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NT$
281.0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NT$
1989.0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NT$
398.0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NT$
1214.0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NT$
347.0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NT$
403.0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NT$
347.0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王佐良先生一生致力于外语教育与外国文学研究。他学术视野开阔,对西方历史、文化、语言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刻
的了解,以此为背景展开的英国文学研究体大思精、成果丰硕,从而跻身国际最著名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列。他是
中国现代以来少数几位用英语撰写比较文化与文学研究论著的先驱之一,所涉及的多为该研究领域内影响重大的学
术议题,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会通中外文化的高度融摄能力。他以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吸纳西方先进的
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翻译理论,且身体力行,翻译了多部佳作,并参与了《毛泽东选集》一至
四卷的翻译工作。王佐良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开始文学创作,在内容与技巧上同时接受了新文化运动与西方现代主义
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位享誉文坛的年轻诗人,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抗战期间最突出的一代新诗人之一。他晚年以散
文创作为主,风格简劲高旷,擅用淡笔写浓情,与他的学术文章相映成辉,代表了文化散文一脉中西学大家的旨
趣。
|
內容簡介: |
本卷收录《心智的风景线》、《逸文集》和《诗集》。《心智的风景线》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对欧美诸国进行的文学、文化寻访,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欧美文学、文化、社会等现象的深度思考。《逸文集》所收文章起于20世纪30年代,止于90年代,包括散文、杂文、小说、学术文章、序言、讲稿等,中英文皆有。这些文章散见于报章杂志或单书,此次为首次结集出版;内容涉及文学、文化、语言教学、文学创作等。《诗集》收录了作者1936—1990年创作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作为诗人的王佐良的创作特色和风采,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发表。
|
關於作者: |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最著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代表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峰。
|
目錄:
|
心智的风景线
序
第一部分:山水与文采
澳洲盛节当场观
诗人勃莱一夕谈
乔伊斯与“可怕的美”——记乔伊斯百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
彭斯之乡沉思录
斯凯岛上的文采
爱丁堡和奥班的友人们
牛津、剑桥掠影记 —1982年7月之游
文学的伦敦,生活的伦敦
第二部分:一次动情的旅行
图书馆
才女们
新英格兰的思想气候
中心的绿洲
伯克莱的势头
湾区山水人物
逸文集
旅途
武汉
北平散记
一二?九运动记
思想,山水,人物
重庆初旅
卡尔逊少校会见记
云南?贵州?四川
大学教育的变质
德义的宣传技术:说宣传之一
日本的谣言攻势:说宣传之二
一个典型的小县
民主国家的反扫荡:说宣传之三
论东西新闻体裁——为中国新闻学会成立写给报界
论德军之渡海攻英
《租借法案》通过后的新局势
一九四一年颂
受难的昆明
公路礼赞
试论一个美国兵:一、了解的不易
略论我们这个新文学
论短篇小说
论翻译
波特莱的诗
论法国作家圣?狄瑞披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暴风雨》后记
读书札记
杰克?林赛著《三十年代之后:英国小说及其将来》
读拜伦——为纪念拜伦诞生170周年而作
有关口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当代爱尔兰伟大剧作家旭恩?奥凯西
提高口笔语掌握的一个途径
从李约瑟的参考书目说起
更广些也更系统些
写在《外国文学》卷首
怀燕卜荪先生
《英国诗文选译集》序
祝贺与希望
《中外文学之间》题记
珍惜《译林》帮助《译林》
学风变幻,中国学者何以自处?
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之我见
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工作的总结报告
《外语教学与研究》百期感言
在文华中学学英语
《英诗300首》代序
大衣
升学以前
病的友人
放假之前
骑士
背景
平原的边缘
Trend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Foreword to Wen Yuan
About Teach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About Teaching of English Poetry
诗集
初春
暮
四月
线装的中国史书
褪
异体十四行诗八首
诗两首
他
THREE POEMS
去国行,1947
巴黎码头边
伦敦夜景
长夜行
1948年圣诞节
城里有花了
江南即景
正定隆兴寺
夏日即景
账单
雨中
读一本译诗集
内蒙行
福建之旅
北美群相(六首)
给吟
参观一个展览会
谈诗 ——戏仿R.S.汤马斯 6
语言
异域的语言学
国外机场所见
北非感兴
看电视有感
半世纪歌 赠吟
初读《诗海》
网与屏
学问与时间
家屋
|
內容試閱:
|
对于一个文学史家,澳洲文学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 它的历史也长也不长:长的是当地原来居民的文学,特别是 口头文学,只是人们对此知识不多罢了;短的是 18 世纪白人 到达以后的英语文学,历史不到两世纪,其中真正有创作的 历史不过一百多年。然而后者历史虽短,却经历了几个明显 的发展时期,由纯粹是母国英国的文学的附庸发展到具有澳 洲性格和澳洲特色的民族文学,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 更是以自信、自豪的姿态崛起于南半球,驻足于世界文坛了。这自信、这自豪的象征之一,就是从 60 年代以来,在澳 洲阿得雷德(Adelaide)城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艺术节,节中必 有节目之一是“作家周”,这一活动的特色之一是它的国际性, 即以澳大利亚作家为主,邀请许多外国作家,共同来讨论文 学上的重要问题。阿得雷德是一个面对印度洋的花园城市,城中有河,四周都是大片绿地,附近还有若干个大葡萄园。3月初旬正是炎夏刚过的初秋天气,白天金阳闪耀而不灼热,晚上则一凉似水,恰是人们在幽静的林荫道上漫步长谈的好时节。我们—中国作家协会派往澳洲的第一个代表团—就是在这样的季节来到了这个自称为“南方的雅典”的美丽地方。说是“雅典”也不无道理。艺术节本身节目如花朝一样繁盛。我们听了若干场诗朗诵和一个歌剧,看了几部电影和一个讽刺性极强的木偶戏,看了穿现代服装上演的英国17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写的诗剧《白魔》,看了又听了德国著名女演员吉色拉?梅(Gisela May)唱的布雷希特(Brecht)剧中的若干插曲。这后者确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只见她身穿黑色衣裤,有时短发白脸,有时斜披头巾,姿势不多而亲切,声调也低沉而富人情味,宛如在小酒店里向工人们作絮谈式的演唱,通俗化,散文化,不做作,不追求高昂,于平淡中见功夫,却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心。更主要的,却是作家与作家间的见面,谈话,讨论。讨论的场所显得很特别。在如茵的绿草地上,搭起了一个有彩色条纹的大帐篷,篷里放了若干排椅子,上面有一长列桌子,坐在桌子后面的就是主席和三四位主要发言人了。帐篷外面设有冷饮处和桌椅,听众进进出出,发言如精彩就多听几句,否则就走开,坐在外面喝啤酒或休息,再不然就在附近一个权充书店的较小帐篷里去看陈列着的或听凭选购的书和杂志。会议的组织者当中,有澳洲文化协会文学部主任罗伯特?勃里森登(R. F. Brissenden)和“作家周”委员会主席安德鲁?泰勒(Andrew Taylor)。他们两人都是大学教师,又都是诗人,对于大会的顺利进行尽了最大的努力。对于我们中国代表团,还有一位最热情的主人,就是澳中友好协会的梅卓琳女士(JocelynChey)。讨论逐日有专题,首先是当今澳洲文学创作的巡礼,有专人谈小说、视听作品、一般著作、戏剧、诗、儿童文学等。发言不长,每人半小时,台下发问者甚多,回答很扼要,整个气氛随便而活跃。总的印象——只能谈印象——是:过去两年澳洲文学是活跃的,出了一批好作品,已经从“竭力表现澳洲特色”进入到写普遍性的题材,无须标明澳洲而澳洲风格自在了。谈诗的是一位女诗人罗特里奎司(Judith Rodriguez)。她引了另一位女诗人、著名的朱迪丝?赖特(JudithWright)的一句话,倒是提纲挈领地总结了澳洲文学的过去。她说:澳洲作家所写不外两个主题:一是被放逐在欧洲和文明世界之外的心情;一是对澳洲所怀抱的希望,即所谓“澳洲之梦”。这话出自赖特写于1965年的论文。15年过去了,情况是否有了变化? 第二天会上,小说家考希(Christopher Koch,畅销的长篇小说《艰危中生活的一年》的作者)对此作了部分回答。他认为澳洲作家现已完全自主,不再仰英国文坛的鼻息生活。换言之,面对澳洲白茫茫的大片莽原而不胜空虚之感的作品已经过去,继起的是对于澳洲现实的深刻关注,而澳洲的地理观也变了,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远离英国和文明欧洲的白人放逐所,而自居为一个在亚洲以南、与印尼等国毗邻的南半球的多民族社会。考希说话时曾被听众中的反对者几次打断,他们指出:澳洲文学曾经有过三个“黎明”,其中一个以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恰德(Katharine Susannah Prichard)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为什么考希对此一字不提?
|
|