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先秦思想史论

書城自編碼: 26496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 者: 金春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8002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84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6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449.0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NT$ 653.0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NT$ 305.0
创作经典
《 创作经典 》

售價:NT$ 653.0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售價:NT$ 449.0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NT$ 505.0
人格分裂手记
《 人格分裂手记 》

售價:NT$ 254.0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81
《 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 》
+

NT$ 398
《 华人社会学笔记 》
+

NT$ 324
《 清代经今文学的复兴:庄存与和经今文(中华史学丛书) 》
+

NT$ 315
《 孔学古微 》
編輯推薦:
本书是著名学者金春峰先生新作,讨论了先秦思想史中多个热点、重点问题。秉承北大前辈资料与观点紧密结合之学风,惟空言与陈言之务去。对各家思想之关节要点被误解与含混不清者,予以清晰明确之解答。
內容簡介:
本书收集作者三部分文稿,一为“思想之历史进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殷商至荀子的思想与哲学。第二部分为专论,收入论文若干,解答《周易》古今硏究中纷纷不一的诸多问题,论中国何以不能发展出西方式的近代自然科学,探寻《吕氏春秋》五行象数图式的起源与发展过等。第三部分为“国学”领域。全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本价值,全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本价值。
關於作者:
金春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及中哲史硕士(导师冯友兰),1965-1988年任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主任,《中国哲学》副主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文化与哲学、周易哲学、汉代哲学、宋明理学史、朱熹哲学、黄老帛书导读。主要著作《汉代思想史》《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时代新考》《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等。
目錄
序言 朱汉民
自序
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
殷人的文化与思想特点
周初新思想
春秋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
孔子仁学与哲学的突破
孔子礼的思想
孔子的下学上达与天人境界
孔子的《书》教与史学
《论语》解读问题商榷
老子的哲学智慧
老子之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思想
-------兼论《老子》成书的时代
墨子与儒家的对立
孟子思想的特点
庄子思想的特点
《易传.系辞》的哲学思想
《易传.系辞》的伦理道德思想
荀子思想的特点
专论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解答《古经》的一些问题
----------读《易》著札记
《周易》义理诠释范式简折
剖析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
一兼论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五行象数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关于中哲史之“合法性”与“危机” 问题-------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
从范畴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
《孔子诗论》的成书与时代
《周官》的思想特点与成书时代
国学研究与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
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
---------几个方法论问题
儒家学说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德育的古今中外
孔子-----圣之时者
-----如何向孔子学习什么?
儒学和王权主义问题-------读张绪山先生文有感
儒学与生态文明
编后记
內容試閱
殷人的文化与思想特点
中国很早就是多部落、民族、国家融合聚居的地区。在广大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地区内,虽然存在多种文化构成与区域,如许多地下发掘所显示的;但它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就是以夏商周命名的三代相继的文化。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所讲的正是这一历史事实。
殷人有文字,“有册有典”。这使它的文化、文明,远远高出于周边其他地区与文化之上。
商代,公元前16世纪中至前12世纪。商君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后稳定下来,商从此又称“殷”。我们称为甲骨文的殷代文字就是在安阳发现的。殷人在文化方面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如精湛的青铜器、精美的玉器与干支历法——阴阴合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平年十二月,闰年十三月,与现在的农历相当;二十八宿之天文知识,等等。但就思想而言,它给予后世最长久最深刻的影响,是下面五个方面:
(一)上帝与自然的合一,似人格非人格。
(二)祖灵崇拜,它实际比上帝信仰居于更重要的地位。
(三)历史观念、历史意识的萌芽。
(四)巫术笼罩一切,但已超越一般的巫术,包含有理性化的成分:1.卜问的“正规化”,理性与理智的解释,形式是神学的,内容是实际的、世俗的。2.卜问中的怀疑主义与经验主义,促使理性理智的发展。
(五)文字系统中包含的重系统、重形象的思维方式。
一 上帝与自然的合一
殷人有上帝的观念,据周何先生引述,“孙海波《甲骨文编》,收帝字凡六十四,除重出一见者外,得六十三;又金祥恒《续甲骨文编》,收帝字凡一百一十三,两书总得一百七十六。此外,二氏所未尽收者犹多。综而观之,其义有三:(一)上天主宰之神,即上帝之帝;(二)殷人先祖之尊称,即帝丁(《粹编》三七六片;南北辅仁、六二片)帝甲(《粹编》二五九片;《后编》上四、十六片)之类;(三)禘祭之名……盖不多见。而为上帝之义者,则占十之七八。”
陈梦家说:“殷人的上帝或帝,是掌管自然天象的主宰,有一个以日月风雨为其臣工使者的帝廷。上帝之令风雨、降祸福,是以天象示其恩威,而天象中风雨之调顺,实为农业生产的条件。所以殷人的上帝虽也保佑战争,而其主要的实质是保护农业生产的神,先公先王可上宾于天,上帝对于时王可以降祸福,示诺否,但上帝与人王并无血缘关系。人王通过先公先王或其他诸神而向上帝求雨祈年,或祷告战役的胜利。”陈梦家基本把殷人的上帝看成了西方犹太教式的上帝,有人格意识,可以呼风唤雨,降祸降福。但实际上,两者极不相同。人格神的最完全明白的标志是有“语言”“话语”,像人一样,通过话语发号施令。《旧约》中的“上帝”即是这种人格化的具无限权威权能的至上神。在《旧约》中,上帝从不涉及令风令雨、农业收成之事。唯其如此,它才是真正的发号施令者。殷人的上帝则主要是令风令雨者。风雨等等是自然现象。夏不可能雨雪,冬不可能赤热。自然气候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雨季来临,雨就来了;过了,雨就少了。刮风亦然。因此,殷人之卜问,大部分是问何时来雨,雨量多少,从何而来,下雨的情况怎样,是从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的角度出发的。殷代安阳,气候温暖湿润,连绵雨甚多,与上帝主动显示自己的权能意志而骤然降大雨,完全不同。殷文化中的上帝更无《旧约》中的种种离奇的“神迹”显示。
以令雨而言,卜辞中的“帝令”,如:
甲辰,帝其令雨?(甲1418)
甲辰,帝不其令雨?(甲1419)
帝令雨足年,——帝弗令雨足年?(前1、50、1)
卜,今一月,多雨。辛巳雨。(佚796)
贞,今三月,帝令多雨。(合14136)
夕雨,一月。(契516)
癸巳卜,贞,五日雨,贞,不其雨一月。(虚2336)
贞,今十一月,帝不其令雨。(甲)
今二月,帝不令雨。(铁123,1)
贞,不雨三月。(库1034)
这些卜问中的“帝令”,是命令之意,但意思也可理解为:今年天老爷会风调雨顺,让我们有一个好年成吗?今年,老天爷下雨太多了。今年二月,老天爷没有下雨。这就和今天民间讲老天爷如何如何一样,是一模糊化的、含义不确切的“话语”。这样的“令”就不同于发号施令之令。
上帝也能降灾或福佑:
戊申卜,帝其降我黑,一月。(合10171正)
帝其乍王祸——帝弗乍王祸。(乙1707)
贞,帝其作我孽。(合14184)
伐邛方,帝受我佑。(合6273)
王作邑,帝若我。(合14200)
这种卜问,表示上帝并非一按自己意旨突然要做某事、发某令的人格神,而是人们对自己命运前途未能确信而做的询问。
这一思维模式,使上帝不走向真正的一神论宗教的道路,而向另一方向发展——模糊化、含糊化,若有若无,有而若无,无而若有,向自然与神合一之方向发展。
胡厚宣先生曾指出,殷人有四方神与风的观念,谓:“庐江刘晦之(体智)善斋所藏甲骨文字有一片曰:‘东方曰析,凤曰……南方曰夹,凤曰……西方曰……,凤曰……’中央研究院第十三次掘殷墟所得武丁时龟甲文中,发现有下之一片。‘贞帝(禘),于东方曰析……凤曰……贞帝于西方曰彝,风曰……’金璋所藏甲骨卜辞出书,其第472片武丁时之牛骨卜辞言: ‘印于东方析,三牛二羊。’”“析”系司东方之神,其权能之一是司风,故东方风曰析。西方曰彝等。此种风既然是固定的,且为“析”等四方神所司,则所谓“帝令风”,又系架空虚设了。
总之,殷人的上帝信仰中,没有话语和“先知”,和以色列人的上帝不同。
二 祖灵崇拜
张光直先生在全盘研究殷西周和东周的神话以后,作出结论说:“商代的文化以氏族始祖之诞生,及自然神祇之组织为最主要的主题。始祖与神祇的分别并不明确,而其彼此的世界互相重叠,神界的上帝至尊神,或为先祖的抽象观念或与某一个先祖相叠合。从现存文献上看,商代没有宇宙起源的神话,没有神祖世界分离的神话,也没有天灾和救世的神话……从文献上看,西周也有氏族始祖神话及自然诸神之神话……但殷周之间有一点非常基本的分别:商人的观念中,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并未作清楚的分辨。而西周人则把上帝及其神界放到一个新的范畴,即‘天’里去,把人王当作‘天子’,而不复把人王之祖与上帝合而为一。”又指出:“殷人的上帝可以由故世的先王所直接晋谒,称为‘宾’,殷人祈丰年或天气时,诉其请求于先祖,先祖宾于上帝,乃转达人王的请求。事实上,卜辞中上帝与先祖的分别并无严格清楚的界限,而我觉得殷人的‘帝’,很可能是先祖的统称,或是先祖观念的一个抽象。”
故殷人的上帝和《旧约》中以色列人的上帝有一点极相似,即:都是氏族的最高保护神,不具普遍性。《旧约》中,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耶和华是以色列人最高之祖。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保存于旧约《圣经》。以《约书亚记》《土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为代表,希伯来人的全部历史,被解释为上帝的意旨与意志的显现。亚卫上帝既是创造万物的主,又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商人似亦如此。商人说:“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商民族是上帝的直系。殷人视邻近各方的部落为四方,以自己为中方、大商,以本民族超异于别民族之上,是上帝直系的苗裔,和古以色列犹太人的口气是一样的。
殷之先王先公逝世后,其魂或上宾于天,配帝左右,并不享有上帝的权威、权能。其亡灵,仍属于人鬼之列。但祖先与人的实际关系远胜于上帝,其实际的功能、作用远在上帝之上。
殷人卜问与祭祀的直接对象是祖先神灵。殷人以周祭之法轮番祭祀已死的先王先公,以至无旬不祭,无日不祭。其对祖先祭祀的隆重与虔诚,并事事通过卜问祖先以决定行动,反映祖先崇拜在整个殷人的信仰系统中居于压倒的、支配的或中心的、主导的地位。
耶稣说,你们不割断和宗族、家族、家庭血缘的联系,就不可能跟随我,不能真正祀奉上帝,以之为唯一的尊敬、祭祀、礼拜的对象。基督教成功地把人们的血缘关系割断了,从而建立起统一的教会,树立起人们的牢固的宗教信仰。佛教则成功地使僧侣抛弃家庭,到寺院皈依佛门。中国的主导文化则恰恰相反。由儒家所系统地巩固与强化的家族、血缘、亲情,始终在人们的信仰心灵上占据支配地位,从而有力地排拒着信奉至上神的宗教。在基督教、佛教传入以后,则成为抗击其蔓延的最有力的屏障。而儒家所牢固地、系统地强固化的家庭观念、家族系统,其最早最远的根基,就是殷人对祖宗的无与伦比的信仰。殷代的礼制,其主要的核心、基础,或其围绕运转的轴心,亦是其对祖宗的崇拜及由此而发展出的一切。
从文献看,殷人之征伐等大事,无一不在祖庙进行,以祭祖为内容,求祖宗之护佑与威灵。《尚书盘庚》记盘庚迁都对众人所说的话:
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祟降弗祥。
口口声声求助的,完全是祖宗的亡灵。
祖先亡灵具有和神类似的权能和性格。卜辞:
贞,求于上甲受我佑。(合1171正)
丁丑卜,宾贞,求年于上甲,燎三小羊, 卯三牛。(合10109)
贞,上甲祟王。(合6122)
癸巳卜,成祟我。(合32444)
殷人如此神化祖先,是有道理的。殷人为农业民族,世代居于中原,务农为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美,年成大部分风调雨顺。武丁时,国力强盛,其征伐四方的记载,也大多以胜利收兵。殷人不像以色列人之被人所奴役、追击,需求助于自己族人以外的力量以维护和保佑自己。故殷人虽然也讲上帝,但实际上则本族祖先——创基立业者享有最重要的地位。
农业生产中,前人的经验也是最重要的依靠。故尊敬先民、先人也是生产有以使然。
政治上,殷人也有氏族制与分封制,统治的基本力量由宗法血缘联结之纲所组成。祖先神是维系本民族团结一致的最重要的保证。
这种祖先神灵崇拜,一方面把祖先亡灵神化了,而使祖先崇拜更加牢固;同时也把天帝的权威淡化,从而使向单一的最高神与宗教的转化更为困难了。
三 卜辞与历史观念
殷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巫术文化。求雨、消灾、卜问一切,无不通过巫术进行。商王本人亦身兼巫师,具有政教合一的权能。“殷人率民以事神”,情况确是如此。
殷人先祖的亡灵,“上宾于帝”,要将其请回,必有巫祝的特定仪式。后世乡间,请先祖亡灵附体,回答种种问题,是巫术的一种,殷时之贞卜亦必有某种巫术。
像殷人那样的卜问,许多原始族群都有;但有卜问并予以卜辞记录的制度,是殷人所特有的。而这终于对中国民族之形成、巩固、绵延、发展,文化智能之提高,起了最有力的作用。卜辞成了中国的“信史”,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的积累,成了刺激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
殷人的占卜,虽然也以神秘的交感作用为文化心理基础,但其卜问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先祖、先王、先公。卜问,表示这些祖先仍然活在自己家庭、家族中,没有消逝。故卜问起着牢固宗族、氏族的强大的作用。殷人每次卜问,必刻辞记录、记下确切的时间、事例或占辞及事后的结果。其所作的占问判断,实质是出自个人的理智、智能,但却同时是面对先祖而担负着神圣、严肃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方面使先祖的权威,在氏族中永恒不灭。一方面卜问内容实际地记录时王一生的重大作为。其成败——作为占验与否,记录在案,并加以存盘,而成为后人对历史、对祖先和氏族永远记忆的制度。
卜辞内容,可归纳为:生产、生活、战争、祭祀四大项。求雨、气象等属于生产,这使殷王无时不关心着农业的生产。战争卜问,使王慎重地处理每一场战争。祭祀的卜问,使王无时不有对祖先的崇敬之情。生活的卜问,则起着关心、爱护家族成员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殷代几百年的统治,卜问这种形式起着维系、巩固、发展氏族的作用。卜辞亦是殷人的文化之集中表现。
主持卜问者是巫祝与史,史也是卜问的记事者、解释者,是中国最早的专业与专门化的文化、智能之生产者。
卜辞皆有叙辞,内容是记述卜问时间、地点、贞问者的姓名。时间观念如此清晰、确定,就使每一贞问及其事件,成为一确定的历史事件、历史记录,具有了最早的历史档案的性质。故叙辞一方面是清楚明确自觉的殷人之历史时间观念有以使然,反转来又使殷人的这种时间与历史观念更加自觉、系统,久而久之,遂转化为一种神圣的历史意识。
不记时间与事件的贞卜,在无文字的民族部落中是经常进行的。它只是永远重复着,永远在单一的无时间观念下进行,因而永远是在原地踏步的生活状态中生活,而极难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历史意识。如此,文明也就不能发展而取得真正的进步。殷人恰好不是如此,“有册有典”,加以清楚严谨的时间观念,因而成就了一极有文化与极有历史意识的族群。这种历史意识,也是理性发展的最有力的表征,并起着促进理性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与阶梯的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