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进击金融圈: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投行

書城自編碼: 256513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 者: 王小奔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21186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161 千字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巴菲特的致富哲学 》
+

NT$ 656
《 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 》
+

NT$ 324
《 柯氏股票投资心经:盈利趋势跟踪技巧及工具 》
+

NT$ 407
《 高频交易员:华尔街的速度游戏 》
+

NT$ 407
《 投行十年:我在投行的日子(《企业上市解决之道》系列丛书、《上市那些事》作者投行小兵最新力作!全景展现中国投行的真实生存状态!如实披露一线投行人士的心路历程!) 》
+

NT$ 353
《 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网络疯传的《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作者@百乐门小艳红 第一本图书出版,立体地展现中国本土投行真实的工作生态 有知识 有八卦 更有感悟) 》
內容簡介:
金融圈是浮华的?明艳的?
金融圈的人是全世界最顶尖、最会算计的?
本书分享了一名金融从业人员的成长记录和吐槽记录,看金融人怪招、奇招迭出,短兵相接;揭金融圈内所有不成文的秘密。以内行人的视角,重新发现中国金融圈的人、事、物,讲述金融圈最热话题轶事。
關於作者:
王小奔
新一代“八零后”投资银行家,专栏作家,北京人。英国取得硕士学位后,任职于华尔街一线投行伦敦办公室。数年前回流北京,历任中外合资投行、财富500强国企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现于证券公司担任部门总监,每天穿梭CBD中心商业地带,看尽金融圈最新最热话题轶事。
目錄
第1章 矢志金融路
底层80后的机遇在哪儿
神奇的金融街
投资银行“军衔”的通货膨胀
工作就像巧克力
投行青云路
分析师的职业倦怠
CFA的投资回报比太低
金融民工实战CFA
海归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外资投行水土不服
金融业也是青春饭吗
猎头那点事儿
真实的金融环境
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困境
而立之年的感言
第2章 投行厮杀记
中国的金融机构真不裁员吗
年终奖的博弈
早生还是晚生
什么样的客户是好客户
客户滑铁卢
北京来的土老冒
PE的黑天鹅事件
基金的秘密
中西合璧的年会
人在体制内,心在体制外
第3章 转型战央企
管中窥豹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体制和国外合伙制的合体“怪胎”
国企的金融之路
卖惯了东西再去买东西的感觉
做买方也“亚历山大”
开会就得去三亚
扭曲的公司治理
国企的会议文化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市场化的看涨期权和体制内的看跌期权
第4章 处事频奔忙
过节前的繁忙
PE众生相
金融年会变集市
夜总会商务局
送礼的学问
收礼的反思
中国的富豪们,你们到底要点啥
新股发行的主仆博弈
想要和你深发展,光大是不行的
CBD的健身房
酒桌上的那点事儿
商旅人士很悲惨
飞机、高铁一个都不能少
熊市是金融人旅游的好时机
第5章 为人定成败
销售的美女路线
相亲奇遇
可爱的研究员
接地气才能吃得开
应得的晋升
企业的胸怀决定公司的高度
80后新一代海归党员的“教诲”
官二代、富二代们的那些事儿
招聘暑期实习生的季节
实在最重要
销售的技巧
拼“官儿”的时代
基金公司研究员的苦水
面试官的心理活动
基层机关干部的“悲惨”生活
第6章 财经大视野
北京户口值多少钱
买房还是租房
结婚是工作的坟墓
股市大礼包
银行股是好股票
债市黑天鹅
PPP大幕初开
信托产品背后的故事
保兑付的攻坚战
地产调控,越调越乱
“宝”类大战
火热的P2P
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盘
內容試閱
神奇的金融街
北京CBD的摩天大楼虽然不如香港中环和上海陆家嘴建的高、建的密,但胜在造型独特且多种多样——既有现代实用的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又有毁誉参半的央视“大裤衩”。四通八达的国贸商城地下走廊连接了两条北京最重要的地铁线、国贸区域最重要的几个写字楼和香格里拉旗下的四个五星级酒店。穿过连接地铁的地道,人们甚至可以从地下横跨北京最宽的马路长安街来到马路南侧的另一高档商场和酒店——银泰中心和柏悦酒店。在这个地方上班,几乎不用走出楼里就可以满足办公室白领的大部分需求,早上坐地铁或是开车上班,从地铁站出来或是停好车上来就是国贸商城,在快餐店买个早餐就做电梯上楼上班去了。中午吃饭就在商城里解决,下班后去中国大饭店、嘉里中心的健身房建个身,或是去国贸三期的电影院看场电影,又或是去国贸商城逛个名牌店,心情好甚至可以去北京最大的室内冰场划个冰。一天的生活从这里开始,又从这里结束,怪不得吸引了全北京最小资的外企和洋气人儿。平日去中国大饭店的阿丽雅餐厅吃饭,你会听到里面一半的人在说英文。可以说,国贸是北京最“高大上”的地方。
相比较国贸,金融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土豪和威严。如果说挤在国贸大厦某层办公的各大财富500强外企和外资PE和投资机构算是小资的话,遍布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和监管机构独栋大楼的金融街看上去就透着霸气。国贸整个地区像是一个社区,而金融街每栋楼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栋或每两栋楼占据一个街区,街区之间是笔直的马路,没有地下人行道,只能走地上。到了大堂一般还要登记,或者让人下来迎接。地下车位一般只供内部员工或领导使用,开车来办事或上班一般要停到路边或者金融街购物中心地下。金融街也有两条地铁线,但很遗憾地铁站分别设在金融街的西北角和西南角的最远端。下了地铁,大部分人需要不论刮风下雨地走路10分钟以上才可以抵达办公室。这一切的设置和规划,仿佛都是为了有专车出入,且中午不需要自己觅食的各金融机构领导们的方便,而非为了普通员工或访客。
但是为什么各金融机构都愿意将总部设在金融街呢?或者说洋气的非金融类外企们不愿意到金融街而愿意待在国贸呢?主要是因为一行三会(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都集中在金融街。在现在金融机构受监管机构严格管制下的现状下,搞定了监管机构几乎意味着项目全部成功。新股发行上市(IPO)拿到证监会的批文,发债拿到银监会、发改委或证监会的批文几乎就等于项目发行成功,等着发奖金了。金融机构离监管机构近些,报个材料或者打探个消息都方便。在金融街的电梯里、餐厅里或咖啡馆里,只要竖起耳朵听,大家聊的话题都是资金、同业拆解、新股发行和抵押等金融术语。
金融街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让搞金融的同仁靠得很近。我与一位前资深同事共进午餐后在金融街散步十分钟,竟然碰到六个熟人,不是某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或前CEO,就是某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它让普通的金融民工去银行取个钱一不小心就走到了该银行的全国总部,它让我为了打印一张手机发票而生平第一次走进中国联通的全国总部。或许适应了这个级别的待遇,以后再回到国贸反而觉得不够档次了。
投资银行“军衔”的通货膨胀
很多金融人士喜欢把投资银行比做军队。两者确实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是两个机构里的人员构成男性占绝大多数。虽然近年来因为私人银行和股票销售等与客户打交道的职位越来越多从而使女性在投行里的比例提高,但传统的华尔街投行里还是白人男性的天下。其次是两种机构在工作中都需要发挥协同效应,团队合作非常重要。这就导致军队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下级必须听从上级的命令,否则那么多人的军队在打仗时就乱套了。
投行也是一样,有一套完整而统一的晋升路径。一般从应届生的基础级别做起,到达管理层之下的最高级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通常简称MD)或执行总经理(Executive Director,通常简称ED)需要经过五个职级。大学毕业后一般先做Analyst(分析员),两三年后晋升Associate(通常翻译成“经理”)。再往上升,美国和欧洲的投行叫法不太一样,美国的投行一般会有一层Senior Associate(资深经理)当作过渡,没犯什么大的错误的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成为Vice President(副总裁,通常简称VP)。这个头衔和一般企业的副总裁可不一样,没有接触过投行的人在看到此头衔后往往会高估此人在该投行里的位置,由此也闹出不少笑话。因为副总裁级别的人,如果是一毕业就入行的话,顺利的话三十岁左右就能当上。一般企业/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而这类阶层的投行人士只是公司的干活主力,远未到公司管理层。而最高级的董事总经理和执行总经理去客户那里签下的大单,一般都会丢给他们下面一级,也就是副总裁们去执行。VP们接到任务后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带领一帮Analyst和Associate去客户那里干活。
我在商学院上学时,就对Analyst以上的任何职位的金融人士无比敬仰。在各种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上看到一个Associate就觉得是个“牛人”。上班后才发现Associate只是职业阶梯爬升的开始。以后的每一步晋升都是一项成就。虽然说到VP以前的晋升都不算太难,但也有个时间先后的问题。每年各大投行各部门的晋升名单会给全公司员工公示出来,晋升的人洋洋得意,榜上无名者则捶胸顿足,萌生去意。至于薪资上,虽然起始级别的外资投行给的会比较低,国内券商会高很多比如中信证券,但相应更资深的层级也会出现外资投行给的较多的情况,升职年限外企国企都差不多。
一毕业就是高级经理,工作四年就当联席董事
投行这种职位的设置不仅与工资和奖金对应,也是一种对员工工作贡献的认可和入行时间长短的见证。而且中国人好面子,谁都知道头衔高听着好听。尤其是到客户面前,没有个VP头衔还真难办事,北京东二环沿线各大国企的科室主任们连看都不正眼看你一眼。所以不管中资还是外资投行,但凡是有中国客户的地方,金融人士的头衔都给的比实际高些。伦敦、纽约的毕业生入职给Analyst,MBA或者博士毕业可能给个Associate,内地的本土券商只要是研究生学历一律给Senior Associate,中文名片一看就特满足虚荣心——高级经理。工作了两年就能升副总裁,但副总裁上面还有资深副总裁、董事、执行董事等。看来只是把入门门槛的级别提高了,然后再把上面的层数增加,实际到最高级别所需要的时间还是一样的。
如果是做私人银行等面对客户的职位,工作四年的客户经理就能升职到Associate Director,中文名字更加震撼——联席董事。我就曾收到一位在某以财富管理业务著称的瑞士投行工作的友人电话,热情邀请我加入其新组建的超高净值客户服务团队(个人开立账户的起点是1 000万美元起),因为我在伦敦和中国的双重背景,许诺我一旦加入既给联席董事的职位,听得我蠢蠢欲动。但我又仔细想了想,我以Associate的级别跳槽后直接在后面加了一个Director是不是太假了,让以前熟识的同事和客户一眼看穿。后来我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因为我不要这个自己骗自己玩儿的“皇帝的新衣”。
除了投行的职级外,本书还会提到很多投行的职位,比如销售Sales或者投行家(Banker)。不同的职位代表在公司不同的部门做不同的业务方向。比如销售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客户,向其销售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取决于销售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销售交易部的销售,则主要是卖给客户股票、其他金融产品和研究部的研究服务;如果是固定收益部的销售,则主要是卖给客户债券或其他结构化产品。再比如投行家,其主要的工作是通过设计股权或债权的融资方案(比如IPO或者发行债券)来帮助企业融资。投行家与销售经常有需要合作的地方,比如投行家把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材料或债券材料做完了,下一步就需要销售找投资者来买相应的股票或债券。另外,投行的主要业务部门里还有研究和投资(这也是我们常听说的IBD,Investment Bank Division)职位。这两个职位相对容易理解,研究员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他们按照自己的行业或类别分工长期跟踪相应的标的,定期或不定期给予投资建议。投资经理的工作是管理投行的自有资金或外部客户的资金,将资金投资到股票或债券的二级市场中,通过买卖证券来博取盈利。
什么样的客户是好客户
我曾因为业绩出色在年末的考核中获得了晋升,从此迈出了公司“小朋友”的行列,可以和部门其他三十多岁的“大叔”同事们平起平坐。当时公司还为我和我的拍档配备了助理--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留英小美女。
同事们的阵阵祝贺和老板的肯定眼神仿佛都让他人觉得我是业务明星和部门未来的希望。但实际上这一切并没有让我高兴太长时间,反而多了几分担心。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客户--要完成公司要求的业绩就可能导致无法满足CFA code of ethics中把客户的利益摆在公司和本人利益之前的条款。简单的说就是投行挣了钱,客户可不一定挣钱。
听话的客户是好客户
一般来讲投行销售交易部的销售们达到业绩要求主要是靠频繁地买卖股票来赚取佣金。我的一位同事,土豆先生就是这类型的典型代表。他体型矮矮胖胖的,像极了电影《玩具总动员》里面的土豆先生。他的客户数量不多,但有一个大机构客户——北京的一间学校放了七八千万元人民币炒股票。土豆先生每天在开盘时就情绪极其亢奋,大盘一涨就笑一下,大盘一跌就哭一下。今天买的股票明天就卖,换手率极高。有一次遇到市场急跌,竟然见他掏出速效救心丸来吃,说是受不了这个刺激。一问才知道,他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一年下来土豆先生的学校客户大概没什么收益,但他自己的工资、奖金都是从给这个客户买卖股票的佣金中来的,很有可能比他的客户挣得还要多。
我还有一位同事,也是为了多赚股票佣金而频繁交易。此人曾经给一位北京著名军区医院的退休老院长在2007年推荐买入中国铝业。当时该股股价50元人民币一股,此同事很确定地指出此股票是可以拿着用来养老的。老院长非常高兴,几百万资金全仓买入,作为奖赏,经常派他的司机来送该医院的特供酸奶给全交易室的同事喝。但是好景不长,几年过去了,今天中国铝业的股价是每股5元左右。大家从此就再也没有喝到特供酸奶了。
我也有类似的好客户。比如这位L总,他自己的广告公司独家代理中央电视台某新闻类节目后黄金时间的广告播出权,通过cold call成为我的客户。在还没见过真人时,我就对此人的形象有一定的想象,见到此人后发现真差不离。个头不高,有点胖,剃个板寸头,40岁上下,开辆黑色奔驰轿车,简直就是中国有钱人的标准模样。李总后来把他公司和私人的几千万资产都放在我这里打理,收益虽不多但非常稳定。我对此客户是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因为至少自己没有客户挣得多。
销售的美女路线
都说销售这个行业长的漂亮的姑娘来干会比较吃香,金融业也是一样。纵观我在投行时的私人银行部门,男女比例达到1:3。三十多人的队伍里只有10个左右的男性,岁数都在30多岁以上。女生则不一样,岁数最大的也就35岁以内,最小的小姑娘才刚满23岁。论相貌虽然都不算大美女,但比研究部、投行部或别的部门的都要高出一大截。加上姑娘们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夏天即使在办公室也基本都是无袖的短款连衣裙,一开会就会看到无数白晃晃的胳膊和大腿在面前晃,办公室的空调冷气一开大了就有姑娘抱怨说冷,让穿着整齐的男同事们非常无奈。研究部的男同事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往这个部门跑了,连IT部门的MD大叔也会借着自己购买公司发行产品的机会抓着负责他的销售小姑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关上门聊个个把小时。
机构女销售们为了专业丢掉魅力
而反观机构销售部(专门对口中国的公募基金客户)的姑娘们从上层领导到下层小兵都是另外一番情况——姑娘前面得加个“辣”字。此部门的领导是前某外资投行的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以为人强硬著称。她主持的早会充满了火药味,经常把研究员的报告骂得一无是处,研究部的首席经济学家就经常被她当着全球几百号销售的面(电话会议)数落。她手下的几个女ED更是经常揪着几个细小的数据问题不放,如果碰巧对方研究员也是女的,那场面就热闹了。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名女士以近乎于吵架的声调和气势在互相叫板,电话会议完全被女人们所主导,这段录音如果让各位参战女士的老公、男朋友听到话,估计半个月都不会有想亲近她们的想法了吧。
小券商的机构美女路线
再看一位供职于规模稍小的本土券商的机构销售——长得白净、个头高挑且面容姣好的上海女生,27、28岁的年龄看着比实际岁数还小。按照我的经验,这个岁数的姑娘在我大投行也就是个小兵,哪知一开口人家就有领导的口气。原来她本科毕业就进入金融领域,工作5年后已经是她们公司北京机构销售业务的负责人了。一般在大投行里,研究生毕业的话这个年龄的员工也就刚工作三年左右。闲聊中问起A股市场不好,是不是业绩有压力。姑娘说她业绩从来是都是最好的,她接手的新基金一般在前三个月给其公司的分仓排名就能杀入前三甲。问其方法,回答很简单:一般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不都是三四十岁的老男人嘛,把大家都召集起来拉去外地开个“策略研讨会”,在会上和基金经理们混熟了,然后让基金经理们帮她想办法,看怎么能把业绩提上去。
上海姑娘看我很有兴趣听她讲,又打开话匣子说她们部门在继续扩大,她也面试了几个人,全找的是没有金融背景的行外美女,昨天刚面试过一个电视台主持人。女生干这行就是有先天的优势,她们就是要把这个优势多多发挥出来。我认为她说得不无道理,相比较大公司气势咄咄逼人的女机构销售,基金经理面对柔弱娇媚的姑娘总是没有脾气的。我又问女生做销售有优势的话,那男生怎么办?答曰:男生就努力成为基金经理好了。
可爱的研究员
看多了投行里投行家和销售们的尔虞我诈,才发现研究部的研究员们是多么的可爱。投行里的投行家和销售打扮光鲜亮丽,男的成熟稳重,女的妩媚风情,工作需要出入高档场所,和客户觥筹交错;研究员们大多却穿着朴素,不是窝在办公室里找数据、写报告,就是在各个公司做实地调研。研究银行、保险等总部在北京、上海的大型国企行业的研究员还算舒服,可苦了研究农业、矿业等公司总部处在穷乡僻壤、祖国边陲行业的研究员。每年年终的公司全体员工年会,缺席最多的就是研究部的同事。几次年会抽中了一等奖、头等奖的研究部同事都因为出差缺席而眼睁睁地看着iPhone和数码相机被转给别人。
我熟识的几位同龄研究员的形象是这样的:男研究员身材瘦瘦小小的,面目清秀,鼻子上架着副眼镜,留着寸头,典型的学校里好学生的模样。性格很腼腆,和漂亮的女销售出去路演见了生人会不好意思地笑笑。从农村考出来的娃,虽然在北京上学多年,但从没去过工体北门Vics或银泰中心的秀和世贸天街的Spark等北京最潮的夜店玩过,顶多是去后海周围的酒吧安静地坐着或者打打桌游。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和我所在部门的美女姐姐们玩儿,经常要姐姐们组织去唱KTV。我也有时同去,一见到我,初次见面的研究员也会好奇地问我会不会带客户去夜总会之类的地方。
女研究员一般也都戴着厚厚的眼镜。冬天的时候上身穿着一件款式像是十年以前的粗线毛衣,而且是鲜艳的红色或者粉色,把本来因为长期坐办公室而稍显臃肿的身材都暴露出来。她们一般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销售们没什么好感,两类人站在一起就好像电影《金陵十三钗》里朴素而单纯的女学生和妩媚但世俗的秦淮女。每天早会上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研究员轻声絮语的分析和逻辑缜密的报告让人对此位高权重的MD研究员产生了不同的遐想,但见过真人还是让人失望,又是一个“大妈”。
我不敢说研究部是公司里最具智慧的部门,但相比于其他部门,研究部里的员工确实最像古代文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