刺激敏感基因递送153
6.4.1温度敏感基因递送载体154
6.4.2pH敏感基因递送载体155
6.4.3还原敏感基因递送载体156
6.4.4其他刺激敏感基因递送157
6.5结语157
参考文献1587脂质体166
7.1脂质体基本组成167
7.1.1磷脂167
7.1.2胆固醇170
7.1.3抗氧化剂170
7.1.4表面活性剂171
7.2脂质体制备方法171
7.2.1薄膜法171
7.2.2逆向蒸发法171
7.2.3复乳法172
7.2.4离心法172
7.2.5注入法172
7.2.6钙融合法172
7.2.7硫酸铵梯度法172
7.2.8高压乳匀技术173
7.2.9前体脂质体173
7.3脂质体的质量控制174
7.3.1形态174
7.3.2粒径174
7.3.3包封率175
7.3.4氧化指数177
7.3.5溶血磷脂178
7.3.6药物含量179
7.3.7渗漏率179
7.3.8渗透压179
7.3.9灭菌条件179
7.4抗肿瘤药物脂质体179
7.4.1研究现状179
7.4.2新型抗肿瘤药物脂质体180
7.4.3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体内特点181
7.4.4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研发策略183
7.5抗菌药物脂质体183
7.5.1研究现状183
7.5.2体内分布特点184
7.5.3新型抗菌药物脂质体184
7.5.4抗菌药物脂质体研发策略185
7.6抗原虫药物脂质体185
7.6.1研究现状185
7.6.2抗疟疾药物脂质体186
7.6.3抗利什曼原虫药物脂质体186
7.6.4抗锥虫病药物脂质体187
7.7抗病毒药物脂质体187
7.8心血管病药物脂质体188
7.8.1研究现状188
7.8.2新型心血管病药物脂质体189
7.9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脂质体190
7.9.1研究背景190
7.9.2吸附介导脑靶向脂质体191
7.9.3受体介导脑靶向脂质体191
7.9.4其他机制脑靶向脂质体191
7.10生物技术药物脂质体192
7.10.1生长因子脂质体192
7.10.2siRNA脂质体192
7.10.3包载疫苗药物脂质体193
7.11脂质体的发展前景193
参考文献1938聚合物胶束196
8.1聚合物胶束材料196
8.2聚合物胶束制备方法197
8.3聚合物胶束性质198
8.3.1体内长循环和靶向性198
8.3.2稳定性198
8.4功能化聚合物胶束199
8.5刺激敏感聚合物胶束199
8.5.1pH敏感胶束199
8.5.2温度敏感聚合物胶束200
8.5.3超声敏感胶束200
8.5.4光敏聚合物胶束201
8.5.5还原敏感聚合物胶束201
8.6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202
8.6.1递送siRNA202
8.6.2肿瘤治疗202
8.6.3细胞作用机制203
8.6.4交联聚合物胶束203
参考文献2039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206
9.1药质体和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206
9.2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208
9.3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209
9.3.1阿昔洛韦209
9.3.2去羟肌苷211
9.3.3齐多夫定213
9.3.4异烟肼214
9.3.5吉西他滨215
9.3.6核黄素218
9.3.7双头基脂质前药219
9.3.8酶敏感脂质前药223
9.3.9最新进展223
9.4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展望224
参考文献22410注射纳米给药系统230
10.1注射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230
10.2脂质体231
10.3微乳和纳米乳234
10.3.1微乳和纳米乳的组成234
10.3.2检测方法235
10.3.3存在的问题235
10.3.4实例235
10.4纳米粒235
10.4.1聚合物纳米粒236
10.4.2固体脂质纳米粒237
10.5聚合物胶束238
10.5.1聚合物胶束结构238
10.5.2聚合物胶束类型239
10.5.3聚合物胶束制备方法239
10.5.4实例240
10.6纳米凝胶240
10.6.1纳米凝胶的制备241
10.6.2药物从纳米凝胶中的释放243
10.6.3纳米凝胶的体内应用246
10.6.4实例247
10.7纳米药物248
10.7.1纳米晶技术249
10.7.2纳米混悬剂249
10.8多聚复合物252
10.9结语255
参考文献25511口服纳米给药系统262
11.1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262
11.2脂质体262
11.2.1概述262
11.2.2脂质体制备方法263
11.2.3大分子药物脂质体264
11.2.4中药和化学药脂质体264
11.3纳米粒265
11.3.1概述265
11.3.2固体脂质纳米粒265
11.3.3聚酯纳米粒266
11.3.4壳聚糖纳米粒267
11.3.5大分子药物纳米粒268
11.4微乳268
11.4.1概述268
11.4.2微乳的处方268
11.4.3微乳的制备269
11.4.4微乳的评价270
11.4.5微乳应用举例270
11.5聚合物胶束271
11.5.1概述271
11.5.2聚合物胶束的材料271
11.5.3聚合物胶束的制备272
11.5.4聚合物胶束应用举例272
11.6枝状聚合物273
11.6.1概述273
11.6.2枝状聚合物的结构和特性273
11.6.3聚酰胺胺的合成275
11.6.4枝状聚合物的表征275
11.6.5枝状聚合物应用举例275
11.7纳米药物晶体276
11.7.1概述276
11.7.2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276
11.8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278
11.8.1口服吸收屏障278
11.8.2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吸收机制280
11.8.3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281
11.9结语284
参考文献28512经皮纳米给药系统289
12.1经皮给药机制和影响因素290
12.1.1皮肤结构与药物吸收290
12.1.2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290
12.2经皮纳米给药系统的优势292
12.3脂质体292
12.4传递体293
12.5醇质体293
12.6微乳和纳米乳294
12.6.1纳米乳促进药物吸收的机制294
12.6.2影响纳米乳经皮吸收的因素295
12.7纳米粒296
12.8微针297
12.8.1微针长度299
12.8.2微针形状299
12.8.3药物分子量299
12.9结论300
参考文献30013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303
13.1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303
13.1.1肺吸入给药装置304
13.1.2微粒肺部沉积的影响因素305
13.1.3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剂型307
13.2化学药肺吸入纳米制剂309
13.2.1抗肺结核药物309
13.2.2伊曲康唑309
13.2.3硫酸特布他林309
13.2.4环丙沙星309
13.2.5姜黄素309
13.2.6喜树碱310
13.3蛋白多肽药物肺吸入纳米制剂310
13.3.1胰岛素310
13.3.2降钙素311
13.3.3胸腺五肽311
13.3.4白细胞介素311
13.3.5牛血清白蛋白311
13.3.6免疫抗原311
13.3.7质粒DNA312
13.4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312
参考文献31214眼用纳米给药系统315
14.1眼的生理结构315
14.2眼科药物的给药途径316
14.3药物的眼内过程317
14.4眼用纳米给药系统概述和特点319
14.5眼用纳米给药系统分类320
14.5.1纳米脂质体与类脂质体320
14.5.2纳米粒321
14.5.3固体脂质纳米粒322
14.5.4树状大分子322
14.5.5环糊精包合物322
14.5.6微乳322
14.6眼用纳米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323
14.7治疗眼部感染的纳米给药系统323
14.7.1氯霉素325
14.7.2环丙沙星325
14.7.3加替沙星326
14.7.4氧氟沙星326
14.7.5阿米卡星326
14.7.6庆大霉素327
14.7.7妥布霉素327
14.7.8两性霉素B327
14.7.9氟康唑327
14.7.10阿昔洛韦328
14.7.11更昔洛韦328
14.8抗炎和抗过敏眼用纳米给药系统328
14.8.1地塞米松329
14.8.2双氯芬酸钠330
14.8.3氟比洛芬330
14.8.4布洛芬331
14.8.5吲哚美辛331
14.9治疗青光眼的眼用纳米给药系统331
14.9.1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332
14.9.2溴莫尼定333
14.9.3乙酰唑胺333
14.9.4盐酸多佐胺334
14.9.5毛果芸香碱334
14.10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眼用纳米给药系统334
14.10.1贝伐单抗335
14.10.2环孢素A336
14.10.3雷帕霉素336
14.10.4他克莫司336
14.10.55氟尿嘧啶337
14.10.6卡铂337
14.10.7阿糖胞苷337
14.10.8柔红霉素337
14.10.9高三尖杉酯碱338
14.10.10他莫昔芬338
14.11其他眼用药物338
14.11.1阿托品339
14.11.2哌仑西平339
14.11.3链激酶339
14.11.4维甲酸339
14.11.5维生素A及其酯339
14.11.6血管活性肠肽339
参考文献34015中药纳米技术353
15.1中药纳米技术的优势353
15.1.1改善药理活性353
15.1.2提高生物利用度353
15.1.3靶向功能354
15.1.4控释功能354
15.1.5减少耐药354
15.1.6增强稳定354
15.1.7智能给药355
15.1.8扩展给药途径355
15.1.9中药制剂现代化355
15.2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355
15.2.1超细粉碎技术355
15.2.2超临界流体技术355
15.2.3超声速微射流技术356
15.2.4微乳化技术356
15.2.5高压均质技术356
15.2.6包合技术356
15.2.7微囊技术357
15.3中药纳米制剂常见类型357
15.3.1纳米脂质体357
15.3.2纳米粒357
15.3.3微乳及纳米乳358
15.3.4纳米包合物358
15.3.5固体分散体358
15.3.6磁性纳米载体358
15.4中药纳米技术的思考和前景359
参考文献36116生物技术药物纳米制剂364
16.1多肽和蛋白药物纳米制剂365
16.1.1纳米粒365
16.1.2脂质体368
16.1.3水凝胶371
16.1.4微乳372
16.1.5多肽蛋白质自组装体373
16.2纳米制剂用于疫苗递送373
16.2.1纳米粒373
16.2.2脂质体375
16.3核酸药物纳米制剂375
16.3.1脂质复合物377
16.3.2脂质体378
16.3.3多聚复合物379
16.3.4壳聚糖380
16.3.5固体脂质纳米粒381
16.3.6纳米凝胶381
16.3.7多功能封套式纳米器件381
16.4结语382
参考文献38217纳米技术用于基因治疗389
17.1概述389
17.2基因载体389
17.3脂质体390
17.3.1阳离子脂质体390
17.3.2pH敏感脂质体391
17.3.3温度敏感脂质体391
17.3.4长循环脂质体391
17.3.5免疫脂质体391
17.4高分子载体392
17.4.1聚乙烯亚胺392
17.4.2聚L赖氨酸393
17.4.3壳聚糖394
17.4.4聚酰胺胺394
17.4.5聚酯396
17.4.6含磷聚合物396
17.4.7聚氨基甲酸酯397
17.5无机材料载体397
17.5.1二氧化硅纳米粒397
17.5.2氧化铁纳米粒398
17.5.3羟基磷灰石纳米粒398
17.5.4金纳米粒399
17.5.5碳纳米管399
17.5.6量子点399
17.6结语400
参考文献40018纳米敷料405
18.1纳米敷料的特点405
18.2纳米水凝胶敷料406
18.2.1纳米材料复合水凝胶407
18.2.2纳米水凝胶407
18.3纳米纤维敷料408
18.3.1不可降解合成高分子纳米纤维410
18.3.2可降解合成高分子纳米纤维410
18.3.3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411
18.4纳米薄膜敷料413
18.4.1浇铸制膜技术413
18.4.2LB膜技术414
18.4.3LBLSA膜技术414
18.5纳米银敷料415
18.5.1银的抗菌性能及机制416
18.5.2纳米银敷料的应用方式416
18.5.3纳米银的毒性417
18.6树枝状聚合物417
参考文献41819纳米制剂的制备和检测仪器422
19.1纳米制剂的制备422
19.1.1“自上而下”技术422
19.1.2“自下而上”技术425
19.1.3纳米制剂制备方法的比较429
19.2纳米制剂的检测仪器430
19.2.1粒径检测仪器430
19.2.2表面电位检测仪器433
19.2.3外形检测仪器435
19.3纳米制剂生产实例439
19.3.1Doxil439
19.3.2Myocet441
19.4结语442
参考文献44220药物递送中纳米技术应用展望445
参考文献447
索引4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