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大国医》系列图书由多位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历时三年撰写而成,他们各怀绝技,并从几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最适合国人体质的养生之道。本系列图书将分别从食养、体养、药养、心养等多个方面,向大家阐述国医大师们眼中的养生之道,旨在用最直白的言语,为全民普及中医保健知识。
|
內容簡介: |
名老中医裴学义师承辛凉派,时下人们多湿热体质,而辛凉派遣方开药最善治湿热,尤其以剂量小、疗效快而出名。在《大国医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中,裴老独具匠心,以自己70余年用药经验为基础,从国人体质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健秘方、验方,并用亲身经历的故事来阐明疗效。裴老善治小儿病,因此在用药上多用甜味药,常有良药不苦口一说,因此书中的药方多口味甘甜,并且滋补功效显著。
|
關於作者: |
裴学义,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关门弟子,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市东城区联合诊所所长,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裴胜,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叔父为著名内科专家裴学安,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七年。在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年。
|
目錄:
|
第一章 神医不神秘学会这些你也能未卜先知
预言病情,让患者报病像报喜
咳嗽与发热,先后顺序预知病情轻重
先天注定的体质,决定你生什么病
以后天养先天,把跑偏的体质调回来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大药
第二章 你的身体有话说
老中医都懂得以貌取人
脸上也有三围
脸上有光不只是面子工程
舌头上的健康密码
皮毛问题无小事
看指纹知病情深浅
控制不住的情绪也是病
嗅出疾病的味道
第三章 名老中医的珍藏小秘方
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
别人的良药,可能是你的毒药
一苦一甜祛心火
调气养肝,越喝越香的五花汤
一块土坷垃治好了拉稀
第四章 给大人的苦口良药,给孩子的良药不苦口
开药最不苦的老中医
百合病用百合来解
甘甜生麦芽的一物三用
|
內容試閱:
|
裴大夫,我们家孩子有痰了!一位母亲在复诊时,满脸高兴地告诉我。
看到孩子生病,这位母亲为什么会满脸高兴呢?因为在疾病的发展走向中,某些症状的出现的确是喜事一桩。
五天之前,这位母亲曾经带着孩子过来治咳嗽。孩子主要症状就是干咳,光咳嗽没有痰,整个人也有些昏昏沉沉的。
临床上,咳嗽常见干咳、痰湿咳两种。干咳,通常没有痰或痰量非常少,这多是由于急慢性咽喉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胸膜炎、症状较轻的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中医认为干咳属于肺燥阴虚、清肃失司,也就是说肺内比较燥热。痰湿咳的病人痰就比较多了,通常是由于外界环境中寒、暑、湿、燥、火等外感病邪,或者情绪、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内伤因素,影响了肺脏的功能引发的,多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一般来说,出现干咳,用一些养阴清肺的止咳药就可以了,可疾病往往并不单纯,有些咳嗽表面看是干咳,实际上却是因为痰液太黏稠,孩子咳不出来;有些时候,干咳、痰湿咳嗽还可以相互转化。
这时候就必须区分清楚,否则乱用止咳药反而是帮倒忙,因为掩盖了咳痰的症状,痰液停留在体内,没办法咳出,呼吸道疾病就会越来越严重,耽误了治疗时机。
一番望诊、脉诊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咳嗽是痰热引起的,也就是说有炎症。可到底是哪里有炎症呢?是咽喉炎、支气管炎,还是肺炎?于是,我让孩子当着我的面咳嗽了一声。
很多时候我都有这种体会,小孩或大人因为咳嗽来看病,到底是不是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这时候我就会让病人咳嗽一声听听,一听就能知道是哪里有了炎症,根本不用照胸片,也免受一次放射线的危害。但没经验的大夫,就必须去照胸片了,照过胸片后才知道到底哪里有炎症。
之所以能准确辨证,主要就是看咳嗽的时候有没有啰音,这都是天天给病人看病才能总结出来的。
结果一听咳嗽的声音,发现孩子已经快是支气管炎了。在支气管炎早期,孩子的痰量不多,但痰液不容易咳出来,这才表现出干咳的症状,可是持续两三天后痰液会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这时情况就严重了。所以,现在关键是帮孩子化痰,先把痰咳出来,在此基础上吃药消除炎症,支气管炎才能好。
随后我提笔开出了一剂化痰的方子,并嘱咐孩子的母亲:孩子吃了这几服药可能会开始咳痰,不要担心,让痰咳出来就好了。如果发现孩子咳不出痰,可以拍拍他的背,让痰跑到喉咙里,然后尽量咳出来。裴大夫,为什么会咳痰呢?孩子现在只是咳嗽啊?这位母亲听完我的治疗方法满脸疑惑。
看来孩子的母亲还不了解咳痰的重要性,于是我跟她解释:孩子现在表面看是干咳,但支气管已经表现出炎症了,实际上是有痰咳不出。
用了化痰药后,把痰咳出来病情就好转了。所以,有痰是好事情,痰咳出来,病毒细菌也就咳出来了,而且吐出两口痰,就能少吃一天药。不要担心,继续吃药就行。
这位妈妈听后如释重负。复诊时,她满脸高兴地告诉我孩子的痰咳出来了,还咳了不少。我又看了看孩子的情况,病情已经好了很多。
其实,这就是中医一直在强调的未病先防。不生病时,通过一定的养生方法,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有些疾病虽然还未发生,却露出了一些苗头,这时就要有病早治;有些疾病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就要治未病,防止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
神医扁鹊在谈到自己的医术时有一段这样的感慨,说自己远比不上两个哥哥医术高超: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他在病人的病情还未发作、甚至病人还没有察觉到症状之前,就给病人除去了病根;我的二哥医术次之,他在病人发病初期、症状刚刚显现的时候,就能药到病除,不留后患;而我的医术远比不上我的哥哥们,我治的那些病,通常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病人备受病痛折磨,我这时要下大力才能把病治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未病先防的可贵之处。
在儿科工作几十年下来,我尤其能体会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小儿疾病发病有多快?在大夫这里看病时还是咳嗽,回到家就可能发热了。有的大夫不注意未病先防,忽视了发热的征兆,只是治疗咳嗽,回到家,孩子的转变不受控制,就直接发热了。
家长见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质问大夫的:我给孩子去看咳嗽,吃了你的药怎么发热了?!家长不明白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病情发展太快,相反,他们只看到发热是吃了你的药才有的,只会认为这大夫是无能的庸医。大夫去解释,他又认为大夫在找借口推脱责任。照此发展,大夫和病人之间可能直接就反目成仇了。
所以,在治疗咳嗽的时候,一旦发现可能会发热的征兆,我就会在开出的方子里提前防着一点。使即将开始的发热得到了遏制,自然就不发热了。我那些年轻的徒弟往往就不明白,这病人并没有发热的症状,怎么还加了一两味退烧的药呢?其实,这就是我在儿科领域里一直强调的未病先防的思想,以此来应对小儿疾病的快速变化。因为小儿脏腑娇弱,未病先防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成人未病先防同样不容忽视,不可厚此薄彼。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中医大夫都得操着一份心,这也是中医的一大优势,总是走在疾病的前面。
不过,大夫未病先防可不光体现在辨证、用药上,否则,既有报病像报喜的病人家属,也有上门找你打架的。
四五十年前,我正在出门诊,一对父母抱着一个10个月左右大的小女孩,满脸严肃地冲进了我的诊室。孩子的爸爸一脸怒气,见到我就说:大夫,这是什么情况啊,我们孩子吃了您的药是不是过敏了,出了一身疹子,您得给我们解释一下啊?我先看看孩子。在跟这对父母解释之前,我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情况,而且出疹子是不是过敏反应还得看过之后再判定。
我走到这对父母面前,看到孩子裸露的脸上、胳膊上、身上出现了一些玫瑰色的丘疹,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之前的高烧已经退了,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这才放了心。于是告诉这对父母:放心,孩子得的是婴幼儿急疹,不是过敏。现在孩子已经不发热,等明天疹子退了就好了。所以,这出疹子是好事。
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可以致病的邪气,春秋两季风邪正旺盛,外界的气温也偏高,这时风热之邪往往会联合起来侵袭人体,也是婴幼儿急疹的高发期。风热之邪首先侵犯的是人的体表肌肤,气血在肌肤上运行不通畅,血热郁结在皮肤上就会出急疹。在出疹子之前的三四天,小婴儿常常会突然间发高烧,但等退热后出一身疹子,让疹子在一两天内发齐,病就痊愈了。一般情况下,疾病总会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婴幼儿急疹却很特殊,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这样的病程,而且也不会有任何并发症。于是,我给孩子开出了一道以清热疏风解毒为主的方子,帮助孩子把风热邪毒疏散出去。
这对父母原本气势汹汹地要来兴师问罪,却被告知出疹子反而是好事,一脸惊讶的表情,我又赶紧补充说:婴幼儿急疹有一个特点,孩子的烧退后全身都会起玫瑰色的丘疹。所以,吃药后孩子会出些玫瑰色的疹子。不过,出疹子后孩子就不会再发热,也就意味着病好了。孩子的父母还是很难理解,爸爸又看了看孩子满身的疹子,不无担忧地问道:可是您看孩子身上出了这么多疹子,难道疹子就不管了?这真的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时,疹子在一天时间内就会退,严重的话也会在三天之内消失。孩子现在情况不错,明天基本就能退疹子,所以不必太过担心。我继续跟他们解释,也尽量让他们放下心来。
这对父母见我这么说,突然间也没话可说了,但我能看出两个人明显还有些半信半疑。可他们也不能留在这里等着孩子的疹子退去,于是就抱着孩子回家了。结果,第二天下午孩子的疹子就退了,爸爸过来道谢,说了一堆表示歉意的话。至此,这段波折也算是满意收场了。
事实上,我早就知道孩子会出疹子。中医认为疹出热退,意思是疹子出了,病人身体里的毒才有出路,毒排出去了,热才能退。不过,可能当时给这个小女孩看病的时候有些忙,竟然就忘记嘱咐一句,说:吃完药后可能会出疹子,不要害怕,疹子一两天内就能退,这时病才算好。
没想到,疹子一出孩子的父母竟然找上门来。好在这对家长还明事理,我解释后就理解了。如果遇到一些犯浑的,始终不肯理解大夫,治好病不但没得到感谢,反倒成了罪人,就真的是比窦娥还冤了。从此之后,我才重视起来:未病先防不止在辨证、用药上,嘴上还要说出来。
所谓用嘴说出来是指,我总是这样告诉病人:您吃完我的药有可能拉稀,不要怕,这是正常的。拉稀怎么处理?我告诉你。又或者您吃完我的药,有可能要吐,吐是正常的,怎么处理。又或者有可能身上出疹子,出疹子怎么处理,我也告诉你。
高明的大夫会在未病先防上下足功夫,病人也要有这样的观念转变才行,不要生了大病才知道求助医生,既让身体受苦,也忙坏了大夫。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或许都要开始小题大做了。而我也更希望看到病人来时都是小病,不仅治疗起来省事得多,更重要的是,病人也能因此免受疾痛之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