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NT$
340.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上市必读:60余家公司IPO案例总结
献礼注册制:十年间IPO相关制度演变梳理
本书以投行业内人士的视角记录了2004年到2014年间中国企业上市的真实案例,以及中国证券市场IPO政策的演变过程,从而见证并解读这意义非同寻常的十年。
|
內容簡介: |
时,势,运,成就了不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不同结局。通过对十年间60余个IPO案例本身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延伸讨论,我们想展现企业、监管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角力,以及他们与一个时代的惯性所做的角力——企业上市的过程是一场多方博弈。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分析、揭露甚至拷问运行了这些年的中国式IPO,能不能助力企业发展,能不能倡导价值投资,能不能在不久的未来与成熟市场看齐。
在观察十年间中国企业IPO历程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这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情况:保荐制的确立及发展,发审委制度的建立,询价制的演变,中小板、创业板的开板,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IPO发行从审核制到注册制的逐步摸索。
本书以投行业内人士的视角记录了2004年到2014年间中国企业上市的真实案例,以及中国证券市场IPO政策的演变过程,从而见证并解读这意义非同寻常的十年。
|
關於作者: |
王骥跃,华泰联合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资深保荐代表人。在十余年投资银行从业经历中,专注于IPO项目执行业务近十年之久,熟悉A股市场IPO案例及政策背景变化,见证其间中国A股市场的风云变幻。主持或参与的IPO项目有:国通管业、恒源煤电、盾安环境、新海股份、报喜鸟、中恒电气、香雪制药、汉缆股份、海达股份、海澜之家、音飞储存等十余家。
班妮,德邦证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曾在国内律所、投行、PE工作,亦在香港从事过跨境并购财务顾问工作,目前在上海、香港两地从事跨境并购财务顾问和与证券公司相关的国际业务。财经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亲历投行》、《专注的力量》,为腾讯财经、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路透中文、《陆家嘴》、《智富》、《中国故事》等媒体撰写专栏文章。
|
目錄:
|
推荐序 市场的记忆
引子 为什么是IPO十年
第1章 2004年
十年轮回的起点 1
两面针
2 2004年第一只新股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发审委制度简介 13
凤竹纺织
8 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小公司
宁波东睦
16 第一家外资控股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板开板:一个计划外的孩子 21
江苏琼花
25 带病上市,十年方上正轨
苏宁电器
33 借力资本市场腾飞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保荐制度(一):保荐制起航 38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一):询价制的预备 39
第2章 2005年
大刀阔斧改革年 43
包头铝业
48 上市后“寿命最短”的企业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证券市场上目前
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44
晶源电子
56 一次绝妙的卖壳新法
江苏三友
62 实际控制人变更的一桩悬案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二):试水询价制 68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保荐制度(二):保荐制入法 71
第3章 2006年
IPO审核规范化 73
工商银行
79 航母级公司驾临A股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首发办法》明确规范IPO审核标准 74
中国国航
87 从破发到9倍
东华合创、众和股份
90 龟兔赛跑式的命运捉弄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保荐制度(三):保荐制规范化 100
南岭民爆
94 2分钱的代价
第4章 2007年
历史顶点的到来 103
中信银行
104 万亿打新资金会否抽血股市
宏达经编、中核钛白
109 疯狂的上市首日涨幅
怡亚通
114 另类公司登陆A股市场
绿大地
119 中小板造假第一股
中国石油
128 见证A股癫狂的落幕
太平洋证券
136 独一无二上市路
第5章 2008年
熊市逼停新股发行 143
紫金矿业
144 面值0.1元
烟台氨纶
152 扯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
立立电子
161 无冕之王碾碎上市梦想
大东南
168 三次上会,终圆上市梦
第6章 2009年
市场化发行起步 173
桂林三金
174 发行价格管制放开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三):放开新股定价管制 179
神州泰岳、机器人
186 被中小板拒绝的创业板明星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创业板开板:十年磨一剑,落地快速成长 182
探路者
194 服装企业如何登上创业板
阳普医疗、金龙机电
196 破百的发行市盈率如何炼成
华谊兄弟
200 影视公司如何玩转资本市场
第7章 2010年
新股发行的盛宴 205
蓝色光标
206 创业板重组专业户
汉王科技
210 一场官司带来的八个亿
碧水源
214 “耐克型”成长曲线
海普瑞
216 造富神话与质疑
宁波GQY
223 这个名字有点怪
苏州恒久
227 专利失效引发的血案
高德红外
230 意外的二次发行
超日太阳
235 行业兴衰与企业命运
胜景山河
239 一步之遥,天堂地狱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保荐制度(四):保荐制缺陷及争议 244
二重重装
247 福岛核事故引发央企退市
农业银行
249 A股织布机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四):监管预期与市场力量的博弈 254
第8章 2011年
市场调节显成效 257
八菱科技
258 市场不相信眼泪
华锐风电
263 史上最惨痛的打新记忆
庞大集团、比亚迪
267 同行业公司,发行不同命
双星新材
273 新华保险自酿苦酒
万福生科
276 IPO造假产业链
第9章 2012年
市场化之路中断 289
天能科技
293 预披露新政狙击造假上市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惊天一问:IPO不审行不行 290
海达股份
298 发行新规引起中止发行
洛阳钼业、浙江世宝
302 限价发行遭遇市场检验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五):重回新股定价管制时代 306
慈星股份
309 猝死的保代
新大地
314 IPO造假何时休
第10章 2013年
没有IPO的一年 321
322 财务核查风暴
327 艰难转型的中国投行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年终改革:暗藏风险的IPO重启 331
第11章 2014年
监管与市场博弈 335
奥赛康
336 被紧急叫停的IPO
众信旅游
341 “价低者得”的发行逻辑
我武生物
346 自主配售权的橘枳之变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IPO询价制度(六):询价变成解方程 351
兰石重装、中科曙光
353 连续涨停哪家强
京东商城、阿里巴巴
357 好企业都去海外上市?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保荐制度(五):制度红利消失 362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投石问路注册制 364
结语 敢问路在何方 369
后记 375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是IPO十年
在经历了21世纪最长的一次IPO暂停后,中国股市在2014年1月迎来了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证监会的核准批文于2013年12月30日深夜开始发出,接下来的两天中,有11家企业拿到了发行批文。马年将至,2014年1月8日,第一批发行的两只新股——新宝股份(002705)、我武生物(300357)立即开始启动申购,“快马加鞭”,“马上上市”。
十年之前的2004年,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早就通过了发审会的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元旦前拿到了发行批文,于2004年1月2日启动了新股申购,正式发行。
2004年与2014年,相隔十年,相似的不仅是企业翘首以盼发行批文,拿到批文后迫不及待地启动发行,还有更多背后的故事在轮回发生。
这些年来,媒体和公众对企业上市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的关注。尽管从2013年起,由于新股发行节奏受监管机构控制的缘故,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重心已经从IPO转向并购重组,但在2004~2014年这十年,A股市场上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仍然是IPO项目。在未来的A股证券市场,由于市场需要新鲜的活水,层出不穷的创业创新企业也有登陆资本市场的需求,IPO对创业投资者的财富效应和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强大,IPO作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依然会是一个长期存在。
同为投行圈中人,本书的两位作者经常会一起探讨中国资本市场许多问题的现状和成因,也会期望甚至大胆预测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和普通投资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着若干不同程度的误读,例如:
(1)IPO就是企业圈钱;
(2)IPO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
(3)中国的IPO大都是造假上市;
(4)IPO让许多人一夜暴富;
(5)投资银行贪得无厌,和发行人一起推高发行价是散户亏损的重要
原因;
(6)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勾结,报价不负责任;
(7)发审委的委员水平有限,在审核IPO时都是黑箱操作;
(8)优质公司都去海外上市了,留给A股市场的都是劣质公司;
(9)A股长期熊市、垃圾股横行都是审核制惹的祸,到注册制就没这么多垃圾股了;
(10) “大小非”成本很低,全流通上市会洗劫A股投资者;
……
为了澄清种种不正确或者有失偏颇的观点,解答公众对企业上市融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的疑惑,我们决定以投行业内人士的视角来记录2004~2014年中国企业上市的真实案例,以及中国证券市场IPO政策的演变过程,从而见证并解读这意义非同寻常的十年。
时,势,运,成就了不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不同结局。通过对十年间60余个IPO案例本身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延伸讨论,我们想展现企业、监管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角力,以及他们与一个时代的惯性所做的角力——企业上市的过程是一场多方博弈。
这60余个案例的选择并不是在各年间平均分布的,有些年份的故事特别多,有些年份几乎没有故事发生,导致本书的11个主要章节长短不一。这也客观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IPO发行的起起伏伏:时而爆发式上市,时而陷入低迷,甚至完全停滞。
其中有些故事超出了IPO本身的范畴,而是对一些上市后有“特别经历”的企业进行了“追踪报道”,因为这些企业后续发展的过程也见证了A股十年发展的波澜壮阔与丰富精彩。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分析、揭示甚至拷问运行了这些年的中国式IPO,能不能助力企业发展,能不能倡导价值投资,能不能在不久的未来与成熟市场看齐。
在观察十年间中国企业IPO历程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这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情况:保荐制的确立及发展,发审委制度的建立,询价制的演变,中小板、创业板的开板,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IPO发行从审核制到注册制的逐步摸索。这十年间,监管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有很多探索、尝试甚至反复,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形势、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的法治环境、投资者结构、投资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心态等密不可分。
深受十年IPO发展变化影响的还有从事IPO保荐与承销业务的中国投资银行从业人员。2004年保荐制度的确立,让一批老一代的中国投行人离开了这个行业;经历了十年保荐制后,由于市场发生着重大变化,又一批中国投行人也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那些没有离开的,大多在痛苦地寻找着转型之路。随着监管思路的转型和IPO注册制的推进,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加速及市场本身的深化发展,我们甚至大胆预测,有一批习惯了审核导向思维和传统IPO项目运作机制的投行人可能会在未来遭遇集体淘汰。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回望,过去的这十年是中国经济体量、结构以及发展模式发生巨变的十年,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迈进的十年,是中国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被逐渐普及了资本运作意识的十年,是中国A股投资者经历超级牛熊周期磨砺开始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中国的投行从业人员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征职业群体的十年。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度审视一下这十年中国企业的IPO历程,并思索、寻找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前进的道路。
声明:本书的写作参考素材主要来源于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公开信息披露资料;同时,为了使每个案例的内容和背景故事更加翔实,我们也引用了一些相关案例的媒体报道以及业内外的舆论点评,并在文中注明了出处。上述内容共同构成了这十年间IPO的“传言与真相”,文中引用的报道、评论观点、市场传言不代表作者的立场,亦未经核实,仅为反映案例发生时的真实舆论环境,请读者谨慎采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