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編輯推薦: |
《看得见的二战史》:通俗解读二战的经典之作,再现70年前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二战史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肖石忠全景式讲解二战史的权威力作。近千张珍贵二战经典照片,有一些是首次揭露,极具震撼,生动再现二战的真实进程。
|
內容簡介: |
《看得见的二战史》: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的重要人物、重大战役为纬,经纬交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爆发、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以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建、形成、发展并最终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全过程。
|
關於作者: |
肖石忠(萧石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进入军事科学院,从事外国军事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历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兼《世界军事年鉴》编辑部主编、《世界军事年鉴》编辑部主编等职。
|
目錄:
|
《看得见的二战史》(上卷) 目录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凡尔赛播下的战争种子
啤酒馆暴动
纳粹上台
虚伪的审判
长刀之夜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西班牙内战中的秃鹰军团
专题:阴影中的奥运圣火
奇袭莱茵兰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第二章 战火重燃
侵华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
淞沪大会战
平型关大捷
南京保卫战
血战台儿庄
吞并奥地利
染指苏台德
慕尼黑阴谋
水晶之夜
专题:“帝国屠夫”盖世太保
闪击波兰
“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法国溃败
敦刻尔克大撤退
威悉河演习
毁誉参半的贝当
专题:德国Bf-109“梅塞施密特”战斗机
第三章 生死对峙
不列颠空战
百团大战
奇袭塔兰托
吞并巴尔干
克里特岛大空降
大西洋潜艇战
离奇的出走
追击“俾斯麦”号
“闪电凶神”曼施坦因
巴巴罗萨计划
基辅大会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专题:战争并未让女人走开
战争边缘的美国
偷袭珍珠港
东南亚烽火
“老兵不死”麦克阿瑟
秘密空袭日本
珊瑚海大海战
“金发野兽”海德里希之死
纳粹恶魔戈林
中途岛大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力挽狂澜的朱可夫
崔可夫的辉煌人生
阿拉曼战役
扬名北非的蒙哥马利
专题:美国P-51“野马”战斗机
|
內容試閱:
|
《看得见的二战史》(上卷) 书摘
在凡尔赛播下的战争种子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签署这份和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然而这种削弱只是暂时性的,正是这份和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战争的种子。20年后,随着德国再次崛起,战争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欧洲上空。
聚会巴黎
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潘多拉是宙斯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由火神用黏土做成。宙斯将装有所有邪恶、灾难和痛苦的魔盒交给潘多拉,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盒子,从而让人世间变得不再太平。战争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全球的战争,敌我双方分别是同盟国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和塞尔维亚等组成了协约国,共同对抗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主要战场都是在欧洲。在接下来的4年中,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把自己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科学技术都投入战争之中,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直到1918年夏天,美军的参战终于让胜利的天平向协约国倾斜,德国则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窘境。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11月11日,匆匆上台的德国新政府只好和协约国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军交出了他们全部的重炮、飞机和军舰,从占领的法国、比利时领土上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这场战争实在太残酷了,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比如英国,尽管他们的损失要比法国人少得多,可还是有90万英国人变成了战场上的炮灰,22万人成了残疾,军费的支出多达100亿英镑。战前英国原本是美国的债权国,战后倒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现在战争结束了,英、法、美等国都想着怎么从德国人手里获得更多的赔偿。于是,在1919年,战争中的战胜者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如何“分赃”。
当时参加大会的有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27个独立的国家,以及英属自治领地。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共有1000多人,包括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为了更好地操控大会,英、美、法三国把与会的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其中英、法、美、意、日五大国是“一等公民”,它们能参加全部会议;而中国、希腊、比利时这些对德国宣战的国家被划成了“二等公民”,只能参加和自己有关的会议;剩下的“三等”“四等”的国家只能参加全体大会,享有的也只是举手同意的权利。
英、法、美三国各怀心思,法国人想要收回普法战争中失去的洛林和阿尔萨斯,还要肢解德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表示他一生所有的恨都给了德国,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更是宣称德国“生于不义,理当死于耻辱”。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心思却不在惩罚德国上,他想建立一个国际联盟,让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想法最复杂,他打算在欧洲大陆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不让德国的削弱成就法国的崛起,同时他又牢牢盯着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三位大人物本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展开了一场马拉松般的“辩论大赛”,一会儿是英法联合反对成立国际联盟,气得威尔逊要退出和会;一会儿是英美联手制止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克里孟梭摔门而出。律师出身的劳合?乔治时而拉着法国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为英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
最后签字
经过3个多月的争吵,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总算商定了对德和约的内容,虽然他们对这份充满妥协的和约都不满意。1919年5月7日,在凡尔赛宫的会议厅,一脸严肃的克里孟梭将和约草案交付给了德国代表团,这位有“老虎”之称的总理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德国人说:“先生们,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这就是我们愿意给予你们的和平。”
仔细看完了这份共分15部分、440条的和约,德国代表们差点气晕过去。根据该和约的规定,德国将失去18的国土、110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并承担1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同时,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解散德军总参谋部,陆军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建立空军,不得建立军校,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坦克和重炮等进攻性武器,拆除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工事,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不得在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设防。德属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两国瓜分,德属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则由英、日两国瓜分。
这样苛刻的条约谁敢签字啊?德国代表一方面向国内汇报,一方面请求对和约进行修改,但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咬定条约不放松,明确表示德国人不能进行任何争辩,要么签字,要么继续战争。最终,德国政府选择了屈服。
1919年6月28日上午,以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为代表的重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凡尔赛宫的会议大厅。下午3点,德国代表被请了进来,德国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贝尔用颤抖的手分别在条约上签了字。消息很快从凡尔赛宫传向了世界,礼炮的轰鸣声在巴黎响起。接下来,协约国又和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同盟国的“干将”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埋下祸根
《凡尔赛和约》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战胜国的要求,但在德国国内却被称作“耻辱的和约”,由此埋下了引发日后更大规模战争的种子。即使在战胜国内部,由于分赃不均,意大利等国对英、法两国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欺骗,从此怀恨在心。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在短暂关闭之后将会被再次开启,人类即将面临一场更加惨烈的战争浩劫。难怪法国福煦元帅在《凡尔赛和约》签署之后这样说:“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而已。”
战后的德国虽然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但由于英、法、美等国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而使德国获益不少。英国出于保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考虑,并不希望德国就此一蹶不振而让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而且此时共产党已在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英国十分担心它会在欧洲蔓延,而让德国保持强大则是阻隔其向西发展的有效手段。法国则与英国的想法相反,时刻都在想方设法置德国于死地,如此才能安享欧洲霸主的地位。另外,一战中最大的赢家美国出于开拓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的考虑,非常慷慨地给予德国巨额贷款,同时加大了对德投资的力度。就这样,德国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不仅逐步减少了战争赔款的支付,还获得了大量英镑、美元的投资,国力开始迅速恢复,战争机器不断获得增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国防军下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纳粹上台
啤酒馆暴动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希特勒的野心,从监狱的单身房间出来的他以卓越的“演技”骗取了重建纳粹党的机会。然后,他在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以无数动听的谎言欺骗了德国民众,最终登上了政坛的最高峰。正是他的上台,宣告着德国成为独裁者的热土,战争的阴霾即将笼罩整个欧洲大陆。
希特勒重建纳粹党
1924年12月,服刑满8个多月的希特勒被假释出狱。他出狱时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此时的纳粹党已经是一片惨淡的局面。这个政党已经被巴伐利亚地方政府取缔,党内的大小头目要么逃亡在外,要么回家过起了安稳日子。面对这种惨淡的局面,希特勒丝毫没受影响,这位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反而更加老练地玩弄起了政治权术。希特勒出狱后的第二周,就登门拜访了巴伐利亚地区的总理海因里希?赫尔德。他向总理先生坦诚自己发动的啤酒馆暴动是一个错误,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赫尔德觉得希特勒知道循规蹈矩了,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党报《人民观察家报》的取缔令。1925年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第二天,希特勒宣布重建纳粹党。随后,希特勒又来到当年发动暴动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演讲,他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讲了两个钟头,嘴里频繁地迸出“战斗”这个词。
骗来了解禁令,希特勒开始重建纳粹党。他将那些不服从他的头目们驱逐出党,然后将整个德国划分为34个选区,每个选区任命一个效忠于他的区领袖,然后这些区领袖再在辖区内发展自己的属下。就这样,纳粹党的党员数量从1925年的不足2万人迅速扩充到了1929年的将近20万人,纳粹党的势力可以直达慕尼黑或者柏林的每一条街道。此外,希特勒还大肆发展自己的“地下力量”,一向以“纳粹党的常备军”自居的冲锋队扩充到了几十万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德国国防军。在冲锋队之外,希特勒还组建了臭名昭著的党卫队,这个负责保卫希特勒的组织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挥,队员必须宣誓效忠他本人。做好了这些准备,希特勒开始和他的爪牙们憧憬即将到来的大选。
攀上权力顶峰
此时当政的魏玛共和国总统是原第二帝国的兴登堡元帅。面对这样一位权欲极强、手腕极硬的“右翼老前辈”,纳粹党的第一次参选几乎是惨败而归,他们虽然进入了议会,但只有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12人当选为议员,这样的席位顶多算个底层的在野党。
就在纳粹党为1928年大选的惨败懊恼不已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帮了他们的大忙。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可怕的崩溃,那些濒临破产的美国银行纷纷从德国收回了他们的贷款。这造成大量德国工厂倒闭,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超过800万,德国的经济脉搏比垂死的病人好不了多少。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兴登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确立了“总统内阁”,即总统凌驾于国会之上,总统拥有解散国会、任免总理等权力。为了让大资本家满意,兴登堡政府还将大量资金借贷给资本家,而老百姓的失业救济金则一降再降。此时的德国如同一座活跃的火山,喷发只是个时间问题。
眼看政府遇到了这么大的危机,希特勒内心却是无比得意,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上台的绝佳机会。为了争取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工人以及知识分子的支持,纳粹党的宣传喉舌戈培尔为希特勒安排了一个繁忙的竞选日程。希特勒乘坐飞机或火车从一座城市赶往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一周之内居然跑了20座城市。每到一处,希特勒都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许下不同的“美好诺言”,而“面包与工作”则是他的主要允诺。1930年的大选中,党员人数超过80万的纳粹党获得了18.3%的选票和107个议席,一举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希特勒也摇身一变,成了政坛上的大人物。
以纳粹党在选民中如日中天的势头,拿下总统宝座应该不成问题,可兴登堡还是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力压希特勒,成功连任。于是一些纳粹党头目暗中动员冲锋队,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冲锋队的小动作很快被政府察觉,兴登堡当即签署了取缔冲锋队的命令。对啤酒馆暴动心有余悸的希特勒看着兴登堡背后跃跃欲试的国防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但冲锋队还是牢牢控制在纳粹党的手中。就在此时,德国政坛波澜丛生,几届内阁纷纷倒台,这让兴登堡伤透脑筋。这时,18家在幕后操纵德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财阀联名给兴登堡写了一封信,要求让希特勒组成内阁。无奈之下,84岁的兴登堡只好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纳粹党初步掌握了国家政权。
希特勒对这个任命并不满意,他的内阁中只有3名纳粹党员,而且他的副总理冯?巴本还和兴登堡关系密切。就在希特勒苦思如何掌握更大的权力时,一场早有预谋的纵火案帮了他的忙。1933年2月27日,柏林帝国大厦燃起了大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冲锋队“恰巧”在现场逮捕了纵火犯。随后,希特勒对外宣布,这名纵火犯是荷兰籍的“共产党人”,这是左翼力量“暴动”的信号。在兴登堡的支持下,政府出台了《保护人民和国家法》,盖世太保(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倾巢出动,抓捕了2.5万人,其中4000多人为共产党员,其他人则是对纳粹党不满的人士。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希特勒下令重新选举,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再次增加到288席。3月23日,被纳粹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授权法》。按照这个法案,希特勒有权违反宪法,有权制定法律而无须经过国会同意,这样一来,国会就成了摆设,希特勒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
希特勒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如结束德国各邦的自治权力,禁止组织新政党,纳粹党成了德国唯一合法的政党,非纳粹党人士被迫退出内阁。此后,希特勒还在1934年6月30日清洗了和自己貌合神离的冲锋队,冲锋队的高级头目被一一铲除,这让对冲锋队一直耿耿于怀的国防军喜出望外,他们也开始向希特勒靠拢。1934年8月2日,总统兴登堡病逝,纳粹党的最后一块“心病”也去掉了。希特勒兼任了德国总统,他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了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统帅的权力,可以无限期地连任,再也没有什么人或事能阻止希特勒成为一个独裁者了。
战争的阴云
希特勒当上总理后不久,就将国家的绝大部分储蓄全部投入军队建设中,甚至还喊出了“一切工业活动都要以恢复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为前提”。在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重整军备的命令,要求将德国国防军从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这个计划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英、法、意等国都提出了强烈抗议。可这三个国家除了法国对德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外,其他两个国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甚至还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在一定限度内恢复海军。1936年3月7日,得寸进尺的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派出3万德军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还沿着德国西部边界修建了长达500千米的防御工事,英、法两国除了警告和抗议,还是没有采取任何切实的惩罚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又加入了这个协定。这样一来,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了法西斯集团。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实际上日本已正式加入了轴心国联盟。至此,由德、意、日组成的轴心国成为二战的策源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浩劫很快就要来临。
虚伪的审判
在纽伦堡审判中,德国弗兰茨?哈尔德上将在柏林国会大厦纵火案时提供的证词供认:“在1942年元首生日午宴上,当大家谈论国会大厦的建筑和其艺术价值时,戈林大声说:‘只有我才最清楚国会纵火案,因为火是我放的。’他一边说一边拍自己的大腿。”
眼中钉,肉中刺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开始了重整德国战争机器扩军备战的计划。然而,上任伊始的希特勒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政治局面:作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纳粹党在内阁中却只有3名部长,而且只占议会中32%的议席。而更加令希特勒恼火的是,德国军队此时也只听命于总统兴登堡,渴望权力的他虽然当上了总理,但依然是“两袖清风”。
为了尽快获得权力,希特勒及其爪牙开始思考如何利用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授权法》中“如果面临某些突然事件,总理在获得国会23的支持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掌握国家大权”的规定,为纳粹党的全面夺权创造条件。这样的情形,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在1923年鲁尔危机时启用过一次。于是希特勒上台后就要求兴登堡总统解散议会,并希望在1933年3月5日重新进行选举。
此时,德国共产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在他们的坚决反对下,希特勒的这次夺权企图可能不会顺利得逞。因此,希特勒要想占有议会席位的多数,必须将共产党打压下去。他开始大力宣传德国正处于共产党发动革命的关键时刻,只有启动《授权法》,才能制止共产党发动革命,否则德国就会处于共产党的恐怖统治下。对德国共产党进行栽赃陷害,成为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的一条捷径。
卑劣的栽赃
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到了。1933年2月27日晚,德国权力的象征——柏林国会大厦发生了一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大火,其圆顶在火灾中被烧毁,议会大厅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希特勒的御用武装——冲锋队在火灾现场很“凑巧”地抓到了一位名叫范?德尔?卢贝的荷兰人,并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些共产党宣传单。很快,卢贝就被纳粹党认定为国会纵火案的凶手,而其幕后操纵者则是共产党,国会起火是共产党阴谋推翻德国现政权的信号。很快,国会议长戈林赶到现场,激愤地对正在采访的记者们大声说道:“这是共产党干的!这是共产党反对新政府的罪证!我们一定不能再坐等!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几分钟之后,德国总理希特勒和宣传部长戈培尔也来到了现场。希特勒挥舞着他的双手对记者们喊道:“这是神的指示,我们要消灭共产党人!”当晚,德国政府就发布通告,宣称德国共产党需要对国会大厦的纵火案负全部责任。第二天,希特勒下令逮捕了包括德国共产党主席恩斯特?台尔曼在内的1万多名德国共产党员,此时正在德国的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席格?季米特洛夫也被投入了监狱。
其实这个叫卢贝的荷兰人和德国共产党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在酒馆中的一次酒后言论无意中让一名冲锋队队员听到了。当时醉醺醺的他吹嘘自己曾先后在多家政府机关的大楼中纵火,而下一个目标就是国会大厦。纳粹党人获知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他们决定将卢贝作为幌子来实施国会大厦纵火行动。那天晚间,11名冲锋队员通过戈林官邸的秘密通道顺利潜入国会大厦,并在多处使用汽油和易燃化学品点燃了大火。而此时蒙在鼓里的卢贝也在冲锋队的秘密引导下进入了国会大厦,并用自己的衬衫引燃了几处小的着火点。随后,卢贝就被冲锋队当场抓获,成为纳粹可怜的替罪羊。
3月1日,希特勒颁布《全国紧急状态法令》,勒令解散除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取缔工会及一切结社、集会活动,同时还宣布德国共产党意图发动暴动,并将其列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同一天,纳粹冲锋队占领德国境内所有共产党党部,德国共产党不得不宣布退出德国国会。此外,共产党员还被禁止参加随后开始的议会选举。在3月5日的德国议会选举中,由于没有德国共产党的参与,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但依然没能达到议会席位23。此后,纳粹党通过胁迫、贿赂等手段逼迫其他政党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在该法案通过的一个月时间之内,希特勒取缔了德国境内所有非纳粹党派,并开始停止执行宪法中保障个人和公民自由的条款,要限制人民个人自由,限制表示意愿、出版、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对邮件、电报、电话进行检查,可以搜查住宅和没收财产。由此,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在德国真正开始了独裁统治的第一步。
法庭上的斗争
纳粹党人不满足于上述所取得的成果,他们还希望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来将国会纵火案嫁祸到共产党身上去,而法庭审判则是最佳方式。1933年9月21日,莱比锡德国最高法院第四刑事审判庭开始审判国会纵火案,被告是卢贝、托格勒(当天最后一个离开国会大厦的共产党议员)、季米特洛夫以及另外两名保加利亚共产党员。为了显示公正性,纳粹党邀请多家外国媒体旁听整个审判过程。然而事与愿违,每天的审判都让纳粹党人如坐针毡,先是卢贝矢口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随后就是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几乎让整个审判无法进行下去。在审判开始之前,来自保加利亚、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的25名律师自愿为季米特洛夫辩护,但纳粹操纵下的法庭不允许被告人自由选择辩护人。于是,季米特洛夫决定自己为自己进行政治辩护,希望将法庭变为揭露纳粹卑劣嘴脸的场所。
开庭后的第三天,轮到季米特洛夫第一次出庭,他为自己辩护道:“不错,我是一个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不是一个恐怖主义冒险家,不是阴谋家,不是政变的组织者,也不是纵火者……”而对作为替罪羊的卢贝,季米特洛夫对法庭上下的所有人慷慨激昂地说道:“问题无疑是很清楚的。在这场审判中,卢贝只不过是被操纵的木偶,可怜的木偶被送交法庭,而操纵者已逃之夭夭。作为一个无辜的被告,尤其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共产国际的成员,我对立即彻底查清国会纵火案,捉拿真正的元凶,是很感兴趣的。”眼看着季米特洛夫即将把审判引向追查幕后策划者,法庭庭长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而季米特洛夫随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纵火者不是通过通往国会的通道进去的吗?”气急败坏的庭长随即咆哮着站了起来,并立即宣布休庭,以免这个问题成为庭审的重点而交不了差。
此后,国会纵火案又断断续续进行了几次庭审,每次都没有获得纳粹党人所希望出现的结果,于是他们决定让纳粹党人戈林到庭做证,以期可以从被动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听完戈林一番前后矛盾的证词之后,季米特洛夫平静地说:“那个荷兰人在起火之前正是在警察宿舍里过的夜,他是怎样潜入国会的呢?应当先从警察和他们的头头中找出纵火犯来。”听完这句话,戈林立即气得跳了起来,恶狠狠地对季米特洛夫吼道:“我不是让你像法官似的来审问我,你是早该上断头台的罪犯。”这次庭审再次以纳粹党人的失败而告终。12月23日,国会纵火案审判在德国国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灰溜溜地收场了,除了卢贝被宣布有罪并被处决之外,其他四名被告包括季米特洛夫在内均被宣告无罪而当庭释放。希特勒对这一判决结果非常不满,此后特别成立了由纳粹党人和其支持分子组成的“人民法庭”来继续对其他涉案人员进行审讯,由此很多无辜的人被这个法庭秘密处死。虽然这次审判没有让纳粹党人占到任何便宜,但此时德国国内的大多数政党都相继被取缔,希特勒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此后,纳粹党充分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的不满与愤恨情绪进行煽动,很快就获得了德国民众的支持,德国战车开始一步步滑向战争的边缘。1967年,西柏林地区法院应卢贝家属的要求重新审理此案,并在1980年12月宣布卢贝无罪,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近50年。
闪击波兰
进攻波兰之前,希特勒在德军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上说:“我将提出发动战争的理由,不管讲得通讲不通,事后没有人会问胜利者当初讲的是不是真话。是非问题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胜利。”
祸起但泽
但泽是波兰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濒临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口,自古以来就是波兰的领土,1793年被普鲁士帝国占领。一战后,但泽被《凡尔赛和约》确定为受国际联盟保护的自由市,由国际联盟任命的高级官员负责其行政管理,波兰则代管其对外关系并拥有若干经济和海关权利。但泽虽然在名义上归属国际联盟控制,但实际上是重新回到了波兰的怀抱。由于波兰缺少出海口,《凡尔赛和约》还规定从上西里西亚北端沿维斯瓦河下游西岸至波罗的海,划出一条长416千米、平均宽128千米的地带(包括波兹南和西普鲁士),给予波兰作为出海通道,即但泽走廊。它使得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分隔开来,也成为日后德国、波兰两国冲突的根源。
希特勒对于但泽地区被波兰占据一直耿耿于怀。他在《我的奋斗》中这样写道:“一个竟然敢于割去并吞并了德国领土的波兰是不可饶恕的。”当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相继成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后,德国于1938年10月24日向波兰提出了收回但泽自由市和在但泽走廊修筑公路、铁路的要求。波兰政府拒绝接受,两国经过多次交涉仍未能在但泽问题上达成一致。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向波兰发出了解决但泽问题的最后通牒。4月3日,希特勒正式批准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该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这就是希特勒一直以来推崇的“闪电战”战术。
至此,英法两国才发现希特勒的野心之大,他是想成为整个欧洲的霸主。于是两国又先后与波兰签订了防御互助协定,希望能阻止德国可能对波兰采取的军事行动,但此时的德国已经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让一直以来都希望祸水东引的英法两国失望不已。8月31日,暂时稳住苏联的希特勒正式下达了进攻波兰的第一号作战命令,德国百万大军在德波边境蓄势待发。
闪电攻击
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德国不宣而战,向波兰发动了全面进攻。德国总计有58个师(包括7个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近150万人投入了战斗,还配备了2800辆坦克、6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约2000架飞机。德军被编成了北方集团军群(配置在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和南方集团军群(配置在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从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全面进攻。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进攻华沙和比亚韦斯托克,第4集团军则从波美拉尼亚出发,消灭但泽走廊的波兰军队,然后再沿维斯瓦河两岸向东南行动,进攻华沙。波森凸出点的边境由德国后备部队防守,但在他们的右翼一直向南则是第8集团军,该军的任务是掩护主攻部队的左翼。担任主攻的是第10集团军,它奉命直取华沙。再向南一点,是负有双重任务的第14集团军,它的第一个任务是占领克拉科夫以西的重要工业区,第二个任务是如果主攻进展顺利,它就直取波兰东南部的伦贝格。波军总兵力约为100万,配备有870辆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900余架飞机。从实力对比上看,波军远非德军的对手。另外,波军的部署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将所有的部队都散布在边境一带,同时未能实施有效的动员以组织起后备部队。
德国空军首先出动,袭击停在波兰飞机场上的波兰空军飞机,两天内,几乎所有波兰空军飞机都被摧毁。德军机械化部队在空军掩护之下迅速突破波军防线,包围、分割和击溃分散配置于边境的波兰军队。一个星期内,德军已深入波兰境内。波兰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都失败了。所有边境上的波兰军队,除了在波森两翼已深深陷于包围中的兵团外,都被迫向后大撤退。在罗兹的兵团被德军第10集团军的主力截成两段,一部分向东退到拉多姆,另一部分则被迫向西北撤退,而德军的两个装甲师则迅速穿过这个突破口,直扑华沙。在更北面一点的是德军第4集团军,他们顺利渡过了维斯瓦河,继而沿着河流扑向华沙。只有波兰北部的兵团阻挡住了德军第3集团军的进攻,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被德军包抄后路,不得不退到纳雷夫河防线进行防御。
一周之后,德军机械化部队已经深入波兰境内数百千米,波兰军队陷入了全线大溃退之中,大多数的波军都被德军分割包围,首都华沙也是岌岌可危。1939年9月9日,从边境撤至维斯瓦河支流布祖拉河的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波兹南集团军司令库特尔齐亚少将果断命令下辖的波军12个师向德军主力侧翼发起了反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祖拉河战役”。波军的这次绝地反击让德国人震惊不已,原以为不堪一击的波兰军队居然还有能力发动反攻,于是德军立即集中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向波兹南集团军直扑过来。波兹南集团军虽然一度牵制了进攻华沙的德军,但还是未能扭转败局,在坚持了10天之后全军覆没。
1939年9月14日,德军兵临华沙城下,英勇的华沙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抵抗。9月16日,逃出华沙的波兰政府越过边界进入罗马尼亚境内避难,波兰各地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此时波兰的近邻苏联开始坐不住了,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让苏联感觉到危险正在步步逼近。苏共中央判断德国在占领波兰之后,很快就会对巴尔干地区甚至是苏联发动进攻。为了避免波兰成为德军进攻苏联的前哨阵地,苏联军队必须进入波兰境内,在更远的地方抵御德军未来可能发动的进攻。9月17日,为了防止德军在波兰的军事行动威胁到自身的安全,苏联以波兰国内局势已威胁到自身安全为由出兵波兰,在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向西快速推进。9月18日,苏军前进至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在那里与同时赶来的大批德军相遇,随即便形成了对峙。9月28日,华沙在经历了数十天的狂轰滥炸之后沦陷,华沙电台终于停止播放波兰国歌,一个拥有3500万人口的国家就这样宣告被占领。
奇怪的战争
英法两国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立即对德宣战,而是不断向德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幻想着德国能在最后时刻停止在波兰的军事行动。在德军猛烈的攻势面前,英法两国才不得不于9月3日,即战争爆发三天之后对德正式宣战。
根据事先与波兰的联盟条约规定,此时的英法两国本应对德国实施打击,但却始终按兵不动,直至华沙陷落。英法两国仅仅只是在前线投放了一些用于和平宣传的小册子,以期唤醒德国军队中那些所谓“高尚”的人的良心从而结束战争。而德国空军除了进行例行的空中侦察之外,也没有对边境的法国军队实施空袭。与陆地和空中的这场奇怪的战争不同,海上战斗从9月3日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英国客轮“雅典娜”号被德国潜艇击沉,120人丧命,其中28人是美国公民。此后,英国与德国在海上围绕交通运输线展开了激烈争夺,并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前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