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靠性基础知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用丰富的案例说明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应用,图文并茂,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可靠性工程的各个主要方面,适合各层次读者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紧扣可靠性工程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常用工程技术方法和主要标准规范,探讨了可靠性工程的若干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大量的案例。全书共11章,内容覆盖可靠性相关概念、发展历程与趋势、产品的寿命分布、可靠性管理、要求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价、数据收集及分析评估等技术方法,并讨论了软件和网络可靠性问题,给出了国内国际常用的可靠性技术标准规范。
|
關於作者: |
潘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一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科学研究、应用软件开发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 56(可信性技术委员会)专家;全国电工电子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委员;工信部工程系列高级技术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网络信息安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分评委会)委员。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可靠性的内涵
1.2 可靠性的作用和地位
1.3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3.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内容
1.3.2 可靠性工程的特点
1.4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程
1.4.1 概述
1.4.2 概念形成阶段
1.4.3 建立阶段
1.4.4 全面发展阶段
1.4.5 趋于成熟阶段
1.4.6 深入发展阶段
1.5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1.5.1 概述
1.5.2 复杂系统的可靠性
1.5.3 动态系统的可靠性
1.5.4 体系的可靠性
1.5.5 软硬件综合系统的可靠性
1.5.6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可靠性
1.5.7 云计算系统的可靠性
1.5.8 可靠性与其他质量特性的综合
1.5.9 基于失效物理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1.5.10 无铅焊点的可靠性
1.5.11 纳米技术的可靠性
1.5.12 可靠性仿真试验
1.5.13 高加速极限试验和应力筛选
参考文献
第2章 可靠性基础
2.1 对可靠性定义的进一步理解
2.1.1 可靠性的构成要素
2.1.2 规定的任务和功能
2.1.3 规定的环境和使用条件
2.1.4 规定的时间
2.1.5 规定的能力
2.2 产品的可靠性参数
2.2.1 常用的可靠性参数
2.2.2 产品的寿命特征量
2.2.3 可靠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2.3 产品的寿命分布
2.3.1 指数分布
2.3.2 正态分布
2.3.3 对数正态分布
2.3.4 威布尔分布
2.3.5 超几何分布
2.3.6 伽马 分布
2.3.7 贝塔分布
2.3.8 寿命分布
参考文献
第3章 可靠性管理
3.1 可靠性管理概述
3.1.1 可靠性管理的概念
3.1.2 可靠性管理的基本职能
3.1.3 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3.1.4 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3.1.5 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 可靠性计划与可靠性工作计划的制订
3.2.1 目的与作用
3.2.2 计划的主要内容
3.2.3 编制可靠性计划与工作计划的一般要求
3.3 可靠性管理组织
3.3.1 研制、生产单位的可靠性管理组织
3.3.2 型号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管理组织
3.4 可靠性过程管理
3.4.1 研制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3.4.2 生产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3.4.3 使用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3.4.4 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与控制
3.5 可靠性评审
3.5.1 可靠性评审的作用
3.5.2 评审组织及程序
3.5.3 可靠性评审
3.5.4 软件可靠性设计评审
3.6 可靠性信息管理
3.6.1 可靠性信息的分类
3.6.2 可靠性信息管理的工作内容
3.7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3.7.1 概述
3.7.2 FRACAS系统的建立
3.7.3 FRACAS的运行
参考文献
第4章 可靠性要求
4.1 确定可靠性要求的重要性
4.2 可靠性要求的表述形式
4.3 与可靠性要求相关的若干概念和参数
4.4 可靠性要求
4.4.1 可靠性定性要求
4.4.2 可靠性定量要求
4.5 确定可靠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和实施要点
4.6 确定可靠性要求及其验证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可靠性设计分析
5.1 可靠性设计分析概述
5.1.1 目的
5.1.2 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5.1.3 可靠性设计准则
5.2 指导思想和原则
5.3 可靠性建模
5.3.1 可靠性模型的内涵和作用
5.3.2 基本可靠性模型
5.3.3 任务可靠性模型
5.3.4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的区别和联系
5.3.5 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权衡
5.3.6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程序
5.3.7 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5.3.8 共因故障模型
5.3.9 多功能系统模型
5.3.10 储存可靠性模型
5.4 可靠性分配
5.4.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作用
5.4.2 可靠性分配考虑的因素
5.4.3 可靠性分配的原理和准则
5.4.4 可靠性分配的参数
5.4.5 可靠性分配的层次
5.4.6 可靠性分配的方法
5.4.7 不同研制阶段可靠性分配方法的选择
5.4.8 进行可靠性分配时的注意事项
5.5 可靠性预计
5.5.1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作用
5.5.2 可靠性预计的内容
5.5.3 系统可靠性预计方法
5.5.4 主要的可靠性预计标准及其发展状况
5.5.5 进行可靠性预计时的注意事项
5.6 可靠性仿真
5.6.1 可靠性仿真的内涵、条件和优势
5.6.2 可靠性仿真的一般流程
5.6.3 可靠性仿真的技术难点
5.7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5.7.1 FMECA的方法概述
5.7.2 FMECA的作用
5.7.3 FMECA的实施要求和注意事项
5.7.4 FMECA的工作内容和一般步骤
5.7.5 FMECA相关技术标准状况
5.8 故障树分析
5.8.1 故障树分析概念
5.8.2 FTA发展及应用
5.8.3 FTA中的图形符号
5.8.4 故障树分析的一般方法与流程
5.8.5 共因故障问题
5.8.6 动态故障树分析
5.9 潜在通路分析
5.9.1 潜在通路分析的内涵
5.9.2 潜在通路的特点
5.9.3 潜在通路产生的原因
5.9.4 潜在通路的表现形式
5.9.5 潜在通路分析技术现状
5.9.6 潜在通路分析方法与流程
5.10 电路容差分析
5.10.1 容差分析的内涵
5.10.2 容差分析程序
5.10.3 容差分析方法
5.10.4 容差分析实施要点
5.10.5 使用软件工具进行容差分析示例
5.11 耐久性分析
5.11.1 目的
5.11.2 一般信息
5.11.3 耐久性分析程序
5.12 失效物理分析
5.12.1 概述
5.12.2 失效物理模型示例
5.12.3 失效物理分析法应用示例
5.13 机械可靠性
5.13.1 机械可靠性现状
5.13.2 机械可靠性特点
5.13.3 结构可靠性分析
5.13.4 机构可靠性分析
5.14 元器件的选用控制
5.14.1 选用的必要性
5.14.2 元器件选用管理的内容
5.14.3 优选管理
5.14.4 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6章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
6.1 概述
6.1.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6.1.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6.1.3 可靠性试验的要素
6.1.4 可靠性试验的计划与要求
6.1.5 可靠性试验方案及一般程序
6.2 可靠性测定试验和可靠性增长测定试验
6.2.1 可靠性测定试验
6.2.2 可靠性增长测定试验
6.3 可靠性验证试验
6.3.1 抽样检验
6.3.2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要求
6.3.3 平均寿命抽样检验的原理与试验方案
6.4 环境应力筛选ESS
6.4.1 环境应力筛选的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