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NT$
398.0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NT$
2234.0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革(知名茶人李启彰老师器物美学经典代表作 饮一口茶,长一分体悟与智慧 制一件器,生一曲手与陶土的旋律 不借由任何美学架构来觉知美)
》
售價:NT$
398.0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NT$
449.0
《
钛经济
》
售價:NT$
352.0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NT$
1469.0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編輯推薦:
本书内容涵盖了全部《资治通鉴》所涉及时间范围的各个历史时期。但各个时期的题目对历史内容作了重点选择;并且各个题目所含内容分量也因历史时段等有所不同。作者王小甫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全书尽可能保持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贯穿千年的通史巨著的特点:战国开始,五代结束,其间秦统一、文景之治、魏晋分裂,祖逖北伐、淝水之战、迁洛更化,隋统一、贞观之治、安史之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全都列在选本之内;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王莽、曹操、诸葛亮、孝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石敬瑭、冯道、周世宗等重要历史人物也都见于选本内容。这些不同时期的事件、人
內容簡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赵匡胤(宋太祖)禅代之前,涵盖历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学国学之所以要选读《资治通鉴》,我想首先是因为国学是有关本国固有文化的学术,而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史学发达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故而人们谈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慨叹: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更何况二十四史之外,我国史学还有《资治通鉴》这样的宏制巨著。前贤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名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自序里曾说:“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所以,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现在所谓的博士课程中期考试只考一门课程——《资治通鉴》,试题都据该书内容拟出。
如上所说,我们国家的传统史学主要是政治史。当年《资治通鉴》尚在编修过程当中,宋神宗就为之制序说:“《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可见编撰意旨就在“以古为镜(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录唐太宗语)《资治通鉴》叙事自东周末年形成战国开始,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依时代先后列为十七个朝代纪,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还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因而使读者对国家兴衰隆替、治乱安危、成败得失能够一目了然。这些对于统治者当然是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有志创业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来说,这些经验在其事业的开创、困境的突破、成就的维持和局面的拓展等方面也都可以提供参考。
其实,历史的演进变化、盛衰成败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也是重要的人文文化知识。《易经》彖辞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与天相提并论的“人”就可以理解为民,与天意相应的就是民心。史料记载武王伐纣时,出现过多种不利天象,可是周武王却战胜了商纣王,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要表明“人间正道是沧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汤武革命之所以成功,主要并不是起事造反的商汤和周武王自身有多么高明,而是据有政权的夏桀和纣王暴政虐民,失去了民众支持,失去了民心。当然,读史的意义还不止此。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说过一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句话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社会上被民众广为熟知。就这同一个培根,他还说过另一句同样富有哲理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把这两句话放到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在哲人培根看来,历史知识具有使人明智的力量!为什么呢?我以为至少可以有这些理由:
第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可为今日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有益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个人生活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学习历史,善于借鉴,就有可能会高明一些。
第二,历史记载的都是故事,事情的发生与读者所处并非同一时代,经常都是已经过去很久,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事。这就使读者有可能摆脱当时人的个人利益和情感纠缠来审视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成败得失、是非对错,从而得出发人深省的明智见解。譬如隋炀帝修大运河,便利交通交流,有益国家统一,然而工程浩大,民怨沸腾,致隋速亡。但过了二百年,唐人李吉甫修《元和郡县图志》称运河“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可谓明智。
第三,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长时段的社会观察工具。社会的演进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发生变化,如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及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晋时期撰写《徙戎论》的忧国之士,他们能够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五胡乱华”,却未必能预见到南北朝以后的隋唐大一统。人们要想在潮流漩涡、时代变迁中保持清醒明智,唯有读史,尤其是读《资治通鉴》这样超越朝代更替、贯穿千年兴衰的通史。由此可见,必要的历史知识是现代追求高尚人格的人们应有的人文素养。然而,如宋元之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时所感叹:“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因此,从中选编一部分内容附以白话译注,为今天的人们学习国学提供一个入门读本还是有必要的。
關於作者:
王小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三家分晋
第二章 秦并六国
第三章 豪杰亡秦
第四章 高帝灭楚
第五章 平叛安刘
第六章 文景之治
第七章 移风易俗
第八章 汉武功过
第九章 王霸杂用
第十章 新莽篡汉
第十一章 西域归附
第十二章 荀彧殉汉
第十三章 曹操不帝
第十四章 正闰论
第十五章 诸葛亮行事
第十六章 西晋败亡
第十七章 祖逖北伐
第十八章 淝水之战
第十九章 迁洛更化
第二十章 隋朝统一
第二十一章 高祖兴唐
第二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
第二十三章 贞观之治
第二十四章 武则天
第二十五章 奸臣聚敛
第二十六章 安史之乱
第二十七章 政壅民敝
第二十八章 诛灭宦官
第二十九章 儿皇帝
第三十章 冯道无耻
第三十一章 五代贤主
后 记
內容試閱 :
《资治通鉴》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现在这个选本的特点是什么,重点有哪些呢?
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以提示读者。
1. 本选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民生视角,即突出反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司马光确定其读者为皇帝及社会政治精英,又以编年为史书体例,故“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即以涉及政治得失、制度优劣、百姓疾苦、社会风气的史事与言论为《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但是司马光执着坚持传统文化重农、简政的观念,因而对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张加强官营商业与强化财税的措施持否定态度,对王安石部分政策的负面影响有较清醒的认识。于是,在《资治通鉴》中,他就不仅多从涉及民生的视角选取史例,还以“臣光曰”的史论形式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众所周知,民生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这个选本的读者会对《资治通鉴》的内容有更为贴切深入的理解,有助于解答遇到的困惑,并为未来提供启迪。
2. 读者从目录可以看出,选本的题目内容涵盖了全部《资治通鉴》所涉及时间范围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是,各个时期的题目对历史内容作了重点选择,而且,各个题目所含内容分量也因历史时段等有所不同。本选本选编内容分量最重的在西汉和唐前期两段。这两段中,选编内容较多的是秦末汉初和唐代贞观时期,主要涉及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与豪杰争天下,伐无道、诛暴秦、灭强楚,谋乱诸侯,打下汉朝四百年一统江山;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后继位,以亡隋为鉴,克己包容,任贤纳谏,轻徭薄赋,勤政爱民,“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帝王政治范本。这是两个典型案例,前者的特点是艰难创业,后者的特点是克己守成,然而,成败得失,一视民心。所以,选本在这里尽可能以较多内容展示其思路行止、举措应对供读者学习观摩。
3. 本选本的另一个特点是选了较多的史论和时人策论。如上所述,《资治通鉴》在叙事之外,还以“臣光曰”的形式对相关史事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史论全书计有118 篇;同时还选录了前人史论97 篇,集中反映了传统史学史家相关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见解。显然,史论部分其实也是《资治通鉴》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史书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所以,其中相关较长的史论大都收入了这个选本。与此相应,在叙事内容方面,本选本也选录了《资治通鉴》中采用的很多当时人的对策和议论。应该说,相较于故事情节和过程描述,这个选本的内容更偏重选录当时人的议论和对策。因为,这些说法更真实地反映出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读者从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可能比效仿因时而异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更有意义。
4. 选本尽可能保持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贯穿千年的通史巨著的特点:战国开始,五代结束,其间秦统一、文景之治、魏晋分裂、祖逖北伐、淝水之战、迁洛更化,隋统一、贞观之治、安史之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全都列在选本之内;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王莽、曹操、诸葛亮、孝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石敬瑭、冯道、周世宗等重要历史人物也都见于选本内容。这些不同时期的事件、人物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构建起通史知识的框架,使读者通过选本也有可能看出并把握长时段历史的演进趋势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建议读者尽可能阅读选编的原文,因为古文原典自有其精美雅致的韵味,本身就值得欣赏。为方便读者,选本对原文中的部分专名主要是地名和职官名称做了简要注释。相应的白话译文为阅读和理解原文提供帮助,从而也就省了对原文语词的注解。当然,这毕竟只是一个选本,选编内容、译文注释都难免有缺失,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