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NT$
398.0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16.0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
》
售價:NT$
398.0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NT$
602.0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NT$
367.0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98.0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权威译注,修身、处世、齐家、治国必读经典,毛泽东最喜爱的图书,蒋介石家教必读书,钱穆鼎力推荐!
★一部为人处世、读书治学、做官识人、持家教子的最佳学习范本。一部《曾国藩家书》,胜过千百册的平庸之作。
★处世典范,齐家真言,从政精髓,安邦谋略,“古今第一完人”的立身处世箴言。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是通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解读、注音、注释、翻译等,让广大的一般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学习古代经典的障碍。让其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遂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认真研究精雕细琢】
《中华经典藏书》从立项到出版,历时三年,吉林出版集团高度重视,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倾力打造。
【足本定本权威译注】
本书参照国内最权威原版古籍书,能做足本的绝不删除,尽量做到最全,最准确,聘用国内知名教授、国学大师参与点评和译注。
【精美插图名师描绘】
为
|
內容簡介: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流传下来的著作确实较少,但仅一部家书就足以展示其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家书》记述了曾国藩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其内容或阐述伦理纲常,或慨叹人生艰辛,或劝勉后人上进,于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而且语言平实,情真意切,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是一部难得的修身处世佳作。
|
關於作者: |
曾国藩,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顶礼膜拜;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推崇师法。他是一位“圣哲”,也是一位“楷模”,更是"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古今第一完人”。
|
目錄:
|
曾国藩家书
道光二十年(1840年)00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002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010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024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034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047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056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060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067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073
道光三十年(1850年)085
咸丰元年(1851年)086
咸丰二年(1852年)094
咸丰三年(1853年)103
咸丰四年(1854年)104
咸丰五年(1855年)119
咸丰六年(1856年)127
咸丰七年(1857年)137
咸丰八年(1858年)145
咸丰九年(1859年)164
咸丰十年(1860年)170
咸丰十一年(1861年)185
同治元年(1862年)200
同治二年(1863年)241
同治三年(1864年)262
同治四年(1865年)288
同治五年(1866年)301
同治六年(1867年)313
同治九年(1870年)322
同治十年(1871年)322
曾国藩家训
咸丰六年(1856年)332
咸丰八年(1858年)332
咸丰九年(1859年)337
咸丰十年(1860年)342
咸丰十一年(1861年)345
同治元年(1862年)351
同治二年(1863年)358
同治三年(1864年)360
同治四年(1865年)361
同治五年(1866年)365
同治六年(1867年)374
|
內容試閱:
|
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誉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仅妥善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薙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廉、谢讱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
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梓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五月十八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十五日接四弟在涟滨所发信,系第二号,始知正月信已失矣;二十二日接父亲在二十里铺发信;四月二十八巳刻接在汉口寄曹颖生家信;申刻又接在汴梁寄信;五月十五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诸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男于闰三月十六发第五号家信,四月十一发六号,十七发七号,不知家中均收到否?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萃》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阕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察。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九日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初七日发家信第九号,二十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系正月二十八日发,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全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胜欣幸。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彭山屺处,至今尚未到,大约七月可到。
丹阁叔信内言去年楚善叔田业卖与我家承管,其中曲折甚多。添梓坪借钱三百四十千,其实只三百千,外四十千系丹阁叔兄弟代出。丹阁叔因我家景况艰窘,勉强代楚善叔解厄,将来受累不浅。故所代出之四十千自去冬至今不敢向我家明言,不特不敢明告祖父,即父亲、叔父之前,渠亦不敢直说。盖事前说出,则事必不成;不成,则楚善叔逼迫无路,二伯祖母奉养必阙,而本房日见凋败,终无安静之日矣。事后说出,则我家既受其累,又受其欺,祖父大人必怒,渠更无辞可对,无地自容,故将此事写信告知孙男,托孙原其不得已之故,转禀告祖父大人。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八月心斋兄南旋,孙拟在京借银数十两付回家中归楚,此项大约须腊底可到,因心斋兄走江南回故也。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孙现经管长郡会馆事,公项存件亦已无几。孙日内身体如恒,九弟亦好。甲三自五月二十三日起病,至今虽全愈,然十分之中尚有一二分未尽复旧。刻下每日吃炒米粥二餐,泡冻米吃二次。乳已全无,而伊亦要吃。据医云此等乳最不养人,因其夜哭甚,不能遽断乳。从前发热烦躁、夜卧不安、食物不化及一切诸患,此时皆已去尽,日日嬉笑好吃。现在尚服补脾之药,大约再服四五帖,本体全复,即可不药。孙妇亦感冒三天。郑小珊云:“服凉药后,须略吃安胎药。”目下亦健爽如常。
甲三病时,孙妇曾于五月二十五日跪许装修家中观世音菩萨金身,伏求家中今年酬愿。又言西冲有寿佛神像,祖母曾叩许装修,亦系为甲三而许,亦求今年酬谢了愿。
梅霖生身后事办理颇如意,其子可于七月扶榇回南。同乡各官如常。家中若有信来,望将王率五家光景写明。肃此谨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八月初三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家信第八号,知家中已经收到。六月初七发第九号,内有男呈祖父禀一件,国荃寄四弟信一件。七月初二发第十号,内有黄芽白菜子,不知俱已收到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