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这是美国司法史上最为重要的经典判例,也是美国最高法院缔造司法权威的关键战役。大法官的判决与总统的命令,在一起诉讼中狭路相逢,既没有枪杆子也没有钱袋子的最高法院,依靠什么树立自己的权威,赢得民众的尊重。答案尽在《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这本书中。
|
內容簡介: |
1800年美国建国之初,在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之间展开的总统竞选残酷而激烈。党争近乎撕裂了刚成立不久的合众国,“二次革命”的危机悄然逼近。败选的亚当斯不甘将合众国的命运交给新选出的、由民主共和党人控制的政府。他在联邦法院的人事问题上孤注一掷,希冀让法院成为联邦主义者的政治堡垒,延续联邦党人的既定国策。刚刚施行不久的合众国新宪法,显然对这一局面缺乏应对之道。危局之中,约翰·马歇尔挺身而出,带领**法院有力地回应了这次挑战。
《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围绕马歇尔大法官笔下一则里程碑式的著名判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展开。通过该案,**法院手中的司法权大大加强;但更重要的是,原本只存于国父们脑海中的三权分立理想,*终照进了现代国家的政治蓝图。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勾心斗角的政争以及精彩纷呈的人物,本书精彩淋漓地展现了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民主革命的精彩岁月。
|
關於作者: |
克利夫·斯隆 (Cliff Sloan),曾在美国**法院担任法官助理(Supreme Court clerk),也曾是政治评论刊物《石板》杂志的出版人。他目前是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 LLP)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合伙人。他在多家媒体发表过关于**法院的作品,包括《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以及《石板》杂志。他目前住在马里兰州切维蔡斯镇。
戴维·麦基恩(David McKean),目前任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主席。他曾任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助理总管,并在1999—2008年任约翰·克里参议员(马萨诸塞州)幕僚长。他是两本畅销政治人物传记的作者——《朝中有人:克拉克·克利福德沉浮录》以及《托米·“科克”:从罗斯福到里根时代的首都终极说客》。他目前住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译者简介:王之洲,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aw School)博士研究生。他曾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法学学士、硕士学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取得法学硕士(LL.M.)学位。他是一名商法与法社会学研究者,微信公号“微思客”法律版编辑之一。他也是一名美国宪政史爱好者,目前常住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
|
目錄:
|
导言
序幕
第一章 百废待兴
第二章 亚当斯败选
第三章 表亲相争:新首席与新总统的较量
第四章 午夜法官
第五章 杰斐逊上台
第六章 战幕徐启
第七章 马伯里提告
第八章 危机爆发
第九章 法庭鏖战
第十章 深思熟虑
第十一章 一锤定音
第十二章 深远意义
后记
附录1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判决
附录2 斯图尔特诉莱尔德案判决
注 释
致 谢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新都的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命途多舛,施工进程反复搁浅,时断时续。选址确定后不久,华盛顿和他任命的3位首都管理委员会委员隆重宣布,政府将举办一场公开拍卖出售新城的大批土地。拍卖会当天下起了雨,但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均到场出席。尽管参与投标者大都获得了颇为慷慨的信贷支持,但当天仅仅售出35块土地。投资收益的前景看上去不言自明——毕竟这里将是合众国的首都;但即便如此,仍然很少有人愿意真金白银地将宝押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后来,有3位富有的投资者组合成了一个辛迪加,共同开发新城。但到了1797年,这个辛迪加便宣告破产。几位合伙人都被投进监狱,而留下的大量烂尾楼则成了这次投资失败的纪念碑。杰斐逊作为华盛顿的国务卿,受命监督首都的建设工程;眼看华盛顿找不出几幢能作办公居住之用的建筑,杰斐逊不由暗暗担心,国会的众议员和参议员们可能“要像牲口一样露宿田野了”。
华盛顿任命法国著名建筑师皮埃尔·查尔斯·朗方进行新城的设计规划。尽管朗方给出了一个大师级方案,并被采纳为首都的建设蓝图,但他和首都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却一直争吵不休,从工程融资到设计项目,几乎无所不争。最后,朗方干脆拒绝向委员们报告工作。1792年,华盛顿命令杰斐逊炒掉了他的城市规划师。
直到1800年,作为尚未完工的总统府和国会大厦所在地,华盛顿市仅有3210位居民——大约500户人家,109幢砖房,263幢木屋。即便囊括乔治敦、亚历山德里亚以及华盛顿市的整个首都地区,总共也只有14093位居民——其中大约10000名白人,3200名奴隶,以及大约800名自由黑人。
参加国会大厦建设的工人有奴隶、爱尔兰移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劳工。他们的临时棚屋或宿舍直接安扎在城市中央。这里遍地都是污泥,特别是连接国会大厦与总统府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如此命名主要是为了安抚失去首都的宾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