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新西兰,南太平洋上一个岛国,与澳大利亚比邻而居,是地球上*年轻的国家,也是联合国评选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号称“世界上*后一片净土” 。
这个小小的国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教育先进,近年来更是成为中国人*想移民的目的地之一。
然而,新西兰终究是西方人为主建立的国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她有哪些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又有哪些是中国人难以适应的?在优美的环境之外,新西兰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社会细节?
本书讲述了作者本人从一名旁观者到成为新西兰永久居民的过程中,亲见、亲历的人和事,既展现了新西兰优美自然环境的一面,也挖掘了一些新西兰社会的不足之处。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尽量将所见所感,与中国社会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对比观察,展示了两国之间的很多社会细节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背后包含的文化的、历史的、习惯的因素,提出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与读者探讨交流。
作者不预设立场,不强行推销观点,只是力图客观地展示新西兰这个小国的方方面面,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做了自己的个人解读,同时提出了很多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寻
|
內容簡介: |
新西兰到处绿草如茵,蓝天碧海,辽阔壮丽。洗练的天空堆积着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的白云,让人称奇叫绝。这里的原住民毛利人,将这块土地叫作“白云之乡”,真是恰如其分。
作者借每年往返深圳与新西兰之间的机会,用心体味这个南太小国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感受生活与社会种种细微之处,观察新西兰普通国民的生活与生存状态。既有对优秀文化的赞美,也有对其不足之处的批评和反思。比如我们一直想逃避的考试,作者会告诉你,新西兰的考试多如牛毛;比如新西兰路边无人的果树为什么没人摘;比如新西兰为什么很少出现交通肇事逃逸的事情;比如他还会告诉你,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国度,你乱说话的后果有时候相当严重。
|
關於作者: |
谢宏,1966年生。现居深圳和新西兰。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新西兰Wintec。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西兰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不离不弃》(2015)《你不知道新西兰有多慢》(2013)《他们与她们》(2013)
《两栖生活》(2013)《嘴巴找耳朵》2013《我很重要吗》(2012)《纹身师》(2011)
《青梅竹马》(2011)《深圳往事》(2009)《自游人》2008《貌合神离》(2004)
《温柔与狂暴》1995《光阴的故事》1991
|
目錄:
|
序:换个角度看中国 001
动物保护法不只是保护动物 001
福利:移民新西兰的诱惑 007
路边的野花不能采 013
宗教是另一种传销 018
习惯成自然 024
警察有何可为 030
漫谈新西兰的医疗 035
不打不成才吗 040
慈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046
考试人生 052
移民:环境优美,现实残酷 059
坐看大选电视辩论 068
诚信社会有赖健全的法制来保障 074
法制社会从排队学起 080
效率高下不仅仅是制度问题 086
靠什么消灭贫困 092
理想与现实 098
相处易,同住难 104
从新西兰交通事故赔偿谈起 111
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 117
有序的竞争 123
移民与移民城市 129
养老:事关尊严 135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41
我所不能理解的刑罚 147
不妨做个“吹毛求疵”的人 153
可以师生恋吗 159
你有优越感吗 165
顾客不是上帝 171
校园不是天堂 177
我们说话的声调为什么这么高亢 184
请小心说话 191
当春节渐成记忆 198
|
內容試閱:
|
换个角度看中国
谢宏
2013年,我第一部有关新西兰的闲笔集《你不知道新西兰有多慢》出版后,我没打算在短期内再续写这个题材的文章了。2014年7月,我在微博上遇见《深圳特区报》的编辑周国和先生,他邀我为他的学术随笔专栏写文章。我一听是学术性的随笔,立马就婉拒了,因为我不太喜欢学术性的文章,我的写作也极少涉足该领域。
但周国和先生很有耐心,解释说,文章只需带点思想性即可,不必跟踪时事,不写成评论,不写成文艺散文,题材不定,可写点新西兰社会观察。他的话打动了我,尤其是最后两句。我最终接受他的邀稿,大概与我的一个未了的心结有关。
因为《你不知道新西兰有多慢》一书里的文章,大多是我对新西兰这个国家“表情”的观察,有点浮光掠影,还没深入“内里”去看它,这当然是因我当初的心境决定的。因为那么一段时期,我对这个国家的观察,更多是以旅游者或说过客的心态去看待的。
一晃多年过去,我在新西兰也断断续续待了十年。看待这个国家的心态,也由旅游者或说过客的心态,慢慢过渡到居民的心态,或者说,至少也用长期旅居者的心态去观察它了。
因为心境变了,自己的观察角度变得更多样,自然也有些深度了,慢慢地由观察它的“表情”,过渡到观察它的“内核”去了。这当然是我人生态度的一种巨大转变,这些变化自然而然呈现在我的写作里。但在我当时的计划,更多的是希望用小说的方式来表现它,而非再用随笔散文这种文体。
但周国和先生的提议打动了我。我当时正在写作一个长篇奇幻系列小说,主角是我家的金毛犬辛巴,每天的写作让我神经紧绷,我希望有某种方式来放松自己。周国和先生的提议,此时正好切合了我的想法,于是我打算尝试一下。我先写了一篇给他,刊发后,受到不少的赞誉,由于虚荣心得到鼓励,我连续写了好些篇。
因为刊发的速度跟不上我的写作速度,又正好看见有朋友在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上发表文章,于是我给其编辑薛莉女士发了邮件,附上我的三篇文章,询问是否有意刊发。
薛莉女士从中国给我挂了长途,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她给我的写作方向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比如观察问题,需要有国际视野,等等。不久,她也刊发了我的一系列文章,得到读者的热烈反应,鼓舞了我的写作热情。
我写下的这些闲笔短章,按周国和先生的说法,概括其主题,大致是“新西兰社会观察,换个角度看中国”。我在这些文章里,将新西兰和中国放在一起,在某个方面,做一个比较或说思考,看看各自在文化,法律,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有什么异同,是否可互相从对方获得到教益。
坦率地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由于个人的学识,喜好,观察的角度,等等,每个人都不同,而我更多地从个人的趣味出发去谈论这些问题的,这些文章引起过许多不同的热烈争议,我想是不可避免的。我想说的是,我的这些闲笔短章,是基于我的个人观感,并不一定就对,但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那也算是达到了我的写作目的了。
2014年,我历时一年,完成了有关辛巴的奇幻系列,一共五部,期间,也一直用写作这个系列的闲笔来放松自己,上述这两家媒体也一直刊发我的这些文章,于是,写作和发表,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我在自己的计划外,意外地完成了该书的写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十分感谢两位编辑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因为他们的鼓励和督促,促成了该书的持续写作,否则,我想自己是没有那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
谢宏
2015.8.
动物保护法不只是保护动物
广东人有句话说,“同人不同命”,意思是同样是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换了动物,也如此的。这里我说说动物,以狗为例。我在深圳的时候,养了一只名叫辛巴的金毛犬,并与其日久生情。
它初进家门,我妈担心它胃口大,花钱,典型的中国思维:狗不就是畜生嘛!后来,我妈发现狗通人性,聪明懂事,给我们不少的心灵慰藉。我爸不喜欢狗,辛巴也明白,每次见到我爸行动不便走到客厅,会主动让开,让我爸通过坐到沙发上。而它不会让我妹妹。凡此种种可爱,让我妈越发疼爱它,把它当孩子养,关怀备至。
我们吃过狗肉的,因辛巴戒掉了。再后来,我耗费不少心力,把它带到新西兰。我妈送它的时候,都掉眼泪了。我做这样的决定,一是因感情深,二是对比过两地的动物福利。说来好笑,但却是实情。
深圳养狗的渐多,因没有动物保护法,监管部门无法针对性执法,以至于养狗和不养狗的,摩擦增多,对立情绪日浓,“玉林狗肉节事件”,举世闻名,负面影响多多。
其实,订立动物保护法,可清晰界定各方权利与义务,保障各方的权益,对养狗和不养狗的,对公众对政府,都是多赢的。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大家也没实践体验,一旦探讨起来,各方就变成了选择站队的过程,毫无理性可言。我到新西兰后有所体会,这里的动保法涵盖所有动物,但这里仅以狗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新西兰的法规要求,狗主必须对狗进行登记、注射芯片、防疫,市政府则把狗主缴纳的相关费用用于对狗的管理,比如,规划建设狗活动场所,征求公众意见进行改善,在狗的活动场所,设置告示牌,提示狗主要牵绳,处理好粪便,提供粪便袋和专用垃圾桶等,使大家共享舒适洁净的环境。
这些管理措施,是不是对公众有利?当然是的。动物保护法不仅保护狗,更强调对狗乃至对狗主的监管。狗违法会受到处罚,最终追责到狗主身上。
比如,如果狗吠叫扰民,污染环境,严重的咬伤人,狗主会被警告、罚款,严重者甚至被法院剥夺养狗的权利,被判刑坐监。依据动物保护法,政府有法可依,公众权益得到保障。
动物保护法保障狗的福利,狗主要给狗提供相应的生活条件。比如,狗主须给生病的狗提供治疗,给室外的狗提供狗房,提供足够的狗粮和饮水等等,并非你爱怎么养就怎么养。如果违反了,被人投诉,市政府会控告狗主,依法进行判罚的,甚至剥夺饲养权。
是不是有了法,就没有人违法呢?也不是的。这里不时有人虐待狗而受惩处或狗咬伤人的报道,有的还很严重,有种烈性的比特犬,伤人的比例很高,虽有人呼吁禁养此类狗,但政府还没做出决定。
这里的人不会因有狗伤人就呼吁禁止养狗,只会讨论如何减少伤害,而法院会对违法的狗主和狗进行处罚,罚款、坐牢、禁止养狗、对伤人的狗人道毁灭等。这一些都按相关程序进行。
新西兰是如何让人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的呢?举狗为例。这里的狗经常是电视节目的主角,它们充当工作犬、缉毒犬、搜救犬等。这里有专门介绍宠物医院如何救助猫狗的节目。另外,狗也常是媒体故事的主角。
这里的动物救助机构 SPCA是全国性的,靠民间捐款和义工维持运作,负责对动物进行救助,注册登记,监控动物权益的执行。电视节目里,有他们救助动物的常备节目。通过媒体的宣传,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动物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在深圳的时候,我带狗外出,一般小孩遇见后都会躲开,因为父母教育他们,狗是要咬人的。而在新西兰,小孩见到狗都是很高兴的,要跑过来恳求你让他们摸摸狗。这些不同的反应与平时的教育有关,敌意与善意,防备与亲密,都是环境造成的,而环境又是由法规缔造的。
对比在国内和在新西兰的体验,我认为中国需要订立动物保护法,各方做出理性妥协,以便清晰界定和确保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动物保护法,不仅有保护动物之用,使执法者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借此培养一个富有怜悯心、从善、相处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减轻社会日益生长的暴戾之气,于国于民,有益无害。
福利: 移民新西兰的诱惑
许多人决定来新西兰定居,其一,是喜欢新西兰自然环境好;其二嘛,我觉得还是受到这里福利制度的诱惑。人往高处好处走,好逸恶劳,都是人类的天性,世界上走一遭,发觉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分种族和地域,一旦环境条件给予,大家都是乐于享用的。
其实,来新西兰之前,我在深圳的日子,经过多年的打拼,也好起来了,过得悠哉游哉的,朋友一大堆,喜欢的事业正如日中天,要让我从安乐窝跳出来,还是很难下定决心的。我夫人先来新西兰生活学习过一段时间,随后向我描述了一番这个国家的美好。
最早让人着迷的,当是上学福利,学生上大学可贷款,不限年龄,还有学生津贴,靠这几乎可以不用干活了,简直可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过一生岂不快哉?!对我这个文字爱好者,岂不是天堂?!我夫人还发来一堆旅游照片,这看起来简直就是我从前梦想的人间天堂了。
可在我办理探亲签证的时候,因为所需的资料没办齐,被签证官质疑,申请没办下来,让我十分恼怒。我这样好的条件都不能批下来,简直辱没人了,顿时就想作罢,但经不住夫人的软磨硬泡,还是再次办了来新西兰的探亲手续,亲身考察国情。
十年前,新西兰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大批留学生涌来,移民也源源不断过来,各种因素让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祥和快乐,生活富裕。此前这里的人,生活就很幸福,有些人从没干过活,靠吃福利过了一辈子。
有些人生养一大堆孩子,因为国家会给每个孩子补贴奶粉钱,给单身母亲各项补贴等,直到小孩十八岁为止,名目繁多的福利,让人感觉不用白不用。就说上学贷款吧,许多人毕业后,贷款也不还了,还跑到国外去工作,等于政府花钱为别国培养了人才。
当然,那个年代经济好,政府的税收高,口袋里有钱,福利好是自然的。大家对那些吃福利的事和人,也就视而不见,反正家大业大,大家乐呵呵的,没人去把未来想象得有多坏。
我们也不例外,看着这么美好的盛宴,不参与似乎有点不通人情,首先我夫人是身体力行者,我则是犹犹豫豫地边走边看。对待移民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女人大都是先锋队员,而中国男人大都是后进者,大多留恋在中国国内创下的那片天地。
中国人常说,家大业大,也架不住坐吃山空,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新西兰同样适用。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世界,新西兰的经济也应声而落,走上衰退之路,移民留学政策收紧,留学生改飞他国,企业迎来了一波倒闭潮,失业人数增加,导致国家税收的大幅减少,福利制度岌岌可危。
随后上台执政的国家党,响应国民的改革要求,对受人诟病的福利制度动刀,收紧申领福利条件的审查,目的是鼓励大家参加工作。各项措施陆续出台,靠福利生活无忧的好日子基本终结了。
比如,成立专门机构追讨未归还的学生贷款,先警告,如果无效,欠债人入境会被逮捕;缩短单身母亲享受津贴的时间,收紧审核条件等等,让原先纯靠吃福利的人士精神紧张。
当然,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就业率,比如你原先是吃福利的,现在去基督城工作,那么政府一次性补贴你三千元,诸如此类的政策,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也收到不少效果。吃福利的人数不断下降,民众危机意识上升,靠双手谋生渐渐成为共识。
但还是有很多人怀念从前的好日子。说来好笑,当年我夫人还是学生身份的时候,偏爱工党执政,说要是有投票权的话,她会投工党。后来有了身份和投票权后,我们全家投了国家党的票。夫人发牢骚说,我们一家人干活,交的税够养一家吃福利的人了。
所以说,哪个政党能执政,就看选民的偏好。想吃福利的人,只想今朝有酒今朝醉,大概会选工党;认为应该靠双手劳动致富,自己和下一代才有未来的,就会选国家党。
就这几年的观察所得,我看法悲观,无论哪个政党执政,福利制度的改革,都将继续下去,简而言之,就是削减福利,这不是愿不愿意改的问题,而是不改就无法持续下去的问题。
理由就一个:花钱是件轻松的事,但赚钱却是件难事。
路边的野花不能采
我刚来新西兰不久,参加了一个华人旅行团,下车欣赏风景的时候,中国台湾籍的导游老周提醒我们“路边的野花不能采”,说那些花草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个人的,希望游客爱护花草,不要随便摘取,欣赏即可。他的话让我觉得有些羞愧。
这件小事过去多年,我仍然记得,可见其对我的影响,当时还真的无话可说。不是说这道理我不懂,我们从小就被告诫要爱护公物,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但到了现实中,似乎都忘记了。
追究其原因,大概是中国千百年来的大动荡折腾,让大家对公私你我的界限,丧失了基本的概念,使大家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种复杂的想法,有了一种想占有的心理。
在新西兰人的观念里,你的我的,或公私界限,是分明的。我记得更搞笑的是,我第一次来新西兰探亲,有次与夫人有事外出,我斜穿过人行道边的草地,被夫人一把拉住,说不能踩踏别人门前的草地。
当时我生气了,觉得她小题大做,便挣脱她的手,故意用力地走了一趟,一路上闹得很不愉快。
我夫人先来新西兰,接受了一些新事物,但我却觉得她是一知半解。我这人专业书读得不多,但杂书还是读了不少的,自信比她了解这里的情况,我就是觉得那样走路没什么问题。但从这个细节,大概也能说明,在处理某些事情方面,中西方文化
的差异,还是会产生许多冲突的。
记得在深圳的时候,我妈家的花园里,有一棵芒果树,每年挂果不少,但总有人偷偷拿竹竿去捅。深圳路边绿化用的芒果树,到了挂果时间,树下更是少不了握竿摘果的人。更搞笑的是,邻居的小孩居然偷锯我妈花园的木瓜树,被我发现落荒而逃,且并不觉得愧疚。
凡此种种,让人恼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深圳近香港,算是多年受教于文明的启蒙,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不用去期待了。君不见,常有新闻报道,某地货车侧翻后,附近村民踊跃争抢货物,货车司机甚至警察都无法喝止这明目张胆的抢劫。
我从小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来新西兰后也爱四处走走。我喜欢这里的房子,房前屋后是花园或后院、车库,敞开式的,小孩玩的玩具、自行车、滑板、鞋子什么的,随意放在草地上,也没人会拿走。
花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但主人一般任其烂熟枝头,熟落草地,任鸟儿啄食,外人不会进去偷摘,无论主人或他人,想吃的一般会去超市购买。
大概有人会说,新西兰人生活富裕,才不至于干那些被人诟病的事。其实这是误解,新西兰人并没有多么富裕,许多人都不如我们华人有钱。
据不完全统计,新西兰的饥饿儿童,总数达到数万之多,但他们对物质的观念,却不会因为饥饿改变,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各种界限很清晰明了,有一种共识,并不会因为生活状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当然,说到这里,我觉得根本性的问题需要搞清晰,那就是产权的问题。我觉得新西兰人对待身边事物的态度与对私有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关,因此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捍卫权利,当这种意识深深扎根于脑海后,人们对他者和自身的权利,也就产生了互相的尊重,才会控制对别人东西的占有欲。
俗话说得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私人如此,政府部门也如此,对各自的权责和管辖的范围,也有清晰的界定,让人投诉有门。
反观中国国内,许多事情界限都是含混不清的,许多事情,人人都觉得似乎与自己有关,但又觉得与己无关。于是说到好处,人人都说应该属于自己,可一旦于自己不利,便改口说那属于别人的事,将责任推诿得一干二净。
私人如此,公共机构也如此。公共事务,但凡有好处的,每个部门都想管,没有好处的,哪个部门都说该归别的部门管。私人之间发生纠纷,大多觉得投诉无门。大家观察一下身边,是否有如此的感同身受?
警察有何可为
新西兰是个平静而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国家,这里的房屋建造多少也能体现这一概貌。房子大多为木结构,大玻璃落地窗,没有防盗网,在中国人看来,显得单薄而易遭破坏,但实情却是相反的,这里严重的刑事案较少。
新西兰社会相对封闭,近十年移民渐多,社会构成复杂了,又由于经济开放了,受国际因素影响多了,社会福利减少,各种问题积下来,最后间接地反映在治安问题上,就是小偷小摸,店铺抢劫,日渐增多,让人对此状况日渐不满,便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警察身上。
这里的警察警权很大,但执勤不配枪,遇到带枪的嫌疑人,才招特警带枪过来。他们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管,但常让人们抱怨。在人们看来,警察对案发频繁的入室盗窃案并不热心,只关心你买没买保险,一般建议向保险公司索赔了事。究其原因,这里传统上人们视小偷为弱势群体,情感上同情,法官判刑不重,警察感觉努力白费,渐渐丧失积极性,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抓酒驾和超速上,成为大家的笑谈。
举例说说吧。
案例一,一小偷进屋行窃,和屋主照面。按新西兰的法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