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NT$
290.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編輯推薦: |
“一个人,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级大国的极权制度!”
一个不能正视历史和曾经的深重苦难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古拉格群岛》以具足的历史现实、深沉的思索和饱满的人道主义情怀享誉全球,被视为“世界奇书”。
|
內容簡介: |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介绍了劳改营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在非常状态下的人性,也有细描。人类异常的生存状态在这里,得到了冷静客观的描述。图书对前苏联存在的专制主义不无反思与警醒。
俄罗斯著名索尔仁尼琴以独特的文学性探索之道,凸显了极权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炮制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古拉格现象”:极端残忍的刑讯,荒谬绝伦的司法,彻底沦丧的社会道德,毫无人道的株连流放、集体流放,惨绝人寰的死亡式劳改。
|
關於作者: |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197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癌症楼》
索尔仁尼琴被誉为俄罗斯“民族的良心”“文化的使者”
|
目錄:
|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道系统的历史
第三章 侦讯
第四章 蓝杠杠
第五章 第一间牢房,第一次爱情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成熟
第十章 法律已成熟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运动
第一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犯运输列车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第三部 毁灭性劳改营
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浮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在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砰—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少年犯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法恩·法内奇的民族学论文)
第二十章 狗的差事
第二十一章营房周围的世界
第二十二章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向上
第二章 或者堕落
第三章 遭到压制的自由
第四章 遭遇
第五部 苦役
第一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为什么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石头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格奥尔吉·腾诺口述)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端着冲锋枪的孩子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试着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密集的流放地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放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第一章 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人们是怎样去往这个神秘群岛的?每日每时都有飞机往那里飞,轮船往那里开,列车往那里隆隆驶去。但在这些交通工具上,没有一处标明它们的目的地。如果您向售票员和苏联旅行社的经理们询问去那儿的机票或车船票的话,他们一定会大为惊奇。无论整个群岛还是它那无数岛屿中的一个,他们都不知道,都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些去管理群岛的人,是通过内务部的学校派到那儿去的。
那些去保卫群岛的人,是通过兵役局去到那儿的。
读者,那些像我和您一样去那儿受死的人,走的必定是唯一的途径——经由逮捕。
逮捕!!需要说明这是您的整个生命的重大转折吗?需要说明这对您是晴天霹雳吗?需要说明这是难以承受的精神震荡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应对这一震荡的,常常有人会因此发疯。
宇宙里有多少生命体,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但当有人对您从牙缝里挤出“您被捕了”这句话时,世界就崩溃了。
既然您被捕了,那还能有什么东西在这场地震中挺立得住呢?但是,我们当中最大胆和最憨厚的人们无法把握这种世间万物的大挪位,此刻便只能不知所措地从其人生经历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逮捕我??为什么?!?”这一问题在我们之前,人们就反复问过干百万次了,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回答。
被捕就是眨眼间闪电般的从一种状态被扔到、抛到、甩到了另一种状态。
在我们生活的那漫长而曲折的街道上,我们曾在各式各样的围墙边幸福地奔跑或不幸地踯躅。那些围墙,有朽木钉成的,有泥土垒成的,有砖砌成的,有混凝土筑成的;也有铸铁制成的围栏。我们从未想过,围墙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也不曾想过往里面看上一眼,不曾去琢磨那里面的情况。然而,古拉格就是从那儿开始的,它就在我们旁边,离我们只有两米远。而且我们也不曾发现,这些围墙上有无数与墙面融为一体、伪装得非常好的小门。所有这些小门就是为我们准备的!这不,一扇可怕的门飞快地打开了!从里面伸出两双白皙的男人的手,钳住我们的手脚,抓住我们的领口和帽子,揪住我们的耳朵,像拖麻袋一样把我们拖了进去;而我们身后的那扇小门,那扇通向我们往昔生活的小门则嘭的一声,永远关上了!完了,您被捕了!而您也找不出话来应对,除了像羔羊那样叫上两声:“逮捕我??为什么??……”就这样完了。在此后的一个小时里,甚至此后的整个昼夜里,您什么也不可能弄明白。
当您处在绝望中时,还有一轮杂技团的玩具月亮在对着您闪闪发光:“这是个错误!会搞清楚的!”现在,关于逮捕的传统概念,甚至文学中关于逮捕的概念,已经不再储存在您那惶乱的脑子里,而是将在您的家人和同住一个单元的邻居们的脑子里积累起来,最后趋于完整了。
逮捕意味着夜间急促的门铃声或粗鲁的敲门声;意味着穿着脏靴子猛然闯进房间的雄赳赳的侦查人员;意味着跟在他们背后、被吓得唯唯诺诺的证人。
进行传统的逮捕时,家人会用颤抖的手为将要被带走的人收拾用品:换洗的内衣、一块肥皂、一点儿食物。谁也不知道该带些什么,最好穿什么衣服。而侦查人员却在一边催促,一边厉声阻止:“什么都不用带!那儿有饭吃;那儿很暖和。”这全是撒谎,而催促是为了让人感到畏惧传统的逮捕还意味着倒霉的被捕者被带走之后,咄咄逼人的闯入者在住宅里连续几小时颐指气使地一通翻腾。他们撬开箱子,拆开被褥,撕扯下墙上的东西,把橱柜和桌子里的东西扔到地板上,抖搂,扬撒,撕扯——结果地板上一片狼藉,物品在靴子下嘎吱嘎吱地作响。搜查时,不存在任何神圣的东西!在逮捕蒸汽机车司机伊诺申时,房间里还摆着一口小棺材,里面放着他那刚刚去世的孩子。司法人员把孩子从棺材里扔了出来,在那里面一顿翻腾。他们还把病人从被窝里抖搂出来,把绷带扯开。而在搜查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被视为荒诞!沃斯特里科夫是我国优秀的“西藏通”。他们从他那儿搜走了珍贵的西藏古代手抄本死者的学生在三十年后才好不容易从克格勃手里夺回了这些手稿。从卡尔格那里,他们抄走了叶尼塞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禁止使用他编制的文字和识字读本——那个少数民族至今没有文字。
这种事,用知识分子的语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描写出来,但老百姓说起搜查来却是这么简捷:缺什么,就去找什么。
查抄出来的东西全部带走,有时还强迫被捕者自己带到他们的窝里去——带进去了,就永远也取不回来了。
这就是我们关于逮捕的概念。
确实是这样子。我们这里偏爱上面描述的夜间逮捕人的做法,因为它有一些重要的优越性。从第一记敲门声起,住在同一个单元里的人就会惊恐万分。被捕者从暖和的被窝里被拖出来,整个人还处在半梦半醒的懵懂状态,神志恍惚。在夜间逮捕人时,侦查人员在力量上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好几个人全副武装,要对付的只是一个还没有穿好裤子的人。
夜间逮捕人还有一个好处。无论被捕者的邻居还是城市大街上的人,都看不见夜里抓了多少人,就好像那些人根本不存在似的。就在夜间“乌鸦车”来回奔驰的那条柏油路上,年轻人白天会举着旗子,捧着鲜花,唱着欢快的歌曲,迈着大步行进。
但是,那些仅以逮捕人为职业、对被捕者的恐惧已司空见惯并感到单调无聊的捕人者,对逮捕行动的理解却要宽泛得多,他们有一套宏大的理论。这套理论绝非可有可无。逮捕学是普通监狱学教程的重要部分。逮捕可以按不同特征加以分类:有夜间逮捕和白天逮捕;有在家中逮捕,在单位逮捕,在路上逮捕;有首次逮捕和再次逮捕;有单个逮捕和集体逮捕。逮捕又按照所要求的突然性等级、所预料的反抗程度但在千百万次逮捕中都不曾有过一次反抗,似乎根本就没有反抗这回事的不同而不同。逮捕的分类还可以按照下面这些情况来进行:按规定进行搜查的认真程度;是否必须开具被查抄物品的清单,是否必须给房间或住宅贴上封条;是否在逮捕丈夫之后对妻子再加以逮捕、把子女送到儿童教养院去,或者将其余家庭成员予以流放,或者还把老人关进劳改营。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