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 网络原名《渡亡经》。
★ 长安繁盛,敦煌壮美,世有临渊,见之忘归。
★ 随书附赠:万字独家番外、书签、四张明信片。
国师临渊,寿同金石,不老不死。
在世人眼中,他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凛然不可轻犯。
在莲灯眼中,他娇气、不讲理、臭美、怕疼,还晕血……但是因为长得好看,以上缺点也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悦读纪【珠玑录】系列经典推荐:
《禁庭》:一个远赴敌国的和亲公主,一个冷淡自闭的年轻帝王。禁庭内相见,他毫无感情地瞥了她一眼;大婚当夜,他探过手把她挨着自己的胳膊拨开。拨完了,手指在被面上反复擦了两下;她亲了他一口,他措手不及,拉着脸看着她……
《红尘四合》:定宜抓着醇亲王的手,从他的头一道掌纹上划过去,一直划到小指根下,在那根短线那儿停住了,“我来看看您将来有几位福晋,线越多福晋越多……”看来看去,咦了一声,“怎么才一道啊?”
《锁金瓯》:“咱们之间隔着十八重天呢,看来注定只有师徒的缘分。”
即将上市——
《司藤》《玉昭词》
|
內容簡介: |
驼铃铛铛,在大漠上回荡。骆驼一摇三晃走过嘉峪关,终点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都城,叫长安。
长安城中有艳丽的美人、热情洋溢的诗歌,还有一位传说中神仙一般的人物——大历国师,临渊。
国师自大历建国起就在任,曾有叛军攻城,太祖受困,是国师登城楼,以一人之力击退三万大军。江山安稳后,国师便隐居太上神宫,终年避不见客。
莲灯想象中的国师,应该是一位须发皆白、道骨仙风的老人家。等到了神宫,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阖宫上下严禁讨论国师的年纪——若不是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何至于如此心虚?
但事情的发展从她撞破国师洗澡后便急转直下……
——以后你须事事以本座为先,不问对错都要站在本座这边。本座让你往东,你不能往西,本座让你站着死,你不能坐着死。有生之年你都要对本座唯命是从,还有一点*要紧,心里不能有别人。
——你以为看了你的后背,本座能多长块肉吗?天下怎会有这样厚颜无耻之人!
——你说什么?你敢说本座上了岁数?
——你喜欢本座是不是?你对本座动心了是不是?
……
中原有一个词语,专门用来形容一个人清白一辈子,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节操。
叫晚节不保。
……
他在人间踽踽独行了上百年,只为等待与她相逢的瞬间。
|
關於作者: |
尤四姐,现居上海,晋江原创网签约作者。80后狮子女,偶尔激进,更多时候恋家、散漫、懒惰。爱花爱草爱古言,向往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
2013年,尤四姐凭《宫略》初露锋芒,其充满京味儿的幽默语言俘获大批读者;2014年,《浮图塔》名声大噪,读者口口相传,各大贴吧、论坛、微博账号竞相推荐,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代经典言情小说代表作品。其后,《锁金瓯》《红尘四合》《禁庭》等书相继出版,因高人气、高口碑而广获赞誉。尤四姐亦凭其独一无二的文字魅力,在短短数年内,跃居时下**代表性的人气作家。
已出版:《禁庭》《红尘四合》《锁金瓯》《宫略》《浮图塔》等。
微博:O尤四姐O
|
目錄:
|
**章
银钩在眉,星辰在眼。
第二章
今上七十岁尚且老得像烂树桩,国师一百多岁,岂不是老妖怪?
第三章
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国师一百八十岁了?
第四章
我是夜盲,什么都没看见……没看见……
第五章
国师当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洗澡被人撞破就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
第六章
国师很厉害,但是有点晕血。
第七章
等她报完了仇,一定要想办法把他劫回她的洞窟里去。
第八章
你喜欢本座是不是?你对本座动心了是不是?
第九章
你说什么?你敢说本座上了岁数?
第十章
大历不要你,我要你。
第十一章
国师把他的矫情发挥到了极致。
第十二章
本座可以易容成女郎。
第十三章
你以后就叫我的名字,本座特许的。
第十四章
我以为你没脸见我,没想到你脸皮这么厚。
第十五章
据文献记载,《渡亡经》可令人起死回生。
第十六章
哪天当不成国师了,我想做你的面首。
第十七章
我要在人前叫你的名字,放大嗓门喊临渊,震动整条街。
第十八章
我帐下两百多人都是你的陪嫁。
第十九章
你特别招百岁老人的喜欢。
第二十章
山高水长,永不复见。
第二十一章
座上宝刀未老,大器晚成……
第二十二章
师徒两人,一个白衣一个黑袍,在火光下正邪分明。
第二十三章
我只剩下记忆了,不能忘。
第二十四章
他和她的爱情,始于他百无聊赖的逗弄,谁知欺负着,欺负着,把自己赔进去了,真是天意。
第二十五章
国师有执念?喜欢过谁?受过情伤?说出来,大家探讨探讨。
第二十六章
敢说话不算话,我就火化了你,让你再也美不成!
大结局
我做了个很长的梦。
独家番外
我早说过的,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
內容試閱:
|
**章
濒死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法。
弥渡下葬的时候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破草席。沙子绵软,无孔不入。她静静躺在那里,听见汹涌的流沙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涌进她的耳朵里、落在她的脸上。然后灵魂和躯壳分离,耳边沙声震天的时候,神识却飘浮在高处。可能是停于一株沙棘的**吧,俯视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用一片竹篾刨挖她身上覆盖的沙土。
她被埋得并不深,大概只有两尺,如果有力气,一撑身子说不定就能坐起来。可惜现在不行,她控制不了四肢,得有人帮忙。
她从枝头飘下来,蹲踞在道士对面,仔细端详他的脸——瘦瘦的,有点脏,但是眉目清和,应该是个好人。他挖得很快,沙子扬起来,压住他的袍角。终于看见草席的边缘了,他丢了竹篾两手去掣,奋力向上一提,把草席拽出了沙坑。
弥渡很高兴,欢呼雀跃,向他道谢,他听不见。他撕开草席上的一个豁口,露出她的脸。弥渡借着月光仔细看,**次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自己的长相。和铜镜中的倒影有差异,原来天庭更饱满一些,下巴更玲珑一些。她和这里高鼻深目的胡人不同,她有柔和的轮廓和五官,同这个道士一样,都是中原人。
道士拿袖子拂去她脸上的沙土,拍打她,掐她的人中。弥渡起先有点事不关己,后来感觉到疼痛,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附进去,像落进一个无底洞,不停下坠,重重落地,四肢百骸被击得粉碎。
道士喂了她一点水,燃烧的食道和胃瞬间淬了火,冷却下来,她能发出声音了。她张了张嘴,听见自己悲凉的语调,哀凄唤着“阿耶”。
其实她并不知道她的阿耶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活着却被下葬。她的记忆有断层,是一截一截的。比如她记得某个场景:深幽的庭院里,累累花树下,两个总角的孩子坐在台阶*上层吃胡饼……她记得自己的名字叫弥渡,也许是取自家乡的某一个地方、某一条河流,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她的记忆里没有痛苦。
道士把她带回他落脚的地方,是鸣沙山崖壁上众多洞窟中的一个。道士的俗名叫王朗,敦煌人都叫他王阿菩,意思是说他像菩萨一样慈悲。
一个道士却被唤成菩萨,这里佛教相比道教更鼎盛。王阿菩给她食物,她略好些了就坐在栈道边缘,边吃边眺望茫茫戈壁。头顶是朗朗星光,饼屑落下万丈深渊。
王阿菩蹲在她旁边,问她还记不记得自己叫什么、从哪里来。她说:“我叫弥渡,不知道从哪里来。”
王阿菩看她的目光越发怜悯了,稍后又释然:“懂得越多,烦恼越多。都忘记了,才能涅槃。”他笑了笑,“我给你重新取个名字,以后就叫莲灯吧。《大正藏》里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希望你四德兼备,从今天起,做一个崭新的你。”
于是弥渡这个名字就随着沙坑一起被填埋起来,她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很洁净,很光辉。那年她十三岁。
她和王阿菩相依为命,她曾问过他为什么来敦煌,他说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
王阿菩的朋友是个有理想的僧人,立下宏愿要将佛教发扬光大,夜以继日在石窟中作画,画神众和伎乐天。但是世人不理解他,他孤身一人染病圆寂,时隔几个月才被发现。
“他没有走完的路,我来替他走。虽然我是个道士。”王阿菩笑的时候,唇边有深深的纹路。这里的气候中原人终究难以适应,他来敦煌五年,人已经苍老了十岁。
莲灯看着那片墙,墙上绘满了裙带飘扬、凌空奏乐的飞天。她说:“这个洞窟里的神仙有张相同的脸。”
王阿菩的笔尖顿下来,退后几步审视,怅然道:“我画的其实一直是同一个人。”他化开颜料,继续填充菩萨的裙裾。
莲灯想那个人必定是王阿菩的心上人。她从洞窟里走出来,远望城郭,城里灯火阑珊,还不及天上的星明亮。她坐在沙丘上,脚下的沙子呜呜作响,她捧着脸哼唱:“红狐狸红狐狸,在戈壁滩上跳来跳去。你的窝在哪里?在彩虹的尽头,月亮城以西……”
歌声渐渐低下去,今晚月色分外皎洁,沙丘那头平整的表面上出现一个黑影,匍匐着,慢慢向前蠕动。莲灯拍拍袍子站起来,看不清是什么,也许是只羚羊,也许是匹骆驼。她噌地抽出弯刀走过去,距离比她想象的要远,她向前跑,靴子里灌满了沙子。走近时才发现是个人,那人趴在地上,两条手臂保持着向前攀爬的姿势,一动不动。
莲灯的胆子一向很大,她用刀尖挑了挑对方的头发:“喂,你死了吗?”
没有声息,可能真的已经死了。她很失望,如果是个动物,可以宰了带回去,给王阿菩加菜。
她叹了口气,打算离开。因为王阿菩不让她接触陌生人,以前白天是不能走出鸣沙山的,直到半年前安西换了都护,才许她晚间在外走动。
她正准备转身,一只手按在她的脚背上,沙砾间传来断断续续的呻吟:“救救我……”
原来她还活着,听嗓音是个姑娘。莲灯扶她坐起来,摘下水囊喂她。她一定渴了很久,把水囊高举过头顶,直着嗓子往下灌。水流得太急了,呛进她的鼻子里,她把剩下的水浇在头上,成绺的头发沾在两颊。她深深吸了口气,然后艰难地对莲灯笑笑:“有吃的吗?”
莲灯急忙掏出一块烤饼递过去,她狼吞虎咽吃完了,仰天倒下,又不动了,*后莲灯把她背回了洞窟里。
她身上有很多刀伤,有的伤口很深,看得见骨头,王阿菩说她能活着,简直是个奇迹。莲灯在一旁打下手,看着王阿菩替她包扎。血污下的衣裳华美,腰间还别着一柄金银钿装横刀,看来不是普通人。
王阿菩是男的,只能处理四肢的伤,胸背上的太隐秘了,还须莲灯动手。莲灯仔细替她清洗了嵌在肉里的沙子,然后上药包扎。她一直不醒,昏迷中谵语连连,莲灯抱着两膝坐在她身旁,一直等到天明。
第二天她才恢复意识,说她叫昙奴。莲灯问她:“你是被仇家追杀的吗?中了那么多刀!”
昙奴扬了扬眉:“没什么,打架。”
于是晚间的沙丘上多了一个人,和莲灯并肩坐着。她听莲灯唱歌,莲灯听她讲故事。
昙奴绘声绘色描摹的世界是她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故事里有丰艳的美妇、热情洋溢的诗歌,还有一个空前繁荣的都城,叫长安。莲灯当时咦了一声:“我听过这个地方,名字真美。”
“是王阿菩告诉你的吗?”昙奴说,“你应该知道的,你是中原人,长安是中原都城。”
可是莲灯对以前的事没有更多的记忆了,想了很久,尴尬地笑道:“我只记得这个名字。”
昙奴枕着后脑躺在沙丘上:“你真奇怪,为什么想不起以前?”
莲灯没有把自己的来历告诉她,随口道:“可能是生了什么病吧!现在也很好,自由自在,就像洞窟里的神仙。”
“你没有父母吗?王阿菩看不出年纪,但应该不是你父亲。你不想找回自己的耶娘?”
莲灯淡淡的:“王阿菩说不知道我的耶娘是谁……你呢?你的耶娘在哪里?”
昙奴说:“我是孤儿,从小在定王的军营里长大。那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定王的近侍,为定王效命。我们这些人没有未来,随时可能会死,所以不需要父母。”
莲灯对官阶不太了解,反正王应该是级别很高的大官。“那你还回定王身边去吗?”她问。
昙奴嗤地一笑:“傻子才回去。我们奉命为定王铲除异己,经过一场很残酷的厮杀,我受了重伤。他们以为我死了,把我扔在半道上,我为什么还要回去卖命?”她顿了顿又道:“你可能也是个孤儿,你的名字与佛有缘。”
她说不是:“我以前叫弥渡,莲灯是王阿菩给我取的。”
昙奴却有些诧异:“你叫弥渡?姓什么?”
姓什么她说不上来,昙奴自顾自道:“我记得安西有位副都护,他有个独生女,曾经带到定王府做客,名字就叫弥渡。可是百里都护在两年前因通敌罪伏诛,妻女也遭连坐……”
莲灯没有听她说完就跑回了洞窟里,追问王阿菩自己的身世。王阿菩看了昙奴良久:“救你救错了。”
昙奴面红耳赤,但知道自己猜得没错。王阿菩希望莲灯有个平顺的未来,那些深仇大恨能不追究就不要追究。她父亲是个铁骨铮铮的战将,不可能勾结突厥。但是朝中风向不稳,利益牵扯太多,她一个孤女,知道了真相也只有徒增烦恼。
莲灯倒很平静:“我想去中原看看,明天就动身。”
王阿菩和她相处两年,能够猜到她的想法,但他不愿意她这样做:“我救你,是想让你活下去。你阿耶的案子翻不了,你没有这个能力。”
其实她的记忆依旧没有恢复,感受不到刻骨的仇恨。只是有种复仇的天性,要给耶娘一个交代。她摇了摇头:“我不想翻案,我有我的打算,事情办完了我还回敦煌来。”
她说得很坚决,没有咬牙切齿的愤怒,但心沉似铁。
王阿菩知道难以改变她的决心,很多事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他无法左右她的人生。现在**能做的,就是为她安排好退路。他瞥了昙奴一眼:“你的命是她救的,如果要报恩,就将她安全送抵长安。”
昙奴正羞愧得无地自容,听了他的话忙长揖下去:“一切因我而起,敢不如命。”
他又取出一块木牌交给莲灯,切切叮嘱:“守住自己的秘密,即便是父族母族,亦不能投奔。到了长安,找到这个地方,求见国师临渊。我和他有些交情,他虽然不问俗事,但看在我的面子上,一应都会替你安排妥当的。”
莲灯双手把木牌接了过来,低头看,繁复的纹饰中央有四字篆书,婉而通地刻着“太上神宫”。
没想到王阿菩不声不响,居然认识那么厉害的人物。
关于国师临渊,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奇了。昙奴讶然张大了嘴,绕着王阿菩团团打转:“我听说自大历建国起临渊就任国师,至今一百六十余年。如此算来,国师少说也有一百八十岁了。他是不是神仙?普通人哪里能活那么久,我猜他一定得道了。阿菩结交他时他多大年纪?阿菩与他走得很近吗,给我们讲讲吧!”
王阿菩一脸无可奉告的样子:“人不能太好奇,不该知道的不要胡乱打听。”又对莲灯道:“咱们定个三年之约,三年之后你必须回敦煌,助我完成壁画。长安不是久留之地,时间耽搁得太长,对你没有好处。记住我的话,三年后回来,我还在这里等你。”
莲灯点了点头:“如果我能全身而退,一定回来找你。可如果我死了,阿菩要保重身体,别像你的和尚朋友那样,圆寂了都没人发现。”
她和昙奴退出来,回到她们的洞窟里。没有点灯,月正当空,坐在洞口,银辉洒在踢踏的靴子上。莲灯对那位国师一无所知,扭身问:“你刚才说国师有一百八十岁了,人能活那么久吗?我没有走出过敦煌,不知道中原的情况,国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昙奴道:“你听说过太史局吗?掌记载史事﹑编写典籍﹑起草文书,兼管天文历法等事。太史局**的官是太史令,不过那是前朝的旧称,到了本朝不设太史令,太史局由国师一人掌管。据说大历开国初期朝政不稳,与太祖共同打下江山的大将不甘屈居人下,曾率大军欲破皇城。彼时太祖受困,是国师登城楼,以一人之力击退三万大军。国师没有姓,只知道叫临渊,常年隐居在太上神宫。连陛下想见他都要移驾亲访,可见是多尊贵的大人物。王阿菩同他有来往,说明阿菩的出身也一定不俗。”
莲灯听得云里雾里:“他会呼风唤雨吗?会撒豆成兵吗?”
昙奴耸肩道:“那就不清楚了,我想应该是会的,否则如何破三万大军?反正不管会不会仙术,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必定精熟。咱们这趟若能求得国师相助,要杀个把人还不容易嘛。”
莲灯抚抚木牌上的字迹:“王阿菩说他不问俗务,我想他是跳出三界外了,未必愿意帮我。一百多岁的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所以君王要见,也只得屈尊前往。我们到了长安,若非万不得已,不要去惊动他老人家。毕竟我是去报仇,牵连无辜不好。”
昙奴忖了忖:“也是,中原人说清白一辈子,*后坏了名誉,叫什么?”
“晚节不保。”莲灯想都不想答道。
昙奴说:“对,就是这个!”她虽然也是中原人,但自小生活的环境只教导他们如何卖命,读书习字概不注重,所以她对中原文化还没有莲灯懂得多。不过莲灯很佩服她的见识,她讲述长安可以讲得人浮想联翩。莲灯觉得有她在,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是后来证明对她希望过高了,其实昙奴就是半瓶醋,所见所闻全是道听途说,她从来没有真正去过长安。
王阿菩给她们预备水和食物,靠以前替人写经的积蓄买了匹骆驼。第二天傍晚她们准备上路了,临走他没有去送她们。莲灯站在山脚下回望他作画的洞窟,洞里点着油灯,有亮光倾泻,但是不见他的踪影。昙奴怅然问:“我们走了,阿菩会不会寂寞?”
莲灯没答话,翻身上骆驼,把昙奴也拉了上去。
骆驼走得很慢,但却是丝绸之路上*好的代步工具。河西走廊漫天风沙,换作马,恐怕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骆驼一摇三晃地走过嘉峪关,向酒泉进发。敦煌离长安三千六百多里,不知要走多久才能到达。
莲灯自从被王阿菩救下后,便没有离开过鸣沙山,突然长途跋涉,感觉很新奇。但沙漠的边缘依旧是沙漠,沙漠里也有小山包,山体的岩层比较松散,经年累月的风沙侵蚀,留下不同宽浅的沟槽。她们走在六月里,六月正是*热的季节,白天不能行动,只得早晚赶路。朦胧中看到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就如一座座斑驳的高塔,写满了沧桑和荒凉。
驼铃铛铛,在大漠上回荡。昙奴问她:“你打算怎么报仇?长安那么多人,会不会有误伤?”
莲灯控着驼绳,月亮的清辉在她眼里洒下一层浮光:“听说都护不是小官,要扳倒,总要费一番工夫弹劾。我会想办法打探,等确定了再动手。”
昙奴哦了声:“你的身手好吗?单打独斗一次能撂倒几个?”
莲灯已经很久没有和人打架了,上次还是在一年前,因为一队波斯马贩子途经月牙泉,把死了的牲口扔进湖里。干旱地区的人都知道,水在沙漠里比金子还宝贵,周围的人都靠月牙泉生存。腐坏的尸体污染了水源,简直比挖坟掘墓更可恨。那天她恰好站在山头往下看,然后匆匆赶去,马队有十几个人,还有一条狗,全被她打趴下了。
她耙了耙头皮:“二十个没问题。”
昙奴觉得很意外,转而用一种自夸的口吻赞许她:“还不错,至少不会拖我后腿。”
莲灯回头笑了笑,露出一口雪白的银牙。
两个女孩子同行,即便是奔着报仇去的,也走得不慌不忙。路过酒泉夜市的时候四处逛逛,各选了一顶中原人称作幕篱的帽子戴上。这种帽子的帽檐上缀有细纱,长及脚踝,可以遮挡风沙,比胡人眼睛部位开天窗的纱罗强多了。傍晚走在沙丘上,突然发现半空中有海市蜃楼,又驻足看了很久,看到鳞次栉比的灰瓦屋舍,还有宽阔的大路和招展的酒旗,景致与大漠不同。不知是哪里,也许是神仙住的地方。
复向东,走走停停,没有规定必须什么时候到达,一直在赶赴的路上。渐渐行至甘州境内,甘州在河西走廊的中段,这里有大片的绿洲,还有祁连山上皑皑的白雪。气温和沙漠也不同,好在甘州的八月还能忍耐,她们便远远跟着一队胡商,在城外的一片开阔地上安营扎寨。她们有自备的帐篷,三根竹竿搭起锥形的架子,上面覆上厚毡,就能在底下将就一晚。边陲长大的女孩,没有那么斤斤计较,她们犷悍豁达,生存能力极强。头顶一轮月,面前生一堆火,烤饼飘出淡淡的香味时,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了。
昙奴躺在草地上计算:“我们已经走完了一千里,还有两千六百里。骆驼慢,一天*多走二十里,换上马,可以翻倍。这么算来,两个月后可以到长安。你说长安十月会不会下雪?”
莲灯脸上茫然:“敦煌通常要到十二月才下雪,我没有去过长安,不知道。”
昙奴说:“敦煌下雪时间太短,有时候还盖不住沙丘。我曾听宿卫说起,长安的雪下起来很大,有棉絮那么大。下一夜,就能没过小腿肚。”
莲灯听后倒是很向往,想了想,又觉得不太好:“那得多冷啊,到时候还得添衣裳。”
昙奴哈哈大笑:“王阿菩不是让我们去找国师吗,连皇帝都要逢迎的人,一定很有钱,不愁没衣裳给我们穿。”正说着,突然听见一声尖叫,她顿住了话头,和莲灯面面相觑。
莲灯提刀一跃而起:“是个姑娘,肯定遇到麻烦了。”她没等昙奴,一个人趁着夜色悄悄潜了过去。
喊声是从龟兹人的营帐方向传过来的,莲灯伏在一处略微突起的土丘后,看见圈禁牲口的木栅栏里有两个人正厮打。魁梧蛮横的男人摔倒了女人,一脚踩住女人的裙角,狞笑着撕开了女人的衣襟。
昙奴挨在她身边,咬牙骂道:“畜生!”
莲灯似懂非懂,但知道**不是好事。不过真要相救,还是有些犹豫。看那个女人的打扮似乎也是龟兹人,别人族中的事,随意插手恐怕会惹麻烦。
可是昙奴没想那么多,抽刀便杀了过去。好在那里偏僻,龟兹男人为避人耳目,特地选了远离大帐的地方施暴。昙奴的身形矫捷得像头豹子,只一个错眼,那龟兹男人便无声无息地栽倒在了地上。
被剥出一身白肉的女人呼呼喘气,却没有因为见了血大喊大叫。她合上衣襟站起身,扶了扶头上簪环,用龟兹语咒骂着,狠狠在尸体上踹了两脚。然后笨拙地翻出栅栏向前狂奔,一面回身招手:“别看啦,跑吧!”
于是队伍又扩充了,救来的龟兹女人自己买了坐骑,一副要跟她们亡命天涯的架势。
“那个猪猡是商队的萨保,萨保就是首领的意思。我叫转转,是伎乐……伎乐懂么?”她两手相接,波浪一样环绕在艳丽的脸颊旁,在她们面前载歌载舞,“就是这个,舞乐。龟兹伎有很悠久的历史,中原人喜欢看我们跳舞,也喜欢龟兹乐。我不能回商队去了,你们杀了萨保,回去会被他们绞死的。我要跟着你们,我会赚钱,不用你们养活。”
莲灯有点为难:“我们自己尚且前途未卜,带上你不方便。”
昙奴救人是一时冲动,现在也觉得麻烦缠身,便皱着眉头责怪转转:“既然他是商队的萨保,那你有什么可叫的?”
转转眨着一双琥珀色的眼睛重申:“我是伎乐,不是乐妓!我出卖自己的歌舞,但是绝不出卖身体!你们要去中原吗?我可以给你们带路。我去过中原很多地方,江南、长安、洛阳……我还结交了一些朋友,三教九流的都有。你们带上我,我很有用处,真的!”
这么一说,果然是很有用处,能带路、有人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充当诱饵。莲灯和昙奴笑起来,愉快地接受了她的加入。
多个人,也更热闹了。转转是个风趣的姑娘,她无牵无挂,和她们一样。三个意气相投的人凑在一起是缘分,昙奴和转转没有生活目标,一切大方向来自莲灯。别说莲灯要报仇,就算要上天入地,她们也愿意一同前往。
有了转转,一路上再也用不着兜绕了。九月初进入关内道,走得不甚匆忙,一晃眼的工夫到了十月,长安便近在眼前了。
莲灯没有来过长安,长安的繁华以前只在书里看过,身在其中,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她各处留意,仔细观察,长安贵族女子的装束比她想象中的开放——上等面料做成宽宽的领褖,领下洁白的皮肤在帷帽垂挂的轻纱后若隐若现,让她想起壁画上的菩萨,温柔艳情,又大气端庄。
“长安好吧?”转转笑道,神情仿佛是在炫耀她的家乡,“这里富庶繁华,还有很多诗人和书法大家。长相思,在长安……你们听过这句诗吗?”
莲灯迟迟地看着她:“你有喜欢的人了?他在长安?”
转转含羞点了点头:“只不过是单相思。有一次乐坊邀龟兹乐师献艺,我在台上看见一位郎君。小郎君二十上下年纪,生得眉目朗朗,站在明暗交接的地方,人如珠玉一样。”她脸颊酡红,连声音都变得旖旎起来,“他穿着绣金的袍衫,乌黑的头发高高束着……可惜歌舞散后他就离开了,我向人打听也没寻见他的下落,不知是谁家公子,家中可有妻房。”
昙奴哦了声:“难怪你那么热心陪我们来长安,原来是为了圆你的相思。”
转转摇了摇手上马鞭:“也不尽然,长安是个适合发展爱情的地方,这里满街都是才情纵横的诗人,遇不见小郎君也不要紧,我可以另择佳偶。”
莲灯和昙奴立刻对她的立场不稳表示唾弃,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倒也懂得变通。不过她们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是高鼻深目的西域人,黄沙漫天养不出她描述的那种长相。如珠如玉究竟是什么,完全不可想象。
“所以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不管遭遇多大的变故和挫折,哪怕目的不能达成,只要能轰轰烈烈爱一场,也算不虚此行。”转转见多识广,年纪是她们之中**的,满脑子缠绵悱恻。莲灯和昙奴对此一窍不通,她试图引导她们,无奈再多感悟,也是对牛弹琴。
不过现在委实不是讨论风花雪月的时候,长安多客商,治安也尤为注重。这里是帝国的中心,城防比边陲强百倍。人口多,房舍也多,正正方方的里坊,每坊人员都有定数。府兵往来巡逻,看见可疑的便上前盘问。她们一直在敦煌,官话说得不流利,加上转转的长相一看就是西域人,于是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那天初到,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徘徊在街市,迎面走来两个身穿甲胄的府兵。单手一抬,拦住了她们的去路:“从何处来?到长安是投亲还是靠友?可有过所?”
所谓的过所,就是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大历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她们这一路为躲避盘查大费工夫,可惜抵达长安,*后还是撞到刀口上了。
莲灯摸了摸怀揣的木牌,原本不打算立刻去太上神宫的,眼下形势逼人,长安不像大漠,恐怕不好糊弄。京畿遍地兵士,万一起了冲突,只要他们声张起来,势必一呼百应。她们刚到这里,还是大事化小为好,便拱手道:“路上匆忙,不慎将过所丢失了,正准备去补办。我们从敦煌来,欲往太上神宫。”
府兵抬眼审视她,仿佛那四个字从她口中说出来是种亵渎,锐声道:“你可知太上神宫是什么地方?”
莲灯谦卑一揖:“是国师清修之所。我师父是国师挚友,命我来长安拜见国师。”
府兵对她们的身份无从判断,脸上神情显得狐疑:“拜见国师?你们?”上下打量一番,似乎觉得不可信,恶声恶气地道:“不管去何处,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徒一年。关不由门,津不由济而渡者,徒一年半。拿不出过所就押你们去见官,还有这龟兹女子,可是你们贩卖来长安的?”
转转眼看毫无通融的余地,忙赔笑道:“侍官误会了,奴奴是她们半路上捡回来的,她们是好人。”那两个府兵不听她解释,伸手要拉人,她尖叫着上前阻拦:“慢来,我认识中书令尚定芳尚相公!”
府兵们斜眼觑她:“满嘴胡诌!先是国师,后是中书令。”冲昙奴一努嘴,“你呢?难道认得当今圣上?”
昙奴是急性子,见他们挑衅便要拔刀。亏得莲灯了解她,抢先一步将她的手压回去,掏出木牌让府兵过目:“京畿重地,不敢有假话。请容我们去太上神宫,等见了国师,一切自有交代。”
两个府兵顿住了,这牌子确实是太上神宫的信物。若果真和国师有牵扯,别说他们,就是上大夫,只怕也不好交代。
“无论如何……”其中一人舔了舔唇道,“还是先随我们回牙门。我等不敢擅作主张,须回禀上锋,请上锋定夺。”
武侯府肯定是不能去的,去了那里难免要验明正身。昙奴是定王家奴,她是罪臣之后,转转又和商队萨保的死脱不了干系,这样查下来,三个人简直称得上虎狼一窝。莲灯做了*坏的打算,如果不放她们走,那么一场恶斗在所难免。
她和昙奴对视,昙奴一点就通,暗暗握住了拳,准备伺机而起。
正是暗流涌动的时候,突然听见背后传来达达的马蹄,一人控缰停住,高声质问:“出了什么事?”
那两名府兵叉手呼将军:“这三人从敦煌来,身上没有过所,末将正要拿她们回武侯府,听候发落。”
马上人哦了一声:“从敦煌来……敦煌距此三千多里,水路关禁少说上百,竟能避开盘查抵达长安,不可思议。”
莲灯抬头看,那是位穿着明光铠的年轻人,胸前护心镜在阳光下亮得耀眼。他脸上似笑非笑,神情疏懒而雍容。视线与她相接,唇角笑意渐隐:“来长安什么目的?城里有没有亲友投靠?”
莲灯重新估量双方实力,事情有点棘手,官职越高越难周旋。只是没等她回话,边上府兵向上敬献木牌:“据说要前往太上神宫,求见国师。”
木牌落进他手里,他翻来覆去看,没有要交还的意思。莲灯也沉得住气,两眼只管盯着,语调依旧从容:“还请将军行个方便。”
那位将军却不然,寒着嗓子道:“牌子是死物,来路尚且存疑。国师不是想见就能见的,若你们妄图对国师不利,到时候守军项上人头难保。这牌子先由本将代为保管,待事情查明了,再去太上神宫告罪不迟。”
昙奴哪里容得他戏弄,纵身向木牌夺去:“要抓就抓我,信物还她,放她去找国师。”
昙奴拼杀起来不留余地,大漠上的人,一旦结交肝胆相照。在她看来,自己的命是莲灯救的,她随时做好了为报恩牺牲的准备,因此招招势如雷霆。
两人对垒,昙奴不落下风,莲灯便没有相帮。然而打斗果然引发了混乱,府兵振臂高呼,不远处一队巡城禁军应声而至。莲灯将转转护在身后,拔出金错刀横于胸前,不愿意束手就擒,势必要战个惊天动地了。
那将军遇上了对手,一面喝令旁人不许插手,一面与昙奴缠斗。他起先是不提防,也没有料到一个女人有那么凌厉的手段,一时大意了。待后来全力以赴,昙奴在力量上难以抗衡,渐渐露出颓势。但败也败得不难看,徒手不行就拔刀。刀锋的浪纹寒光四溢,直向对方面门劈了过去。
能做将军的必然不是等闲之辈,他还是截住了昙奴的攻势,扣着她的手腕瞥了眼,笑道:“好俊的身手,今日不便,待他日再讨教。你们先前不是说要去太上神宫么,我送你们一程。”
昙奴回头看莲灯,大惑不解。莲灯心里却明白,问题可能出在昙奴的那柄刀上。虽然刀鞘缠裹起来了,但内行相刀看刀身,金银钿装刀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因此才会令这位将军临时改了主意。
不知究竟是福是祸,她只有尽可能地辞让:“多谢将军,实在不敢劳烦将军。”
他说:“无妨,我卖个人情与国师,和你们不相干。”也用不着向府兵交代,骑在马上介绍自己:“某是三品云麾将军萧朝都,若国师问起,你们好回话。碍于你们无过所,我须向国师求证。若国师认可则罢,否则数罪并罚,不只关押,还要流放。”
事到如今骑虎难下,昙奴和转转审度莲灯脸色,见她不再推托,方扬鞭跟上了萧朝都。
太上神宫不在都城内,位于长安东南神禾原。神禾原古来就是福地,诸峰竞秀,四时清流不断,曾是皇亲韦氏发源的地方。后来圣上在龙首原建造大明宫,因仰仗国师,于神禾原建太上神宫以奉养。国师不同于平常人,在中原人眼里是类似于神明一样的存在。太宗曾说“国师在则天下安”,对于大历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国师更是心头明灯。只是这样声名显赫的人不喜浮华,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闭关。因为太神秘,引发萧朝都的兴趣,所以才想借此机会窥得国师真面目。
既然有神宫的信物,必定与太上神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萧朝都转头看那位年轻女郎,三人之中她*冷静自持。同行的另两个,一个冒失一个略有风尘味,领头的定是她。他减慢了速度,扬声问她:“给你牌子的是何许人?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
独自跑到大漠画壁画,大多是为了避世。莲灯不知道王阿菩的来历,他自己没有主动透露,她也没有问过他。便垂眼道:“遗失过所是我们的疏漏,和家师无关。将军追问他,恕我无可奉告。”
倒是个颇有性格的人,萧朝都牵唇一笑:“送你们来神宫,并不表示过所的事不予追究了。既然有牵连,问清原委是我的职责。”
莲灯拱了拱手:“将军亲自相送,我等感激不尽。只是家师离群索居久矣,过去的事从来不和我提起,因此他的情况,我不得而知。”
萧朝都沉了嘴角:“那国师呢?你既然来拜访他,应当是知根底的。”
其实说来说去,他想打听的还是国师。她突然觉得这位将军有些可笑,简直像个妇人一样好奇心重。她摇了摇头:“我们来长安谋生路,临行家师才给了我那面牌子。我们长在大漠,对中原一无所知,只听过一些关于国师的传闻,了解的不比将军多。”
萧朝都知道从她口中探不到任何消息,便缄默下来不再说话了。
长安到神禾原有段距离,策马须花上一个时辰,远远看见宫墙轮廓,已经将近日暮时分。
夕阳下的神宫有层诡秘的色彩,飞檐翘角笼在袅袅香烟之后,半在尘世半入蓬莱。莲灯对这里的**印象就是竹子多,和别处的枯黄萧瑟不同,层层叠叠的竹叶在寒风里摇曳,发出巨大的声浪。殿宇建在无尽的竹林之后,虽称作宫,更偏向于浮屠,是个阴阳参半的所在。仿佛晦暗中隐藏着一头不知名的兽,随时凶相毕露,准备将人一口吞噬。
萧朝都负手看,国师精通奇门遁甲,人入其境,平常连宫门都难找到。这次倒是很顺利,大约知道有人来访,将那些术数撤了。他上前叩门,宫门开启一道缝,一名宫人探身往外看,脸上表情漠然。
自报家门是没有用的,除了今上,国师不接受任何不请自来的到访。萧朝都将木牌递过去:“这三人有信物,求见国师。”
宫人这才开门放他们进去,引入一处别馆奉上茶汤,拱手道:“国师闭关不见客,但入关前吩咐某,凡持木牌到访者,暂且安顿在宫内,待国师出关再做定夺。多谢将军一路护送,将军辛苦。”
萧朝都知道这是委婉的逐客,嘴里虚应着,一面四下环顾。这宫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玄妙,时值仲冬,四野草木凋零,唯有太上神宫内芳菲正盛。国师喜欢鹿,奇石间偶见跳脱的身影,淙淙流水伴着呦呦鹿鸣,倒像误入了世外桃源。他向来对国师的一切持怀疑态度,可是进了他的道场,看见这与时令有违的景象不得不佩服。即便他是个术士,也是个比较成功的术士。
“国师何时能出关?”他搁下茶盏说,“某在街市上巡检,恰巧遇见这三人。她们从敦煌来,身上没有过所,原本应该拘押的,但她们提起太上神宫,碍于国师情面,特送来请国师处置。”
宫人迟迟看他一眼,话却应得很干脆:“闭关时间可长可短,尚且不敢断定座上哪天出关。座上早就算到有远客来访,嘱咐某仔细接待。客人一时不便,将军容情,座上心中有数。”言罢一笑:“将军也太谨慎了,既然国师认可,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封过所而已,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太上神宫有国师徒众及侲子①,但守护门庭、负责洒扫的一般都是宫中派遣的成年黄门。这类人应对官场,有他们四两拨千斤的窍门。萧朝都听后只得颔首:“既送到神宫来,一切听国师意思。”多留无益,起身抖抖袍角辞了出去。
转转和昙奴很高兴,在外漂泊好几个月,终于到了目的地,又恰好是人间仙境一样的地方,满意程度不消细说。
“哎,真不错。”转转低头轻声道,“以前在北里,连吸口气都有铜臭味,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踏上神禾原。要是有机会见一见国师,就不虚此行了。”
莲灯原本犹豫要不要离开神宫,只是见昙奴和转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她把话又咽了回去。
宫人对掖着两手,白胖的脸上笑容可掬:“时候不早了,三位娘子随我去住处吧!再过三五日,国师应当就出关了。”门上侲子挑了灯笼来引路,他比手说:“请,神宫常年没有外客,国师闭关前嘱托,请阿菩高徒居琳琅界,陪同前来的住琥珀坞。”
一路上三个人互相照应、同榻而眠,突然要分作两处,实在不太习惯。可是客随主便,不能要求什么,不过脚下略缓。莲灯问:“国师如何知道我们的来历?”
宫人笑了笑:“因为他是国师。”看出她们不情愿分开,也不在意,只道:“三位没有过所,出了神禾原举步维艰。敦煌距离长安三千多里,一路上舟车劳顿,还是先安住下来,再图后计吧!”
这么一说也确实是,要是又落入那位姓萧的将军手里,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
宫人领她们各寻去处,神宫的边边角角都是殊景,花草侍弄得异常葱郁。宫人边走边道:“琳琅界与琥珀坞相距不远,也就几十步距离,往来很方便。不过有句话要知会三位,尽量不要四处走动。神宫是国师道场,很多地方布了阵,要是不小心误入,转一天都出不来。”他复笑了笑:“我初来神宫时就吃过这样的亏,国师的神鹿要喂食,有一天发现走丢了一头,四处寻找,没想到入了阵,就再也寻不到出路了。幸好那时有翠微夫人,才将我解救出来。”
转转咦了声:“神宫里有夫人?国师可以娶亲吗?”
宫人忙摆手道:“慎勿妄言,翠微夫人是国师师妹,因救驾有功封陇西夫人。平时图叫得顺口,都称她翠微夫人。夫人有旨意在身,暂且不在神宫内。待过两日回来了,再为娘子引见。”说着已经到了琥珀坞,他抬手指派,命侲子送昙奴和转转进去,和声道:“二位且安顿,饭菜我再命人送到园里来。”
转转她们并不像莲灯一样心思重,愉快地挥挥手,跟着侲子去了。宫奴复挑灯往前引,正是日夜交接的当口,天地间弥漫了浓重的深蓝,庭院和树木的轮廓镶上了一圈黑边,勉强能看清周围布局。琳琅界和琥珀坞不同,溪水环绕,有木桥渡之。这里没有院墙,放眼都是怪石,摆得很有野趣。敦煌黄沙漫天,莲灯没有见过这样灵巧的江南式布局,人在其中,觉得心旷神怡。
宫人同她搭讪:“娘子路上很辛苦吧?”
她说:“还好,刚开始骑不惯马,坐得屁股疼。”
宫奴哑然失笑,如今的世道学问越多越懂得掩饰,明明很寻常的字眼也弄得羞于启齿。中原人太讲究,不及西域成长的落落大方,想什么就说什么,反倒耿直可爱。
莲灯跟他穿过翠竹林,一间黑瓦红柱的大木作屋子就在眼前。那屋子建得大气,屋檐深远,鸱吻粗犷,沿路民居没有这样构造的。宫人拉开直棂门请她入内,垂手道:“娘子就在此间歇下,缺什么只管派侲子来同我说。我叫卢庆,是神宫长史,专管零碎事体。来者是客,千万不要拘礼。”一面说,一面俯身替她燃了一炉香,颔首示意,抚膝退了出去。
莲灯初来乍到,站在这考究的屋子里有些无所适从。在敦煌的时候不是住洞窟就是幕天席地,到了这里才体会到中原人无处不在的精细。她静静四顾,看见铜镜前的白瓷碟子里有清水养着的九里香和天竺果,红白交错的色彩撞进眼里,忽然心头一震,莫名觉得似曾相识。可是再细想,又是茫然一片,没有头绪。
也许是以前残存的记忆吧!她阿耶镇守安西,毕竟还是中原人。但凡读过书的,骨子里总有割不断的旖旎和乡愁,家里的布置一定和西域人不同。比方燃香、养花,精致到一把香炉一个碟盏,遵从中原约定俗成的审美。
这么想来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她很快释然,到镜前照了照。虽然一直在路上,脸色相比之前还略好些,大概中原的水土更养人。梳妆匣里有漂亮的犀角梳子,成套的。她拣了一把梳头,看见长安贵妇把头发盘得惊心,自己打趣绾起来,比画一下,觉得很可笑,便放弃了。
一整天费心费力,实在有点累了,放下包袱打算休息,刚坐到榻上,突然听见外面有动静。透过门上桃花纸往外看,朦朦胧胧看不真切。莲灯屏息侧耳,细碎的脚步声到了台阶上,踟蹰徘徊,并不进屋里来。又等了片刻,依然是这样,她咬咬牙,提起金错刀跃了出去。
原本以为有人,可是出门看,只有一头鹿在屋前。
桥堍的桅杆上吊着灯笼,莲灯环顾四周,一切如常,那么声响是这鹿弄出来的吧!她松了口气,低头看,这里的鹿是豢养的,所以不怕人。见她闯出来,只是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她,也不走远。她试着摸了摸它的脑袋,它昂起头,反转脖子蹭她的手,无邪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莲灯放下防备坐在台阶上,把刀搁在一旁,专心致志逗弄它。想起身上有炒豆子,解开荷包倒在掌心喂它。这鹿嗅了嗅,大概不合胃口,没有赏脸。莲灯托着两手追问:“不喜欢吗?真的不喜欢?豆子很好吃……”它没有搭理她,把头偏向另一边。莲灯遗憾地收回来,鹿不走,她就抱着膝头怔怔看它。寒冷的夜里一人一鹿相伴,也有种慰心的感觉。
这***身上的花纹不像其他鹿那样密集,疏疏朗朗的,间或飘过来一两朵云头。头上犄角才长出寸许长,没有学会成年雄鹿耀武扬威的气势。莲灯和它对视,它有很漂亮的眼睛,眼里波光潋滟,让她想起月牙泉的湖水。她再想伸手触摸它,它灵巧地一纵,躲开了。莲灯怅然看着它走进黑暗里,忽然有点想念王阿菩,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一个人寂寞得太久,会不会变得又傻又迟钝。她捡起块石子,在青砖上胡乱画了两笔,抬头看,那鹿又出现了,嘴里叼了枝花,慢吞吞朝她走过来。
她很惊讶:“给我的吗?”扔了石子扑扑手,小心接过花,放在鼻前嗅嗅,一股清冷的香气。那鹿见她喜欢,便小跑着转圈,蹄子在青砖上笃笃敲击,一纵一跳地前行,走了一程顿下来望她。她不明白它的意思,迟疑追了两步,它又把她往木桥那头引,甚至担心她没有跟上,中途会停下等她。
奇怪这里的鹿有灵性,简直像人一样。莲灯跟随至界口,记起卢庆的话,不敢再追赶,站在桥上惆怅地招了招手。它顿足摇头,似乎对她很失望。
长安十月已经很冷了,虽然没有下雪,却呵气成云。莲灯一直很怕冷,敦煌入冬前她会储备好足够的干柴,只要有火烤,绝不考虑晒太阳。这里的冬天比敦煌冷得多,在外停留久了,手脚有点发僵。正打算回屋里去,忽然听见风里送来一阵笛声,清脆婉转,似乎就在不远处。
莲灯略通音律,听曲调不是龟兹乐。自从被王阿菩救活,虽然想不起以前的事,却每每有灵光一现的时候。她在十三岁前应该受过不少的熏陶,所以对中原文化有无限的向往。站在冷风里倾听,笛声无喜无悲,仿佛出世一般。好的曲子能勾人魂魄,她循声而去,细细辨认方位,是从琳琅界东南传来的,但愿不太远。
有时候做事很难样样说出条理来,仅仅因为不由自主。
她把卢庆的警告抛在脑后,踏着被露水浸湿的草地过去,渐渐近了,就在前面。走在半道上细想,不知道寻见了又能怎么样,大概只为打听曲子的名字吧!
她又看见那头鹿,在她前面奔跑,很快隐入竹林里。她借着错落的守夜灯一路向前,越近,听那笛声越震心。灯光幽暗,照出一座九层宝塔,宝塔遗世独立,和周边布局格格不入。长安的大型建筑都有很高的夯土层,她没有走正门,借由边缘的竹子从侧面攀上去,及到上部,眼前豁然开朗。空旷的平台四围燃着灯,一块巨石上坐着个衣袂飘飘的人,这样冷的天气穿得非常单薄,有风吹过来,吹起乌发和洁白的广袖,恍如谪仙。
转转曾和她们说起人群里昙花一现的小郎君,用上了很美的字眼来形容。莲灯以前不懂,也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男子。有一回她偷溜进城,听龟兹乐师唱过,说女人是清流,男人是浊泉。西域男人满脸大胡子,连五官都看不清,还谈什么美丑。她一度觉得歌词很可信,现在却怀疑起来,因为眼前这人实在好看得难以描述。他有颀长的身形、白净的皮肤,他的手指修长,每一次按压笛孔都是一幅如诗画卷。跳动的火光晕染他的脸,银钩在眉,星辰在眼。
如果说西域人生得粗犷,那么今天遇见的萧朝都算得上中原人里俊俏的,可是同这个人比起来,依旧有悬殊。曲子心平气和,人也如其乐,澄澈得仿佛不属于这十丈红尘。莲灯很纳罕,心里掀起了一点微澜,原本注意力在笛声上,见了人却什么都忘了。
不知道他是谁,也许是国师的徒众,大晚上吹笛子,长安人果然好兴致。莲灯心里思忖着,笛声却戛然而止了。再细看,巨石上空荡荡的,吹笛人凭空消失了。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她左右观望,不见踪影。风吹过竹林,震起竹浪一片。翠竹**稠密的枝叶间隐约有银铃叮当作响,她抬头看,愕然发现一根细如筷子的竹梢上停着那个吹笛的男子,因为站得高,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角度俯视着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