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更多精品图书请点击进入
一心一境界,一静一从容
禅是一种生活,是喧嚣城市中的一道清泉,身处俗世中的一道灵光。用禅心去体会人生,用我们的菩提心、般若心、禅心提炼生活中真正的美好所在。
|
內容簡介: |
本书不是为了说教而写作的理论书籍,里面的篇章全是娓娓道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力避枯燥的平铺直叙,在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由头上做了努力。相信这些以禅理佛法为源泉的零散小故事,能在读者的心幕上留下点儿的启示和感悟。
|
關於作者: |
张蓓,毕业于北京某知名大学心理学专业,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致力于心理学的普及与发展,多年来穿梭于各行各业,擅长与各类人打交道。对心理学有独到的研究,尤其精通人际交往心理策略。
|
目錄:
|
第一辑 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003
且行且珍惜 005
学会抓住重点 007
不要错过眼前人 011
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015
把爱给别人,别人也会以爱回报你 018
第二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开启智慧之光 027
自伞自度,自助天助 029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031
修心定性,找到自我 033
心境自造,快乐常存 035
002
忙 灵性禅修人 心 不盲
不必非在完美中求索 036
唯有清心才是福 038
不要错过属于你的东西 040
成就来自于一心一意的专注 042
绕道而行不如直击困难 044
看清金钱对于我们的真正价值 046
学会感恩 048
分核桃的启示 049
用智慧开启心门 051
第三辑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057
心地清净泰然处之 060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调整心态 062
事上有理,理中有事 065
从心领悟 067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069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071
全力以赴向前冲 074
心头无事一床宽 076
心有定力功自成 079
悟心悟性,改变命运 08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083
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086
笑看成败得失 089
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092
第四辑 不纠结过去,不忧心未来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099
淡泊明志 101
真假妄语 103
喜怒哀乐皆由心生 105
舍却外物的附庸 107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10
活在当下 112
爱,毋需刻意去把握 115
改变一个视角,一切将变得美好 117
懂得放下,享受自在 119
智慧在一念间,愚痴也在一念间 121
心路开,一切都开 124
忙 灵性禅修人 心 不盲
不过一念间 127
容人所不能容 129
先倒空自己的杯子 132
第五辑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 137
拂去心灵的尘埃 139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42
行善也需平常心 144
心境自造 146
放得下,才能轻松以待 148
心定则事定 150
平淡是真 15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54
做回自己 156
虚心才能学到真本事 159
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162
别让悲观驻留心中 164
放平心态,淡然处之 166
不该为小事大发脾气 168
第六辑 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统统放下,万缘放下 173
心静则宽 176
难得放下 178
觉悟正道 180
心不依靠山,人要依靠人 182
用付出解决积怨 185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187
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取 190
第七辑 诗意地栖居,自然地生活
自开自门,自启自心 195
看清自己是人生头等大事 197
生命有它自己的过程 199
学会进退 201
人生如茶,清心有成 203
富有的心情 204
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206
体会生命的意义 210
|
內容試閱:
|
第一辑
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
第 一 辑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003
六祖慧能在默默地干了数年的杂活之后,参悟了佛家真谛,写出那首著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准备传衣钵于他, 但那时的禅家已经比较昌盛,宗师是个很威风的身份。五祖怕慧能会受到伤害,以至于断了禅家的脉,就在晚上悄悄地传了大法给他;当夜就送慧能过了河,向南而去。在船上,五祖问:“你今后如何行事?”慧能答道: “迷的时候,师父度我;我悟了之后, 自己度自己。”五祖听了非常高兴, 欣慰自己所选没有错。五祖又吩咐了几句后,慧能便匆匆上路,踏上南下弘扬禅家真谛的漫漫征程。但他没有感到苦,而是在山水之间更加洞明师父的教导和禅家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004
人心盲
真意,他心中是高兴的。不久,五祖传衣钵的行为就被弟子们知道了。他们表现各异,只有一点比较一致:去追慧能。很多人都是要抢回衣钵。其中有一个弟子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要追上六祖求法。他就是慧明,长相凶恶,身材威猛高大。他追赶的速度也特别快,最终追上了慧能。追上慧能时,慧明虔诚地拜在慧能的脚下,说:“我来这里是向你求法的,希望你能传我正法,接引我入门。”慧能静下心来,然后说:“你若想得到正法真意,首先你要断绝一切思念和对外物的思虑;你要抛开善恶的分别,抛开迷与醒的分别。”慧明就盘膝坐下来,静静地收摄自己的心神。一会,慧能看到了他那平静、安详的面孔,这时突然问道:“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慧明大惊,似有所悟,只是不甚清楚,就又恳求道:“请师父再告诉我一些真意吧。”慧能回答道:“你能反照你自己的本性,这秘密的真意就在你的心中呀!”慧明终于醒悟了,这禅的真意就在各人的心中,那感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醍醐灌顶禅实质上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种知识。它不能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或者使用别的具体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对任何一点禅家真意的领悟都需要我们参与和亲力亲为。
第 一 辑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005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且行且珍惜
006
人心盲“ 冲到哪儿, 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醍醐灌顶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恝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这五随总括就是珍惜一切,轻松随性过生活吧……
第 一 辑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007
在一个山谷的不知名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或是陪着施主打禅,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看起来并没有错,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内容。可是这个小徒弟内心却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他对老禅师说:“师傅,这可怎么办啊?”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但他并不知道师傅要做什么。那是一只很大的碗,每次去化缘的时候,用来装施主送的米。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学会抓住重点
008
人心盲“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你再去取些水来。”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第 一 辑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009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盐、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