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与客观记载,也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原生性信息的直接积累与物化形态。
档案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其中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根本属性。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着历史沧桑,是清晰的、确定的"第一手材料",是真实性不容置疑的文献材料,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信息、知识的档案,保留着真实的历史印记,是人们查考、处理问题的依据,可以满足人们察往知来的需要,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在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档案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财富。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NARA)前署长詹姆斯·B·罗兹指出:"档案的首要作用是它作为整个国家的历史记录,能使一个社会立足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去理智地计划未来,… …档案中包含了数量巨大的关于人民、组织、社会和经济发展、自然现象和事件等等的情报,对于描述国家历史的完整面貌,是无价的原始资源。作为国家的历史的资源,档案在促进人民对其自身的了解和形成民族意识方面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据《资治通鉴》记载,秦末,刘邦带兵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险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而二战后美苏等作为战胜国,在瓜分德日等战败国时,不仅抢武器、抢科学家,也抢档案。苏联从德国得到的大量图纸提高了其制造喷气机的能力。美国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大量关于中国内地的航拍片至今还保管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并已部分解密向社会提供利用。这些实际行动均向社会显示了档案的重要价值。
因为档案具有重要价值,它还被视会社会记忆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记忆,它既然是一种记忆,就需要依靠准确的资料来作为可靠的依据。所以历史就应该借助于档案,否则就有脱离实际、凭空幻想的危险"。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目的是为了及时采取行动确保世界文献记忆不再受到损坏和丧失。随着该项目的开展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记忆"成为档案界的一个重要概念并拓展了档案工作的视野。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这样描述档案:"在普通公民看来,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的个人权益,而且更多的还应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 除了"记忆"外,"遗产"一词也是档案界的一个重要概念。档案记载着过去、孕育着未来,被视为延续人类文明的纽带,从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为了配合世界记忆工程编制的国家级名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目前已经收录百余件(组)档案文献,其中部分档案文献如广东、福建两省联袂申报的"侨批档案"已经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随着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档案的形式演变为电子档案,但它依旧被视为世界遗产,是数字化形式的数字遗产。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保护数字遗产宪章》,其中指出:"无论何种形式遗产的消逝,都是全人类的损失。如果不着手解决所面临的相关威胁,数字遗产将会迅速丢失。""为保护数字遗产,作为国家遗产保护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档案立法应该包括数字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