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古文观止:全2册

書城自編碼: 269741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集部
作 者: [清]吴楚材 吴调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039359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6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心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胜任力:成为高效且胜任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 万千心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胜任力:成为高效且胜任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

售價:NT$ 426.0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

售價:NT$ 322.0
彼得林奇投资三部曲 全3册
《 彼得林奇投资三部曲 全3册 》

售價:NT$ 1243.0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售價:NT$ 463.0
嘉庆十八年:大清的滑落
《 嘉庆十八年:大清的滑落 》

售價:NT$ 307.0
政治的视野(第二卷)
《 政治的视野(第二卷) 》

售價:NT$ 936.0
大明凌云(全4册)
《 大明凌云(全4册) 》

售價:NT$ 1414.0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

售價:NT$ 6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5
《 中华经典解读——古文观止 》
+

NT$ 100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
+

NT$ 551
《 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 》
+

NT$ 249
《 古文观止(国学经典丛书·名家注译本) 》
+

NT$ 2691
《 古文观止 》
編輯推薦:
1.畅销300余年的优秀的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这一书名意即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不可否认《古文观止》是古文的**选本。《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巨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它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是读者**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2.题材极其广泛的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冲破了骈散之分的束缚,不仅选散体古文,对于骈体古文之精华也没有忽略。《古文观止》还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史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等经史中的文章。



3.富含纯正的国学养分

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典范文章浩如烟海,《古文观止》所收散文皆是上乘之作,均为历代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生经验以及宇宙哲理。



4.中学教材,高考选文非常多的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是古文的**选本,也是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古文选本。目前高考语文考试改革越来越重传统文化考查,《古文观止》是中学生提高古文素养的智慧之选。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
內容簡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名“古文观止”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从选材上说,《古文观止》上起《左传》《国语》,下止刘伯温、归有光,全面反映了从周、秦到明数千年的古文变迁,所选之文皆是上乘之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览而收全;从内容上说,《古文观止》涉及历史、哲学、游记、政治、宗教、艺术等,可谓是一部小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此外,《古文观止》语言精炼,篇幅较短,便于诵读,流行性与通俗性并存。300年来,《古文观止》流传极广、至今仍影响巨大,一版再版,依旧常售不衰,是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
關於作者: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均为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生平不详,不见于文献记载。《古文观止》是他们为其学生选编的教材,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目錄
卷一

左传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1

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2

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3

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4

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年 6

季梁谏追楚师 桓公六年 8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9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 11

齐桓下拜受胙 僖公九年 12

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 13

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 14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16

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17

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18

卷二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 周语上 19

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语上 22

襄王不许请隧 周语中 24

单子知陈必亡 周语中 26

展禽论祀爰居 鲁语上 30

里革断罟匡君 鲁语上 32

敬姜论劳逸 鲁语下 34

叔向贺贫 晋语八 36

王孙圉论楚宝 楚语下 38

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语 40

申胥谏许越成 吴语 42

公羊传 43

春王正月 隐公元年 43

宋人及楚人 平宣公十五年 44

吴子使札来聘 襄公二十九年 46

穀梁传 48

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48

虞师晋师灭夏 阳僖公二年 49

檀弓 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檀弓上 51

曾子易箦 檀弓上 52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52

公子重耳对秦客 檀弓下 54

杜蕢扬觯 檀弓下 55

晋献文子成室 檀弓下 56

卷三

战国策 57

苏秦以连横说秦 57

范雎说秦王 61

邹忌讽齐王纳谏 63

颜斶说齐王 65

冯煖客孟尝君 66

赵威后问齐使 70

触詟说太后 71

鲁共公择言 73

唐雎说信陵君 74

乐毅报燕王书 75

李斯 79

谏逐客书 79

楚辞 82

卜居 82

宋玉对楚王问 83

卷四

史记 84

五帝本纪赞 84

项羽本纪赞 85

秦楚之际月表 87

孔子世家赞 88

外戚世家序 89

伯夷列传 90

屈原列传 93

酷吏列传序 98

游侠列传序 99

滑稽列传 102

货殖列传序 105

司马迁 107

报任安书 107

卷五

汉书 115

高帝求贤诏 115

文帝议佐百姓诏 115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116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117

贾谊 117

过秦论上 117

治安策一 120

晁错 124

论贵粟疏 124

邹阳 127

狱中上梁王书 127

司马相如 132

上书谏猎 132

李陵 133

答苏武书 133

路温舒 138

尚德缓刑书 138

杨恽 141

报孙会宗书 141

后汉书 143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143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44

诸葛亮 145

前出师表 145

后出师表 146

卷六

李密 148

陈情表 148

王羲之 151

兰亭集序 151

陶渊明 152

归去来辞 152

桃花源记 154

五柳先生传 156

孔稚珪 157

北山移文 157

魏徵 162

谏太宗十思疏 162

骆宾王 164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164

王勃 166

滕王阁序 166

李白 170

与韩荆州书 170

春夜宴桃李园序 172

李华 173

吊古战场文 173

刘禹锡 176

陋室铭 176

杜牧 177

阿房宫赋 177

卷七

韩愈 179

原道 179

原毁 183

杂说四 185

师说 187

进学解 189

圬者王承福传 192

送石处士序 197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99

祭十二郎文 200

柳宗元 205

驳复仇议 205

桐叶封弟辨 208

箕子碑 209

捕蛇者说 211

种树郭橐驼传 213

梓人传 214

愚溪诗序 218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220

钴鉧潭西小丘记 222

小石城山记 22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224

卷八

王禹偁 227

待漏院记 227

黄冈竹楼记 229

李格非 231

书《洛阳名园记》后 231

范仲淹 233

严先生祠堂记 233

岳阳楼记 234

司马光 236

谏院题名记 236

钱公辅 237

义田记 237

李觏 239

袁州州学记 239

欧阳修 241

朋党论 241

纵囚论 244

释秘演诗集序 245

梅圣俞诗集序 247

送杨寘序 249

丰乐亭记 250

醉翁亭记 252

秋声赋 254

祭石曼卿文 256

泷冈阡表 257

卷九

苏洵 261

管仲论 261

辨奸论 263

心术 265

张益州画像记 268

苏轼 271

范增论 271

留侯论 274

贾谊论 276

晁错论 278

喜雨亭记 280

凌虚台记 282

超然台记 283

放鹤亭记 286

石钟山记 287

潮州韩文公庙碑 289

前赤壁赋 292

后赤壁赋 294

三槐堂铭 295

方山子传 297

苏辙 299

六国论 299

上枢密韩太尉书 300

黄州快哉亭记 302

曾巩 304

寄欧阳舍人书 304

赠黎安二生序 307

王安石 308

读孟尝君传 308

同学一首别子固 309

游褒禅山记 310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312

卷十

宋濂 313

送天台陈庭学序 313

阅江楼记 315

刘基 318

司马季主论卜 318

卖柑者言 319

方孝孺 321

深虑论 321

豫让论 323

王鏊 325

亲政篇 325

王守仁 328

尊经阁记 328

象祠记 331

唐顺之 333

信陵君救赵论 333

宗臣 336

报刘一丈书 336

归有光 338

吴山图记 338

沧浪亭记 340

茅坤 341

青霞先生文集序 341

王世贞 343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343

袁宏道 345

徐文长传 345

张溥 348

五人墓碑记 348
內容試閱
左传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①。王贰于虢②,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③。王子狐为质于郑④,郑公子忽为质于周⑤。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⑥。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⑦;秋,又取成周之禾⑧。周、郑交恶⑨。
注释:
①平王卿士:周平王的执政大臣。
②王贰于虢(guó):此处指周平王不愿令郑庄公独大,便将权力分给虢,来平衡周王室的权力。贰:属。虢:西虢公。
③交质:将人质交换。
④王子狐:周平王之子。
⑤公子忽:郑庄公之子。
⑥畀(bì):给。
⑦祭(zhuài)足:郑大夫,字仲,又被叫做祭仲。温:周王室所属土地,现河南温县。
⑧成周:周之东都。
⑨交恶(wù):彼此怨恨,此处指关系变坏。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前后担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平王又任用了虢公兼管朝政。庄公对平王埋怨,平王说:“此事无中生有。”于是,周王朝与郑国将彼此人质交换:周平王之子王子狐以人质身份去郑国,郑庄公之子公子忽以人质身份去周国。平王逝世后,周王朝想将国事交予虢公。四月,郑祭足带领兵队将周国所属地温地的麦子割掉;秋天,又将成周的谷子割掉。周王朝和郑国关系开始变坏。
君子曰:“信不由中①,质无益也。明恕而行②,要之以礼③,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④,蘋、蘩、蕰藻之菜⑤,筐、筥、锜、釜之器⑥,潢汙、行潦之水⑦,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⑧,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⑨,昭忠信也⑩。”
注释:
①中:心中。
②明恕:严明宽恕。
③要(yāo):束缚。
④沼:水池。沚:水里陆地。毛:原指草,此处为植物。
⑤蘋(pín):四叶菜,草本植物,生于浅水中。蕰:水草。藻:聚生藻类。
⑥筐:竹编方形容器。筥:竹编圆形容器。锜:有脚的炊具。釜:无脚炊具。
⑦潢汙huáng wū:积水停滞。行潦hánglǎo:沟里的水。
⑧羞:献。
⑨《风》:《诗经国风》。《采蘩》、《采蘋》:出自《召南》。描述妇女采摘祭祀野菜的画面。《雅》:《诗经大雅》。《行苇》、《泂酌》:出自《生民之什》,前者为祝酒词,歌颂尊老和睦;后者提倡对人友好真诚。
⑩昭:表现。
译文:
君子说:“信任不出自于心中,就算把人质交换也没用。从对方角度考虑之后再行动,再以礼仪进行约束,就算没有人质,又有谁能挑拨呢?要是彼此相信,彼此谅解,那山沟水塘的杂草,四叶菜、白蒿、水草还有那些藻类植物,和方筐、圆筐、有脚、没脚的炊具,甚至于地面上的积水,就能为鬼神祭拜,向王公供奉;再说君子创建两国间的信任,遵照礼仪做事,哪里又用得上人质呢?《诗国风》中有《采蘩》、《采蘋》两篇文章,《雅》中有《行苇》、《泂酌》两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来讲述忠诚与信任的。”
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②。又娶于陈③,曰厉妫,生孝伯,蚤死④。其娣戴妫生桓公⑤,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⑥。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注释:
①卫庄公:名扬。卫:国名,都城在现今河南淇县。齐:国名,都城在现今山东临淄。东宫:太子住所,此处指太子。得臣:齐庄公太子。
②《硕人》:出自于《诗经卫风》,据说是对庄姜进行赞扬的。
③陈:国名,都城在现今河南淮阳。
④蚤:通“早”。
⑤娣:古时对妹妹的称呼。
⑥嬖(bì)人:地位低下却备受宠爱的人,此处指卫庄公宠妾。
译文:
卫庄公娶齐太子得臣妹妹为妻,她之后被叫做庄姜,庄姜貌美却没有儿子,卫国人为其做了一篇《硕人》。庄公又将陈国女子娶为姬妾,她被叫做厉妫,生了孝伯,很早便去世了。厉妫同父妹妹戴妫生下桓公,庄姜把他视作儿子。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生的儿子,备受庄公宠爱,还喜欢摆弄武器,庄公一点儿都不反对,庄姜却非常讨厌他。
石碏谏曰①:“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②,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③。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④,鲜矣⑤。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⑥,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⑦?”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⑧。
注释:
①石碏(què):卫国大夫。
②义方:有关义的准则与道理。
③阶之为祸:一步步导致灾祸。阶,阶梯,此处为动词,引导。
④眕(zhěn):不轻易行动。
⑤鲜(xiǎn):少。
⑥君人者:统治者,此处指君王。
⑦无乃不可乎:可能不行吧?无乃:可能,难道,用于反问句,意为不以为意。
⑧老:辞掉官职,告老还乡。
译文:
石碏向庄公劝说道:“听说,疼爱儿子,应教导他道义与规矩,不让他走上歪路。骄傲,奢靡,放纵,不思进取是往歪路上偏移的开始。这四个恶习出现的原因是过度的宠爱,过度的赐赏。您打算让州吁定为太子,就将他定下;要是没有,就会让他走向灾祸。被宠爱而不骄傲,骄傲却对地位变低而安心,地位变低心中没有埋怨,埋怨却能让自己忍住,这种人是非常少的。况且低贱阻碍尊贵,年少欺负年长,远离替代亲密,新人压住故人,弱小欺负强壮,邪淫阻坏正义,此六种是违背了理义。君主仁慈,臣子履行,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关爱,弟弟尊重,此六种是顺应理义。将六种顺应摒弃,模仿六种违背,这会加速灾祸。作为天下百姓的国君,一定要将灾祸消除,现在却令灾祸加速,恐怕不行吧?”庄公没有听进去。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亲密,石碏制止他,他不听劝。庄公去世后,桓公登位,石碏便辞退还乡了。
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①。
注释:
①公:此处指鲁隐公。
译文:
鲁隐公五年时的春天,他计划去棠地观赏捉鱼。
臧僖伯谏曰①:“凡物不足以讲大事②,其材不足以备器用③,则君不举焉④。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⑤。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⑥,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⑦,入而振旅⑧,归而饮至⑨,以数军实。昭文章⑩,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11,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12,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注释:
①臧僖伯:鲁公子姬彄。
②讲:练习,锻炼。大事:军事和祭祀事宜。
③材:材料。器用:军事或是祭祀用的器具。
④举:行动。
⑤轨物:准则与法制。度轨量:法度校正。
⑥春蒐(sōu):春天找寻猎物没有怀孕的野兽。夏苗:夏天猎杀破坏庄稼的野兽。秋狝(xiǎn):秋天猎杀野兽。狝:猎杀。冬狩:冬天猎杀野兽。上面都是四季打猎的称呼。
⑦治兵:兵队演练。
⑧振旅:整治兵队。
⑨饮至:诸侯上朝,结盟,讨伐结束后,进行喝酒祝贺。
○10昭文章:展出车服旗子。
○11俎(zǔ):装祭品的器具。
○12皂隶:古时对贱奴的称谓,此处指地位卑贱的人。
译文:
臧僖伯劝告说:“所有事物,不与讲说祭拜,战争有关,它的材质不能制造兵器礼器,君王就不为所动。君王是令臣子往正道上走的人。讲说祭拜与军事对器具进行衡量,与法度相合的叫做正道,选择材料来制造器具用以表示等级文采叫做实用。不和正道,不实用的行为称作乱政。乱政多次进行,国家就会灭亡。因此春夏秋冬进行狩猎都是选择农闲时刻进行军事练习。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出城大型演练,一进城就将军队进行整顿,之后君王在宗庙对从事的人进行宴请,合算打猎的收获。对车服旗子的文采进行显示,对等级贵贱进行标明,对人员职位进行分辨,按照年龄大小,这是讲习威严。不把鸟兽的肉放入祭祀器具,皮革、牙齿、象牙、骨头、牛角、牛尾、羽毛等不用于祭祀器皿的,君主就不会猎杀,这是古时制度。对于树林、湖泊里的产物,普通器皿的材质,这些工作属于下级人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不归君主管辖。”
公曰:“吾将略地焉①。”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②。
注释:
①略地:查看边防。
②称疾:说自己身患病症。在古代,“疾”指普通伤寒,“病”指严重疾病。
译文:
隐公说道:“我要去查看边防。”于是前往,还将所有抓鱼的器具陈列出来。僖伯说自己身患疾病没有同去。
书曰“公矢鱼于棠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②。
注释:
①矢(shǐ):陈献。
②远地:因为棠和曲阜距离远,便叫做远地。
译文:
《春秋》中说:“公矢鱼于棠”认为这是与礼法相悖的,还说他远离了都城。
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①。庚辰,傅于许②。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③,子都自下射之④,颠⑤。瑕叔盈又以蝥弧登⑥,周麾而呼曰⑦:“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⑧,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⑨,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取与闻。”乃与郑人。
注释:
①公:鲁隐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许:国名,现在河南许昌。
②庚辰:初一。傅:临近。
③蝥(máo)弧:旗子名。
④子都:郑大夫公孙阏。
⑤颠:摔倒,掉落。
⑥瑕叔盈:郑大夫。
⑦周麾(huī):朝四面八方挥舞旗子。麾:挥舞。
⑧壬午:七月初三。
⑨共(gōng):通“供”,供职。
译文:
秋天的七月时,隐公和齐僖公、郑庄公会面一起向许国发起进攻。初一时,军队逼近许城。颍考叔手拿郑庄公蝥弧旗子率先登上城楼,子都在下面朝他射箭,颍考叔摔下。瑕叔盈又拿此旗往城楼登去,不断向四面挥动,喊道:“君主登城啦!”郑国全部军队都进城。初三,郑庄公到达许城。许庄公逃到卫国。齐僖公将许国让与鲁隐公。鲁隐公说到:“君侯称许国没有尽责,因此我和君侯对其进攻。现在许国已经认罪,即便君侯如此指示,我也没有胆量接受。”于是便将许国送与了郑庄公。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①,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②,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③,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④。若寡人得没于地⑤,天其也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⑥。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⑦,其能降以相从也⑧。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⑨?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⑩”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11。吾先君新邑于此○12;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13。夫许,大岳之胤也○14。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注释:
①许叔:许庄公弟弟。偏:遥远偏僻的地方。
②不逞:不满意。
③共亿:祥和,和平。亿:安定。
④获:公孙获。
⑤得没于地:将尸骨埋到地下。
⑥无宁:宁愿。
⑦昏媾(gòu):婚姻。
⑧降:屈服。
⑨禋(yīn)祀:祭拜天神仪式。
⑩圉(yǔ):边界。
○11亟(jí):快速的,急切的。
○12新邑:创建新郑时间较短。
○13周之子孙日失其序:指周国后代已走向衰亡。
○14大(tài)岳:据传是尧时四岳之后。
译文: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照顾许庄公弟弟许叔,在许城东,说到:“上天给许国降了灾祸,鬼神对许君确实有一些不满意,借我的手对其惩罚,可是我连一两位父老兄弟也不能和谐,怎敢将攻进许国当做是自己功劳呢?我有一弟弟,同样不能安宁共处,让他到处求食,难不成会永久将许国占为己有吗?您侍奉许叔过来对百姓进行安慰,我想让公孙获辅助您,要是我能够善终,上天或许会按照礼数收回对许国施加的灾害,宁愿再让许庄公回来治理国家。到那时,假如我郑国有求,如亲戚一般,许国或许也会答应吧。别让他国如此逼迫我们,和郑国一起抢夺土地。我的子孙后代们拯救存亡都没有时间,更何况要祭拜许国的先人呢?我让您在这里,不仅仅是为许国,也是令我们的边防得以巩固。”于是便令公孙获在许城西边住下,说:“只要是你的器具,都不能放入许城。我死之后,就快点离开这个地方。我先父将城邑新建在此,既然周王朝已经衰亡,我们这些周朝后代逐渐丢失事业。许国,是四岳之后,既然上天对周朝已经心生厌倦,我又怎么会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①,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注释:
①无刑:与社会准则、规范相悖。
译文:
君子说郑庄公“在此事上有礼数。礼能够治理国家,安定社稷,让百姓有序可依,让后代获得利益。许国违法了法治,就对它进行攻击,服从罪责后便对它宽恕,对自己德行充分考虑后进行处置,掂量自己的力量对它进行安放,找准时机开展行动,不能累及后代,这就能说是懂礼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