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可穿戴设备:已经到来的智能革命

書城自編碼: 25642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 者: 程贵锋 李慧芳 赵静 冉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50094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9
《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 》
編輯推薦:
在这一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但是现在是对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探索的时候了!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
可穿戴设备对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会再一次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未来这片蓝海市场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
互联网时代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 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DT时代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从终端角度看,五年后可穿戴的计算设备应该更加普及,不管是表、眼镜、鞋子甚至带一些脑电波识别的新设备都会出现,会让大家工作、生活更加便捷。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突破“瓶颈”的方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又分为市场规模预判、产业上下游格局、各方参与者研制的几类主流可穿戴设备形态和明星产品分析,以及基于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后端服务等。本书在描述的过程中, 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原本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对整个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關於作者:
程贵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就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智能终端行业观察家,长期从事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观察与市场研究工作,钛媒体、虎嗅网、网易科技、新浪创事记等专栏作者。
李慧芳:移动通信专业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长期从事移动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研究,曾获中国教育部国家自然奖一等奖一项,曾出版过物联网技术专著。
赵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长期从事移动终端、可穿戴终端研究工作。
冉伟:资本实验室创始人,北京猎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专注于产业趋势、商业模式、创业投资、传统产业创新与转型等领域研究,已为多家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及顾问服务。
目錄
序言 从“想穿戴”到“享穿戴”还有多远?
第1 章 你好,可穿戴设备!
01 可穿戴设备——技术与人类的共同变革
02 持续进化——可穿戴设备的“前世今生”
2.1 因赌博而生的概念期:20世纪60—70年代
2.2 至关重要的发展初期:20世纪70—80年代
2.3 开始腾飞的应用初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
2.4 蓬勃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
03 挡不住的步伐——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
3.1 可穿戴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
3.2 可穿戴设备成本下降、售价降低
3.3 互联网巨头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主要推动者
3.4 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程度大幅提升
第2 章 炫丽外表的背后——关键器件与解决方案
01 关键器件
1.1 芯片
1.2 传感器
1.3 柔性元件及屏幕
1.4 电池
02 解决方案
2.1 无线连接技术
2.2 交互模式的变革
2.3 整体解决方案
第3 章 聪明由何而来——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
01 RTOS
02 Android Wear
2.1 卡片式为主的交互设计
2.2 代表明星产品
2.3 如何为Android Wear开发应用
2.4 逐渐丰富的应用软件
03 裁剪版Android
案例:果壳GEAK Watch OS
04 Tizen
4.1 Tizen的来源与发展
4.2 搭载Tizen的设备
4.3 Tizen的交互与应用
05 苹果的Watch OS
5.1 圆形设计和更细致的交互
5.2 Apple Watch
5.3 为Watch OS开发应用
5.4 杀手锏应用:移动支付
06 操作系统之争
第4 章 重装上阵——可穿戴设备的多样性
01 可穿戴产品的分类
1.1 按功能应用分类
1.2 按佩戴部位分类
1.3 按与智能手机关系分类
1.4 按产品形态分类
02 智能手环
2.1 智能手环的发展历史
2.2 智能手环明星产品
2.3 智能手环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智能手环的未来趋势
03 智能手表
3.1 智能手表的发展历史
3.2 智能手表明星产品
3.3 智能手表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智能手表的未来趋势
04 智能眼镜及头戴设备
4.1 增强现实类智能眼镜及其明星产品
4.2 手机附属类智能眼镜及其明星产品
4.3 虚拟现实类智能眼镜及其明星产品
4.4 其他头戴设备
4.5 智能眼镜存在的主要问题
4.6 智能眼镜的未来趋势
05 未来智能可穿戴产品
5.1 Cicret投影手环
5.2 智能墨水衣服
5.3 智能表带
5.4 手势操控手环
5.5 智能皮肤
5.6 智能隐形眼镜
第5 章 生态构建者——可穿戴设备平台服务商
01 苹果
1.1 Apple Watch
1.2 可穿戴设备中心HealthKit
1.3 其他后端服务的打造
02 谷歌
2.1 智能眼镜之伤
2.2 处于核心位置的Android Wear
2.3 健康追踪平台Google Fit
03 三星
3.1 可穿戴产品的演进
3.2 开源平台SAMI
04 微软
4.1 Microsoft Band
4.2 Microsoft Health
05 百度与微信
5.1 主打云服务的百度可穿戴设备平台
5.2 主打社交服务的微信可穿戴设备平台
06 细分可穿戴设备平台
6.1 Jawbone和Fitbit从硬件延伸的可穿戴设备平台之路
6.2 RunKeeper和咕咚专注软件的可穿戴设备平台布局
07 可穿戴设备平台之争
第6 章 全面“武装”——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
01 智能医疗
1.1 生命体征监测
1.2 身体疾病治疗
1.3 可穿戴医疗设备面临的问题与商业模式
02 运动健身
2.1 日常健身管理
2.2 体育运动支持
2.3 可穿戴运动健身设备面临的问题
03 娱乐
3.1 玩具
3.2 游戏
3.3 可穿戴娱乐设备面临的问题
04 智能家居
4.1 家电控制
4.2 家庭生活助理
4.3 可穿戴设备在智能家居领域面临的问题
05 军事
5.1 智能军用装备
5.2 可穿戴设备军事应用面临的问题
第7 章 资本的力量——可穿戴设备市场及投资分析
01 关于现实的预测
02 热潮涌动——全球可穿戴技术风险投资动态
2.1 增长——挡不住的快速爆发
2.2 从技术端到应用端——投资方向的多元化
2.3 可穿戴设备——投资推动下的激烈竞争
2.4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崛起
2.5 寻找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差距
03 正在快速改变的竞争格局
3.1 国际巨头的布局
3.2 中国厂商的进击
04 我国政策的起航
05 在自省中发现未来
5.1 一个新的起点
5.2 现实指引未来
第8 章 憧憬与反思——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01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展望
02 可穿戴设备产业上游格局展望
2.1 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多元化、碎片化
2.2 市场机会尚不确定
2.3 芯片和方案——多家公司存在机会
2.4 期待新型传感器的商用
03 关键可穿戴技术展望
3.1 续航能力提升技术
3.2 传感器技术
3.3 数据安全技术
04 可穿戴产品展望
4.1 未来可穿戴产品的特点
4.2 医疗可穿戴设备将需认证
4.3 产品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
4.4 可穿戴产品将整合成一个对人体完整的监测系统
4.5 可穿戴产品的外观将趋向于传统产品
4.6 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安全性将成为重点
4.7 附属式可穿戴产品将成为大众日常使用的主流
4.8 独立式可穿戴产品将走向细分市场
05 平台与服务
06 未来已经开启
內容試閱
从字面上来解释,可穿戴设备是指可直接穿戴在人身上或整合进衣物中的智能设备,但事实上,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可穿戴设备有着不同的定义。理想的可穿戴设备尺寸小且贴身,能够实时联网,能让人们发现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更强,信息的传递和交互也变得更加即时、轻松和便捷,可以让人们真正随时随地处于互联网之中。可穿戴设备正成为一种新兴且强大的互联网入口。
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丰富多样,可穿戴在人体的多个部位(如图1-1所示)。常见的有手环、手表、眼镜、饰品等,穿在身上的电子织物、LED外套也逐渐开始出现,未来嵌入皮肤内的电路文身、戴在眼睛里的隐形眼镜都有可能是可穿戴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将越来越不被人所感知,以更加自然的状态时刻采集数据,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智能手环以Jawbone UP24、Fitbit Flex最为有名。智能手表中Pebble销量最高,之前被业界最看好的Apple Watch也已于2015年3月10日正式发布,宣布4月24日开始上市,市场将很快地检验其是否能成为可穿戴产品的引爆点!头戴式设备有大家熟知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以及游戏玩家追捧的Oculus Rift,其中前者可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拍照、视频通话、地图导航等功能;后者主打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依托现有的产品及服务,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在运动健身、健康医疗、娱乐等领域,如通过智能手环和手表测量运动状态及步数、监测睡眠、测量心率等。随着硬件与软件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市场需求的日渐扩大,这种新趋势正在更广泛的领域变为现实。不远的未来,在智能家居、军事、车联网等多个行业中,都可以预见到会有越来越多可穿戴设备的影子。
持续进化——可穿戴设备的“前世今生”
虽然智能可穿戴的概念近几年才变得流行,但其实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穿戴设备就已有雏形,你可能没想到,它的驱动力是提高赌博成功概率,最先也是应用在赌场中。这不得不令人感慨,有时候人的欲望竟是推动技术革新的根本动力。
1977年,一部名为《星球大战》的电影热播,影片中多次出现通过手表实现全息影像通信,风靡全球的007系列电影中也随处可见智能手表的踪迹,这与当前的智能手表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电影间接向观众展示了可穿戴设备,也将智能可穿戴的概念带入寻常百姓家。
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经历了概念期、培育期、应用初期和快速发展期。从2013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迅猛,2014年被称为“可穿戴元年”。有不少专家预测,2015年将会是可穿戴大爆发的一年。
2.1 因赌博而生的概念期:20世纪60—70年代
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爱德华索普(Edward O.Thorp)在其第2版《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上作弊,并可在赌局中提升44%的胜率,虽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
基思塔夫(Keith Taft)在1972年发明了一台可穿戴设备,用于21点/黑杰克中作弊。这台设备可以通过大脚趾来操作,他把这台设备称为George(如图1-2所示)。不过在这款计算机的大力“协助”下,发明者一周内输掉了4000美元,于是George再也不用登场了。
这个时期的可穿戴设备尚处于萌芽期和概念期,出现的几款可穿戴设备均用于赌博场合,但实际上对提升胜率并没有太大作用,且外观和计算能力都较为稚嫩,仅是一些聪明的家伙手中的赢钱武器。然而,将作弊的微型计算机放入鞋子中,的确是一种很超前的想法,可以说是现在的防丢鞋或者导航鞋的鼻祖。
2.2 至关重要的发展初期:20世纪70—80年代
1975年12月,首款内置计算器的手表Pulsar正式问世该。手表采用18K金打造,其宣传语“专为那些刚刚还以为拥有一切的人打造”,使其一炮而红。这是首款“智能”计算机手表,它的走红让惠普、卡西欧纷纷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出计算机手表,在当时的公众市场带起一股潮流风。
1981年,一位名叫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的高中生在把一部搭载6502芯片(该芯片也被用于AppleII)的计算机连到了带有钢架的背包上,用来更方便地控制摄影装备。该设备主要依靠装在头盔上的相机取景器来显示内容。这个设计可以说是现在的头戴式摄像机的先驱。
首款数字电子助听器于1987年问世,但其庞大的体积和糟糕的电池续航使该设备基本无法正常使用,市场反应不佳。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外观的改善,现在的助听器已帮助了不少听力障碍患者。
这些外观、功能多样的初期可穿戴设备为后续智能可穿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智能手表、头戴式摄影设备等都成为现在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原型。另外,计算机手表、数字助听器等在广告牌、杂志上的宣传,也让公众对可穿戴设备有了初步认知,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产品原型的出现,还是公众对可穿戴设备认知的提升,都对可穿戴设备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
2.3 开始腾飞的应用初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
在发明背负式计算机13年后,1994年,史蒂夫曼恩打造了第一款可穿戴的无线网络摄像头,并开始不断上传图片——可穿戴设备进入联网的时代。很多人都把曼恩当作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网络记录生活的人。
2000年,首款蓝牙耳机问世,解放双手的电话体验让蓝牙耳机开始风靡,并延续至今。2002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Xybernaut公司展示了一款名为Pomapc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这款设备采用了VGA分辨率的显示器,内置128MHz的SH—4处理器,运行Windows CE操作系统。头戴式可穿戴设备进一步强大。
耐克(Nike)和Fitbit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将运动融入可穿戴设备中。彼时iPod势头正劲,耐克与苹果合作生产了一款可以把用户的运动数据同步到iPod的产品(如图1-4a所示)。同时,耐克也专门设计了几款可以在运动时随身携带iPod的衣服。
Fitbit公司成立于2007年,但因为生产工艺上的问题导致公司曾经7次面临破产,第一款产品也一直等到2008年9月才上市,即Fitbit Classic。这款产品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芯片夹测量计,可夹在身上的任一部位,如皮带或者领口处,就能够将当天的各项数据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对自身健康的全面了解。这些数据包括移动距离、移动脚步数量、热量的消耗量(单位:cal)以及身体的活跃时间。
这两款运动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可穿戴在运动方面的广泛应用拉开了大幕,后续出现的手环、手表的功能多有借鉴。这个时期的可穿戴设备外观已较为小巧,可轻松地实现穿戴在身上,功能也更加实用。至此,可穿戴进入发展初期,运动类的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2.4 蓬勃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
Pebble是2012年一款通过众筹网站Kickstarter起家的智能手表。其当初的筹款目标为10万美元,但是最终却获得了高达1000万美元的资金,并于2013年2月正式发售。Pebble可以同时支持Android和iPhone手机的智能手表,采用电子墨水显示屏技术,如图1-5所示。当用户有来电或者收到短信的时候,它会给予相应的提示,此外,它还可以运行各种与健康相关的App(应用软件)。Pebble刚问世就卖到脱销,在2013年共售出30万台,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2012年,谷歌发布被评为2012年最佳发明之一的谷歌眼镜。这款“增强现实”眼镜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等(如图1-6所示)。2013年10月,谷歌发布了第二代谷歌眼镜,实现搜索音乐和收听高保真音乐等功能。但因为合格率和成本的原因,谷歌眼镜直到2014年4月才小批量发售测试版本,且售价高达1500美元。
2011年发布的Jawbone UP开启了智能手环的时代。这款腕部设备可以跟踪用户的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采用3.5mm的耳机插头实现手机的数据同步和充电,富有科技感的时尚外形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的目光。2013年,Jawbone升级了手环产品,命名为Jawbone UP24。与第一代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蓝牙无线同步,从有线到无线,实现了手环的实时连接,大大提升了用户感受。
可穿戴产品在2012年爆发,进入密集发布期,到2013年、2014年,产品迭代加快。三星的Galaxy Gear系列、索尼的 Smart Watch、Nike+FuelBand(智能健身腕带)等众多优秀可穿戴产品的出现,使可穿戴设备变得流行起来。风险投资者格外青睐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大众也开始选用可穿戴设备。据普华永道2014年10月29日发布的报告,在可穿戴设备发展最早的美国,已有约21%的美国人拥有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虽然发展迅速,但并非一帆风顺。迄今为止,市面上尚未出现一款可穿戴设备真正“引爆”整个市场,用户黏性不足、外观不够时尚、功耗过大等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不成熟、后端服务的不完善以及用户习惯培养度不够,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可穿戴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进入2015年,可穿戴设备或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浪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