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蹲下来,用爱和孩子说规矩——一位新西兰妈妈20年的育儿经(兰登书屋亲子畅销佳作,新西兰知名育儿专家完全育儿心经(1~19岁)。用爱和规矩因材施教,教出自律、独立的好孩子)

書城自編碼: 27903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育兒/早教育儿百科
作 者: [新西兰]黛安·莱维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217590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4/27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政略与战略论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NT$ 454.0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0
《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套装) 》
+

NT$ 270
《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
+

NT$ 232
《 3岁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
+

NT$ 232
《 3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智力发育黄金期,发现孩子内在潜能的秘密 》
+

NT$ 272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編輯推薦:
1.兰登书屋亲子畅销佳作,父母陪伴孩子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必读经典。2.新西兰知名育儿专家完全育儿心经: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气度翩翩的少年(1 ~19岁)。3.用爱和规矩因材施教,教出自律、独立的好孩子。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是父母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未成年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性格、体质、素养等形成的关键性阶段。本书专门讲述此年龄段的孩子教育问题,帮助父母培养出人格健康、独立、自律的孩子。本书作者是新西兰知名育儿专家、家庭治疗师,同时也是3位孩子的母亲。针对1-19岁孩子成长问题,作者温情讲述了如何将孩子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青春少年的教养心得,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系统、充满关爱且切实有效的育儿方案。笔风幽默而明晰,对解决幼儿期至青春期育儿的疑难杂症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阅读本书,跟随作者,找到最佳最适用的教育策略,用爱和孩子说规矩,培养的孩子!
內容簡介:
养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个长达20年的大项目,在这极其关键的20年间,父母要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使他们拥有面对未来生活的重要素质和必备技能?在这过程中,父母又该如何运用好爱和规矩这一法则?新西兰育儿专家在本书中给出专业、系统、温情、有效的解答,教你建立适用的家庭结构和育儿框架,掌握育儿策略和方法,培养出独一无二的优秀孩子,并让育儿过程事半功倍。
關於作者:
黛安莱维(Diane Levy)新西兰顶级家庭治疗师、育儿教练、育儿类畅销书作家,也为一些杂志、报纸专栏供稿,还有自己的电视、广播节目,已出版多部育儿畅销作品。
目錄
第1 章 用20 年时间养育一个孩子
1. 二十年育儿计划 002
2. 家庭结构 013
3. 智慧VS 力量 023
4. 增强孩子的自尊 030
5. 事情为何变得乱糟糟 043
第2 章 了解人的性格
6. 性格理论 052
7. 吸引力和关系 069
8.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081
第3 章 情感独立之路
9.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092
10. 多关心,少干涉 101
11. 帮助孩子应对挫折 113
12. 父母理所应当给建议吗 127
13. 当答案不明朗时 137
第4 章 自律之路
14. 让孩子听话 146
15. 让我们来谈谈反省 167
16. 要求吩咐行动 181
17. 家有家规 201
18. 帮助孩子做选择和做计划 221
第5 章 陷阱和问题
19. 辨明方向 240
20. 手足之争 252
21. 欺凌他人:零容忍 258
22. 解决睡觉问题 268
23. 食物之战 276
24. 练习上厕所 286
25.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策略 297
后记
內容試閱
10.多关心,少干涉
读完珍奈德诺夫的《连续性概念》,我意犹未尽,呆呆地坐在扶手椅上回味书中的内容,任由孩子在隔壁快乐地玩耍。突然,黛博拉哭着跑进来,妈妈,杰玛(Gemma)欺负我!两个可爱的孩子5岁了,平时总爱在一起玩儿,看上去相当般配。我对自己说,你要做个耶全纳妈妈,于是我把女儿抱进怀里。我知道耶全纳部落里的妈妈在这个时候不会说话,可这对我而言有点太难了,于是我嗫嚅着说,哦,亲爱的,这真是太糟糕了然后,就静静地等女儿的反应。平时碰到这种事,我的反应一般是絮絮叨叨说很多话,然后插手干涉。所以见我这样,黛博拉抬起头不解地望着我,好像在思考什么。可是,装得了表面,装不了内心。尽管我表面效仿耶全纳母亲的方式,但心里却在打鼓,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这种方式在委内瑞拉的原始部落里或许可行,可在新西兰这个现代国家真的可以吗?拥抱的姿势至少保持了15秒,而感觉却像过了15分钟。然后黛博拉说,我走了,妈妈。接着她便蹬蹬蹬地跑到隔壁,没事人儿一样地又跟杰玛玩了起来,留我一个人惊诧地坐在原地。没想到,这种方式竟然奏效了。黛博拉得到了安慰,心中有了打算,自然也不需要再缠着我,所以就又回到了5岁小孩的快乐世界。我坐在那儿回想这一切,知道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尽管我暂时还说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它非常重要。反应的方式变了,我的育儿观也变了。我学会更多地关爱,更少地干涉。这也让我帮助成百上千的父母从是夸奖还是惩罚的痛苦抉择中解放了出来。也正是因为此,我才萌生了写这样一本书的念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不要清单与黛博拉之间的小插曲结束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想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会有的反应。我还想象了黛博拉的回应。她可能会冲到隔壁,打杰玛一拳;也有可能坐到篱笆上,用自虐的方式来表达愤怒;还有可能气冲冲地跑回房间,黯然神伤。令人惊诧的是,我只是给了她一个拥抱,她竟然会有这么不一样的反应。与此同时,我也在心里列出了一张不要清单。
不要责备新西兰人的特点就是凡事都追求公平我们总愿意相信,每个故事都有另一面。基于此,我的自然反应可能就是,你对杰玛做什么了?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这自然就把孩子推到了一个对抗性的位置,让他们觉得我们更关心的是另一个孩子的遭遇。孩子为了让我们相信他是无辜的,就会不自觉地替自己的行为辩解。
不要批评当听到孩子哭着说杰玛欺负我的时候,我脑海里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你们不能相安无事地在一块好好玩儿呢?但任何以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开头的语气夸张的问题都难免让人觉得,孩子的感觉不重要他们只要忘了这件事就好了。我们相当于是在说,孩子有这种情绪本身就是错的。这种批评性言论会伤害敏感的孩子,至于大大咧咧的孩子,也会因为这种言论而跟我们疏远。我们可能是觉得自己是在给出诚恳的建议别想那么多,你别这么敏感,可实际上,我们是在批判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我觉得,任何情绪都是能够接受的,只是如何处理情绪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要转移注意力不转移注意力,意思是说不要试图用其他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心情糟糕的孩子来找我们,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们甚至会坚持让孩子不去想或者不去说困扰他们的事情。就黛博拉和杰玛的这件小事而言,所谓的避重就轻就是说:哎,别担心,宝贝,我相信杰玛不是故意的。我们别想这些了,要不看看书如何?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开始这么做了。一旦小宝贝哭闹了,我们就赶紧找个有趣的或者新奇的玩意儿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好让他们好过一些。如果第一样东西不奏效,我们就换另一个物件。再不行就再换,直到孩子安静下来为止。不过,请你们大家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并非全盘否定分散注意力这种方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适当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还是有点效果的。不过,建议大家不要用力过猛,稍微花点儿心思分散注意力即可。如果说分散注意力是你最喜欢的管教孩子的方法,那你可就得花大力气来训练他的听话了,怕就怕在事情会适得其反。
不要解释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师。所以如果责怪、批评和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都不奏效,接下来我再坚持解释的办法,你们应该也能想得到。别不高兴了,亲爱的。也许是因为你碰到了杰玛的布娃娃呢,恰好那个娃娃又对杰玛特别重要。或者说,也许杰玛只是心情不好呢。或者,犯一个更加致命的错误这种方式一定会激起有自尊心的年轻人的反叛心理,也许你只是累了。昨晚该睡觉的时候你就在那说话,还记得吧?孩子生气的时候,还站在敌人的立场帮他们说话,或者把错误归咎在孩子这一方,这很可能会让孩子更加恼火,气呼呼地大喊,你根本就不听我说话,或者你总是站在她那边,又或者反驳说,我不是累了。
不要说教我第一次听到说教这个词是在芭芭拉克拉罗萨(Barbara Colarosa,《孩子值得用心对待》的作者)的一次演讲中。所谓说教,就是总是重复说一些陈词滥调,自以为十分有理,实际上缺乏内在的逻辑性。我们刚开了个头,孩子就知道接下来我们要说什么。就拿我家来说,当碰到黛博拉的这种情况时,可能就会说,你知道有个邻居小姑娘陪你一块儿玩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吗?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是然后拿自己的经历跟孩子现实的感受来比较。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得出某种结论或观点,并试图用这种观点来指导孩子的人生。毫不意外的是,孩子不仅不能从中受益,而且从中也得不到任何抚慰。他们很可能会打断说: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
不要代为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一开始就这么做,或者最后做出这样的选择。无论哪种情况,这么做都不会有好结果。妈妈:你去骑一下单车怎么样?孩子:不要。妈妈(依然热情高涨):那要不数一下你一共有多少颗糖果怎么样?孩子:不要。妈妈(还是激情澎湃):我知道了!要不你给杰玛打个电话,把她叫到家里来玩。还记得杰玛上星期给你的那个拼图玩具吗?多好玩呀!你把杰玛叫过来跟你一块儿玩吧。孩子:不要啦!妈妈(已经泄气了):唉!那你还是自己回房间黯然神伤去吧。问题出在哪里?这本来只是两个5岁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结果我却跟疯子一样提出这么多解决办法。女儿只是站在一边,并未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我在挖空心思地想办法,而她只是轻松地站在一边,隔一会儿就说个不要好让我继续说下去!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10分钟过去了。我心情沮丧,疲惫不已;女儿大发脾气,哭个不停。这件事要从前面说起,我的女儿遇到了一个典型的5岁小朋友的问题,而她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事实上我也接过了她的问题,还挖空心思地想要去解决,现在整个气氛都凝固了。所以,要是我不能责备、批评、转移话题,也不能解释、说教、解决问题,那么,我该怎么办?
做一个耶全纳妈妈当我想到耶全纳妈妈的方式,我试着抱住黛博拉,轻声说一些抚慰她的话。这样持续几分钟,直到她的心情平复,然后离开。这是巧合,还是真的良策?我试着用这个方式来处理很多问题,结果屡试不爽。不管生气或伤心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每次只要我用这种方式,他们就能迅速平静下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感同身受和拥抱。
感同身受表示感同身受的一种方式,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说出她当下的感受,可以用下面这些句子:真是太难为你了;哦,可怜的人儿;天哪,我想那肯定很痛;你肯定很生气吧;这件事让你很生气,对吧?所谓感同身受,就是让难过的人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如果你不擅言辞,那真诚地应和几声也是好的。可能很多人都曾因为嗓子痛去看医生。当医生看着你的喉咙说有点红,然后坐下开药时。他真的明白你有多痛吗?他是不是觉得你小题大做?他真的关心你的疾苦吗?我过世的表哥戈登生前就是一个医生,他一般都会照着你的喉咙说,啊,我想你肯定很痛吧!然后,再坐下来写药方。仅仅是这么简单的回应,却会让你觉得他真的明白你的痛,关心你所受的苦。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的情绪有多激烈,我们就得说多深刻、多亲密的话。其实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理解,语气本身就是最好的手段。身为一个新西兰人,我觉得我们有时候对孩子太过严苛了。孩子为一道小抓痕哭着找父母时,新西兰人通常的反应都是,别哭,亲爱的。不过是抓了一下而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明白他的痛苦,他的心里因此更加难受,以至于大喊大叫起来,痛,很痛!就是痛!结果耳朵受折磨的又是我们自己。换一种更有效率、更好的办法就是说,哦,天哪,这肯定痛得不得了吧。来,到我怀里来,我抱着你看会不会好一点儿?要是再加上浓烈的情绪,一般孩子很快就会平复下来,由大哭变成小声的呜咽。(当然,要是我们表现得太夸张了,他们也很可能说:其实没那么痛,妈妈。)有了我们在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孩子就能自己处理那些挫折。更重要的是,他会因此学会自己去承受一些小的挫折和悲伤。
无聊的拥抱如果是还在牙牙学语的婴儿,用你的双手温柔地环抱他,或者让他坐在你的膝头;如果孩子年龄大了,这么抱已经不合适了的话,那就只要耐心等待,并表现出你对他的爱意。等什么呢?等你的孩子感受到他所需要的支持,等到他找到独立解决问题或忘记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可能是10秒钟,也有可能是10分钟。不管怎样,都比简单粗暴的责备、批评、解释、说教或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强多了。我之所以会用无聊这个词来修饰,是因为你无须逗乐孩子,也不需要用你的办法或解释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让她有足够的力量来面对这个世界,能以跟年龄相称的方式来独立解决面对的问题。用奈德罗夫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我们要用自己强大的身体接收孩子小小的负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苦口婆心地去劝说或者安慰那些承受巨大痛苦的人时无论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心灵上的折磨,很多时候都会有一种被抽干的感觉。我喜欢一杯水的比喻。滴几滴滚烫的热水在一杯冷水中,温度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道理,我们安慰一个受伤的小孩,其实无须把自己卷进问题,只需要放松地给他们以支持,这样就不会有那种被吸干的感觉。
难道我们不是在教他们要有同理心吗第一次读到印第安耶全纳部落的故事时,我确实担心他们的方法会让我的孩子变得软弱无能,以至于每次一受伤就希望得到他人的慰藉和支持。不过奈德洛夫的书得出了恰恰相反的结论,我的个人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父母能做到无条件地对伤心或愤怒的孩子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便能很快地恢复自信。如果我们吝于支持,那孩子就只能用哭闹撒娇的方式来争取,从而变得不讲理,甚至有些时候大发脾气。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会让孩子相信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坚强的后盾在后面保护着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个温暖的怀抱等着他们。在考虑如何安抚不高兴的孩子这个问题上,我还发现了两个有用的概念:情感蓄水池和父母成为花心。
情感蓄水池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盛载个人情绪的东西。
情感蓄水池满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恰当的方式面对小困扰、小挫折,解决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前面所说的无聊的拥抱就是一种填满孩子情感蓄水池的方式。情感蓄水池一旦干了,我们就没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恢复力。我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一次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很开心的小孩突然发起脾气来,而且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变得不可理喻。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通常说的4点到6点是地狱时刻或动物园时刻的原因吧。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没有了水汽,变得很脆弱。这个时候,父母要整理心情,保持淡定,并给孩子足够的歇工时间。那种情况下,父母多半都希望趁着情感水杯里还有几滴水的时候,孩子能赶紧睡觉到第二天。我们得知道,正面的推动也是很耗水的,不管这个过程多么有趣。等下次你在心里嘀咕我再也不要带他们到海边玩了,这些家伙根本就不知道感恩的时候,想到这一点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安慰。
塞子的大小同样不夸张地说,每个情感蓄水池的下面都有一个塞子。性格平和的小孩的塞子比较小,刚好跟蓄水池的开口相适应。当然也免不了有时候会漏点儿水,但安抚这种性格的小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因为开口小,所以漏掉的一点儿水容易补上。可是,还有一种小孩,他们情感蓄水池的塞子就很大,跟开口对不上,很容易就会被水流冲开。碰到这种小孩,我们总是会问自己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让他平静下来,恢复正常。性格暴躁易怒的小孩可不好对付,他们一旦发起脾气来就没完没了,很难听进别人说的话。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老是忘记这其实就是孩子性格的一部分,他并非故意要为难我们。
给孩子的情感蓄水池注满水除了感同身受和拥抱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给孩子的情感蓄水池注水。有些孩子只要把事情说出来心里就舒坦了,有些小孩却更愿意自己安静一会儿。这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在幼儿园、学校或社会上受了挫折,多血质性格的小孩回到家会兴冲冲地告诉你这一天过得很精彩,但是,哪怕是性格再乐天的小孩,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需要一点儿自己的空间。而控制欲很强的小孩就只想跟你说其他人做错了什么,或者他做对了什么,哪怕度过了很开心的一天,他也会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发雷霆。抑郁质的小孩就需要把事情的细节说出来,或者,他想要空间去消化这些事情,希望能够独处一段时间。黏液质性格的小孩最需要的就是平静,所以你只要不对他提要求,让他静静地待一会儿就好了。要满足一个多血质性格学龄前儿童的全部需求就得看你的能力和手段了,他可能刚睡醒,正等着哥哥姐姐回家,而且那天刚好一个抑郁质性格的同学抢着说完了他想说的话。碰到这种情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考虑他最真实的需求和渴望。抑郁质的小孩需要空间,所以你如果只跟多血质小孩说话,他就会很感激。珍妮弗忙了一天,需要安静一会儿,你到我这儿来(这也同时满足了多血质小孩渴望被陪伴的需求),让她自己待一会儿。等她休息够了,就会来找你玩的。这对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而言,当然是一个挑战,不过,不得不说这能为你省去很多麻烦不管什么时候,当你把多血质性格的小孩和累了的抑郁质小孩或黏液质小孩放在一起时,都可能发生你不想见到的事情。
父母要成为小雏菊的花心我得出的另一个重要育儿概念就是让父母成为花心。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会尝试着爬远一点儿,但迟早他们会爬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安慰、支持,或者仅仅是确认我们还在原地等着他们。等孩子长大一点儿,他们就想着爬到隔壁房间,不过还是会随时注意我们的动静。一旦有什么不对劲,就赶紧回到我们身边。
所以说,孩子长大独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远行的过程。他们试探着走进真实的世界,感受真实的生活,同时也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依靠。这个远行的过程可能是上幼儿园、上学、参加学校组织的露营,或者只身到国外生活。雏菊的花瓣会越来越大,但花瓣对花茎的需要从未改变。大女儿第一次去国外生活的时候,我们对她说:你一个人在国外,可能有时候会想家,会想跟我们说说话。这很正常。任何时候,只要你想跟爸爸妈妈说话,打个电话回来就行。我们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想让她知道,我们会一直在这儿,随时给她想要的支持就像花茎对花瓣的支撑一样。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渴望听到她的消息比她联系我们的渴望更殷切!所以后面就变成了反正你每周都得打个电话回来!后来,大女儿决定在国外定居,登机前,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家里有什么事一定要跟我说,你们不能报喜不报忧。我得知道家里全部的状况。我知道,她需要确定我们这根花茎会一直在这儿,需要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好跟家里人、跟新西兰保持住联系。
父母不是孩子的全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除了父母,还有其他很多人能带给他们这种花心一般的安全感。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婶婶阿姨、叔叔舅舅、看护人、继父继母、继父母那边的兄弟姐妹、各个阶段的老师,都能成为某一特定时期的花心,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总有一些人会给他们爱,给他们支持。孩子总是会回到花心这个中心点来补充情感蓄水池的水,为迎接生活下一次的挑战做准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