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
內容簡介: |
伊恩·巴克斯特编著的这本《闪击战(未经披露 的照片档案从突袭波兰到横扫北非)》介绍了德国入 侵波兰、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战役以及隆美尔统率的“ 非洲军团”横扫北非的战役。本书图文并茂,历史事 件叙述生动,图片说明详尽深刻,是读者了解第二次 世界大战不可多得的好书。
|
目錄:
|
第1章 德国复苏 希特勒的战前赌博
第2章 “闪电战”出笼 进攻波兰
第3章 西线战役 攻击低地国家
第4章 进逼敦刻尔克 盟军土崩瓦解
第5章 日暮西山 攻陷法国
第6章 沙漠危机 “非洲军团”横捌北非
第7章 最后一搏 沙漠“闪电战”走向终结
|
內容試閱:
|
从1933年1月担任德国元首开始,阿道夫·希特 勒便为自己如何实现政治及军事野心制订了一套明确 的计划。他认为,若想重新武装德国,首先必须修改 《凡尔赛和约》。于是希特勒在随后两年内不断地武 装和发展德国军队,而且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以 免引发“凡尔赛体系”的主导大国对德国产生怀疑并 对其发动预防性军事行动。根据指示,到1934年10月 ,德国军队将从10万人增加到30万人。其中,德国海 军开始启动一项新的造船计划,空军积极设计新型作 战飞机,军事飞行员以“航空运动联赛”等民间活动 为幌子加紧训练。
1935年1月,德国武装力量快速扩充,同时德国 空军部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大幅度提升了飞机的生产 数量。3月中旬,德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截至 1936年秋,德军陆军已扩充至36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 师。德军装甲部队的一系列成功演练,使希特勒及陆 军领导人坚信装甲部队这种新型战争机器的作战威力 无坚不摧。于是,德军开始大幅增加对装甲部队的运 用,把步兵师编组进摩托化师,增强战斗及战术机动 能力。希特勒确信,大力扩充装甲及摩托化部队,将 有助于德国陆军实现“攻势防御”或其他“更具有野 心或更长远的目标”。
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 希特勒认为利用实力增强的德国军事力量夺取莱 茵兰非军事区的时机已到,决定采取行动。莱茵兰地 区环绕德国的整个莱茵河西岸区域,涵盖莱茵河以东 长达56.3公里(约35英里)的地带,包括波恩、科隆 及杜塞尔多夫等重要城市。根据1919年签署的《凡尔 赛和约》,德国不得在莱茵兰地区设置防御工事、驻 扎军队或进行其他任何军事准备。
在希特勒看来,目前莱茵兰非军事区的设立令人 无法容忍,他下定决心,务必要重新占领该地区,他 也知道这一冒险行动很可能会引发法国和英国的军事 报复,但仍毅然付诸行动。1936年3月,一支仅为3万 人且无任何支援的德军正规部队向位于科隆的霍亨索 伦大桥进军,开始执行所谓的“冬季训练”作战行动 。在大桥上,成千上万的当地民众簇拥成群、夹道欢 迎,桥的两边插满了鲜花和纸制花环。真是往事如梦 ,恍若云烟!记得10年前西线战败后,撤退的德军成 群结队、灰心丧气地途经同一座大桥。今天,他们又 回到了这里!其实,德军19个步兵师中,当天跨过莱 茵河的只有3个师,并获令一旦遭遇法国陆军部队的 反击,立即边战边退。但事实却出人意料,法国及其 盟友英国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报复行动。这使得希特勒 孤注一掷的赌博行动成功了。于是希特勒进一步侵吞 欧洲、扩张土地的野心开始不断酝酿、发酵。现在, 希特勒的注意力牢牢地盯在下一个目标上:吞并奥地 利。
吞并奥地利 在希特勒看来,纵观德国历史,奥地利显得非常 重要且不可分割。希特勒相信,正如侵入莱茵兰地区 一样,英国和法国不会对其“东征”采取军事报复行 动。尽管如此,他仍需要制订更为周密的军事占领计 划,以期稳中求稳。无独有偶,不久奥地利总理库尔 特-舒施尼格为希特勒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舒施尼格和奥地利国内的纳粹分子之间的矛盾日趋扩 大,纳粹分子企图在维也纳发动政变,推翻政府。在 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积极敦促奥政府满足德方要求, 宣布特赦国内政治在押犯,其中主要是纳粹分子。为 了进一步向奥政府施压,他下令在德奥边界地区举行 军事演习。
希特勒对舒施尼格的愤怒与日俱增,不断发出威 胁,但舒施尼格并未被吓倒,仍试图采取强压手段来 平息日益恶化的国内局势。1938年3月12日,舒施尼 格宣布就奥地利的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但投票仅 限于24岁以上的公民。可是,在当时纳粹支持者多为 年轻人,特别是到后来,几乎所有纳粹分子均被拒之 投票的门外,一直声称不愿付诸武力的希特勒,不得 不制订直接入侵奥地利的军事计划。
……P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