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中学高级教师林甲针和温州大学心理系陈如优主编的关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稿。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中生在了解自我和职业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制订计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过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生涯教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生涯教育在我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教育实践很少。 本书正是填补了我国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的空白,值得阅读。
內容簡介:
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培养高中生的初步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也应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书将生涯辅导基础理论与相关文献的梳理,作为开发设计高中生涯辅导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浙江省五所高级中学学生职业生涯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出了高中生涯辅导的课程设计方案。全书共有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准备等四大模块共23个主题。主题之间相互联系,层层深入,适合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阅读。
關於作者:
林甲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兼职教师,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就职于温州苍南教科所,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浙江省德育工作标兵,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一等奖获得者。曾到内蒙古、四川、安徽、广东、重庆、江苏、湖北、云南、黑龙江、甘肃等十多个省市开展近二百场讲座。著有《爱,应该是教育的果实》《中小学心理辅导N个典型案例》,编著《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主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陈如优:毕业于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中学一级教师。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主题班会课展示中荣获一等奖。
目錄 :
主题 1:探寻美丽新世界——认识生涯规划
主题 2:人生沿途皆风景——透视生涯规划
主题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的职业理想
主题 4:让梦想照进现实——目标引领人生
主题 5:奋起拼搏上大学——我们的大学梦
主题 6:定位未来风向标——专业选择方向
主题 7:职业世界风采多——职业认识
主题 8:下一步我们去哪——职业探索
主题 9:多彩人生我掌握——职业选择
主题 10:天才也怕选错行——我的职业兴趣
主题 11:职场特质大拼盘——我的职业性格
主题 12:不做职业单相思——我的职业能力
主题 13:我心中的那杆秤——谈职业价值观
主题 14:我的未来我做主——职业生涯分析
主题 15:驰骋未来的追逐——职业生涯报告
主题 16:面向将来的准备——我的生涯管理
主题 17:别样选择别样红——正视另类求学
主题 18:让细节铸就成功——职业面试
主题 19:与人共处的钥匙——职业修养与礼仪
主题 20:让我们同行职场——增强职场团队意识
主题 21:阳光总在风雨后——感受职场挫折
主题 22:解开幸福的密码——学会幸福地工作
主题 23:为生活添涂色彩——学会幸福地生活
內容試閱 :
奋起拼搏上大学
——我们的大学梦
◆辅导理念
“上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梦想,他们为之拼搏,为之努力。但这样的梦想有时似乎不坚定,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上大学;有时似乎很迷茫,因为学生不知道上什么样的大学;有时候似乎很空洞,因为学生不清楚如何上大学。又随着 2014 年 9 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大学梦更加惊慌失措,不知何去何从。
新的高考方案中除了必考的语数外,都 实行“3+3”必考加选考模式,从分数导向转化为专业导向。这样的高考政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方向。所以,这对高中的自我探索、生涯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学生需要明确上大学的理由,坚定内心的梦想,从而强化
学习动力。学 生需要了解新 的高考政策, 使得学习目标 更加清晰合理。学生需要了解考取大学的形式,让实现梦想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辅导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辅导目标
1.明确自己梦想的大学,让大学梦更加清晰。
2.寻找坚强信念,坚定大学梦想。
3.了解高考政策,做好应对策略。
◆课前准备
课前材料、课件、大学梦想卡
◆辅导过程
一、生涯起航
1.教师引语
梦想总是让人感觉遥不可及,但高考却一天一天向我们逼近,我们的大学梦近在咫尺。我相信,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梦。这节课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探索,让我们的大学梦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真实。
2.梦想接力
3.活动规则
(1)
被点到的同学起立说出自己梦想的大学,并点名另一位同学。
(2)
每位学生思考一分钟确定自己梦想的大学。
(3)
两分钟的接力时间,速度越快,梦想传递的越多。
(4)
例如:甲说:“我梦想的大学是杭州师范大学,乙接力。”乙起立并说:“我梦想的大学是厦门大学,丙接力。”……
4.活动分享
当你说出你梦想的大学时,有什么样的感受?看到同学们不同的梦想大学,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 1:激动。我们非常憧憬大学,对梦想大学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憧憬和情感对我们实现大学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越憧憬,越有动力。希望你学习中保持这样激情的状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生 2:有的人目标定得高,有的人目标定得低。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人各有志。
5.教师小结:无论这个梦想大学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是本科还是专科,是宏大的还是微小的,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强烈的,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强劲的学习动力,帮助我们完成大学梦。梦想不分高低,只要我们充满激情,无限憧憬,都能帮助我们实现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梦想大学,并意识到梦想的强大动力。
二、生涯体验
1.过渡语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扰和阻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高三日记去仔细体会下。
2.案例呈现
高三,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大学梦奋斗。考大学是我们唯一的信念。尽管如此,每当遇到学习挫折或感到筋疲力尽时,我都会失去信心,甚至想到放弃。我明白我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信念,让我坚定地走下去。为什么要上大学?
3.提问
同学们是否也 有类似的 困扰呢?下 面让我们
一起畅谈上 大学的理由。先由小组成员各自分享上大学的理由,并由组长记录分享。讨论时间两分钟。
4.分享
(1)
学生分享: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参加社团活动,锻炼组织能力结交各方朋友,拓展个人人脉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选择一个城市,适应未来环境 (去 XX 城市,大学生活不仅让我感受这个城市,也更好地让我融入其中,更有机会留在 XX 工作和生活) 拥有一段唯美的校园爱情 (谈恋爱、找老婆) 满足父母的心愿。
(2)
教师追问:在这些理由中,哪个理由对你的影响最大?
生 1: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就业技能。
5.教师小结
同学们上大学的理由不尽相同,希望这些理由都能够让你们坚定地走下去,完成大学梦想。
设计意图:学生对大学梦是一种朦胧的情感,通过该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上大学的意义,强化学生的大学梦。
三、生涯探索
1.教师引语:2014 年 9 月公布了浙江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和录取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大学梦将何去何从?
2.阅读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 读本,小组讨论。
高考的形式上有什么变化?有哪些录取的渠道,具体是怎么样的?
3.学生分享
师:认真学习新高考改革制度,你认为考试方面有哪些,请逐一找出来。
生 1:必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英语考两次,各 150 分。
生 2:采取选考制度,变成七选三,并且每门 100 分,在学考中完成选考。
生 3:高一、高二考选考科目,高三考语数英,时间分配很明确。
师:新高考有哪些录取渠道,是怎么录取的?
生 1:除了高考以外,还刻意参加三位一体招生,所以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生 2: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
生 3:职高学生也可以参加单考单招。
4.教师小结
在新高考形式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1)
全面了解高考招生的政策规定,弄清自己有哪几条升 学通道,今后喜欢 (擅长) 从事哪些工作,想读哪类专业和学校,高中阶段应当做好哪些准备。
(2)
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了解高中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采用“排除法”“渐进式”,扬长避短,及早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制定各科学习和报考计划。
(3)
高中三年必须有一个大致安排:高一熟悉各科特点,确定两门“不选”科目,并适当增加学习时间。高二上学期报考两门学考,高二下学期再报考两门学考,力争“首考如愿”;高三上、下学期分别报考语数(含学考)
外和三门选考;四门学考的第二考应在高三上学期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高考政策,做好应对策略。
四、生涯寄语
梦,承载着生命之树的热情和奔放,大学就是放飞梦想与热情的地方。大学梦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愿景。现在请结合自身水平确定梦想大学,填写大学梦想卡并宣誓。
1.活动规则:每人领取一份大学梦想卡,认真填写并宣誓。
2.大学梦想卡:我是 XXX ,我梦想的大学是__________________。
上大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我需要为此付出的努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以宣誓的形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