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成长课》中,梁启超、冯友兰、胡适、林语堂、梁实秋、梁漱溟、季羡林、杨绛、俞敏洪等清华北大知名学长将以亲身经历分享成长的智慧,教你正确面对青春、自我、爱、亲情、合作等人生的重要主题,在青春期这个最重要的阶段真正学会对自己负责。长大的路上,并非所有人都一帆风顺,但是从最寒冷的谷底开始蜕变,他们创造过比别人更多的奇迹。他们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你得去做害怕之极的事,才能得到欢喜之极的东西。
更多好书点击购买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梦想课》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
|
內容簡介: |
长大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你得把蜕变的痛苦刻在心上,把世界梦幻的光环擦掉,找到属于自己的本色,用最适合的姿态迎接成长。本书将名人的成长故事、国学大师的成长箴言加以解读,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青少年读者以深度启发,提供操作性强的做人做事方法。
|
關於作者: |
杨茜彦,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担任过中学教师,讲课方式轻松,深受学生欢迎;后精修心理学,专注于中学生成长阅读提升服务,善于把握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常受学校邀请举办阅读讲座,勤于创作,主编有《中学生好词好句好段》《名言警句大全集》等。
|
目錄:
|
第一章 长不大的青春,不值一过
不仅要成长,还要正直地成长 002
用最真挚的态度对待自己 006
对自己讲真话的时候到了 009
年轻时要敢“叫板” 013
当你觉得自己熬不下去的时候 017
世界那么大,你要出去看看 021
就算不为礼貌立法,也要为礼貌鼓掌 025
不完美就那么回事,不必神经过敏 029
第二章 我为我负责到底
一个人的底层架构:人品 034
待人要毫无杂念 038
诚实就是内心和表面一致 042
做人好比烧水,贵在持续加热 045
坦诚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 050
一旦承诺,就要兑现 053
冷静是最给力的力量 057
第三章 狂妄这事儿,我决定戒了
有一天会为昨天的自满埋单 062
专心做事,低声说话 065
不屑别人张扬,先反思自己的张狂 068
敢不敢和更好的人比 073
敢于低头是魄力,更是能力 077
拒绝做一味退让的软杮子 080
第四章 感恩的能量
感恩是一件快乐事 086
就怕没人跟你对着干 089
让骂你的人帮你长大 093
从桶里舀水的同时还要往里加水 096
取得多大成绩都不忘师恩 100
第五章 这小子真帅,不自私
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 106
你只能用爱交换爱 109
考虑别人与自己一样多 113
拥有事物最好的方式是拿出去 116
回馈能让你变得优雅 119
第六章 包容是一门快乐学
能说“我接受”就是涵养 124
要容得下别人在心里跑马 128
别再为小事大动干戈 132
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 136
嫉妒是怎么回事 140
越包容,越强大 143
第七章 一起奔跑吧,小伙伴
不要等到毕业后才学会合作 148
孤胆英雄只存在小说和电影里 151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155
唯有信任不可辜负 159
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 163
真正的朋友之交 167
第八章 人生很短,好好对待一切
尊重人不因人身份高低有差别 172
从礼让做起 176
以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 179
长辈可以成为靠谱的顾问 183
好好地对待身边的一切 187
第九章 爱,原来这样美好
省出抱怨的时间和力气,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192
用爱点亮周围,也照亮自己 196
一个帮一个,爱心很快能传递开 199
善待生命是最大的爱 204
好心加好方法,才能不帮倒忙 208
能爱别人也能爱自己 211
参考文献 213
|
內容試閱:
|
就怕没人跟你对着干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赋予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茅盾(著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
青春底色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经解剖后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而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同种动物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因为缺少了天敌,没有了生存压力。
生活中有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磨难并不是坏事。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其实,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我们时刻有危机感,会激发我们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从而让我们找到更优秀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对手,恰恰是他们才能使你跑得更快。
在第27届奥运会上,孔令辉在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艰难地以3∶2战胜瓦尔德内尔后,拿到了冠军。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白岩松却说了一句让我们难忘的话:“我们感谢瓦尔德内尔。”正是因为有了瓦尔德内尔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和多年来他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让垄断世界乒坛的中国队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这样的对手,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变得强大。
人的一生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不少人的处境和那只笼子里的秃鹰差不了多少,虽然它能让人暂时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毕竟那是笼子,可以设想,最后的结局会和那只秃鹰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对手,你的生存也就少了几分意义,没有压力怎会有动力,没有竞争怎会有进步,正是对手的追赶才驱使我们向前迈进,驱使我们生命的车轮不断地滚滚前行。对手促使我们进步,让我们不断前进。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对手也无处不在。正因为对手的存在,我们才产生要打败他们成为强者的念头,这是人渴望胜利的本性,也是社会给予人机会的条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是要战胜对手的根本原因。谁也不想被淘汰出局,所以我们在对手的激励下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要感谢我们的对手。
成长心路
有外来“鲇鱼”才能越游越快我们常听企业家说“鲇鱼效应”,这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这种效应不仅可以应用在企业,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也同样起作用,鲇鱼效应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人潜能的奥秘。这个效应来自于一名船长。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因此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的高许多。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可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存活,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鲇鱼,鲇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由此可知,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一种环境中反复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很容易滋生厌倦、疲惰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就掉入了倦怠的旋涡之中,而“鲇鱼”—竞争对手的加入,会使人产生竞争感。
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但若过度的话,不仅不会消除厌倦慵懒的情绪,反而会激发出无助、绝望等更为负面的情绪,从而恶化自己的状况。这就好比将许多鲇鱼放入了沙丁鱼鱼槽中。鲇鱼是食鱼动物,正因为这种特性,加入一条鲇鱼会给沙丁鱼带来压力,从而发生“鲇鱼效应”,然而如果放入大量鲇鱼,这不但不能给沙丁鱼带来游动的动力,反而会给它们带来灾难。
做人好比烧水,贵在持续加热
传统的诚信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叫它言行一致。它要求表现在动机上和态度上要有诚,表现在行为上叫作有信,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反对各种巧言佞色和虚伪的东西,甚至通过你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你是不是有诚信。另外,与人交往还要经过长期的检验,也就是“言行一致,长期考核”。
一个人是否有信,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来。所以,诚信与人一辈子都是相关的。
—陈少峰(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青春底色
“诚信”二字并不是说说而已,它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得出的一种信任关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过去有人做生意耍了一个小聪明,他向厂家订货,一开始的时候总是打足额的款项,三次以后,厂家当然就很信任这个经销商。后来,经销商就对厂家说,我这次没有足额的钱,你能不能先把货给我,于是厂家就很信任地把货发给了他,而且发的货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这个小贩拿到货以后就不见踪影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小聪明’,也就是靠用假诚信的办法来骗取利益。”
要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诚信,不能只听别人说,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作出判断。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才能看清他的品性。
清华大学的学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从胡雪岩的故事来看商法要义的文章。胡雪岩是著名的胡庆余堂国药号的创办人,他治店先树商业信誉,在胡庆余堂大厅里,胡雪岩挂了两块匾,对内一块是“戒欺”,对外的是“真不二价”,两块匾额见证了胡雪岩所追求的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胡庆余堂在经营上体现在所用之人真心实意,所购之材真材实料,所制之药真方实作,所卖之药真货实价。比如,为保障顾客的利益,胡庆余堂出售给顾客的人参,都是在购进时放入生石灰中吸过水分的,把含水量降到最低,这样做当然也会少赚钱,但是胡雪岩说:“胡庆余堂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他要求胡庆余堂员工除了“勤谨能干”外,还需“诚实心慈”,因为只有品行端正的员工,才能时时注意药店品质,才能时时为顾客所想。
讲究商业信誉是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信奉的经商信条,“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买卖公平天经地义,童叟无欺诚信为本”。赚钱、求利,是商人的经商目标,胡雪岩等徽商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胡雪岩往往怒斥那些奸诈阴险、乘人之危、牟取暴利的“贪贾”,而以“廉贾”为榜样,以诚信本分、持价平实、薄利多销的手段获得合理正当的商业利润为榜样。胡雪岩最善于“在钱眼里面翻跟斗”,但他为人处世的名言确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钱要拿得舒服,烫手的钱不能用”。纵观他经商的过程,也是按照他信奉的道德准则实行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胡雪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顾客乃是养命之源”,他要求胡庆余堂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来尊敬,以优质服务来赢得顾客。他虽是“红顶商人”却不以势压人,他定规立矩、提倡戒欺、诚信经营、质量上乘、服务周到,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的名号仍旧饮誉大江南北,这就是有力的证明。
胡雪岩用一百多年的时间,用名号的屹立不倒证明了他的诚信。在诚信的经商理念下,胡雪岩成为晚清时代富可敌国的企业家,也成为一代代商人学习的榜样。
诚信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在美国,每年很多人会到纽约河边公园祭奠亡灵,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就在公园的北部。陵墓后方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旁的悬崖边上,这里有一座没有记载、没有名字的小孩子的坟墓,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的几乎无法辨认,上面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不小心从悬崖上坠落身亡,父母将他埋葬在这个地方,并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来纪念他。
很多年以后,小男孩的父亲要将这片土地转让但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
买主提出一个很奇特的要求,那就是要求买主要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一直保存着。买主被伟大的父爱感动,答应了这个奇特的条件,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
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中间换了多少次主人,小男孩父亲那个奇特的条件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传承下来,因而小男孩的坟墓也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1897年,这里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美国政府也遵从了契约中的这个条件,将无名孩子的坟墓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
1997年,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在南北战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个陵园,他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小男孩坟墓旁边的木牌上,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说:“是不是有诚信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够得出。”青少年在选择相信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不要太过轻率,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不是对人或对事的不信任,而是一种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自己要想变成一个有诚信的人,也要长久地坚持言行一致。
成长心路
如何考察一个人的品性
人们对他人或者团体会有个人的看法和态度,心理学将这称之为社会态度。人对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对其的行为,所以,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和行为之间具有一致性,但是,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皮尔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和他们的态度,也就是嘴上说的有不一致的地方。言行是否一致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诸葛亮曾经就考察一个人的品性提出过七条建议:
第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和一个人聊天谈话,问些问题,来观察他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志向。
第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平时生活中的难题向他请教,看他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
第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他询问一些事情,帮着出出主意,看看他是不是有见识。
第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遇上一些大事包括祸难,看他是不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一个人喝醉后就能看出他的品性如何。
第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涉及有关利益和金钱的事情就能看出他是否廉洁。
第七,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委托事情给他办,就能看出他的信用如何。
能说“我接受”就是涵养
我们经常说某人胸襟比较宽或比较窄,表现在人的言行举止中,就是指一种可被人感觉到的气象或格局。中国的学者,不仅要做学问,还要讲究涵养和气象。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
我在开学典礼上也曾讲到,我们有些青年教师是很聪明的,文章也写得很不错,但一谈起话来就感觉其追求与格局很小,让人非常惋惜。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格局小的人很难成就大的事业,所以我经常对青年教师说,不仅要做好学问,还要涵养自己的气象。
—叶朗(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青春底色
在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叶朗看来一个好的学者,不但要有学问,还要有涵养,胸怀足够大才可以。一个人胸襟的大小是能够通过言谈举止传达出来的,与之交往的人通过观察就能够感觉到这个人的格局大小。冯友兰先生初次见到蔡元培时就感受到了他宽大的胸襟和高远的境界。
蔡元培先生的确就是一个有着大胸襟的人。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有这么两个“另类”的教授,一个是“持复辟论者”和“主张一夫多妻制”的辜鸿铭,他当时应蔡元培先生之请来讲授英国文学。辜鸿铭的学问十分宽广而驳杂,他上课时竟带一童仆为之装烟、倒茶,他自己则是“一会儿吸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焦急地等着他上课,他也不管,“摆架子,玩臭格”成了当时一些北京大学学生对辜鸿铭的评价,很快,就有人把这事反映到蔡元培那儿。
然而蔡元培并不生气,他对前来反映情况的人解释说:“辜鸿铭是通晓中西学问和多种外国语言的难得人才,他上课时展现的陋习固然不好,但这并不会给他的教授工作带来实质性的损害,所以他生活中的这些习惯我们应该宽容不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也没有人来告状了,因为辜鸿铭的课堂里挤满了北京大学的学子,很多学生被他渊博的知识、学贯中西的见解而折服。
另一个人,则是受蔡元培先生的聘请,教《中国古代文学》的刘师培。根据冯友兰、周作人等人回忆,刘师培给学生上课时“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且他的“字写得实在可怕,几乎像小孩描红相似,而且不讲笔顺”,“所以简直不成字样”,这种情况很快也被一些学生、老师反映到蔡元培那儿。然而蔡元培却微微一笑,说:“刘师培讲课带不带书都一样啊,书都在他脑袋里装着,至于写字不好也没什么大碍啊!”后来学生们发现刘师培讲课是“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而且文章没有做不好的。
从蔡元培对辜鸿铭和刘师培两位教授的处理方法,我们可见他胸怀是何等求实、豁达而又准确,他把对师生个性尊重与宽容发挥到了一种极高明的地步。为了实现改革北京大学的办学理想,迅速壮大北京大学实力,他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把尊重人才个性选择与用人所长理智地结合起来。他曾精辟地解释:对于教员,要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能无悖于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即可。但教员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学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因为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难成立。
正是这种博大的胸襟,才使蔡元培能够发现真正的人才,也才使当时的北京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成长心路
“狭隘”的人有哪些表现我们常将气量小、心胸狭窄称作“狭隘”,这种心理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如嫉妒、猜疑、孤僻等。这样的人只能听赞扬,不能听批评,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在学习和交往中,心理狭隘的人
通常有以下表现:
(1)认识偏激。见识与经验不丰富的人往往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容易将问题绝对化和极端化,即产生“认识偏激”。这样的情绪一旦产生,就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观念、认识不同的意见,稍有不顺就会冲动、莽撞甚至出现敌对情绪。
(2)行为狭隘。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样的人通常有极强的嫉妒心,只愿意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结果交际圈大大缩小,受孤独、空虚的困扰。由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得不到满足,他会变得消沉、颓废,对周围人产生戒备或厌烦心理。长此以往,孤僻、偏激等消极情绪积累得越多,个性缺陷会恶性膨胀,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产生。
青少年要克服狭隘的心理弱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放开心胸,着眼大局
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接受对整体、全局有利的人与事。抛开“自我中心”,遇事不要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 充实知识
经常读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对于开阔自己的胸怀,收益当不在小。
3.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阔视野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生活的美好。
4. 加强交往,摆正自我位置
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郊游、问题讨论等,增加与同学、老师、家长、社会间的交流,扩大交际面,加深与外界的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