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中国道路为何如此成功?中国制度为何风景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独树一帜?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指导中国的成功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寻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的依据而形成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是研究和揭示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运用和发展,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它诞生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服务于世界,为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是指引当代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论,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
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自觉。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括为十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深刻内涵、创新成果等进行了阐释,包括本质论、制度论、发展论、改革论、市场论、新常态论、四化同步论、开放论、民生论、扶贫论等,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进行了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服务于世界,为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是指引当代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论,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指南。
|
關於作者: |
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部分省、市经济政策顾问。长期从事政府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著有《中国式崛起》、《博彩业与政府选择》《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比较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模式、战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创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改革红利再释放》《解析新型城镇化》等十余种,发表学术和理论文章约三百篇,部分被《新华文摘》《求是》《新华月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稿》《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周跃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学习时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著有《按权能分配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研究》一部,执笔或参著出版《中国新型城镇化党员干部读本》《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强国梦》等著作十余部,撰写报送《送阅件》数篇。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来源 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6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17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发展 2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近代经济 30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初步建设的历程 35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学实践回顾 38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实践的经验 41
第三章 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内涵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 48
二、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 5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公平正义 58
第四章 制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范畴的建立 62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67
三、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71
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75
第五章 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念
一、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80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成果 83
三、五大发展理念包含了一系列丰富的科学内涵 87
四、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大局 90
第六章 改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实现形式和体制 96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事业的中国实践 99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04
四、在体制机制的重点改革领域实现新突破 107
第七章 市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理论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机制 116
二、社会主义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过程 122
三、发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现实障碍与难点 126
四、发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路径选择与举措 130
第八章 新常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理论
一、经济新常态为研判经济形势提供了依据 140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与丰富内涵 142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须坚持的新思维新理念 145
四、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改革路径与政策 149
第九章 四化同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化同步理论
一、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 154
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57
三、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163
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167
第十章 开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174
二、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多层次性 177
三、把握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 180
四、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84
第十一章 民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一、切实把广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192
二、保障民生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95
三、着重抓好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工作 199
四、建立健全各项民生保障体制机制 202
第十二章 扶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一、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8
二、认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213
三、提高我国脱贫攻坚战的精准度 215
四、凝心聚力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219
第十三章 以人民为中心,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渊源 226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228
三、动员广大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232
四、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思想服务人民 235
参考文献 239
后 记 243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维护市场自由竞争,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机制
从整体上看,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计划机制,第二种是市场机制。计划机制的实现以高度行政化的指令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和途径,而事实上,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总是支离分散和千变万化的,作为任何一个管理部门或行政机构都不可能完整地获得这些分散的经济信息,所以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效率的低下。而市场机制则不同,它是以价格机制或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作为运行前提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自由化和决策的分散化,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中的价格机制
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挥价格机制的核心作用。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常常将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市场机制并列起来论述,但从本质上看,这两种机制的运行存在很大的重叠之处。具体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机制是实现自由竞争的重要工具
市场经济一般来讲是买者和卖者众多的经济,生产同一商品的生产者,要想在市场上夺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价格上取胜。因为,在竞争性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在质量、性能相近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市场需求量就越大,进而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大。同种商品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通常要采用的工具就是降低商品的价格。而降低价格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降低产品成本,这就要求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工艺,从而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是社会劳动消耗的节约和资源在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
2.价格机制是调整生产方向的重要途径
价格机制决定的价格比例,是制约平均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劳动在部门间分配的选择条件。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某一种商品在市场上需求量增加,商品供给者就会在短期内提高该种商品的销售价格,从而使获利增加。如果该种商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仍未改变,社会就会扩大该种商品的生产规模,大规模地增加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实现生产的规模效益。相反,对于那些供大于求、价低利微甚至无利可图的商品生产者来讲,在市场价格信号的指挥下,就会将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那些价高利大的商品生产上,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决定价格,价格调节供求规律,也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一般规律。[李兴山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
3.价格机制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必须发挥更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是反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幅度预示该种商品的供求有缺口时,国家就可以利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如利率、税率、工资等,鼓励和诱导这种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或退出这个生产领域,从而调节商品的总体供求平衡,实现价格水平的整体均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二)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中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保障自由竞争机制的顺畅运行,是一个国家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竞争机制是一种外部强制性的推动力,它能够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争取更好的销售场所和购买条件而围绕商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所展开的较量。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实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这显然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繁荣富强的重要途径。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固有机制,其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是竞争双方不同经济利益的存在。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是众多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会自行与同类经济主体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化配置。第二是竞争由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引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他们的技术条件不同,劳动强度与熟练程度不同,管理水平不同,个别劳动耗费也就不同。而市场上的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而出现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这就必然引起各个生产者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反过来激励各个生产者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经济体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走向强大。市场竞争主要有三种类型[AJ伊萨克森等著,张胜纪、肖岩译:《理解市场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
1.商品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即卖方之间的竞争
同一种商品,有许多不同的供给者,谁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售同样品种同一质量的商品,谁就一定能够战胜其他卖主,从而实现个人的利润最大化。于是,各个卖主彼此之间进行争夺销路、争夺市场的斗争,这种竞争能够降低他们所供给的商品价格。而降低商品价格,就必然会削弱商品生产者的利润,为了在既定的生产成本前提下获得必要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就必然促使商品供给者加强管理组织的创新、技术技能的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要素的引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商品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即买方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机制亦被称作买方竞争。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仅仅存在商品供给者之间的激烈竞争,需求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这是发挥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方之间就会为抢购这种商品而展开竞争,这种竞争反过来就会提高所供给的这种商品的价格,这也是供求决定价格的供求规律的重要内在机理所在。在此基础上,通过价格信号的传导与引导作用,能够诱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显然,这正是一个国家走向经济强盛的重要途径所在。
3.商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竞争
作为商品的买方,想尽量使商品便宜些,而作为卖者却希望商品尽量贵些。买者和卖者之间的这种竞争的结果怎样,要依据上述竞争情况如何来决定,就是说要看是买者阵营里的竞争激烈些还是卖者阵营里的竞争激烈些。当买者阵营里的竞争更激烈的时候,就说明该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就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诱导更多的商品生产者将社会资源投入到此商品的生产中来;而当卖者阵营里的竞争更激烈的时候,就说明该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样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下跌,从而促使一些商品生产者将社会资源撤离出该生产领域,转移到社会利润更高的商品上去,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显著地增加社会财富。
(三)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中的利益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人具有自利之心而使利益机制发挥作用,是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一个经济体实现繁荣和富强的重要内在机理,也是促使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强大的重要市场机制。
具体来看,利益机制是指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权利与所得的经济利益之间的有机联系[李兴山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首要的问题都是如何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力求将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活动引导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来。在利益机制的顺畅运行下,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就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在个人追求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实际行动中,最终实现整个国家迈向经济强大的战略目标。
当然,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利益机制的话,利益机制实质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供求决定价格,价格调节供求,价格机制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价格关系反映着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价格的变动在导致资源流动和重新配置的同时,必然引起经济利益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从而使得社会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试想,如果一个经济体或国家中的经济个体对自己的利益毫不关心,那么,显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运行也就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有了利益机制,才使得市场成为平衡个人利益和保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的自然秩序,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够有效地主导着各种交换当事人的利益、动机和行为,从而引导着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换句话说,人们对自身利益追求的利益机制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
二、社会主义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加深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相应做出了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决策[魏礼群:《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全球化》,2014年第4期。
]。
从整体上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应当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和作用,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市场在国家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为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以市场在国家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的认识为主,强调是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其内涵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究竟起什么样作用的问题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虽然隐含了由国家计划为主转为国家间接调控为主的含义,但应当说,国家计划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时,理论界和政策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念提出来以后,有人简单认地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有人还主张回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高尚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前线》,2013年第12期。
]
在这种认识模糊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回到了正确的航向。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页。
]
此后,我们党经过对过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得失的认真总结,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这一表述改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即构建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第二个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这一阶段的大致时间为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论断。较之第一阶段市场在国家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更加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并不否认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党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多年之后,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在当时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国家宏观调控是作为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还是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宏观调控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还是资源在政府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些问题,在原有的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提法下,则无法得到与现实相吻合的合理解释[高尚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前线》,2013年第12期。
]。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一认识阶段,我们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极大地深化了对市场作用的认识。
(三)第三个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力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以往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也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认识的一次飞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做了创新性的论述,而且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清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即政府要承担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五个方面的职能,其余的能让放权都要向市场、向社会放权,要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各类社会组织的能动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产生垄断组织、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应当在这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句话是清晰界定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到了这两点,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张占斌:《释放全面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辽宁日报》,2013年12月8日。
]
从以上对我们党认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历程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实践发展在认识上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管理方法到经济调节手段到一种经济制度,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都反映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魏礼群:《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全球化》,2014年第4期。
]。
从整体上看,我们党对市场决定性作用认识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也为我们研究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市场决定性作用与建设经济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