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蛋壳头骨
》
售價:NT$
295.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內容簡介: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推进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本卷主要对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
關於作者: |
顾海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著述有《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百年论争——20世纪西方学者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述要》(三卷)等。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袁银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社会思潮等。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
目錄:
|
导论
一、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推进
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推进
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第一章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一、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第二章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经济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推进和理论发展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第三章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政治问题的基本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推进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和部署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境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
三、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第七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科学内涵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章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
四、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第十一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新探索
一、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科学判断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
三、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新取向
第十二章中国共产党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党的建设的系统要求和创新举措
三、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的总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第十五章“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深刻意蕴
二、“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新的挑战、直面新的课题的重要历史关头。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宣告世界政治格局的“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死亡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调甚嚣尘上,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迅速扩张和蔓延,人们的思想迷惘和信念动摇挑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被卷入其中,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既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经济风险,使中国在发展中面对更加严峻的竞争、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前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科学的解答。江泽民受命于这一重要历史关头,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了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第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了全面开放的新局面。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通过培育各类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通过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通过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并扩大对外贸易,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实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加快了经济改革的步伐,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基。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纲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和社会主义人权观等新理论、新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一条高效、科学、良性发展之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既反映了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和部署。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复兴中华民族的目标落实在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现实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了体现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代表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新三步走”战略步骤,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和部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深刻变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是新世纪之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世纪之交,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直面现实变化,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等问题,并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统一的论述等理论创新和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第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要提出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内涵和战略部署,并提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纲领,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确立了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