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NT$
505.0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NT$
403.0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之一,收录了国学院青年学子在史学、西域、小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春秋时期的礼序问题——以《春秋》中诸侯国战争会盟次序为中心的探讨
齐桓公葵丘之会盟约考析——以《孟子》的相关记载为中心
春秋兵学文化转型的一个典范——束、楚泓之战再考察
汉代反季节栽培与“不时不食”观念
西域都护的废置与西域地缘的变迁
《肩水金关汉简(贰)》所见里名及相关问题
皇帝名号与汉魏时期皇帝含义的重构——观念史视野下的“皇帝”“太上皇”与“太上皇帝”
论“二官并阙”与“举国中分”——对孙权二子夺嫡事件的再研究
也论隋末薛举政权之失败——以《胡演墓志》《贺拔亮墓志》为中心
《群书治要》引《汉书》古注考
唐前期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
唐代于阗的童蒙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和田习字文书为中心
以破为立——试析刘知几的批判目的
论藏传佛教续部分类之形成及其印度源流
有关帕当巴桑杰的西夏汉文密教文献四篇
元大都大圣寿万安寺白塔之装藏、装饰——释注《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相关段落
爱新国早期历史记事的书写与改写——以天命初期对明关系为中心
顺治十二年清朝与喀尔喀蒙古会盟考
御制平定西藏碑校录
达瓦齐时期准噶尔赴拉达克熬茶考
乾隆皇帝《御制楞严经序》满、汉文本对勘及研究
桂文灿年谱
定县《论语》同源通用字研究
《梵本心经》不空和慈贤泽音的比较研究
读伯希和《汉译吐蕃名称》——兼论“吐蕃”读音
|
內容試閱:
|
如果魏明帝尊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是出于对曹魏正统性的维护的话,那么北魏这次“太上皇帝”号的议定,则与实际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献文帝并非如史籍所载的“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的人物,否则他不会在禅位后长达五年时间坚持使“国之大事咸以闻”。虽然禅位时的献文帝只有十八岁,但是他与文明太后冯氏之间的政治斗争已经相当激烈,这场政治斗争贯穿着整个禅让事件的始终。《魏书·天象志》的观点甚至以为献文帝的禅位是迫于太后。
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太上皇帝”称号的提出则不可能仅仅出于学理层面的考虑,而更多是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魏书》称此举是由“群公”议定的。“群公”毫无疑问是指献文帝的支持者,其提出“太上皇帝”称号的目的也很明显,即希望献文帝能够继续掌握朝政,防止大权因孝文帝年幼而落入文明太后手中。“太上皇帝”这一称号,正是为禅位以后的献文帝仍能掌握权力提供合法性。
回到北魏提出“太上皇帝”称号的奏疏,北魏“群公”先是说:“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其认为三皇之世的“皇”的形象是澹泊无为、垂拱而治的。而上古三皇的澹泊无为与汉高祖之父太公尊贵而又不统天下的身份相符,故汉高祖刘邦以“太上皇”作为其父的尊号。另一方面,与“无为”的“皇”号相对,“帝”号则意味着“有为”“成功”,故北魏“群公”提出“太上皇帝”的称号,正是希望能为献文帝继续掌握朝权提供名号上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