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视角新颖,解读深刻,在对印度民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同时,也分析了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印度是当今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也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民族文化丰富多元的国家。在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本书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印度民族的划分原则,考察印度现代民族的形成,对现今印度的民族状况、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做全景式的描绘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同时,本书还用专门的章节讨论印度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赵伯乐,男,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南亚问题、国际关系、历史学、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等。历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即“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研究”、“印度的崛起及对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影响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编有《当代南亚国际关系》,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绪论1
上篇印度民族概况
第一章印度主要民族的历史渊源15
第一节印度民族的族源考察15
第二节构成印度民族的经济文化因素22
第三节印度民族的形成28
第二章英印时期的印度民族问题39
第一节近代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与确立39
第二节英印统治时期的印度民族矛盾53
第三章当代印度民族的构成与分布62
第一节国族、族群和分支:印度民族的构成框架62
第二节主要族群及其分布75
第三节其他族群的分布99
第四节部落民109
第四章印度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120
第一节印度民族的社会结构121
第二节印度民族经济135
第三节印度民族文化146
中篇当代印度民族问题研究
第五章印度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183
第一节印度的民族理论184
第二节印度的民族管理193
第三节印度的民族政策198
第六章印度民族热点问题研究(一)203
第一节印度的教派民族主义204
第二节种姓制度的演变与印度民族229
第七章印度民族热点问题研究(二)239
第一节印度民族的多元化——以印度东北部为例239
第二节印度民族发展的不平衡——以表列群体和
其他落后阶级为例257
第三节文化差异带来的族群发展差异——以宗教
少数族群为例275
第四节印度的民族矛盾与冲突——以恐怖主义
活动为例289
第八章印度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314
第一节印度的海外移民314
第二节印度民族问题及其与邻国的关系325
第三节印度民族问题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332
下篇印度民族问题的启示
第九章建设民族国家的成果与经验345
第一节印度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果346
第二节印度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365
第十章简短的总结:印度民族问题的启示374
主要参考文献382
后记393
|
內容試閱:
|
印度是当今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也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民族文化丰富多元的国家,在很多研究者眼中,“人种博物馆”、“民族大熔炉”、“宗教博物馆”、“语言博物馆”等都被称之为印度的鲜明标志。正如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指出的那样:“印度的多样性是惊人的,这很明显,它是摆在表面上,谁都看得见的。”[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齐文译:《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63页。许多西方学者在研究印度时,都对这个国度的极端多样性印象深刻并花费了大量精力予以探讨。RobertLHardgrave,Jr,StanleyAKochanek,India:GovernmentandPoliticsinaDevelopingNation,SanDiego:HarcourtCollegePublishers,2000,p13中国学者对印度所具有的这一基本特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社会文化的学者更是如此,例如薛克翘就使用了土地神奇、风光旖旎、民情淳朴、风俗奇异、文化多样等词语来描述印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参看薛克翘:《象步凌空:我看印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尚会鹏则用“具有无比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其文化传统。尚会鹏:《印度文化传统研究:比较文化的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另一位中国学者邱永辉则把印度称为“宗教博物馆”,强调其所形成的博大、无所不包、多姿多彩的格局。邱永辉:《印度宗教多元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这种多样性从古到今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的历史演进进程,而印度的民族问题又是这种多样性最典型、最集中的反映。一方面,印度的民族问题集种族、种姓、宗教、语言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各种因素为一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社会事象;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发挥着无法轻视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关键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南亚次大陆地处南亚、中亚、东亚和东南亚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成为各个人种族群和文化的融汇之地,“尽管有难以逾越的隘口和浩瀚的大海阻拦着进入印度的通路,但是早自旧石器时代就有小群的原始人类流入次大陆,后来人们就一直设法来到这里”。AL巴沙姆主编,闵光沛等译:《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页。这种人种大规模迁移的过程延续了数千年,其中约在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雅利安人的迁入,公元7世纪之后信仰伊斯兰教的多个民族的数次南下并建立政权,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长达200年左右的统治,就是这种过程的代表性案例。在人种逐渐融合的同时,各种文化也由接触而交汇、由交汇而交融,逐渐形成集多样和一体于一身的印度文化体系。可见,人种和文化的融合成为在印度最终形成血缘关系多样、文化传统多元、生活习俗和群体心理及行为方式各异的诸多族群群体的最重要原因。此外,在长期的共处中,来自不同人种和文化传统的人们又不断地相互影响和融合,在差异延续的同时又产生许多共同点,而在印度最终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之后,上述共性得到弘扬与发展,“印度人”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统一的印度国家成为一个现实。
绪论00\\00\\印度民族问题研究在研究者眼中,今天的印度社会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它那种极端多元化的特点,在民族问题上也不例外,其语言、宗教的多元性在地区之间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不同。尼赫鲁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西北的帕坦人和在极南的坦密耳人(今天人们称他们为泰米尔人——引注)他们之间在外表上就少有共同之点。他们的种族世系是不相同的,虽然他们或者有共同的血统关系;他们在相貌上、身材上、饮食上、衣服上,而且当然,还有在语言上,都是不相同的。……在克什米尔,就使人想到喜马拉雅山那边的一些国家。帕坦的民间舞蹈就特别像俄国哈萨克的舞蹈。虽然有这些种种的不同,但在帕坦人和坦密尔人身上都无疑地显然具有印度的特征。”[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齐文译:《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63页。他还坚持认为穆斯林问题是一个印度民族内部的问题,并认为穆斯林处于被经常侵犯的状态,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实质上是对印度民族融合的一种反动,并造成这个群体成员对未来的恐惧,需要采用坚持不懈的友好来加以化解。SarvepalliGopal,JawaharlalNehru:ABiography,Vol3,1956-1964,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4,p172但是他的这个良好愿望在印度独立过程中并没有变为现实,印巴分治时期,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仍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印度独立的领袖圣雄甘地为呼吁两大集团的团结殚精竭虑,最后壮志未酬献出了生命,却也没能阻止这种教派的流血冲突。印度独立之后,印度国内也不止一次陷入此类社会危机之中,克什米尔地区的长期动乱、20世纪70年代锡克教徒聚居地区发生的流血惨剧、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长期动荡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事例。自20世纪末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的勃兴以及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抬头,使印度的民族问题更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不仅增大了国家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难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尽管曾经有人坚持认为“从来没有过一个印度的存在……没有一个印度国家,也没有一个印度人民”,JohnStrachey,India,ItsAdministrationandProgress,London:Macmillan,1988,p5但在几千年中,各个社会群体始终共同生活在一块相对固定的土地上,这块土地很早就有了“印度”这样的称呼;始终存在着一种为广大居民所认同的同一文化,这成为外人将其看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纽带,“印度是一个文明统一体(CivilizationalEntity)的理念早在吠陀梵文宗教和文学经典中就已经形成并延绵久远”。FrancineRFrankelandHarryHarding,ed,TheIndiaChinaRelationshipRivalryandEngagement,NewDelhi: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p18到了英印统治时期,印度最终完成了行政管理意义上的统一。“千百万印度儿女……万众一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殖民者,一个崭新的自由印度由此诞生。”参看“普拉蒂巴·帕蒂尔总统在印度第64个独立日前夕对全国的讲话”,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总第106期,第2页。从此以后,印度的统一性得到彰显,人们就是在讨论印度的多样性问题时,也是在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从1947年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历史上的印度次大陆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多个国家,这就造成印度的许多民族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国内事务,而直接涉及到与相邻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关系。在全球化趋势推进的大背景下,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走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印度民族问题的发展走向。当前,印度也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来自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消除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族群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缩小经济落后地区和落后群体与其他地区和群体的差距,成为印度政府应对挑战时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因为这个看似比较单纯的国内事务实际上也具有极为复杂的国际背景。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印度的民族发展状况,以及其民族问题的新特点、新问题等都直接反映出全球民族问题的现状和趋势,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效果如何,特别是探索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新途径,寻求缓解民族矛盾,缩小乃至消除不同族群群体间在发展问题上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有效方法,构建民族关系的新模式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印度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这个国家的疆界。
在印度,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早在印度独立之前,这里极为丰富的人类学和民族学事象就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国的学者,从19世纪开始,他们就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体质人类学调查,用以确认不同种姓和部族之间的体质特征。而就在同一时期,另一些西方学者(主要是语言学家)对次大陆语言的多样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借助西方盛行的语言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印度的语言进行了分类分析,在得出印度语言的一个重要支系与欧洲语言属于同一语族这一结论的同时,也依据欧洲的模式,将其作为族群区分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印度的民族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印度本土学者不仅参与了多次举行的人类学调查以及从1881年开始的十年一次的人口调查,而且在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总体来看,印度民族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