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地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地理、地质、气象、海洋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从石器时代到清末,按时间先后分为九个阶段,首次将地学各方面资料综合起来,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是九位地学专家的集体成果,他们充分发掘我国古代的地学成就,并从中总结出规律,上升为理论,对当代的科学史研究及地学研究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
目錄:
|
总序
前言
第一章石器时代
第一节社会概况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地学知识的萌芽
一生产活动中反映的地学知识
二居住环境反映的地理知识
三石器反映的矿物岩石知识
四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地域差异及文化交流与融合所反映的地理知识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地学知识的增长
一生产话动中反映的地学知识
二居住环境反映的地学知识
三墓葬反映的地学知识
四交通、交流中反映的地理知识
五原始文字反映的地理知识
本章小结
第二章夏代至西周
第一节社会概况
一夏代社会
二商代社会
三西周社会
第二节夏代的地学知识
一城市的出现及其所反映的地学知识
二岩石矿物知识
三传说中的地图
四治水及其反映的地学知识
五政治与交通地理知识
六气候气象知识
七地理概念
第三节商代的地学知识
一政治和人口地理知识
二农业地理知识
三矿物和地下水知识
四气候气象知识
五交通地理知识
六土地利用
七城市地理知识
八测量知识
九动物地理知识
十医药地理知识
十一地理思想
第四节西周的地学知识
一政治、交通与城市地理知识
二地质知识
三测绘知识
四农业地理知识
五气候气象知识
本章小结
第三章春秋战国
第一节社会背景
第二节有关地学内容的文献
一全国性综合性地学著作的出现
二专题性地学著作的萌芽
三古籍中的文化地理内容
第三节活跃的地学思想
一阴阳五行与地学
二大地形态观
三区域差异思想
四人地关系理论
五环境保护思想
第四节地图文献与文物
一文献中的记载
二专题性地图的萌芽
三地图文物
第五节兵书中的军事地理思想
一论“地”在战争中的意义
二论地形在战争中的作用
三天气、植被、天象等在战争中的作用
第六节划时代的铁矿利用和探矿理论
一铁矿的利用
二对岩石性质的认识
三探矿理论
第七节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识
一水利工程建设概况
二水文知识
本章小结
第四章秦汉
第一节社会概况
一秦朝
二汉朝
第二节地理视野的扩大
一水陆交通
二张骞、班超父子通西域
第三节秦汉地图
一文献中记载的秦汉地图
二出土的地图实物
第四节小学和史学中的地学
一《尔雅》、《释名》和《说文解字》
二《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
第五节方志著作的兴起
第六节纬书中的地学知识
第七节地学仪器的发明
一地震仪
二相风鸟
三测湿器
第八节秦汉时的天地观
一世界的范围
二天地结构
三天地的起源
第九节秦汉的矿物知识
一采矿、冶炼和制陶中的矿物知识
二本草著作中的矿物知识
三炼丹术中的矿物知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社会概况
第二节大地认识论的发展
一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的大地观
二听天说、安天说和穹天说的大地观
三浑天说与盖天说的论战
第三节国内区域地理认识的发展
一方志的兴盛与国内区域地理认识的发展
二国内自然地理特征认识的深入发展
三生物地理知识的发展
第四节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一东亚地理知识的进步
二南部边疆及域外地理知识的进步
三西域与中亚地理认识的深入
第五节沿草地理和地名学的发展
一沿革地理学雏形的形成
二地名学的建立
第六节地图测绘知识的发展
一裴秀与制图六体
二地图的编绘
三测量数学专著《海岛算经》问世
第七节地质知识的发展
一海陆变迁思想的形成
二化石认识的深化
第八节矿物知识的发展
一记述矿物知识的主要文献
二对矿物认识的深入
三探矿手段的进步
第九节气象气候知识的发展
一气象气候预报的进步
二物候学的进步
三对气象气候现象认识的深入
本章小结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中国地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一节社会概况
第二节测量与地图的成就
一测量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官、私绘制的地图和地图学家贾耽
三《图经》中的地图
第三节方志的编纂与历史地理的发展
一方志的编纂
二历史地理的发展
第四节以潮汐观测为特点的水文知识
一对河流水文的认识
二潮汐知识的迅速积累
第五节气象气候的观测记载
一气象记录
二天气预报
三气象仪器
四气候与物候知识
第六节旅行家对地学的贡献
一常骏与《赤土国记》
二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三王玄策与《中天竺国行记》
四杜环与《经行记》
五其他旅行家的贡献
第七节地质知识和矿物著作
一颜真卿等人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二隋唐五代的化石知识
三隋唐五代的温泉知识
四隋唐五代的矿物岩石知识
五隋唐五代的矿物著作
第八节环保与人文地理知识
一环保思想和环保措施
二人文地理知识
本章小结
……
第七章宋元
第八章明代
第九章清代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总跋
|
內容試閱:
|
水土条件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左传·成公六年》曰:“土薄水浅,其恶易觏,……于是乎有沈溺重腿之疾。”《管子·水地篇》曰:“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遇疾而垢。”水土条件不同,还能造成人群体态的某些地方性特征。《周礼·地官·大司徒》曾描述说,居住在山林,“其民毛而方”,体壮端正而多毛;住于川泽,“其民黑而津”,体黑而润泽;在坟衍,“其民皙而瘠”,皮肤白皙却很瘦小;在丘陵,“其民专而长”,体格厚实而身材高大;在原隰,“其民丰肉而庳”,肌肤丰满却个子矮小。特别是劣质水,常是人类疾患的直接致因。《吕氏春秋·尽数》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胲与蹙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赶与伛人”,高诱注:“秃,无发;瘿,咽疾,肿足曰瓊;蹙,不能行也,疽、痤,皆恶疮也;惩,突胸仰向疾也;伛,伛脊疾也。”
为改善饮用水质,克服水土条件的制约,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凿井以汲洁净水的技术。夏商时代的古井,在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藁城台西、殷墟等遗址均有发现。可见人们在扩大生存空间的同时,为保障身体健康,克服水土条件的制约,在饮用清洁水质方面是颇费用心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