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大博弈开始,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之遥;大博弈结束,沙俄的前哨离英属印度只有30公里。
但在中亚的土地上,在丝绸之路的中西交汇点,博弈永不落幕。
这本经典之作讲述了大博弈的故事,其中有英国的、俄国的年轻军官,他们不断探索,舍命涉险。他们扮作朝圣者、马贩子,绘制秘密山口的地图,搜集珍贵情报,求得与当地*有权势的汗王结盟。有的人一去不返。在今天的中亚,大博弈年代的野蛮和暴力仍然回响不绝。
阿富汗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拉计划将本书翻译为普什图语,他说:“(阿富汗人)能从中看到历史的重复……只有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历史,才能打破这个循环。”然而翻译并未完成,1996年9月,塔利班武装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残酷处死。
|
內容簡介: |
19世纪初,英属印度和沙皇俄国中间横陈着广袤的沙漠和群山。这些地带不为人知,也未被测绘,只有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这些蒙古汗国时代的古老地名还残存在人们遥远的记忆中。随着俄国不断向南扩张进入中亚腹地,英属印度不断向北扩张逼进克什米尔,两大帝国逐渐显示出碰撞的态势。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围绕潜在的威胁,英俄两大帝国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如履薄冰的勘探、间谍、军事与外交博弈,史称“大博弈”。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参与者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彼得·霍普柯克的足迹遍布中亚、高加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东土耳其,撰写了六本与这些地区相关的书。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他在独立电视新闻(ITN)做了两年记者,随后在《泰晤士报》工作了近二十年,其中五年是作为该报的高级记者,后期主要是作为中东及远东事务特派员。在上世纪50年代,他是西部非洲的新闻杂志《鼓》(Drum)的编辑,该杂志是一本声名远播的南非同名杂志的姊妹刊。在成为记者之前,他曾在英国皇家非洲步兵团服役,与后来的乌干达独裁者、当时的一等兵伊迪·阿明在一个营。他也曾经历险境,曾在古巴和中东两次被秘密警察拘禁,还被阿拉伯恐怖分子劫持过。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十四种文字。1999年他被英国皇家学会亚洲事务部授予珀西·塞克斯爵士纪念勋章。
|
目錄:
|
地图
图录
前言:一场新的大博弈
致谢
序言
前奏吹响
**章 黄祸
第二章 拿破仑的噩梦
第三章 大博弈的预演
第四章 俄罗斯怪兽
第五章 条条大路通印度
第六章 *早的俄国参与者
第七章 两条狗的奇怪故事
第八章 阿姆河边的死亡
第九章 晴雨表在下降
竞逐上演
第十章 “大博弈”
第十一章 进入布哈拉的伯恩斯
第十二章 世界上*强大的堡垒
第十三章 神秘的维特克维奇
第十四章 赫拉特的英雄
第十五章 国王的缔造者
第十六章 角逐希瓦
第十七章 解放奴隶
第十八章 长刀之夜
第十九章 大灾难
第二十章 山口里的大屠杀
第二十一章 康诺利和斯托达特的*后时刻
第二十二章 中场休息
高潮年代
第二十三章 俄罗斯大进军的开始
第二十四章 塔什干雄狮
第二十五章 丝绸之路上的间谍
第二十六章 刀架颈上的寒意
第二十七章 来自北方的医生
第二十八章 伯纳比上尉的希瓦之行
第二十九章 喋血巴拉·希萨尔城堡
第三十章 土库曼人的*后抗争
第三十一章 战争的边缘
第三十二章 通往东方的铁路竞赛
第三十三章 三个帝国交汇的地方
第三十四章 帕米尔高原的导火索
第三十五章 奔向吉德拉尔的赛跑
第三十六章 结局的开始
第三十七章 大结局
译者后记
主要人物索引
|
內容試閱:
|
序言
1842年6月的一天清晨,在中亚古城布哈拉,两个衣衫褴褛的人跪在埃米尔[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王宫前大广场上的尘烟中。他们双手被紧紧捆绑在身后,看起来令人可怜。这两个人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且肮脏不堪,头发、胡须和衣服上都爬满了虱子。不远处有两个刚刚挖好的坟坑,旁边漠然伫立着一小群围观的布哈拉居民。这是一个偏远的中世纪驿站城市,对于在残暴的埃米尔专制统治下的居民来说,执行死刑已司空见惯,本不会引起任何关注。但这一次有所不同,因为在正午的烈日下跪在刽子手脚下的是两名英国军官。
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两名军官被埃米尔关押在一座土质城堡下一个漆黑恶臭的地牢里,终日与老鼠臭虫为伴。查尔斯.斯托达特(Charles Stoddart)上校和亚瑟.康诺利(Arthur Conolly)上尉将在这座离家四千英里远的偏远城市里共同面临死亡。今天的外国游客会乘坐俄国巴士来到此地游览,但没有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斯托达特和康诺利正在为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场游戏被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投身其中的人们称为“大博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博弈”这一说法*早就是由康诺利本人提出的,尽管是多年后吉卜林(Kipling)[Joseph Judyard Kipling,1865-1936,出生于印度孟买的英国作家,短篇小说家、诗人。]通过他的小说《吉姆》(Kim)使得这一专用名词名垂千古。
回到1842年6月的那天上午,首先被行刑的是斯托达特。他受东印度公司派遣来到布哈拉,目的是和埃米尔结成反俄罗斯联盟。当时俄国人正大举进军中亚地区,他们下一步可能的意图令英国人非常不安。斯托达特被捕后,康诺利自告奋勇去解救他的同胞,但他一到布哈拉后立即被逮捕,也被扔进埃米尔可怕的地牢中。斯托达特和康诺利先后被斩首,他们的遗骸和众多埃米尔的牺牲者一样,被丢弃在广场下那些不为人知的乱坟岗里。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无数军官和探险家都投身到这场大博弈中,本书将会讲述他们的冒险经历和不幸遭遇,而斯托达特和康诺利只是其中的两位。这场为了争夺政治支配权而摆下的棋局波诡云谲且范围广大,从西部冰雪覆盖的高加索,穿过遍布沙漠和群山的中亚,一直延伸到东方的中国突厥斯坦[指新疆,见《中国政府白皮书:“东突厥斯坦”问题的由来》。]和西藏。这场大博弈的终极奖品就是英属殖民地印度。伦敦和加尔各答的英国人惟恐失去她,而在亚洲服役的那些雄心勃勃的俄国军官们则热切地希望得到她。
这一切都始于19世纪初。当时俄国军队正向南开始对高加索的征服,枪口直指波斯北部,那一带居住着凶猛好战的穆斯林和基督徒部落。在此之前两个世纪中,俄罗斯横跨西伯利亚的大征服并未对英国利益造成任何威胁;但叶卡捷琳娜女皇确实曾考虑过进军印度,她的儿子沙皇保罗甚至于1801年派遣了一支远征军,只不过这支部队在保罗去世后立即被召回。尽管如此,当时并没有人把俄罗斯太当真,更何况*南端的俄国前沿哨所距离印度依旧遥远,无法对东印度公司的属地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
但是,1807年一条情报传递到伦敦,给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敲响了警钟。根据这条情报,在欧洲一系列辉煌胜利中受到鼓舞的拿破仑.波拿巴已经联络了保罗的继承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建议两国联手入侵印度并让其摆脱英国人的统治。拿破仑告诉亚历山大,他们的联军将征服并瓜分整个世界。对伦敦和加尔各答而言,拿破仑垂涎印度早已不是秘密,况且他还时刻盼望着为此前败在英国人手里而复仇。
根据这个宏伟的计划,五万名法国士兵将首先横穿波斯和阿富汗,在那里和亚历山大的哥萨克会合,然后渡过印度河侵入印度。但那里不是欧洲,没有欧洲所具备的给养、道路、桥梁和适宜的天气,而且拿破仑对于他的部队在行军途中将要遭遇的障碍和困难一无所知。对于这条进军路线上的地势,包括那些干旱的沙漠和崇山峻岭,拿破仑同样知之甚少。在这一点上英国人也强不到哪儿去。截至当时,英国人都是经海路到达印度,而对于通往印度的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陆路通道,他们从未关注过,只是一味地忙于维护海路的畅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