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本富足
》
售價:NT$
347.0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NT$
505.0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NT$
254.0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NT$
500.0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NT$
254.0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NT$
398.0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NT$
551.0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无论是规模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草根电商,还是从事社区服务的中小微企业,都在践行O2O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然而,大部分行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O2O探索依旧处在初级阶段。
本书甄选了30余各个行业领跑者的O2O创新实战案例,全面阐述了关于O2O的各项概念,剖析了各行各业的O2O经营模式和发展趋势,他们在O2O大潮中遭遇哪些风暴?他们又是如何运用O2O成功转型升级的?本书既有丰富的案例,又有大量内部数据披露,从O2O的专业化视角,帮助企业和个人认识、理清和应对O2O大潮。
|
關於作者: |
《卖家》
淘宝天下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卖家》杂志是淘宝网官方媒体。作为一本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类月刊,依托百万电商创业先锋的实践探索和强大的编辑阵容,《卖家》覆盖了电子商务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淘宝网精英创业者,为全国电子商务从业者提供息息相关的信息,以权威的专业视角和杂志的媒体属性分析行业趋势、把控策略方向。
|
目錄:
|
标品电商与O2O:多条腿走路
百武西,线下也能风风火火
林氏木业,家装O2O颠覆者
羚羊早安,“戏路”不窄
七格格,O2O可以慢慢来
非标品电商与O2O:夹缝里的生机
非标品电商怎么玩O2O
美业O2O需要“台风口”
当婚庆产业遇上O2O
家装电商落地需缓冲
殡葬电商O2O新探索
花卉电商新突破
传统品牌与O2O:洗牌加速
苏宁O2O大败局
丝芙兰,全渠道找到消费者
Lacoste,国际大牌的O2O样本
步步高,线上商超“新兵”的崛起
本地生活与O2O:狂奔最后一公里
地方门户角力BAT
在线订票,O2O新市场
自建App求发展,餐厅O2O新路
便利店,社区O2O的核心入口
e家洁,家政O2O革命缔造者
想搞社区O2O?
决胜O2O营销:找准市场切入点
雕爷践行的O2O营销法则
玩转溯源二维码
女神导航抢占移动端入口
线上“拉客”效应
星巴克的App包围术
O2O支付鏖战:巨头们的生意经
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
支付鏖战,阿里vs腾讯
线下肥肉,巨头们的难舍难弃
“傻大黑粗”的活儿
O2O困境:转型需要逆向思维
家居电商的困境
O2O,该换个玩法了
|
內容試閱:
|
百武西,线下也能风风火火
文|余创
留声机、电话机、书籍以及风扇,打上深深民国风标签的装饰品随处可见;穿着民国服饰的顾客正在店铺里自拍,下午民谣歌手要来这里开签唱会,造景师正在做新一轮的景观布置。
2015年,百武西创始人李晓亮畅想中的百武西:实体店有了自己的饮品吧,可供顾客休息和了解民国饮品文化;举办加入更多民国元素的音乐会、读书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扩展品类,推出男装品牌;实体店承担更多的销售责任,线上只不过是展示、积累数据、用户互动的平台。
目前,百武西线上每月的销售额为100万~200万元,线下每月的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然而,成名于互联网的百武西在2012年重点扩展线下实体店时却遭遇了各种质疑,类似于“互联网品牌去开实体店就是自寻死路”的论调不绝于耳。互联网品牌到底能不能做成线下实体店?百武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做不了韩都衣舍
早在6年前,百武西就有过线下店的尝试,但一开始的尝试换来的却是停业关店。2008年金融危机,外贸出身的李晓亮在那一年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创立了品牌百武西,第一家实体店在安徽合肥开张;第二,成立了线上运营团队,同年10月,淘宝店铺正式上线。但是这两个决定带来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实体店开店没有多久,就遇到经营困难的状况,由于开实体店没有太多的经验,在选址上以及店铺的货品结构上都存在问题。”第一次开线下店,李晓亮把店址选在人流集中的市中心,但是高昂的租金使得百武西难以承担,并且当年主打竹炭、竹纤维的概念,消费者没有足够认知,没过多久,百武西的第一家实体店关闭了。
相反,彼时淘宝正处于僧少粥多的红利期,百武西日用产品的线上销量成倍上涨。搭载着流量红利的顺风车,2010年百武西月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但所谓树大招风,百武西的日用品也被各商家模仿,销售瓶颈也慢慢显现。当年11月,百武西扩充品类,在线上开始销售第一批服装。
整合完供应链的百武西迎来了销售巅峰,月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成为女装的第一梯队的商家。然而好景并不太长,2012年,李晓亮迎来了百武西创始以来最纠结的一年。
那一年,淘宝与天猫的规则作出较大改变,单一店铺下只能经营单一品类,对于多品类集合的百武西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单一店铺运营多品类商品会导致该店铺搜索受限、流量下降,因此百武西只能重新按照是停业关店。2008年金融危机,外贸出身的李晓亮在那一年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创立了品牌百武西,第一家实体店在安徽合肥开张;第二,成立了线上运营团队,同年10月,淘宝店铺正式上线。但是这两个决定带来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实体店开店没有多久,就遇到经营困难的状况,由于开实体店没有太多的经验,在选址上以及店铺的货品结构上都存在问题。”第一次开线下店,李晓亮把店址选在人流集中的市中心,但是高昂的租金使得百武西难以承担,并且当年主打竹炭、竹纤维的概念,消费者没有足够认知,没过多久,百武西的第一家实体店关闭了。
相反,彼时淘宝正处于僧少粥多的红利期,百武西日用产品的线上销量成倍上涨。搭载着流量红利的顺风车,2010年百武西月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但所谓树大招风,百武西的日用品也被各商家模仿,销售瓶颈也慢慢显现。当年11月,百武西扩充品类,在线上开始销售第一批服装。
整合完供应链的百武西迎来了销售巅峰,月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成为女装的第一梯队的商家。然而好景并不太长,2012年,李晓亮迎来了百武西创始以来最纠结的一年。
那一年,淘宝与天猫的规则作出较大改变,单一店铺下只能经营单一品类,对于多品类集合的百武西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单一店铺运营多品类商品会导致该店铺搜索受限、流量下降,因此百武西只能重新按照品类开店,开出护肤、鞋包、家居品的专门店铺。这也就意味着用户的重新洗牌,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会有70%~80%的流失。“也就是所有线上的
一切等同于重新开始,销售业绩下滑。”
为了渡过难关,百武西在线上加大投入,无论推广还是产品,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可没想到的是,线上的加大投入换来的却是线上线下的矛盾加剧。百武西为了在线上冲销量,加大产品的折扣力度,频繁参与聚划算等活动。“虽然线上线下的产品上作了一定的区隔,但是两件差不多材质的衣服,一件在线上销售100多元,而另一件在线下销售500多元。”
线上线下矛盾加剧,到底是要线上还是保线下?淘宝规则变化,到底是要做单一品类的单一品牌,还是遵循初衷做单一品牌的多品类运营?也曾有人建议李晓亮放弃这种生活百货类的运营,跟韩都衣舍学习快时尚,毕竟与百武西线上销售的不断走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女装品牌韩都衣舍已经挤入女装榜首。
电商圈涌现出越来越多单品制胜的传说,爆款的打造也成为各种电商培训班的必修课。显然,百武西多品类多库存量的基因,面对这样的线上环境,出现了水土不服的迹象。
“百武西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围绕这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出现在百武西的店铺中。这样的方式在线上不讨好,但是当时所有的百武西实体店铺都在盈利,毛利也高于线上。”并且线上也满足不了日常用品、服装、鞋子、饰品的展示需求,无法营造出李晓亮心中的民国氛围,线上线下的冲突不断。于是,在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电商竞争,李晓亮作出了决定,重点加大扩张线下门店的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