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记录习主席全面深化改革倡导,回顾过往,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三十年巨变,路仍在前方,呈现改革者的气势与风范、决心与勇气。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继《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后,最新力作。
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內容簡介: |
“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习近平主持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思想、新举措。
本书以此为起点,通过十六个方面客观分析现实问题,准确地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推行全面深化改革,并回首35 年的改革历程,呈现改革者的气势与风范,重现党的领导人的运筹帷幄,回顾每次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解析这些决定对于推动改革开放起到的重要作用,展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的信心和气魄。
|
關於作者: |
谢春涛,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1998 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被中组部确定为中央联系的专家,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四个一批”人才。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
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被中宣部理论局和中组部干教局向全党推荐,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推荐。
|
目錄:
|
001 一、为什么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中国的活力之源
顶层设计很重要
改革的方向、目标、路线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013 二、为什么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027 三、为什么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042 四、为什么能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科学宏观调控
继续简政放权
深化机构改革
054 五、为什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063 六、为什么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
让“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选择
让农民的财产更值钱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076 七、为什么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开放促改革
让投资更加便利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086 八、为什么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发展基层民主
101 九、为什么能推进法治中国改革?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推进公正司法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
內容試閱:
|
一、为什么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30多年前,为解决“文革”结束后僵化封闭、贫穷落后的问题,中国选择了改革。在改革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中国又面临发展方式粗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蔓延等诸多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依然在于深化改革。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为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单一方面的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效果,化解深层次难题迫切需要全面改革,“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根据十八大的部署,2013年1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拟定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掀起了一轮改革新高潮,再次吹响了改革的进军号,发出了改革的动员令。
改革是中国的活力之源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出京调研,就选择了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他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因为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莲花山公园,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俯瞰深圳市的繁荣景象,习近平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一路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这次广东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党中央坚持推进改革的强烈信号。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想30多年前,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启动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攻关夺隘、攻坚克难是多么不易。
3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建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变革之深、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正因如此,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20多年成为海外投资最值得信赖的国家。中国人告别了短缺,解决了温饱,迎来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而且也有精神层面的巨大收获。这一精神收获的结晶是“开创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探索,归根到底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归结起来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里冒出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开创和发展出来的。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庄严宣布,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再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都见证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同样证明,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国人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站在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生态恶化、腐败蔓延等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别无他途。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时下的中国改革尽管从难度和复杂性来讲丝毫不亚于30多年前的改革,但毕竟我们有了3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集中起来讲最重要的是“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四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
顶层设计很重要
要把房子装修好,做好规划是关键。站在改革的新起点上,中国不仅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还要搞好顶层设计。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要求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把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有机地衔接起来。这就需要起草一份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措施明确的改革文件。这也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顺利召开、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文件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个好的主题。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4月20日,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从上到下、自下而上,成千上万条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来。在反馈意见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顺应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抓住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普遍表示赞成。
议题确定之后,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担任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张高丽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领导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参加起草组的人员多达60人,这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历届三中全会起草人员最多的一次。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决策过程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协商决策。在将近7个月时间里,起草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9月4日,《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对《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形成提交全会审议的文件稿,充分吸收了关注度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达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全会召开期间,还根据中央委员们提的意见对全会决定进行了修改。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期间,为摸清情况,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赴全国各地展开调查研究。2013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到天津调研时强调,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大气力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7月,冒着高温酷暑习近平又来到湖北省武汉调研。调研期间,习近平指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完意见和建议后,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他还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这都是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需要着力加以考虑的问题。
经过200天的努力,最后形成了近2万字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包含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不仅受到国内民众的高度关注,还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报道,中国执政者的勇气和决心将决定新一轮改革的成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亟待推进的多项改革,其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法新社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规划路线图,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回应了外界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关切,承诺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次会议勾勒出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中国股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后全线上扬,这是中国人对改革的期待,也是对继续改革的一种肯定。
改革的方向、目标、路线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不对就会迷失航向。我们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掌管着轮船航行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改革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就是全面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之所以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因为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基本的经济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涉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因此其他领域的改革必须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把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限定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首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价值取向,而当下人们最迫切的需要就是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幸福指数。将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社会突出问题,包括教育、就业机会不平等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4年2月9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还说他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更好地造福于民。
之所以提出“三个进一步”,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解放思想是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和原动力,30多年前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就是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完成的。现在的改革方案的贯彻执行面临各种明枪暗箭,同样需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一切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经过30多年的持续奋斗,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就社会生产力水平而言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活力不够,自然效率不高,进而生产力发展较慢。说到底,强调“三个进一步”,目的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方向明确后,还要制定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奋斗目标,如此才能有前进的不竭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在2014年2月17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此进行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习近平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能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今的改革常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种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情况下,改革自然就要求注意整体推进、协同配合,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改革合力,才能“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下的具体目标。
实现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必须有清晰的改革思路,即路线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或者说是改革的路线图。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从政治方面来看,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文化方面看,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社会方面看,就是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从生态文明方面看,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党的建设来看,就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这告诉我们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把改革推进下去,十八届三中全会告诉我们要立足实际、抓住重点,一抓到底、长期坚持。
所谓立足实际,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发展。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尽管中国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文化成就等各方面的成就,但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从人均上看,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差得远,距离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绝不可自鸣得意、沾沾自喜。所以,党中央清醒地指出,我们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0多年前启动的改革,我们党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牛鼻子”,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从十二届三中全会一直到十七届三中全会,这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都是经济问题。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重点依然定位为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好比太极图里面白鱼和黑鱼的关系,讲究平衡和把握分寸。既要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又要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敢于放手、敢于缩手、敢于出手,该出手时再出手。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所说的,“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行动。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正在逐步贯彻落实中。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顺利组建,习近平分任组长和主席。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两次会议,明确了2014年深化改革重点。国务院召开多次常务会议,取消行政审批300多项,不少政府部委公开了审批项目。具体改革进展得有声有色。在国企改革方面,国资委表示要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健全财务审计、信息披露等约束机制。在打破垄断方面,商务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工作方案》。在完善金融市场方面,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在干部考核方面,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地方干部考核不搞GDP排名。在房产登记方面,国土资源部宣布,2014年国土部将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等规章制度。在购买服务方面,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预算管理方面,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2014年要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同时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税收制度方面,2013年12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铁路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将从2014年1月1日起纳入营改增试点。在构建丝绸之路方面,201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在生态保护方面,《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发布。此外,在检务公开、废止劳教、防止错案、加强反腐、改进作风、教育改革、社会保障、延迟退休、医药卫生、单独两孩、社会组织、边海空防、干部选拔等方面也都有了具体安排。可以说,全国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正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
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拟定的蓝图中提出的改革新任务,必须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地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