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行政法的自治范式研究:借助美国地方治理框架的分析》由张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行政法的自治范式研究:借助美国地方治理框架的分析》是公法与治理丛书。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运作的部门法,无论法治技术包装得多么完美,行政权始终是一切思考的出发点。行政权运作状况在现代国家与社会中的流变亦将引发行政法框架体系的剧烈震荡,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的行政法范式。
|
內容簡介: |
本书意在从公民自我治理的角度出发反思当下的行政法范式。当前的行政法范式依然坚持单一中心和自上而下的行政权运作方式,并以此为基点搭建一整套的概念体系、信念和方法,它难以解释或解决行政权的正当性危机,由此也引发了自身的范式危机。本书考察了行政法的自治范式是如何回应这一危机的,以及为了回应危机,自治范式应当具备哪些内涵,同时思考和探索了该范式在中国的可能性。
|
關於作者: |
张力,福建泉州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现任职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主要从事行政法学、地方政府法以及城市治理问题研究。
|
目錄:
|
导论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方法、出发视角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行政法的范式变迁与地方治理
第一节范式思维中的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现行范式
二危机及其原因
第二节作为可能性范式的自治
一范式转换
二自治范式的结构
三转型中国的“解题者”
第三节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
一为什么要从“地方”出发?
二静态的空间与异化的管理
三动态的地方治理与作为范例的地方
第二章美国公民自治的政治理论与公法基础
第一节反联邦党人、托马斯·杰斐逊与安德鲁·杰克逊
一托克维尔美国之旅的双重意义
二反联邦党人与托马斯·杰斐逊
三安德鲁·杰克逊与“杰克逊式民主”
第二节官僚化的世界与自治的守护者
一现代国家的官僚化宿命
二多元主义的虚弱与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
第三节第十修正案与(地方)公民自治(local self—government)的宪法基础
一第十修正案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二如何理解“或由人民保留”(or to the people)
第三章自治视野下的美国地方政府运作图景
第一节地方的法人化与权力结构选择
一法人化过程
二一般市与宪章市
三市政法人的权力结构选择
第二节公共参与、自治与地方政府的运作
一镇民大会、市政会议与公共参与程度
二邻里组织(neighborhood organization)的经验
第三节地方公共服务的自治样本:特别区的治理模式
一黑暗大陆与隐匿的巨人
二特别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与制度成因
三特别区的治理困境:异化的公共服务
四中心的自治与自治的多中心
第四章地方治理的公民监督者:美国大陪审团的死与生
第一节大陪审团的行政法属性
一从英国到北美:大陪审团制度的产生与移植
二行政性大陪审团的消而不退
第二节加州大陪审团的运作、争议和改革空间
一地位与职能
二大陪审员的选任
三大陪审团的运作
四争议与改革空间
五综述:独特中的不独特
第三节大陪审团的未来与走向自治范式的行政法
一官僚化牢笼与行政法视角的窄化
二大陪审团与地方治理
三行政权在自治范式中的正当性一
四未尽的未来:官僚化与自治的纠结
第五章自治范式在中国的可能性及其制度空间
第一节中国语境下的自治
一自治的历史境遇与现代话语
二“外在于行政权的自治”样本分析:社区居民的抗拆迁故事
第二节从外部到内部:塑造自治范式的行政法
一正当性之辨:自治与行政权的三重关系
二虚弱的自治与当下中国地方治理
三迈向自治范式的行政法之路
第三节自治范式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内涵
一克服行政权运作的转型风险
二回归与重塑“人民政府”
三制度化过程中对公民德性的塑造
结语走向政治的行政与走向自治的公民
参考文献
后记看不见的城市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內容試閱:
|
根据范式理论,问题与危机乃是新范式的前奏,行政法的常态科学往往会使人们的心智趋于封闭,它对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力和解答力一般不具有新颖性,由危机所引发的范式变迁才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们在观察、分析行政法相关事物时心存范式,并做好摒弃既定范式的心理准备,自然有利于行政法表达和实践的更新,而无须冒当年哥白尼、布鲁诺所面临的宗教审判之风险。
最后,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范式的思维方式具有更为独特的意义。转型暗含辞旧迎新之意,而范式的废立则与之相呼应,甚至产生助力作用。身处现代化浪潮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法律结构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变局和现代性的挑战,这与西方现代国家的处境并无二致,或者说这也是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后发国家,转型之于中国的含义绝非仅限于此。在当下的中国,转型有两个不同尺度的含义:就较大历史尺度而言,它可以用晚清重臣李鸿章所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来概括,指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自身传统进行痛苦的告别后,逐步迈向现代化或者说是“西化”的过程;就较小的时间尺度来看,转型则意味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法律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剧烈变革,其中以经济领域的变革最为深刻。身处时空跨度如此之大的转型图景一隅,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的表达与实践自然位于层出不穷的新现象与新问题的漩涡当中。范式的思维方式无疑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从常态科学到非常态科学再到常态科学的演进有助于行政法的理论和制度表达获得并维持对转型中国的解释和解答能力。
(二)当前行政法的范式结构
笼统而论,当前行政法的理论核心是行政权本位的统治理论,其范式构成离不开自上而下的行政权运作,同处现代性语境之中的西方法治发达国家与中国均受此范式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