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1.国内、国际上,从来没有一本中医书是这样写成的;2.中医界第一本众筹成功出版的中医书;3.中医界第一本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中医精髓阴阳五行的中医书;4.中医界第一本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五运六气的中医书;5.中医界第一个提出《黄帝外经》就是运气九篇的中医书;6.中医界第一本从五运六气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的中医书;7.中医界第一本从天干地支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的中医书;8.国学界第一本厘清子学根髓的国学书;9.中医界第一本《古中医天文学无极之镜》;10.中医界第一个提出古中医内涵的中医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古中医天文学著作,是中医界第一个提出古中医内涵的中医书,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从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是国学界第一本厘清子学根髓的国学书。本书从国学、子学、中医的根子上,即阴阳五行的起源及其天文机制、历法本质、历史演变考证论述。无极状态是《易经》之中最根本的天象,一切皆是从无极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万物,也是三生万物的过程。故天下万品皆是无极演变而来,最终又归于无极。镜者,映像万物而不染,镜中万物皆虚幻,此万象万物皆由无极而生化,一切世间之物皆是无极之镜中的影像而已,镜像最能反映品物真实,巨细无漏,故有此书名。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首次揭示了阴阳五行、河洛干支、五运六气、子学九式的物理本质、天文原理、历法起源。
|
關於作者: |
路辉,重光大渊献之年,圉壮之月,丙辰日之人。曾遍览群书,始得一丝之禅意;又阅尽春秋,方悟百代之过客。指天文,通历法,看地理,明日月,执一世之医,写万世之书。晓月风尘,帽落凌花,衣惹烟香,龙蛇晚来初过。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古中医,凭与谁说。青灯下,垦著医书寂寞。历至午岁,管变大吕,春满旧日山河。夜阑饮散,望北斗,话自说。醉江山,又重向运气里摹。春气归来,看美人桃花,袅袅春幡。东风吹雨,拈指收尽余寒。甲午春秋年,料今日雪尽遗憾。浑未痛饮阴阳酒,更见大珠小珠落玉盘。我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些没闲。闲时又来镜里,变幻朱颜。因果分缘,问何人会解连环?不怕见花开花谢,只管我辈人间。桃李春风一杯神仙酒,江湖夜雨十年唏嘘灯;水到尽头天作风云岸,山登绝顶我为缥缈峰。青山不墨千秋美画卷,绿水无弦万古琴瑟声;天地无为百代风骚客,乾坤不用一轮日月明。阅尽万般因缘境,尽在此卷中。
|
目錄:
|
阴阳万象古日地学
第一 天人之学
我的子学体系
内算、缀术与外算
古历法与星占(一)
古历法与星占(二)
天人合一
第二 盖天之论
盖天论的源流
盖天仪
天圆地方
第三 阴阳之气
璇玑玉衡
度景量天
《周髀算经》盖天历法
二十四节气
天气、地气、人气
七衡六间图
阴阳五行之坐标系
第四 黄赤坐标系
《周髀算经》中的黄道概念
古太极之图
八卦之象
六十四卦之象
六十四卦爻辞
第五 六十四卦历数
大衍之数
卦气说
《三统历》
历数甲子篇
《乾象历》
《景初历》
《元嘉历》
《大明历》
《正光历》
《兴和历》
《皇极历》
《大衍历》
第六 太玄
《太玄》与《周易》
《太玄》与盖天论
《太玄》历法
第七 十月河图历法
河洛考古
十月太阳历
三十节气
五星五行历法
河图象数
天干(一)
天干(二)
第八 月行九道洛书
月行九道
极坐标系
龙之传说
洛书之源
洛书象数
地支钩绳图
律吕之气
九宫八风
《阴符经》顿解
第九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与元素周期表
阴阳五行与遗传
天人相应
五行璇玑古行星学
第一 五星(一)
五运之星
五星顺逆
五星丽地
五星分野
天象效应
第二 五星(二)
五星五行
五行物理
五行互藏
五行旺衰
第三 五行之气
五行考古
五行之炁
五行天下
干支时空古相对论
第一 自然之场
自然:必然与偶然
干支时空
第二 物理之学
干支化合
地支力学
六十甲子
第三 时空之数
干支纪年
干支纪月
干支纪日
干支定局
数术法象古内算学
第一 三式天文
太乙天文
太乙算式
太乙运气
遁甲天文
六壬天象
四柱天象
第二 古中医道科学中医之道《黄帝外经》中医之方中医之炁
|
內容試閱:
|
第一
天人之学
通过古中医书之《众妙之门》中的讲述,在我们的大脑中、思维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宇宙结构、境界、时空、生命体图像的概念框架,这个宇宙结构与生命形式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所限定的知识。其实在许多问题上都是这样,尤其是关于我们自己的古文明与古文化。
我的子学体系
近年来,中国掀起一股国学热,穿汉服、诵经典、拜孔孟,满篇之乎者也,但充其量也就是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四书五经等儒家的一点东西而已,高级一点的学学佛道经典,这已经是高层次的所谓国学了。近年来还有一股所谓新儒学之流,不过就是换现代西方哲学之新瓶、装古儒学之旧酒罢了。可以看出,这些所谓国学,其实都是文化范畴的东西,文化是文明的外延,而文明才是文化的核心内核。那么,中国国学的内核是什么呢?似乎还没有人去深究这个东西,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国学文明的基因就是阴阳五行、干支河洛、子学九式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定量的学术概念体系在现代国学派眼中却是迷信、唯心的代名词!至于这些子学基因组到底来源于何处,根本就没有人去研究和溯源。
我的子学体系不同于现代国学派关于国学的认识,国学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子学。而且这个子学体系是有历史出处的,那就是中国古天文、古历法!在《四库全书》中有一个经史子集的分类,这里的经部、子部就是子学体系的全部精华。在历史上很少有人将中国古天文、古历法与阴阳五行、干支河洛、子学九式对照互参研究,但是在子学九式中却有大量古天文、古历法的概念浸淫其中,这一文化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实际上,子学文明体系的DNA
就是中国古天文、古历法,基因就是阴阳五行、干支河洛,蛋白质就是子学九式,整个子学文明的滥觞构成了现代国学派所谓的国学文化。这个子学文明也不过就是太阳系之内的一个文明体系而已,但超出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星系宇宙结构,那些星系结构中的另外的生命体文明实际上就是《众妙之门》之中所说的内容,即我们地球人在宗教中谈及的宗教文明了。
子学九式中唯一可以被社会、世人认真接受的只有中医,但中医经过现代社会变异后,也是面目全非,所以为了恢复中医的本来面目,我将符合《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的真正中医理论体系称之为古中医。古中医体系只是地球人类古文明的一小部分,其实古中医就是玄学,玄学就是国学、子学。有许多人认为,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如果与天干地支等术数联系上,恐被玄学化,殊不知,玄学不玄,实质就是干支学,中医与天干地支的关系极其密切,《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应象大论脏气法时论六节藏象论四气调神大论金匮真言论灵兰秘典论阴阳系日月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九宫八风五十营等篇章,《黄帝外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刺法论本病论等,以及子午流注开穴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都是运用天干地支计算中医的法则,这就是古中医的规范,古中医是这个天人绝学的最好体系,既可济世救人,又可修炼自身,又能为世人所接受,不至于玄之又玄。古中医,国学之渊薮,术数之圭臬,法术之大成
那些别有用心的伪中医们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地否定,值得深思。
内算、缀术与外算
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数学)大则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物,类万物。今数术之书,尚余三十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叀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歧二。在古中国的古文明中,天、地、人的研究是中心内容,其中天人之学又是重中之重。古中国的天人之学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即内算、缀术与外算。
内算系统是中国古文明的DNA,相当于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的基础学科地位,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太乙、六壬、遁甲、八卦六爻、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古中医、斗数、四柱、七政、堪舆飞星、择日等内容。如近期出土的清华简中战国时期后天八卦图等。在中国的内算体系中,有一个基本的公理,即数为天地之源,无论是《周髀算经》,还是《易经》《乾凿度》等古籍中,都有论述与证明。所以,数与数之间关系就代表了天地之间的物理联系与时空联系,也就出现了生数、成数、大衍之数、先天数、后天数、河图数、洛书数、历数、五行数、卦数、干支数等基本概念与定理。这些数在中国古文明中统称气数,所以说某一件事到尽头的时候,古人会说气数已尽,就是这么回事。气数统括天地之间一切象数,即气数首先是以气(真正的气应该是炁)为基础,然后气的运动规律称为数,气的运动规律的运用称为数术,这是气的基本物理概念。而现在有的学者研究气的时候,只研究气的象理,对于气是数占却置之不理,以为那是迷信,殊不知气数才是真正的气的内涵啊,而气(炁)的物理实质就是电、磁、引力之物理场。一个完整的炁的概念,象、数、理、占,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在中国古文明中,长度、重量、数量、时间的度量都是按照天地之数来定义的,皆源于天道。黄钟之律管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宽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高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天地之气,十二分而当一铢天地之气,十二铢而当半两天地之气。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地之气。天有四时,以成一岁,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两而为一觔天地之气。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觔为一钧天地之气。四时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天地之气。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可喜的是,某些现代学者已经认识到了阴阳、五行、八卦、三式、河洛等都是一种天文历法形式,这是一种还原中国古文明真相的进步。在《四库全书》中,这部分古文明的核心部分被称为子学。
缀术系统主要是天文观测与历法制定,在现代科学中相当于天文学,这部分精华内容见于《史记》中的《五行志》《律历志》《天文志》,包括以古六历为基础的三统历、古四分历、大衍历、乾象历、元嘉历、大明历、授时历等一百零二部历法,明确了日月五星的精确天体运行轨迹及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古文明像我们的祖先那样重视天文历法,但是天文历法的主要功能是为内算系统服务的,敬授人时的主要意义是人时,而并非农时,《周髀算经》可谓其祖。
外算系统的主要内容相当于现代科学的数学部分,诸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以及近期出土的清华简中战国时期算表等。以《算经十书》为基础,涉及算术、面积、体积、测量、线形方程、高次方程、微积分、高等代数等方面,创造出诸如勾股术、天元术、四元术、割圆术、重差术、方程术、正负术、开方术、隙积术、内插法、大衍术等数学定理与公式。在汉徐岳著的《数术记遗》中,记载了积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计数等十四种算法,可惜目前这些珍贵的算法技术大部分已经失传了,只有珠算还流行于世。可见,外算主要是为内算系统、天文历法的观测和计算而服务的。正因为外算是为内算、天文观测和计算而服务的,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所以中国古数学就没有发展出现代数学那么繁杂与精细,这也是许多现代数学研究者不理解的事情,似乎在中国古数学的体系中都能找到现代一些所谓先进的数学理论与概念的影子,但是中国的古数学家又与之擦肩而过,现代数学家们不能理解。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古文明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文明,外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精确的内算,而西方现代数学是为了计算而计算。
在中国的古文明体系中,这三者的关系是:内算系统是本体论,缀术系统是认识论,外算系统是方法论。这就构成了一个现代哲学意义上的完整的哲学体系架构,但我们在《众妙之门》中已经说了,西方哲学就是自然界在人头脑中的歪曲反映,东方没有哲学的说法,学术界称为理学道学佛学等,而我们的古文明是真正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科学,我们称为天人之学。
文明是文化的内涵与基因,文化是文明的外延与蛋白质表达,中国的古文明基因与内涵是上述的内算、缀术、外算系统三位一体。而中国的古文化外延就是由此而表现出的一切民族文化现象,诸如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历史、建筑、军事、武术、民俗、农业、手工业、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四库全书》中所说的经、史、集部分。我们现在国内所理解的国学是什么概念呢?无非就是文化层次方面的一些内容,最多讲一讲《易经》的象理,简述一下四书五经,这就是国学的最高层次了。至于文明层次的核心精髓全都当作糟粕迷信被扬弃了!殊不知,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